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兄弟电影简论
- 格式:docx
- 大小:7.85 KB
- 文档页数: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界级大师名导行列。
同时,这一对编、制、
作的兄弟组合,更以其近乎传奇的合作方式,
的成功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而《老无所依》
斯卡是一场双雄对决,
诞生,一个是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血
另一个就是科恩兄弟的凛冽之作
从整个颁奖季到最后的奥斯卡争锋,
几乎横扫千军夺遍各项风向标大奖,其他如
《赎罪》等纷纷沦为陪跑选手。
《老无所依》先斩获最佳影片
恩兄弟荣膺最佳导演,哈维尔·
配。
频繁上台领奖致辞,
轮到他发言,均以“谢谢”一词了结,
他们非常善于编织故事,常使用一些自
性的技法,其中最有特点的是情节突变。
的人或事件。
出
说里跳出来似的,总逃不出三大要素:奸情、
钱,三者之间互为因果。
个全然荒诞的疯狂境地,
折磨他们。
兄弟俩基本所有电影的剧本都是自
后哥哥导演,弟弟制片。
人物命运的不可预知性和颠覆性,
事——《大地惊雷》
无所依》感叹西部世界礼崩乐坏,
道义可言;而《醉乡民谣》
黄金时代的一首情歌。
在片场,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4
. All Rights Reserved.。
老无所依影评老无所依影评(一)作为美国独立电影的扛旗人之一,科恩兄弟终于在2008年的奥斯卡典礼上凭借《老无所依》得到了最终的认可,从边缘走到了舞台的中心。
当年最佳影片《老无所依》,被许多人认为是奥斯卡多少年来颁出的最有勇气和分量的一次。
《老无所依》是一部典型的科恩式的作品,非主流式的叙事路线,处处充斥的黑色幽默。
通过奇妙的人与事,来反映一些美国的现状。
《老无所依》讲述了一个普通的美国西部老牛仔无意间发现了毒贩枪战后的现场,捡到了200万美元现金,想要据为己有,却不料引来了杀手追杀,陷入与之周旋和逃跑的境地。
而老警官也卷入了此案件,虽然经验丰富,却也在狡猾的杀手面前无计可施。
电影虽然是一部西部片,但是和以往的西部片却大相径庭。
影片开始的独白,显然是老警官在怀念父辈时候的西部,警官办案轻松,治安环境安稳,而现在的世事变化,难以预料和掌握。
但是正常开始之后,主角却一转,变成了牛仔莫斯。
莫斯打猎的时候发现了钱,由于贪念,带着钱跑了,可是后来又良心发现,返回现场,引来杀手追杀。
整部戏就围绕着这两人之间的斗智斗勇展开。
枪战、打斗、追击什么都有了,可是到了影片快结束的时候,经历了种种磨难的主角却又突然被杀了,以往电影里特有的主角光环显然在科恩兄弟非主流的叙事路线里并不存在。
这着实会让许多人一下子摸不着头脑。
其实,虽然影片大部分时间以莫斯和杀手的追逃为主要视角,可是影片的真正主人公,却并不是这些人,或者都是这些人。
导演其实是通过一群人的群像来刻画和表现最终的意图与主旨的。
谁都是主人公,或者谁都不是;;这就是导演的真实意图,这既是表现电影的手法,也是主旨,一箭双雕;;每个人都无力去控制生活,在自然面前,在生活与岁月面前,每个人都是渺小而无力的。
首先来谈谈老警官,影片以他开始,以他结束,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循环。
老警官开始和结局都在缅怀父辈的时代,那个逝去的时光,那个时候警官骑着马办案,从来不带手枪。
那个老西部,是平和和闭塞的,是安详和简单的。
影评: The Big Lebowski《The Big Lebowski》是一部由乔尔·科恩和伊桑·科恩兄弟执导的黑色喜剧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离奇的情节而闻名,给观众带来了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视觉盛宴。
首先,我要强调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感觉。
《The Big Lebowski》具有一种奇特的幽默感,它将黑色喜剧与荒诞的情节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一种令人捧腹大笑的体验。
影片中的对白精彩绝伦,充满了讽刺和讥讽,每一句台词都让人捧腹大笑。
尽管电影中存在一些荒谬的情节,但导演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故事中,使得观众可以接受并享受这种离奇的剧情。
除了幽默感,我还对电影中的角色产生了共鸣。
主角杰夫·“达达”·莱博夫斯基(Jeff "The Dude" Lebowski)是一个懒散的失业者,他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只关心保持他的“达达”形象。
在这个角色中,我看到了许多人的影子,那些对社会规范和期望不屑一顾的人。
他的态度和生活方式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我们不必过于拘泥于常规,而是应该享受生活,追求自己真正的快乐。
