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测定蛋白质含量方法的比较(精)
- 格式:ppt
- 大小:467.50 KB
- 文档页数:9
Lowry法和Bradford法测定玻璃酸钠中蛋白质含量的比较杨桂兰郭学平Lowry改良的酚试剂法(简称Lowry法)和Bradford染料结合法(简称Bradford法)是两种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
在用于测定玻璃酸中作为杂质的蛋白质的含量时,发现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差异很大。
本文用实验和有关文献对此进行分析。
1材料考马斯亮蓝G 250,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站进口分装;牛血清白蛋白(BSA),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碱性蛋白酶,丹麦Novonordisk 公司;玻璃酸钠(HA),山东福瑞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
2方法2.1Lowry法[1,2]精密称取HA 500mg,置于100ml 量瓶中,加水溶解至刻度,依法测定。
2.2Bradford法[3,4]2.2.1考马斯亮蓝试液配制考马斯亮蓝100mg溶于95%乙醇50ml,再加85%磷酸100ml,加水稀释至800ml,过滤备用。
2.2.2标准曲线制作取BSA 10mg,精密称定,置于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制得100μg/ml的BSA对照品溶液。
取具塞试管6支,分别加入BSA标准液0.00、0.05、0.10、0.20、0.40、0.60ml,均补加水至1.0ml,得到含BSA 0、5、10、20、40、60μg的标准系列。
分别加入考马斯亮蓝试液4ml,立即混匀,5min后在595nm波长处用1cm比色池测定吸收度,以BSA质量(μg)对吸收度作图,得标准曲线,或计算出直线回归方程。
2.2.3供试品测定取HA 500mg,精密称定,置于100ml 量瓶中,加水溶解至刻度,取1ml 于具塞刻度试管中,以下同2.2.2项下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得到蛋白质质量(μg),以此计算HA供试品的蛋白质含量。
2.3Bradford法测定HA溶液中蛋白质的回收实验取BSA 50mg,精密称定,溶于0.5%的HA溶液50ml中。
标准曲线制作—考马斯亮蓝法测蛋白质含量一、标准曲线一般用分光光度法测物质的含量,先要制作标准曲线,然后根据标准曲线查出所测物质的含量。
因此,制作标准曲线是生物检测分析的一项基本技术。
二、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1、凯氏定氮法2、双缩脲法3、Folin-酚试剂法4、紫外吸收法5、考马斯亮蓝法三、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标准曲线制作(一)、试剂:1、考马斯亮蓝试剂:考马斯亮蓝G—250 100mg溶于50ml 95%乙醇,加入100ml 85% H3PO4,雍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滤纸过滤。
最终试剂中含0.01%(W/V)考马斯亮蓝G—250,4.7%(W/V)乙醇,8.5%(W/V)H3PO4。
2、标准蛋白质溶液:纯的牛血清血蛋白,预先经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氮含量,根据其纯度同0.15mol/LNaCl配制成100ug/ml蛋白溶液。
(二)、器材:1、722S型分光光度计使用及原理()。
2、移液管使用()。
(三)、标准曲线制作:1、2、以A595nm为纵坐标,标准蛋白含量为横坐标(六个点为10ug、20 ug、30 ug、40 ug、50 ug、60 ug),在坐标轴上绘制标准曲线。
1)、利用标准曲线查出回归方程。
2)、用公式计算回归方程。
3)、或用origin作图,测出回归线性方程。
即A595nm=a×X( )+6一般相关系数应过0.999以上,至少2个9以上。
4)、绘图时近两使点在一条直线上,在直线上的点应该在直线两侧。
(四)、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样品即所测蛋白质含量样品(含量应处理在所测范围内),依照操作步骤1操作,测出样品的A595nm,然后利用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求出样品蛋白质含量。
一般被测样品的A595nm值在0.1—0.05之间,所以上述样品如果A595nm值太大,可以稀释后再测A595nm值,然后再计算。
(五)、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要洗涤干净。
2、取量要准确。
3、玻璃仪器要干燥,避免温度变化。
I.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一、实验目的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存在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使蛋白质对280nm的光波具有最大吸收值,在一定的范围内,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值与其浓度成正比,可作定量测定。
该法操作简单、快捷,并且测定的样品可以回收,低浓度盐类不干扰测定,故在蛋白质和酶的生化制备中广泛被采用。
但此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当待测的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含量差别较大是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故该法适用于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样品。
2.若样品中含有其他在280nm吸收的物质如核酸等化合物,就会出现较大的干扰。
但核酸的吸收高峰在260nm,因此分别测定280nm和260nm两处的光吸收值,通过计算可以适当的消除核酸对于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干扰作用。
但因为不同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紫外吸收是不同的,虽经校正,测定结果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三、实验器材1.紫外分光光度计2.移液管3.试管及试管架4.石英比色皿四、材料与试剂1.标准蛋白质溶液:准确称取经凯氏定氮校正的牛血清清蛋白,配制成浓度为1mg/mL的溶液。
2.待测蛋白溶液:酪蛋白稀释溶液,使其浓度在标准曲线范围内。
五、操作方法1.标准曲线的制作按表1加入试剂。
表1 标准曲线的制作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出血清蛋白的标准曲线。
2.未知样品的测定取待测蛋白质溶液1mL,加入3mL蒸馏水,在280nm下测定其吸光度值。
并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待测蛋白质的浓度。
II. 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一、实验目的学习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1976年Bradford建立了用考马斯亮蓝G-250与蛋白质结合的原理,迅速而准确的定量蛋白质的方法。
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后引起染料最大吸收光的改变,从465nm变为595nm。
