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的完成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图为人的上肢关节和肌肉模式图。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有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以伸肘动作为例,[④]肱二头肌处于______(舒张\收缩)状态;[③]______处于______(舒张\收缩)状态。
【答案】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分析】本题考查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解答】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
屈肘时,④肱二头肌收缩,③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③肱三头肌收缩,④肱二头肌舒张。
2.【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据江西省卫生部门2月16日公布的统计数据,2017年1月1日至2月12日,我省报告H7N9型禽流感病例28例,死亡7人。
2月13日至15日,全省无新增H7N9病例。
南昌、九江、上饶、赣州等多地活禽交易场所都临时休市了一段时间。
材料二:近年来,各地市中心城区的街头出现了一批共享单车,市民只要扫描车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使用单车。
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而且节能减排,自己也可以通过骑自行车,起到锻炼身体和愉悦身心的双重效果。
(1)禽流感患者是因为感染了H7N9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H7N9病毒属于______。
(2)禽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温暖、湿润、______的作用。
(3)骑自行车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看到红灯时停下属于______反射;骑行过程中不慎摔跤,肘关节脱臼,这是由于关节头从______中滑脱出来。
(4)经常骑自行车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这属于______。
【答案】病原体,清洁,复杂,关节窝,易感人群【分析】本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人体运动是以骨为,关节为,肌肉为而完成的。
2.骨按形态分类可分为()、()、()和()。
3.骨的化学成分含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
有机物主要是和(),使骨具有;无机物主要是,使骨具有。
4.骨的基本结构可分为()、()、()。
5.骨的发育可分为()、()。
6.骨连结可分和两种,其中又称关节。
7.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和。
8.关节的辅助结构有、、、和等。
9.关节的屈伸运动是绕轴在面内进行的;收展运动是绕轴在面内进行的。
10.滑液在关节运动中具有作用,它是由分泌出来的。
关节腔内为真空,呈状态,这有利于关节的稳固性。
11.肌肉的基本结构有和。
12.肌肉的辅助结构有、、和等。
13.肌肉的物理特性是和。
14.上肢骨包括()和()15.上肢带骨包括()和()。
16.自由上肢骨包括()、()、()和()。
17.手骨包括()、()和()。
18.下肢骨包括()和()19.下肢带骨由()组成,其又由()、()和()组成。
20.自由下肢骨包括()、()、()()和()。
21.足骨包括()、()和()。
22.椎骨可分()、()、()()和()。
23.所有椎骨的椎孔连成,以容纳。
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孔,有通过。
24.颅骨可分为()和()。
25.在人体体表上可以触摸到肩胛骨的、、、、等表面形态结构。
肩宽是指与之间的距离。
26.在人体体表可触摸到尺骨的、、等表面形态结构。
在人体体表可触摸到桡骨的、、等表面形态结构。
27.上肢带骨借助于关节和关节连结而成为一个整体。
28.肩关节是由和构成。
主要辅助结构有、。
29.肘关节是由、、3个关节组成,它们共同被包在一个内,加固肘关节的韧带有、、。
30.在肘关节处于屈位时,可触及的骨性结构在内侧是、外侧是、后面是。
31.完成两臂侧平举动作,主要是和肌,前者起自,止于;后者起自,止于。
32.单杠反握引体向上时,肘关节绕做的运动,主要由肌和肌在固定条件下收缩完成的。
33.推铅球时的上肢出手动作,肩关节做的运动,主要由和肌在固定情况下完成的;肘关节做的运动,主要由和肌在固定条件下完成的。
运动的完成-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和重要性。
3.能够分析人体运动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和效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运动的分类及运动机制的讲解和理解。
2.探究人体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教学内容1.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2.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方法通过“口诀+图片+互动答题”法让学生理解知识点: 1. 定义口诀:“人体的各种活动,分为三种运动。
” 2. 分类口诀:“自主、锻炼、反射,三种运动各不同。
” 3. 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进行互动,巩固分类知识。
2. 人体运动的机制教学内容1.人体运动的机制。
2.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互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知识点: 1. 运动机制讲解:人体运动主要依靠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运动前后饮食和适当休息都是影响运动效果的因素。
2.运动对身体影响讨论:学生按照实际生活场景,就运动对身体的影响进行讨论,并结合图表进行展示。
3. 人体运动的重要性教学内容1.人体运动的重要性。
2.运动中的安全问题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提问”法让学生理解知识点: 1. 人体运动重要性讲解:人体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机能和免疫力,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心情和生活质量。
