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串讲
- 格式:ppt
- 大小:10.56 MB
- 文档页数:239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颜色有明度、色调、饱和度三种基本特性。
由光波的强度(亮度)、波长、和纯度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率、中间色率和代替率。
色盲一般是隔代遗传,多为先天性。
父亲色盲通过女儿遗传给外孙,女儿本身并不色盲,仅是一个传递者,如果父亲和外祖父都是色盲,才会出现第三代女色盲,但这种几率不多。
第三节:听觉频率在16 - 20000Hz 的声波是人耳的适宜刺激,在这一范围之外的次声波及超声波是人耳所听不到的,是非适宜刺激。
在听阈范围内,通常对1000 - 4000 Hz 范围内的中高频声音特别敏感,对这一频率范围内较大强度声音的耐受性也较高。
老年人对高频声音的感受性明显下降。
声波的物理特质是频率、振幅和波形。
听觉得因高、响度和音色均是对声波的物理性质的主观反映。
声波的传导途径:空气传导、骨传导。
第四节:其他感觉酸、甜、苦、咸是四中基本感觉,舌尖对甜、舌根对苦、舌两侧对酸、舌前部对咸的刺激最敏感。
第五节:感觉的基本规律适应: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此变化并非只指降低,暗适应便是提高的表现)暗适应:视觉感受器在暗环境的影响下,对弱光的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暗适应。
(医学发现,红光不会破坏暗适应)感觉对比:各种感觉都存在对比的现象。
同一分析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
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象为正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为负后象。
两种后象经常相互转换。
彩色的负后象其颜色为刺激物颜色的补色。
两种感觉同时发生,而形成的感觉对比叫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先后相继发生所形成的感觉对比叫相继性对比。
闪光融合现象表现为,闪烁的光刺激,当其中闪烁频率达到一定值时,不再产生闪烁感,这就是闪光融合了。
恰好能引起闪光融合的最小断续刺激频率,就是闪光融合频率,或闪光临界频率,简称c.f.f.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想象。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1、心理产生的自然历程心理学家认为动物的演化只有到了能对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
2、动物心理发展历程(论述)1)、感觉阶段:是动物心理演化的最初水平2)、知觉阶段:这种知觉反映形式的出现与其神经系统的进化分不开。
3)、思维萌芽阶段:动物进化到灵长类,出现了思维的萌芽,心理水平达到动物界的最高峰。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维。
3、言语机能联合区损伤后出现的相应疾病1)、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表达性失语症。
2)、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这种失语症通常称之为接受性失语症。
3)、视觉性言语中枢——失读症4)、书写性言语中枢——运动性失写症。
4、定义1)、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回答。
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5、马斯洛需要的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要列成五个层级:依次为1)、生理的需要:是直接与生存、种族延续联系的需要,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
2)、安全的需要:包括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性等方面的需要。
3)、归宿与爱的需要:指人与人之间对交往,爱与被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这个需要包括两方面a、要求得到别人的承认,由此产生威望、认可、地位等情感。
b、得到自我尊重,产生自足、胜任和自信的情感。
5)、自我实现的需要:指完善自己,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观点(论述):a、从进化的角度看,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得越晚。
b、需要层次越高与生存的联系越小,它们的满足与生存需要没有直接关系,但高层次需要更能反映出人类的特征。
c、当较低层次的需要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满足时,个体才受到高一级需要的支配。
d、当所有的低层次需要都能得到持续不断的满足时,人才能受到自我实现需要的支配,他认为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的境界。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责任分散效应责任分散效应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
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
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
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
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
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
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
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
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破窗效应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普通心理学说课稿(通用6篇)普通心理学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普通心理学说课稿(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普通心理学说课稿1一、课题的选定目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随着生活条件的优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心理的成长,于是,懦弱,自卑,意志薄弱等问题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成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特征。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我真切的感受到,目前,中学生意志薄弱的问题十分严重,正因为如此,使得有很多学生字学习、生活的道路上表现为:胆小,懦弱,经不起困难的考验,习惯失败,毫无斗志等,结合学生的饿这些心理问题,一方面,我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我深入学生,认真体验和思考,并确定出本节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题为:面对困难也从容。
二、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困难和挫折,认识困难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磨练意志,增长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志消沉,帮助学生掌握战胜困难的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分析困难的能力,形成自我应对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一)导语播放FLASH《命运》。
从声音、图象等方面激发学生内心的激昂情绪,同时,在学生重温贝多芬的事迹后,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坚强。
在营造了这种气氛后,明确课题:面对困难也从容(二)创设情境1、学生讲名人战胜困难的故事。
2、教师作记者采访学生中勇于战胜困难的典型。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生活是公平的,它时刻用困难考验任何人,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强者,而强者不仅是那些名人、伟人,我们的身边同样也有这样的人,如果我们肯努力,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普通心理学》的导论课——说课教案广西师范大学卢艳媚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本章对“心理学”进行一个整体性的介绍,帮助学生对本门课程形成整体性的认识;2.情感目标:通过分析当前人们对心理学的几点误解,引起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
3.态度目标:通过分析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专业效能感。
二.教学内容:《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教学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理解)(二)教学难点: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体会)(三)教学课时数:2课时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讨论问题设计:1、你理解的心理学是什么?2、心理学有哪些作用?四.教学程序:第一阶段:(20分钟)1.以问题导入——“你理解的心理学是什么?”分析学生的回答并给予反馈。
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