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具有高的消光系数,因此大大提高了蛋白质测定的灵敏度(最低检出量为1μg)。
大豆蛋白质检测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在此文中,我们将关注大豆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大豆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大豆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对于农业生产、食品工业以及药品生产等领域非常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豆蛋白质检测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创新。
文章将介绍两种主要的大豆蛋白质检测方法,并详细阐述它们的原理和步骤。
在第一种方法中,我们将了解到它基于某种特定的原理来进行大豆蛋白质的检测,通过特定的步骤来获取准确的结果。
而在第二种方法中,我们将探讨它采用的另一种不同原理来进行大豆蛋白质的检测,并且与第一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介绍和比较,我们希望能提供给读者们一个全面了解大豆蛋白质检测方法的视角,以便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文章的结论部分还将总结分析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大豆蛋白质检测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豆蛋白质的特性和含量,为大豆相关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这也为食品安全领域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本文旨在探讨大豆蛋白质检测方法,既介绍了两种常用的方法,又对它们的原理和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
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大豆蛋白质的检测。
这对于大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框架和组织,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大豆蛋白质检测方法,为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个主题,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首先对大豆蛋白质检测方法进行概述,介绍大豆蛋白质在食品工业和农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其质量检测的需求。
随后,将说明本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容,以使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四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成分,其含量的测定对于生物学、医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四种,包括生物素-亲和法、BCA法、Lowry法和Bradford法。
下面将对这四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一、生物素-亲和法生物素-亲和法是一种基于亲和层析原理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生物素与亲和基团之间的非共价作用,将生物素标记的探针与目标蛋白质结合,通过洗脱和检测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重复性等优点,但需要使用生物素标记的试剂,成本较高。
二、BCA法BCA法是一种基于铜离子还原能力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与铜离子的络合作用,还原离子中的铜离子,生成紫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受到还原剂和蛋白质成分的影响,结果易受到误差。
三、Lowry法Lowry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酸性铜离子的还原反应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与酸性铜离子的还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重复性好等优点,但需要多个试剂的配制和操作,较为繁琐。
四、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一种基于染料结合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染料与蛋白质之间的非共价作用,形成蓝色复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多种蛋白质的测定等优点,但受到盐离子和其他成分的影响,结果易受到误差。
综上所述,四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实验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蛋白质定量方法对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分子,负责着细胞结构的建立和维持以及体内新陈代谢的进行。
因此,研究蛋白质的定量方法对于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比较几种常见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包括BCA法、Lowry法、Bradford法和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首先,BCA法是一种基于铜蛋白络合物比色反应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广泛线性范围,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蛋白质样本。
然而,BCA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包括受到干扰物质的影响、反应条件较为复杂等。
与BCA法相比,Lowry法是一种较为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该方法利用费里酚蓝与蛋白质中的酚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形成的复合物来定量蛋白质含量。
Lowry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和较大的标准曲线范围。
另一种常见的蛋白质定量方法是Bradford法,该方法利用共价结合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与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定量蛋白质。