此外,电影还通过杰夫·莱博夫斯基与其他角色的互动,展现了友谊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尽管他们是一群性格各异的人,但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团结一致,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让我思考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面对挑战。
总的来说,《The Big Lebowski》是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通过其独特的幽默感、离奇的情节和令人共鸣的角色,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观影体验。
这部电影不仅让人捧腹大笑,还给人以思考,让我们反思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观。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部充满幽默和深意的电影,我强烈推荐你观看《The BigLebowski》。
科恩兄弟电影分析[摘要]科恩兄弟的电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影像世界,其电影作品在整个世界影坛有着独特的位置。
在他们所营造的电影世界中,充满了黑色幽默和怪诞的风格。
通过对这些风格的分析,发现科恩兄弟在其影像世界中传递着他们对世界与人性的独特思考。
本文通过两个部分的内容,即在黑色的世界中展现人性和在怪诞的世界中表现人性,对该主题加以论述。
[关键词]黑色;人性;怪诞2008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部名为《老无所依》的电影席卷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大奖。
这部一夜之间万众目睹的电影,使得它的两位创作者――科恩兄弟从相对边缘的位置一跃而进入主流大导演的行列。
?タ贫餍值苁堑苯袷澜缬疤匙钪?名的兄弟组合之一。
在好莱坞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国影坛,这一对兄弟却以独立电影导演和制作人的身份占据着美国当代最有世界影响力的作者导演的地位,被称为“美国当今声名最为卓著的独立制片旗手”。
?ゴ?1982年开始拍摄第一部影片《血迷宫》算起,他们兄弟两个总共编导了部16电影作品。
这16部作品总共获得了包括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内的十余个奖项。
当然,科恩兄弟对于电影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这些奖项方面,他们的电影在整个世界影坛有着独特的位置。
他们的作品具有黑色幽默和魔幻色彩以及怪诞风格,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独具魅力的个人影像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传递着他们最为独特的人生哲学――“无辜者应受苦,罪者应受惩罚,人饮血而为人。
”①下面我们将结合他们的相关电影作品对该主题加以具体论述。
?ピ诤谏?的世界中展现人性?タ贫餍值艿淖髌酚牒美澄胫髁鞯缬坝凶盘烊乐?别,他指出了世界的荒诞、社会的黑暗、人的生存的无意义。
在这个黑色而荒诞的世界中,人即使有心也会变得无力。
人在这样的世界中挣扎,如同一条上岸的鱼,正在被空气所窒息,到最后只能是遍体鳞伤地死去。
?ァ堆?迷宫》这部处女作,宣告了科恩兄弟电影的黑色主题。
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他们前辈们的黑色电影中对于世界以及人性的悲观主题,被他们所继承并发扬光大。
一出手就是高分作品!盘点科恩兄弟十部经典电影科恩兄弟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独立影坛都几乎是无往不利的金字招牌,也是所有演员期望与之合作的对象之一。
他们在美国电影圈之外占据了一席之地。
今天小编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关系科恩兄弟的电影作品,部部经典、高分,值得一看!阅后即焚《阅后即焚》是由美国、英国、法国联合制片的96分钟喜剧影片。
该片由伊桑·科恩、乔尔·科恩(科恩兄弟)编剧、导演,乔治·克鲁尼、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布拉德·皮特、约翰·马尔科维奇、蒂尔达·斯文顿等主演,于2008年9月12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1977年至1981年间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斯坦菲尔德·特纳的小说《高度机密:总统、中情局局长和特工》,讲述了健身房雇员捡到一名中情局特工遗失的绝密光盘后遭遇中情局雇佣的杀手追杀的故事。
《阅后即焚》可以说是一部主线唯一但支线迭出的复杂故事。