2.介绍当前普遍存在的“人们对心理学的几个误解”,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何称其为“误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一)人们对心理学的几个误解1、心理学家知道你在想什么大多数学心理学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周围人得知了你的专业时,他们会马上好奇的发问:“你是学心理学的?那么你说说我正在想什么?”其实,心理活动并不只是人在某种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它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人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和意志等。
心理学家也许可以根据你的外在特征或测验结果来推测你的内心世界,但再高明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具有所谓的“读心术”。
2、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现在,心理咨询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日渐火热,各种所谓的心理咨询中心、心理门诊、心理咨询热线等不断涌现。
很多人听到的第一个与心理学有关的名词就是心理咨询,因此会把心理咨询与心理学等同起来。
其实,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3、心理学只研究变态的人很多人都说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可能还有过思想斗争:“去还是不去?人家会不会认为我是精神病?朋友知道了会怎么看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人对心理学的看法: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心理有问题就是变态;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所以与心理学有干系的非专业人士都不正常。
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1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第二节: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实质:1. 心理是脑的机能,2.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3.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2)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动物发展的心理历程:1. 感觉阶段:从低等的环节动物,2. 到节肢动物,3. 到脊索动物4. 知觉阶段:脊椎动物5. 思维萌6. 芽阶段:灵长类动物心理学家认为,动物演化只有到了能对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
单细胞动物:直接接触后产生“运动反应”(无心理现象)动物(低至环节动物):产生“条件反射”(有了心理现象)只有人类有真正的思维,灵长类动物有了思维萌芽。
第三节:科学心理学的孕育和诞生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出版了《生物学纲要》,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1879年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第四节:心理学的性质与作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 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2.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或中间学科)第2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与脑第一节:神经系统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机能:接受刺激- 传递信息- 整合信息。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又分为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躯体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延脑:呼吸中枢核心跳中枢,因此被称为“活命中枢”。
中脑:瞳孔反射和眼动中枢。
脑干网络结构:决定觉醒状态。
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除嗅觉外,还是各种感觉的中继站。
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层下种树,也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的中枢。
在情绪活动中,下丘脑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2)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指神经活动从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
其强度依赖于刺激物的性质、强度以及对人的意义。
抑制过程:指神经活动从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入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其强度依赖于刺激物的性质、强度以及对人的意义。
动力定型:是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动力定型是怎样形成的?当一系列的刺激作用于集体后,就引起一连串的行为反应,各个反应之间保持者精密的定型关系,这种刺激与反应的相互关系经多次重复就成为一种模式,并被程序化储存与大脑。
只要刺激系统中的某一成分一出现,就会使模式中的反应一个接一个自动进行下去。
这种行为的自动化系统就是动力定型。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感受器:感觉器官中,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装置叫感受器。
反馈:亦称回授,是指在反射活动中,效应器的活动结果又作为一种新的刺激返回传送到神经中枢,使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反馈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的活动。
由一系列无条件反射构成的连锁反应,经世代发展而被遗传下来,就称为本能。
本能行为是由简单刺激引起的先天的复杂行为模式,表现为一系列有顺序的适应动作。
(如寻偶、交配、产卵等)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的,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模仿、学习、训练而习得的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学派所研究的条件反射。
*作性条件反射:继巴甫洛夫之后,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反射。
凡是以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
《普通心理学》串讲心理学,这个看似神秘却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中的普通心理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串讲一下这门重要的学科。
普通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它涵盖了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动机、能力、人格等多个方面。
可以说,它是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的一把钥匙。
先来说说感觉。
感觉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最初认知。
比如,我们通过视觉看到五彩斑斓的颜色,通过听觉听到悦耳的音乐,通过嗅觉闻到花香,通过味觉品尝美食的滋味,通过触觉感受物体的质地。
感觉让我们接收到外界的信息,但它只是一个初步的加工过程。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的进一步整合和解释。
举个例子,当我们看到一个圆形的物体,通过知觉我们能判断它是一个球,还是一个盘子。
知觉不仅依赖于感觉输入,还受到我们的经验、期望和情境的影响。
注意,就像是我们心理世界的聚光灯。
它让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在特定的事物上,排除其他干扰。
比如说,当我们在专心阅读一本书时,周围的噪音可能就被我们自动忽略了。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自然而然被吸引,比如突然听到的一声巨响;有意注意则是我们有意识地去关注,比如为了准备考试而专注学习;有意后注意则是在熟练掌握后能够轻松保持的注意,像老司机开车时的状态。
记忆,那可是我们储存和提取过去经验的宝库。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就像一个短暂的快照,稍纵即逝;短时记忆能保持一会儿,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则能将信息长久保存,甚至一辈子都忘不了。
而且,记忆的过程还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每个环节都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
它让我们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出决策。
比如,当我们规划一次旅行,要考虑目的地、行程安排、预算等诸多因素,这就需要思维的参与。
思维的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而创造性思维更是能够让我们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想象,则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