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史中,有两次“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 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诞生与发展均与这两次“西部大 开发”紧密相连。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 发动侵华战争,国家风雨飘摇,民不聊生,西北灾荒连年,哀鸿 遍野。出于对民族存亡和人民生计的关切,一些有识之士 和社会贤达发出建设西北、开发西北、兴学兴农的呼声。 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政府为了落实邓小平同志 “两个大局”思路和“三步走”战略目标,缩小东西部差 距,实现共同富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实施“西部大 开发”战略举措。在第一次开发西北的呼声之中,1934年 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起根发苗。正是因为世纪之交“西部大 开发”的战略需要,199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成立。 可以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成立之日起,就以国家繁荣、 民族昌盛、社会进步、农业发展为己任,始终坚持“民为 国本、食为民天”的理念[4],教学、科研与推广有机互动, 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社 会服务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之路
(一)建立了三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网 络
农村示范基地实现了专家与农民、科技与生 产的有效对接,是我国现阶段科技贴近农村、 专家贴近农民、技术贴近生产的一种行之有 效的推广方法,是展示和推广学校农业科技成 果的重要窗口,也是学校产学研结合的重要载 体。5年来,学校按照强化杨凌科技示范园带 动功能,巩固提高省内示范基地建设水平,拓 展省外示范基地建设范围的基本思路,建立了 以杨凌为中心,立足陕西,面向西北的三级农 村科技示范推广网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紧密结合 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34~1949年,是学校产学研艰辛起步阶段。面对解放前灾 荒连年、哀鸿遍野的国情,学校创建之日起就提出了“开展农 村教育,传播科学知识”,“未建系组,先办场站,未开课程,先抓 科研”的产学研结合最初思想,并设立了农业推广处,负责农事 指导工作。
(二)创建了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 式
2000年以来,根据宝鸡市区域经济发展
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学校与宝鸡市政 府联合,率先在全国创建了农业科技专 家大院模式。专家大院经验已经与河北 农业大学“太行山之路”、东北农业大 学“科技在线”一并成为全国农业院校 科技推广的三大经验,受到教育部、科 技部的充分肯定
1950~1984年,是学校产学研结合调整阶段。学校“产 学研”相结合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并按照高等学校“既 是教学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的要求,坚持“面向农业 生产,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农科院、林科院、植物所等专业 科研单位、创建区域性研究中心,以蹲点为主要形式开展科 技普及工作。
1985~1999年是学校产学研结合的探索阶段。学校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改革的决 定》,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以“科学技 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为指导方针,以科技扶贫为中心 任务,以校内外“三结合”基地为平台,以农业集团综合 技术承包为主要形式,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有 效形式。 1999年合校以后,是学校产学研迅速发展阶段。合理 配置科技和教育资源,从办学思想、体制改革、机制创 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产学研结合,构建了校、院,按 学科统筹科教资源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了具有产学研 特色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与产业化体系, 学校产学研结合进入快车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 践和探索
产学研紧密结合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特 色和优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农村社会 服务是学校的三大功能。农业科技推广是科 技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是联系科研、教育及 生产的重要纽带,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的桥梁,是学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载体和归 宿。近年来,学校加强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产学研紧密结合特 色更加凸现
(四)形成了校地、校企科技合作良性 互动机制
农业发展新阶段,我国农村环境发生了根本性 转变,科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 用。地方政府需要依靠科技推动当地主导产 业的发展,农民渴望依靠科技增加经济收入。 近年来,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开展 广泛的科技合作。科技对农业产业的发展和 农民增收的贡献,使许多地方政府积极主动要 求与学校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形成了政府、企 业提供项目、资金、场地,学校提供专家、成 果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总结了不同特色的农业信息咨询 和培训形式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是制约科技推广的瓶 颈。充分发挥高校科教资源,提高农民科技文 化素质,促进科技信息传播是高校参与地方经 济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体现。 学校与国内8所农业大学建立了高校网络联 盟,与陕西电信联合开通的农林科技“168”热 线,同时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 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参观交流、媒体方式 等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了农村劳动者整体科 技素质
学校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 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 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现为教 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 “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 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及 后来相继在杨陵建立的相关科教单位。建校79年来,学 校一代代师生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 理念和“诚朴勇毅”的校训,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承 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坚持走 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 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 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09黄志娜
会计121班 13梁舒丽
15林晓霞
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十大优秀案例是:
1.清华大学“超低剂量X线人体安检系统”国际技术转移案 例; 2.北京科技大学产学研“大合作”模式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3.天津大学与上海石化合作实现双赢; 4.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高清联合研发数字电视; 5.华东理工大学与中国石化联合研发乙烯APC技术; 6.河北农业大学联合多家单位开展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研 究; 7.宁波大学与金田集团组建跨学科团队解决关键问题; 8.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技术产业化案例; 9.中南大学与中国铝业公司共同推进中国铝工业技术升级; 1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