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手册 2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6
学生校园安全知识教育手册目录1. 引言2. 家庭安全3. 个人安全4. 交通安全5. 火灾安全6. 自然灾害安全7. 紧急求助1. 引言学生时期是人生中重要的阶段之一,而校园安全是我们很重要的一环。
本手册旨在提供给学生关于校园安全的知识和技巧,以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2. 家庭安全2.1 室内安全- 保持房间整洁,避免摆放杂乱的物品。
- 确保窗户和门的锁是完好无损的。
- 学会正确使用家电设备,并注意用电安全。
2.2 室外安全- 不要随便接触陌生人,尤其是在没有家长或老师的陪同下。
- 确保知道自家住址和家长的联系方式。
- 在外出时,与朋友结伴而行,避免单独一人行走。
3. 个人安全3.1 个人隐私- 谨慎保护个人隐私,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
- 在社交媒体和网络上注意设置隐私设置,并限制对个人信息的分享。
3.2 个人防护- 学会辨别陌生人,并知道该如何应对陌生人的接触和言行。
- 如果感到不安全或遭遇困难,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求助。
4. 交通安全4.1 行人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和闯红灯。
- 在行人线内等待绿灯及时过马路,不在机动车道上行走。
4.2 自行车安全- 戴好头盔,确保自行车安全。
- 骑行时保持警觉,遵守交通规则。
5. 火灾安全5.1 预防火灾- 知晓火灾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 不乱扔烟蒂,不私自使用明火,避免可燃物接触电源。
5.2 火灾逃生- 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并了解灭火器的位置。
- 火灾发生时,迅速逃离烟雾,按规定的逃生路线撤离。
6. 自然灾害安全6.1 地震安全- 研究避震的正确姿势,并知道避震区域。
- 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寻找合适的避难场所。
6.2 暴雨安全- 出门时注意天气预报,带上雨具。
- 遇到暴雨时,避免涉水行走,并及时寻找安全的避雨地点。
7. 紧急求助7.1 学校紧急求助电话- 熟悉学校紧急求助电话,并妥善保存。
-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拨打紧急求助电话,向相关部门求助。
学生安全教育知识手册I. 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是学生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应该了解如何安全地过马路和乘坐交通工具。
首先,要在规定的地点和过路线过马路,不随意穿越马路。
其次,学生应该学会辨认交通信号灯,并按信号灯指示行动。
此外,学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站稳,握牢扶手,不乱动或倚靠车辆门。
II. 学校安全学生在校园中也需要保持安全意识。
在教室,学生应该正确使用电器设备,注意插座安全,不乱拉乱拔电线。
饭堂里,学生应遵守用餐秩序,避免拥挤和混乱,以免发生意外。
另外,学生在校园内还应当遵守学校的安全规定,不随意爬楼梯或攀爬栏杆。
III. 防火安全防火安全是保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首先,学生应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例如,不玩火,不点燃易燃物品。
当发生火灾时,学生应当尽快报警,并按照学校制定的逃生计划逃离火灾现场。
IV. 防溺水安全水域安全是每个学生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学生在接触水域时,应遵守游泳规则,不随意靠近深水区。
当发生意外情况时,学生应知道如何呼救,并避免慌乱。
此外,学生还应了解不同水域的危险性,如河流、湖泊和游泳池等。
V. 网络安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也成为了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应该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如避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下载不安全的软件和文件。
当遇到网络欺凌或不良信息时,学生应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报告。
VI. 防止意外伤害学生应该注意预防各类意外伤害。
例如,学习正确使用各类学习工具,如刀具和实验器材,以避免划伤或烧伤。
同时,学生也应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以处理小型伤患。
VII. 防止电器事故电器事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故之一。
学生应学习正确地使用电器设备,了解电器安全知识。
避免同时插多插头,不将电器设备长时间放置在床上或靠近水源。
VIII. 防止食品中毒食品中毒是通过进食受到污染的食品引发的健康问题。
学生应学会正确存储和食用食物,如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干燥,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食品。
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二)(3)灭火后,要把灭火器卧放地上,喷嘴朝下2)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作用原理、适应火灾及使用方法作用原理:将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的干冰)灌装在容器中,当干冰受热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隔离氧气,同时干冰吸收火源的热量,从而起到灭火作用适应火灾:主要适用于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火灾,还可扑救仪器仪表、图书档案、工艺器和低压电器设备等的初起火灾。