2. 运动中的安全隐患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运动中的一些安全问题,如缺乏热身、不注意环境安全等。
3. 课堂提问:让学生回答运动中的安全问题和注意事项,以及该如何避免运动中潜在的隐患。
四、课堂练习及作业1.运动的分类:学生自行整理一份运动分类表格。
2.运动的机制:学生完成一道与运动机制相关的选择题。
3.运动的重要性:学生思考自己平时的运动情况,总结出自己的运动计划,并书面提交。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基本掌握了运动的定义、分类、机制和重要性,并且能够在不同的运动情况下合理运用所学知识。
总论1、运动学(kinesiology)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
2、人体的运动的三个面: 水平面:与地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额状面:与身体前或后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与身体侧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3、人体的运动有三个轴:横轴(与地面平行且与额状面平行的轴)纵轴(额状面与矢状面相交叉形成的、上下贯穿人体正中的轴)矢状轴(与地平面平行且又与矢状面平行的轴,在水平方向上前后贯穿人体)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一般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膝关节以下各关节的运动方向相反;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 :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一般肢体各环节由前向内的运动称内旋(前臂称旋前),由前向外旋转称旋外(前臂称旋后)头、骨盆、脊柱均为向左向右侧回旋。
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
足踝部还有内翻(inversion)和外翻(eversion)运动。
4、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运动生物力学将人体看作是由上肢、头、躯干和下肢组成的多环节链状形式,它的基本运动形式如下:1).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由上肢各关节共同完成。
(1)推: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屈曲态变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
如胸前传球。
(2)拉: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伸展态变为屈曲态的动作过程。
如游泳。
在运动中,上肢往往是推、拉动作相结合的运动形式,如划船;有时在伸直时做推拉。
(3)鞭打:在克服阻力或自体位移时,上肢各环节依次加速、制动,使末端环节产生极大速度的动作形式,叫鞭打动作。
如投掷。
2)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1)缓冲: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伸展态转为较为屈曲态的动作过程。
如跳远落地动作。
(2)蹬伸: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屈曲态主动转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
【练基础】一、选择题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 )A.由全身骨骼组成B.由关节组成C.由神经和骨骼肌组成D.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组成【解析】选D。
本题考查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组成。
2.下列不是运动器官的是( )A.鱼的鳍B.昆虫的翅C.鸟的翼D.变形虫的伪足【解析】选D。
本题考查运动器官和运动结构。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多细胞动物依靠特有的运动器官进行运动,如鱼的鳍、昆虫的翅、鸟的翼。
单细胞动物没有运动器官,但也有自己的运动结构。
3.生活在海洋中的海龟以游泳为主要运动方式,其运动器官是( )A.鳍B.尾C.四肢D.躯干【解析】选C。
海龟属于爬行类,可在水中游泳,运动器官是鳍状的四肢。
4.人的手上有许多关节,围绕这些关节可以做各种比较精细的动作。
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这些关节所起的作用是( )A.调节作用B.动力作用C.支点作用D.杠杆作用【解析】选C。
本题考查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完成,可见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5.小王大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A.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B.关节软骨发生病变C.关节窝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D.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解析】选D。
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囊、关节面和关节腔三部分,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
关节头位于关节窝内,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有光滑的关节软骨,使关节运动灵活,关节囊包裹着整个关节,使关节牢固,当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造成脱臼,则该关节无法正常运动。
从题干中可知,小王是颌关节脱臼造成的。
6.以下关于骨骼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内,骨骼肌收缩不受神经系统的支配B.骨骼肌收缩需要消耗能量C.骨骼肌是一种肌肉组织D.一块骨骼肌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解析】选B。
本题考查骨骼肌的特性。
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而收缩,受神经支配,骨骼肌收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一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由不同组织构成,以肌肉组织为主。
