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使用“一逾两呆”的评价方法,简单地根据贷 款是否逾期和逾期时间长短来判断贷款是否安全。这种评价方法不仅 无法准确反映贷款的真实风险程度,也不利于健全银行的信贷风险管 理体系。因此,我国从1999年起广泛使用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第四节 企业贷款的管理
一、企业贷款的种类
1.短期贷款
(1)逾期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 (2)重组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 (3)停止计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 这些曾是我国长期用来监测银行贷款质量的指标。
评价银行贷款质量的指标不仅能使银行对贷款的风险管理状况有清楚 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银行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找出问题所在,进一步 提高贷款的风险管理水平。此外,银行使用连续的评价指标可以进行 历史比较,发现银行贷款管理的趋势;同时,也可以进行同业比较, 明确自己的竞争地位。
第三节 贷款业务流程
一、贷款基本程序
(一)贷款的申请 借款人需要贷款,应当向主办银行或者其他银行的经办机构直接申请。 借款人应当填写包括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偿还能力及还款方式等主
要内容的《借款申请书》并提供以下资料: 1.借款人及保证人基本情况; 2.财政部门或会计(审计)事务所核准的上年度财务报告,以及申请
贷款分类是指银行的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或监管当局的检查人员, 综合能获得的全部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根据贷款风险程度对贷款质 量做出评价。五级分类法就是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 类,即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
(一)贷款五级分类原则
(1)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2)关注类。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仍存在一
益和发展前景等因素,评定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评级可由贷款人独立进行, 内部掌握,也可由有权部门批准的评估机构进行。 (三)贷款调查 贷款人受理借款人申请后,应当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合法性、 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情况,测定 贷款的风险度。 (四)贷款审批 贷款人应当建立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审查人员应当对调 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评定,复测贷款风险度,提出意见,按规定 权限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