使用方法: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
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板70-90度。
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线管,防止手被冻伤。
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
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
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中喷射。
但不能将二氧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可燃液面,以防止将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
在室外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简单图示:(1)右手握着压把,取出二氧化碳灭火器(2)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距燃烧物5米左右(3)拔出保险销(铅封)(4)站在距离火源二米的地方,左手拿着喇叭筒,右手用力压下压把(5)对火焰根部喷射,并不断推前,直至把火焰扑灭3)干粉灭火器的作用原理、适应火灾和使用方法作用原理:利用干粉使火源隔离氧气,而失去助燃剂而灭火。
适应范围: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除可用于上述几类火灾外,还可扑救固体类物质的初起火灾。
但都不能扑救金属燃烧火灾。
使用方法:灭火时,可手提或肩扛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
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
学生安全知识小手册学生安全知识小手册汇总手册一:交通安全常识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2.骑自行车安全常识3.乘车、乘船安全常识4.怎样预防交通事故5.火灾急救常识手册二:校园安全常识1.校园安全注意事项2.实验室安全常识3.体育活动安全常识4.网络安全常识5.饮食安全常识手册三:家庭安全常识1.家庭安全注意事项2.家电安全常识3.燃气安全常识4.防火安全常识5.防盗安全常识学生安全知识小手册归纳学生安全知识小手册一、交通安全常识1.指挥灯信号黄色指示灯是停止信号,红色指示灯是停车信号,绿色指示灯是通行信号。
2.交叉道口行人须在人行横道线外侧等待,车辆行至人行横道时,应停车让行人,无人行横道线的,应在来车方向10米以外的地方等待。
3.交通事故的处理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应迅速报警,并保护好现场。
二、防火安全常识1.发生火灾,如何正确报火警?拨通“119”后,按提示要求讲话。
讲清火灾发生地点。
讲清火势大小,如果是烧毁房屋等比较大的火灾应讲清火灾类型。
2.发生火灾,烟雾弥漫时如何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找一条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放低身体,避免吸入有毒烟雾。
选择通过烟雾腾起的热通道爬行。
利用落水管和房屋内外的突出部分逃生。
3.发生火灾,有烟雾怎么办?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放低身体,避免吸入有毒烟雾。
选择通过烟雾腾起的热通道爬行。
利用落水管和房屋内外的突出部分逃生。
4.发生火灾,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应保持倾倒姿势。
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拔掉保险销。
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用力压下握把,干粉即可喷出。
5.发生火灾,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应保持倾倒姿势。
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拔掉保险销。
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用力压下握把,干粉即可喷出。
三、用电安全常识1.不用湿手、湿布触摸电器外壳。
2.不要将电线缠绕在金属物上。
3.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等。
学生安全教育知识手册安全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而对于学生来说,安全是他们的首要关注事项。
然而,在学校和社会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
因此,学生安全教育知识手册的编撰对于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能力至关重要。
第一部分:火灾和燃气泄漏在学生安全教育知识手册中,首先应包含火灾和燃气泄漏的应急处理方法。
学生应清楚火灾的不同类型以及应对策略,例如使用湿布、毛毯等物品捂住口鼻,迅速撤离火灾现场等。
同时,学生还需了解如何正确扑灭初起火灾,避免火势蔓延。
第二部分: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面临的问题。
学生应学会识别不同交通信号灯的意义,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过马路时注意观察车流情况。
此外,学生还应知道如何在校车上安全乘坐以及安全上下车的方法。
第三部分:网络安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学生需了解不发布个人隐私信息、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下载未知文件等基本网络安全知识。
此外,学生还应懂得如何防范网络欺凌,避免上当受骗。