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人体机能活动能力是指人体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条件下完成各种生理和运动活动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育,人体机能活动能力也会发生变化。
下面将从不同阶段的生理和运动能力以及其变化规律进行阐述。
一、婴幼儿阶段在婴幼儿阶段,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
婴幼儿的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其机能活动能力相对较低。
他们的运动能力主要表现为头部抬起、翻身、坐立、爬行等基本动作的逐渐掌握。
这一阶段的变化规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机能活动能力逐渐提高,动作越来越熟练灵活。
二、儿童阶段儿童阶段是人体机能活动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生理机能逐渐完善,身体各系统的发育进程也在加快。
儿童的机能活动能力包括体力、协调性和柔韧性等方面的发展。
他们的运动能力从最初的跑、跳、爬,逐渐发展到复杂的运动技能,如游泳、篮球、足球等。
变化规律是,儿童的机能活动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并且在这个阶段的训练对日后的机能活动能力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青少年阶段青少年阶段是人体机能活动能力迅速成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生理机能进一步发展,体力、肌肉力量、耐力等方面显著增强。
青少年的机能活动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他们可以进行更复杂的体育运动,并且具备较高的运动技能。
变化规律是,青少年的机能活动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达到巅峰水平,但在这个阶段的机能活动能力水平也会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四、成年阶段成年阶段是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相对稳定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体的生理机能逐渐趋于稳定,但也会受到生活、工作、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成年人的机能活动能力主要表现为体力、耐力、协调性等方面的维持和发展。
变化规律是,成年人的机能活动能力相对稳定,但如果长期不进行锻炼或生活不规律,机能活动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
五、老年阶段老年阶段是人体机能活动能力逐渐下降的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机能开始逐渐衰退,肌肉力量、骨密度、心肺功能等方面会有所减退。
人类的身体运动和协调性人类的身体运动和协调性是指人体在运动和行走过程中,多个系统(如神经系统、肌肉系统等)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以实现身体的动作和运动功能。
本文将探讨人类身体运动和协调性的重要性、训练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一、人类身体运动和协调性的重要性身体运动和协调性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关系到我们的运动能力、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的发展。
以下是身体运动和协调性的几个重要作用:1. 提高运动技能:良好的身体运动和协调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拍球等。
通过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我们可以更加灵活、敏捷地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2. 预防运动损伤:身体运动和协调性的提高可以增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稳定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协调性训练可以提高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让我们在运动中更加平衡和稳定。
3. 增强身体功能:良好的身体运动和协调性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促进身体的整体健康。
通过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我们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反应能力。
4. 提高生活质量:身体运动和协调性的提高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如地行走、上下楼梯、弯腰等。
良好的协调性可以减少意外摔倒等事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二、训练身体运动和协调性的方法要提高身体的运动和协调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特定的训练和练习。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训练方法:1. 平衡训练:通过进行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走直线等,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
可以在家中或健身房中进行平衡训练,每天坚持进行一段时间,效果会更好。
2. 动作协调训练:通过进行一些大脑和身体协调的练习,如跳绳、舞蹈等,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的流畅性。
这些练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但对于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升非常有效。
3. 敏捷性训练:通过进行一些反应和敏捷性训练,如快速的抓住反应球、躲避障碍物等,可以提高身体的反应速度和动作的准确性。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的基本结构和运动原理。
3. 通过实验观察人体运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协调性。
二、实验材料1. 实验人体模型2. 骨骼模型3. 骨骼肌模型4. 关节模型5. 视频教学材料6.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结构- 观察骨骼模型,了解骨骼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 记录骨骼的名称、形态和位置。