与前两种方法相比,Bradford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特点,但对于具有不同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可能存在测定误差。
最后,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是一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蛋白质定量的方法。
通过测定蛋白质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计算蛋白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但对于含有其他物质的样品可能存在测定误差。
综上所述,不同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各有优劣,研究人员在选择适合的方法时应该根据具体需求和样品特性来进行选择。
在进行蛋白质定量时,应根据实验要求和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的比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各种蛋白质定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二篇示例: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准确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对于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的含量是指在样品中蛋白质的质量或浓度。
测定蛋白质含量是许多生物学和生化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定方法:
1. 布拉德福德法(Bradford法):该方法利用布拉德福德蛋白
质染料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并产生特定的颜色,通过比色法测定颜色强度从而确定含量。
2. 低里氏法(Lowry法):该方法基于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
与碱性铜离子复合生成紫色产物的原理,通过比色法定量测定。
3. BCA法(Bicinchoninic Acid法):该方法利用BCA试剂与
蛋白质中的蛋白质产生螯合,形成紫色到蓝色的产物,并通过光度计测定吸光度从而测定含量。
4. 还原硝酸银法:该方法是通过硝酸银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中的硫原子反应产生黑色沉淀,通过沉淀的重量或者比色法测定吸光度来确定蛋白质含量。
5. 紫外吸收法:蛋白质具有特定的紫外吸收峰,在特定波长下进行测定,可以通过比较样品吸光度与标准曲线来计算蛋白质含量。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测定方法,根据具体需要和实验条件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几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生物化学【摘要】: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之一。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Biuret)、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Folin—酚试剂法(Lowry)杜马斯燃烧法。
其中Bradford 法灵敏度颇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 倍,比Biuret法灵敏100 倍以上。
凯氏定氮法虽然比较复杂,但较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过去Folin—酚试剂法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由于其试剂乙的配制较为困难(现在已可以在本公司订购),近年来逐渐被考马斯亮兰法所取代。
测定农产品中全氮的凯氏定氮法在许多国家已被杜马斯然烧定氮法所代替,杜马斯燃烧法是基于在高温下(大约900 ℃),通过控制进氧量、氧化消解样品的原理而进行氮测定的。
这6种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方法时应考虑:⑴实验对测定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⑵蛋白质的性质;⑶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⑷测定所要花费的时间【关键词】: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Folin—酚试剂法杜马斯燃烧法一、凯氏定氮法原理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分为样品消化、蒸馏、吸收和滴定4 个过程。
其原理是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 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特点凯氏定氮法是目前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常用的方法,是测定试样中总有机氮最准确和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被国际国内作为法定的标准检验方法。
凯氏定氮法样品的最佳消化条件为硫酸铜2.50 g, 硫酸钾0.10 g,浓硫酸mL;硫酸铜的用量为影响消化时间的主要因素,硫酸钾和浓硫酸用量为第二和第三主要因素;用此最佳条件做实验, 消化时间仅为12 min;与其他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用量方法对比,该法所需消化时间最短,试剂用量减少,可降低实验成本,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最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之一——比色法。
比色法是通过蛋白质与某种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色产物,
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产物的吸光度来计算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试剂包括布拉德福试剂、伯里氏试剂等。
比色法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蛋白质样品。
其次,还有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BCA法。
BCA法
是利用蛋白质与BCA试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紫色螯
合物,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来计算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BCA法对于含有还原剂、胶体物质和表面活性剂的样品具有较好的
适用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
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Lowry法。
Lowry