第四部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应学会判断食物是否新鲜、是否合格,避免食用过期或不洁食品。
同时,学生还应了解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和防止食物中毒的方法。
第五部分:体育运动安全体育运动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学生应了解体育运动中的常见伤害,如扭伤、摔跤等,并学会正确处理。
此外,学生还应了解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休息的重要性。
第六部分:地震和地质灾害地震等地质灾害可能随时发生,学生需要了解地震的预测指标、建筑物的防震措施以及地震后的自救方法。
此外,学生还应了解其他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第七部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等可能威胁学生的生命安全。
学生应当学习如何冷静应对突发事件,了解紧急疏散的方法,如何用湿毛巾或湿纱布捂住口鼻等。
第八部分: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安全生产知识手册安全生产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以下是关于安全生产知识的手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并遵守。
一、安全意识1.保持警觉,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严禁酗酒和吸烟,以免造成事故。
3.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4.不擅自改变设备、机械的设计和使用方式,严禁私自加工和维修。
二、火灾防范1.熟悉火灾发生的原因和逃生路线。
2.严禁在办公室、生产车间等场所内私拉电线、乱堆放易燃物品。
3.定期检查和维护电器设备,避免电线老化和短路。
4.做好灭火器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同时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三、劳动安全1.使用机械前要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2.遵守劳动纪律,不私自绕过安全设施、跨过安全护栏等行为。
3.严禁操作无执照、无资格的机械设备。
4.注意工作环境的舒适度,避免过劳和长时间待在恶劣环境中。
四、交通安全1.强调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遵守红绿灯,不超速行驶。
2.及时检查车辆的刹车、灯光等,确保正常使用。
3.严禁酒后驾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4.乘车要系好安全带,不随意更换座位、伸出身体。
五、应急处理1.制定并熟悉应急预案,火灾、自然灾害等应急情况下要冷静处理。
2.了解常见的急救手法,对轻伤和疾病有相应的处理方法。
3.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及时报警并疏散伤员。
总结:安全生产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每个人都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共同维护好企业的安全环境。
希望大家能够严格遵守上述安全生产知识,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确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消防安全知识手册消防安全手册第一章:火灾预防1.1 家庭火灾预防措施家庭火灾是常见的火灾类型,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来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 使用良好的家庭照明和电线,避免电线老化和短路- 定期检查家中的电器设备,并确保没有电器设备超负荷使用- 停止使用明火烹饪工具,尽量使用电炉或燃气灶具- 在离开家或临睡前务必关掉所有的电器设备和明火- 安装并经常检查烟雾探测器,确保其正常工作- 安装可独立运行的照明设备,以备电力中断时使用- 存放易燃物质时,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并要远离明火1.2 公共场所火灾预防措施公共场所的火灾往往会牵扯到更多的人员和财产,因此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公共场所火灾预防的措施:- 对公共建筑进行定期的火灾安全检查和维护- 确保安全出口符合法规标准,并保持畅通无阻- 设置有效的疏散路线和紧急出口指示,并进行定期演练- 安装和维护火灾报警器和灭火设备- 在公共场所内明确禁止吸烟,并提供合适的吸烟区域- 加强与电力公司的合作,监测电线和电器设备的安全使用- 在易燃区域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灭火设备第二章:火灾应急处置2.1 火灾报警和报警电话的使用在发生火灾时,及时报警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知道报警的正确流程,并熟悉当地的报警电话号码。
以下是一些火灾报警和报警电话使用的注意事项:- 确认自己的安全后,迅速拨打报警电话,提供准确的报警信息- 描述火灾的具体位置和规模,以便救援人员能够迅速找到并控制火势- 不要挂断电话,等待操作员指导,并配合他们提供需要的信息- 如果可能,尽量保持电话畅通,以便获取进一步的指示或救援信息2.2 火灾逃生和疏散在火灾发生时,安全逃生和疏散是最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逃生和疏散的注意事项:- 尽量保持镇定,不要恐慌,但要迅速行动- 用手背靠近门把手,检测门是否有热,如果热,说明门背后可能有火势,不可开启门- 考虑使用毛巾等湿物遮住嘴巴和鼻子,以防止烟雾吸入- 用湿毛巾堵住门缝,以减少烟雾的侵入- 尽量用湿毛巾捂住脚,以防火焰侵犯- 沿着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不要乘坐电梯2.3 灭火器和灭火设备的使用对于小规模的火灾,我们可以使用灭火器或其他灭火设备进行扑救,但必须确保自己的安全。