2. 观察关节结构- 观察关节模型,了解关节的类型和功能。
- 记录关节的名称、类型和功能。
3. 观察骨骼肌结构- 观察骨骼肌模型,了解骨骼肌的形态、起止点和作用。
- 记录骨骼肌的名称、起止点和作用。
4. 观察人体运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 通过视频教学材料,了解人体运动系统各组成部分在运动过程中的协调作用。
- 分析骨骼、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相互关系。
5. 实验操作- 模拟人体运动,观察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的协同作用。
- 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
四、实验结果1. 骨骼结构- 骨骼由骨、骨膜和骨髓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 骨骼的形态和结构决定了人体的形态和运动能力。
2. 关节结构- 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具有支撑、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 关节类型包括球窝关节、滑膜关节、纤维关节和软骨关节等。
3. 骨骼肌结构- 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 骨骼肌的起止点决定了其作用方向。
4. 人体运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 骨骼提供运动杠杆,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
- 骨骼、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动作。
五、实验讨论1. 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人体的运动能力有何影响?2. 骨骼、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是如何相互协调的?3. 人体运动系统疾病对运动能力有何影响?六、实验结论1. 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组成,具有运动、支持和保护等功能。
2. 骨骼、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动作。
第2课身体的运动(教材P61~63)1.引入:播放小朋友跟着音乐跳舞的视频。
2.提问:刚才的舞蹈视频中,小朋友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运动?(预设:手、腿、腰、颈……)3.活动: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自己的大腿和膝盖,说说你们都摸到了什么?(预设:皮肤、骨头、肌肉、关节……)4.讲解:出示资料,简单介绍骨、关节和肌肉。
探索一:举哑铃观察上肢运动1.布置任务:指导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2.小结:人体在进行各种运动时,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完成工作,其中骨支持人体的运动,是人体运动的基础;关节是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使骨的运动更灵活;肌肉附着在骨上,通过收缩带动骨产生运动,为人体运动提供了动力。
探索二:制作运动模型1.引导:播放用筷子(或短木棍)、橡皮筋和线绳制作运动模型的视频。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模仿视频制作一个前臂抬起的运动模型。
3.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模型中的哪一部分相当于骨、关节和肌肉。
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你们认为模型中的哪一部分相当于骨、关节和肌肉?学生1:我认为模型中的筷子(或短木棍)相当于骨,线绳连接的部分相当于关节,橡皮筋相当于肌肉。
主持人:通过观察模型运动,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学生2:我发现骨、关节和肌肉是共同运动的。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4.小结: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它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种运动。
【设计意图】由于骨、关节和肌肉都属于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所以通过制作运动模型来直观地演示骨、关节和肌肉的互相配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时的协同作用,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直接,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
探索三:保护骨、关节和肌肉的健康1.讲解:青少年时期,快速的生长和发育会促使肌肉、骨骼发生变化。
这时,我们要注意保持脊柱和身体各部位均衡负重,还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教学提示:出示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走路姿势的图片。
)2.引导:播放举重、羽毛球、游泳、健美操等各项奥运比赛的视频,并引导学生阅读资料。
第一节二人体运动的完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概述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举例说明在运动中骨骼肌的收缩运动特性和骨骼肌群的协作关系。
二、能力目标;尝试观察关节的结构。
三、情感目标:形成避免在运动中造成自身伤害的意识。
重点难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在人体运动中骨、骨骼肌和关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二人体运动的完成
一、关节特点和结构1.特点:牢固、灵活2.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二、骨骼肌1.人体主要的骨骼肌2.骨骼肌的功能:收缩,产生动力
三、运动的产生1.骨的作用:支撑2.关节的作用:枢纽
3.骨骼肌的作用:产生动力
四、脱臼的处理方法:不能活动脱臼部位,及时就医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