但无论故事怎样发展,却又都与马尔科维奇扮演的前中情局特工奥斯伯恩·考克斯的那张惹祸的光盘密不可分。
在科恩兄弟精心策划的黑色幽默的氛围下,特工这个正常社会里神秘特殊的职业被一层一层地剥开给人看,而悬疑大师希区柯克那种最为擅长的“解惑”方式也被完美地运用在影片之中,令观众的视听与头脑时刻跟随着导演的思路前行。
而影片中不时迸发出的喜剧元素和主演间的对话,让观者可以找到最恰当的放松时间和神经缓解的当口。
谋杀绿脚趾《谋杀绿脚趾》是由科恩兄弟执导,杰夫·布里吉斯、约翰·古德曼、朱莉安·摩尔等主演的犯罪喜剧片。
影片讲述了绰号“督爷”的勒博斯基因被弄错身份而和两个朋友一起卷入一场哭笑不得的犯罪事件的故事。
该片于1998年3月6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是科恩兄弟的新派黑色片,具有浓厚的喜剧风格和典型的科恩式情节。
几位主角的表演夸张而有回味,编导的黑色幽默感令人叫绝。
影视窗YINGSHICHUANG科恩兄弟影片类型题材多样,风格鲜明。
其本质更接近于娱乐性的艺术电影,虽然影片有着好莱坞商业影片的重要元素,如戏剧张力极强的叙事结构、严谨逼真的声画效果、奇异荒诞的想象力。
但其改变不了影片中所蕴含的深刻主题与带给观众的哲学反思。
他们还有一个较为有趣的特点,在拍摄影片时基本都是按照一部黑色严肃电影一部黑色喜剧电影这样二元的交替着。
如拍摄完《血迷宫》后拍摄了《抚养亚利桑那》,继而是《米勒的十字路口》……一.现实主义元素的渗透科恩兄弟电影在其多以犯罪题材的表象下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
通过叙事中的矛盾与冲突展示了个体命运在社会与事件中的未知前景。
科恩兄弟不断从生活中汲取电影的原料,如《冰血暴》直接改编于报纸上的一则犯罪新闻。
《米勒的十字路口》的故事发生在美国20世纪上半叶禁酒令实施过程中,公共权力部门腐败横行、社会犯罪率上升。
在片中黑社会与政客、警察相互勾结,共同谋取利益。
这虽然只作为整部影片的背景,但也深刻而准确的描述了当时的社会形态。
而在《逃狱三王》这一部以史诗巨作《奥赛罗》故事脉络为基本构架的音乐喜剧中有着更多现实主义的闪光点。
在逃亡过程中,三人投奔皮特贫困的表兄,睡梦中三人却成为了表兄向警察换取金钱的商品;政客为了竞选,手段卑劣,甚至与“邪教”相互勾结。
该片蕴含了对世态万象的精辟剖析。
科恩兄弟影片中的现实主义类型是构成其独特影片风格的基石。
一方面通过事件层层展现现实生活的种种荒谬与矛盾,更深层面是表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下人的欲望在命运的捉弄下进入未知而无常的境地。
在《绿脚趾谋杀案》中,穷困而一无是处的“督爷”对生活并无太多索求。
但突如其来的暴徒把他带进了一场绑架案中,并由此不断地遭遇种种未知的困境,最终回归了简单平静的生活;在《逃狱三王》中主人公在历经了追捕、抢劫等种种劫难后,最终还是达成了最初的心愿,重新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抚养亚利桑那》影片最后,在亦真亦幻的梦境中,惯犯阿海和老婆也终于有了祖孙同堂大团圆的结局,实现了他们在整部影片中一直在追寻的梦想。
[53]科恩兄弟电影的美学风格张峰圣(南京艺术学院 电影电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摘 要]科恩兄弟作为游离于美国好莱坞工业电影模式边缘的导演,是独立电影与黑色电影的典型代表。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叙事方式和剧作艺术等鲜明特点而广受关注。
科恩兄弟保持自己创作的相对独立性,而这独立性也正是构成科恩兄弟电影美学风格的基础。
每部影片均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在内在的人文情感的表达上有着较为一致的表达。
[关键词]科恩兄弟;美学风格;黑色电影;叙事作者简介:张峰圣(1980-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史论。
科恩兄弟自拍摄第一部影片《血迷宫》以来,长期保持着较高的艺术水准与统一的美学风格,他们的电影往往通过一个核心事件,运用线性叙事手法,在充分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完成其艺术表达。
其影像风格受美国传统B 级片、黑色电影及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斯坦利・库布里克、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等导演风格影响较大。
第一节 打破常规思维的故事构思科恩兄弟多用传统的三幕式的线性叙事方法,其影片题材来源多样,有对史诗巨作《奥赛罗》的改编,有来源于报纸的社会新闻(《冰血暴》),有的来源于身边的人与事(《绿脚趾绑架案》)。
他们偏爱犯罪题材,影片情节的变化与发展往往来自于一个偶然的因素,进而形成戏剧冲突与矛盾,这也加强了影片的戏剧性及超现实主义意味。
科恩兄弟往往在两个方面打破常规:首先是剧本的变形的力量,即编剧上的新发现使得故事产生跳跃;同时突然产生的缺失又影响了人和物,使电影好像变成了一个卡住了的齿轮组。
[1]在《缺席的人》中,理发师艾迪为妻子的弟弟工作,生活平凡而枯燥,他知道自己妻子与公司经理有染,却麻木而无动于衷。