法是通过蛋白质与碱性铜离子和菲罗啉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络合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来计算蛋白质
含量的方法。
Lowry法对于各种类型的蛋白质样品均有较好的适用性,但操作相对复杂,需要较长的实验时间。
除了上述介绍的常用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蛋白质含量测定方
法,如紫外吸收法、荧光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
型的蛋白质样品,实验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
测定。
总的来说,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工作
至关重要。
在选择测定方法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实验条件、
仪器设备等因素,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方法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为您的实
验工作提供一些帮助,祝您实验顺利!。
蛋白质定量方法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蛋白质定量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通过定量分析蛋白质,可以揭示许多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化学反应机理。
但是,不同的蛋白定量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选择适合的蛋白质定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蛋白质定量的几种常见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1. 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它是通过将一种特殊的染色剂Bradford与蛋白质结合,然后利用比色法来定量蛋白的含量。
Bradford法使用简单,快速,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蛋白质的种类和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使用Bradford法进行蛋白质定量之前,需要进行标准曲线的制备和检测。
同时,Bradford法不太适用于含有一些干扰物质的样品。
2. BCA法BCA法是通过还原剂将蛋白质上的铜离子还原成铜离子,并在还原过程中与一种染色剂Bicinchoninic Acid(BCA)发生反应,然后根据比色法进行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一种常见方法。
BCA法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蛋白质的样品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进行标准曲线的制备和测定。
3. Lowry法Lowry法是一种蛋白质定量的经典方法。
这种方法首先将蛋白质与碱式铜离子形成蛋白质和铜络合物,然后使用Folin-Ciocalteu试剂进行比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Lowry法在测定种类和样品方面都非常广泛。
但是,这种方法操作步骤较多,比较繁琐,同时与其他方法比较,这种方法的灵敏度较低。
4. UV-Vis吸收光谱定量法UV-Vis吸收光谱定量法是通过测定蛋白质在波长280nm处的吸收光谱,从而进行蛋白质定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较高,且对蛋白质的种类没有特殊要求的特点。
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含有色氨酸或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的蛋白质。
在比较以上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选择适合的蛋白质定量方法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所测蛋白质的种类和质量,实验室设备,操作步骤等因素。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是生物化学和其它生命学科最常涉及的分析内容,是临床上诊断疾病及检查康复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许多生物制品,药物、食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指标。
在生化实验中,对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准确可靠的定量分析,则是经常进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蛋白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的种类很多,结构不均一,分子量又相差很大,功能各异,这样就给建立一个理想而又通用的蛋白质定量分析的方法代来了许多具体的困难。
目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出根据蛋白质不同性质建立的一些蛋白质测定方法:物理性质:紫外分光光度法化学性质: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Lowry 法,BCA法,胶体金法染色性质:考马氏亮蓝染色法、银染法其他性质:荧光法蛋白质测定的方法很多,但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因而需要在了解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恰当的方法,以满足不同的要求。
例如凯氏定氮法结果最精确,但操作复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测试则不太合格;双缩脲法操作简单,线性关系好,但灵敏度差,样品需要量大,测量范围窄,因此在科研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而酚试剂法弥补了它的缺点,因而在科研中被广泛采用,但是它的干扰因素多;考马氏亮兰染色法因其灵敏而又简便开始重新受到关注;BCA法又以其试剂稳定,抗干扰能力较强,结果稳定,灵敏度高而受到欢迎;胶体金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达到毫微克水平,用于微量蛋白的测定。
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方法的比较由于凯氏定氮法的操作作过于复杂,双缩脲法的灵敏度又太低,下面介绍Folin—酚试剂法,考马氏亮蓝G—250染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胶体金法等几种最常用使用的方法。
一、Folin-酚试剂法(又名Lowry)法目前实验室较多用用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此法的特点是灵敏度高,较双缩脲高两个数量级,较紫外法略高,操作稍微麻烦,反应约在15分钟有最大显色,并最少可稳定几个小时,其不足之处是干扰因素较多,有较多种类的物质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