偶然了解到投资洗衣店的商机,他为了加盟需要的1万美金,给妻子的情夫写了匿名勒索信,在被情夫知晓后,在两人的争斗中艾迪失手将情夫杀死。
而警察却确认是艾迪的妻子杀了经理,在妻子被以谋杀罪逮捕后,他借债雇律师为老婆辩护,在律师确定可以赢得官司的时候,开庭当天妻子却上吊身亡。
影评:The Big Lebowski电影影评:《大冧杯》作为一位电影评论家,我经常被各种类型的电影所吸引,但《大冧杯》这部电影却给了我一种独特的感觉和共鸣点。
这部由科恩兄弟执导的黑色喜剧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离奇的情节,成为了我心中的经典之作。
首先,我必须提到影片的主角杰夫·“达·达”·勒博夫斯基,由杰夫·布里吉斯扮演。
勒博夫斯基是一个懒散的失业者,他的生活似乎毫无目标,只关注着保龄球、抽大麻和喝白俄罗斯酒。
然而,正是这种懒散和漫不经心的态度,使他成为了一个非常有趣和可爱的角色。
我相信许多观众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一部分,因为他代表了那些在生活中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的人。
影片的情节也是非常离奇和扣人心弦的。
勒博夫斯基被误认为是一位名叫杰夫·勒博夫斯基的百万富翁,并被卷入了一系列荒诞的事件中。
这其中包括绑架、勒索和一只被误杀的贵族的尸体。
虽然这些情节听起来荒谬可笑,但科恩兄弟却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使得观众不禁被剧情的转折所吸引。
这种黑色喜剧的风格,让我在观影过程中一直保持着笑声和紧张的感觉。
除了情节,影片的配乐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一部分。
从鲍勃·迪伦的歌曲到克里德尔斯·克里尔的音乐,每一首歌都恰到好处地揭示了角色的个性和情感。
配乐不仅增强了影片的氛围,还为观众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音乐体验。
最后,我想提到影片中的一些主题和共鸣点。
《大冧杯》探讨了个人身份、迷茫和友谊的主题。
勒博夫斯基在他的懒散生活中找到了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并通过与他的朋友沃尔特和唐尼的交往,建立了一种真正的友谊。
这种对友谊和自由的追求,使得观众能够在影片中找到共鸣,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大冧杯》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和离奇情节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勒博夫斯基的角色、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精心选择的配乐,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感觉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喜剧片,更是一部关于生活、友谊和自由的思考之作。
科恩兄弟经典电影科恩兄弟是美国电影制片人和导演乔尔·科恩(Joel Coen)和伊桑·科恩(Ethan Coen)的合作伙伴。
他们以创作出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电影而闻名于世。
他们的作品常常被赞誉为黑色喜剧和犯罪电影的杰作。
本文将回顾一些科恩兄弟的经典作品,展示他们在电影界的独特才华和影响力。
1.《布鲁斯之梦》(The Big Lebowski,1998)《布鲁斯之梦》是科恩兄弟的一部荒诞喜剧,也是他们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影片讲述了懒散的主人公“杜德”(The Dude)陷入了一系列离奇的事件中。
剧情荒诞且离奇,角色鲜明而搞笑。
该片成功地将黑色喜剧和犯罪元素相结合,展现了科恩兄弟独特的幽默感和创造力。
2.《血之简史》(Blood Simple,1984)《血之简史》是科恩兄弟的首部长片,也是一部经典的犯罪惊悚片。
影片讲述了一起错综复杂的谋杀案,其中涉及了婚外情和双重背叛。
科恩兄弟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紧张的剧情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并展示了他们的天赋和才华。
3.《好好者之歌》(O Brother, Where Art Thou?,2000)《好好者之歌》是一部黑色喜剧音乐片,讲述了三名囚犯逃狱后在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南部展开的冒险故事。
该片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精心策划的声音设计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电影中的音乐和表演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4.《疯狂的心》(Raising Arizona,1987)《疯狂的心》是一部黑色喜剧片,讲述了一对无法生育的夫妇决定绑架一个新生儿的故事。
影片以其奇特的幽默和疯狂的情节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科恩兄弟在影片中巧妙地结合了幽默和温情,展现了他们对独特角色的创造力。
5.《真爱至上》(True Grit,2010)《真爱至上》是一部西部剧情片,为科恩兄弟赢得了多个奖项和提名。
影片改编自查尔斯·波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14岁的女孩雇佣了一名拾荒者和一位酒鬼副警长去追捕她父亲的杀手的故事。
科恩兄弟电影简论
一、《血迷宫》的喜剧特点与黑色电影痕迹
《血迷宫》从电影的内容上来看,是对一起凶杀案的解析,故事线并不复杂,沿用经典的叙事模式,通过出色的摄影技术与场景调度,使影片从众多同类电影中脱颖而出。
在这里,需要谈及的是作为新派黑色电影的代表作品,片中的喜剧元素是独特的,从人物设置本身衍生的喜剧性在现代电影史的发展中被经常沿用,但在这里科恩兄弟从广泛的受众基础出发,将故事设置在司徒平常的现代生活之中,这是能够使电影受众和电影本身连接到一起的关键因素。
喜剧本身所具备的元素在影片中被缩小,道具、情节、对白以及人物本身中比比皆是。
影片中最突出的喜剧特点在于以黑色建立的喜剧风格所形成的以对白为主、情节为辅的特点。
二、《巴顿?芬克》的传奇性与蓄而勃发
发行于1991 年的《巴顿?芬克》是科恩兄弟的另一代表作。
是电影史上最难理解的作品,科恩兄弟用超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压抑感伤甚至还有些惊悚的故事。
“隐喻普遍存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依赖以思维和行为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都是隐喻的。
”从《血迷宫》到《巴顿?芬克》的历程来看是一种蓄而勃发。
而从《巴顿?芬
克》这部电影本身来看,对比中国香港导演林岭东的电影风格,两者在电影整个架构上是螺旋式的上升,但前者的不同在于隐晦的精神上的积累,以及群体偶然性的爆发。
此处所论及的群体是在电影中缩小的一类人,这一类人一些与巴顿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与之截然不同的。
查理在片中代表的群像,他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例证,而梅修,那个嗜酒的作家,所代表的是群像的未来,巴顿所处于的是当下的。
因此片中人物是时空的一部分,都是这一类群体,他代表的是一类人,这是一种隐喻,以此存在。
所以,片中所有不合逻辑思维的情节在影片中可以被理解为解构的元素,是合理的。
三、《血迷宫》与《巴顿芬克》的“传奇”特质科恩兄弟的《血迷宫》和《巴顿?芬克》这两部电影在内容上,以及导演技巧上与唐代传奇小说的风格极为相似。
唐代传奇小说的特质,从人物特性上来看,一部分是一些神话人物的雏形,一部分是侠士的奇门异术。
看似同科恩兄弟毫?o 关联。
但是以《血迷宫》来看,导演在剧情的设置上,将时间压缩极短,通过一定量的时间来表现更多的内容,在这一部分内容上,巧合性也是古典文学、古典戏剧所关注的问题,而这样的巧合性所展现出来的风格同“传奇”小说有很大的相似。
以《血迷宫》来看,剧中人物台词,同传奇小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从故事本身的选择上虽然贴近的是占大多数的普通人,
但是科恩兄弟更多关注的是这一类群体在面对选择时候自己的选择,以及他们在面向自我时的拷问。
这一点同传奇小说是不同的。
但总的来看,整体的结构框架和一些部分表现是具有“传奇”特质的,当然这一特质同中国唐传奇小说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
到了《巴顿?芬克》之后,科恩兄弟直接将一部分东西解构,表现得更贴近于某种神话特质。
当然若是用这微乎其微的一点来将其与之联系起来,那么就略显牵强。
再来看电影本身,《巴顿? 芬克》之中的隐喻是偏向略显晦涩的存在主义。
芬克和查理的每一场对白戏,芬克房间内墙上的墙纸都会脱落。
查理这一人物是服务于主体本身的,即芬克。
查理代表的是芬克内心中原始的欲望实现,这一实现本身是毫无意义的,这也正契合巴顿所要做的工作。
四、科恩兄弟电影的摄影手法科恩兄弟这样的独立电影和新黑色电影领航者,他们的电影多打破思维常规,还原地域特色,同时充满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所以不难怪科恩兄弟和御用摄影罗杰?迪金斯在影片中频繁使用各种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的优点在于通过角色的视角来呈现影片的具体故事情节和发生地点,使得观众有极强的代入感,能够和角色感同身受。
主观镜头的特点可以说与科恩兄弟的电影风格简直融合得天衣无缝。
在《血迷宫》中人物开着车,开车的人看着前面的路,不同的路,同样的主观镜头,都是极其符合影片的主题:
戏剧式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