消防安全知识及手册消防安全知识及手册第一章:消防安全基本知识1.1 火灾的危害性火灾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灾害,经常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火灾的主要危害包括:1)人员伤亡:火灾中,烟气、高温和火焰可以导致窒息、中毒或烧伤,大量热量和烟雾可以迅速造成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火灾引发的火焰、高温和烟雾不仅对建筑物造成损坏,还会摧毁其中的财物。
3)环境破坏:火灾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1.2 常见火灾原因火灾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常见的火灾原因包括:1)电器故障:电器故障是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们在使用电器时,应注意安装良好并定期检查电器线路是否损坏。
2)明火:明火是导致火灾的常见原因之一。
烟花爆竹、烟头、明火烹饪等都可能引发火灾。
3)燃气泄漏:燃气泄漏是导致火灾的常见原因之一。
瓦斯管道破裂或燃烧器具使用不当都可能导致燃气泄漏和火灾。
1.3 火灾预防措施为了防止火灾发生,以下是一些火灾预防措施:1)了解火灾的原因和危害性,提高火灾预防意识。
2)定期检查家庭和办公室的电器线路和插座,确保其安全可靠。
3)禁止在室内吸烟,保持室内通风。
4)定期检查燃气管道,确保其安全可靠。
5)定期检查和清理烟囱和烟道,以确保通风良好。
6)儿童要远离火源,并在火灾发生时知道如何逃生。
第二章:火灾应急处理2.1 火灾报警一旦发现火灾,应立即采取报警措施,包括:1)拨打当地火警电话报警。
2)向附近的人呼喊或寻求帮助。
3)使用火警报警器报警。
2.2 逃生和自救在火灾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可以挽救生命。
以下是一些建议:1)保持冷静,不要惊慌。
2)尽量避免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如果门已着火,应用湿毛巾堵住门缝,逃生时小心火焰。
4)如果房间已被烟雾充满,应贴着墙壁摸索逃生,避免迷失方向。
5)如果身上着火,应迅速采取滚地灭火的方法。
2.3 使用灭火器和灭火器械在火灾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并确保自身安全,可以尝试使用灭火器和灭火器械进行初期灭火。
危险废物经营企业企业安全知识手册第一章危险货物及其分类定义:凡具有燃烧.爆炸.腐蚀.毒害以及放射性的性质,在运输.装卸和保管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人身伤亡或财产损毁的物质或物品,统称为危险货物。
《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将危险货物分为9大类,即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自燃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物质(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的(毒性的)物质和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品、杂类危险物质。
一、第1类—爆炸品爆炸品包括爆炸性物质、爆炸性物品以及为产生爆炸或烟火效果而制造的物质和物品。
所谓爆炸性物质是指通过其本身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其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某一固态.液态物质或混合物。
爆炸品按其危险性,又分为五类:1.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即实际上同时影响全部货物的爆炸)的物质和物品;1.2项:具有喷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或者兼有此两种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4项:无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5项:具有整体操作危险但极不敏感的物质。
爆炸品的危险特性主要有爆炸性、燃烧性、毒性或窒息性。
爆炸品如在一起能安全积载或运输而不会明显增加事故率或在一定量的情况下不会明显增大事故后果,可以认为是“相容的”或“可配装的”。
根据这一标准,本类物质又可分成十二个配装类,用英文字母A-L(不包括I)和S表示,其相应的配装类类别符号见附录一。
二、第2类—气体本类包括永久性气体(指在环境温度下不能液化的气体)、液化气体(指在环境温度下经加压能成为液体的气体)、可溶气休(包括经加压后倍解在溶剂中的气体)及深度冷却的永久性气体(指在低温下加低压液化的气体)。
气体按其危险性可分为:2.1项:易燃气体。
这类气体自容器中溢出与空气混合,当其浓度达到极限爆炸时,如被点燃,能引起爆炸及火灾。
2.2项:非易燃气体。
这类气体中有的本身不能燃烧,但能助燃,一旦和易燃物品接触,极易引起火灾;有的非易燃气体有窒息性,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人畜臵息。
2.3项:有毒气体。
这些气体毒性很强,若吸入人体内,能引起中毒。
有些有毒气体还有易然、腐蚀、氧化等特性。
第2类危险货物的危险特性主要有以下表现:(1)易燃性和爆炸性一些易燃气体容易燃烧,也易于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馄合气体。
(2)窒息性、麻醉性和毒性本类气体中除氧气和空气外,若大量溢出,都会因冲淡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影响人畜正常的呼吸,严重时会因缺氧而窒息。
(3)污染性一些气体对海洋环境有害,被认为是“海洋污染物”。
三、第3类—易燃液体此类易燃液体包括在闭杯试验61℃(相当于开杯试验65.6℃)以下时放出易燃蒸气的液体或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处于溶液中呈悬浮状态固体的液体(如油漆.清漆等)。
易燃液体按其闪点的大小分为三小项:3.1项:闭杯闪点低于一18℃的低闪点类液体;3.2项:闭杯闪点为一18-23℃(不包括23℃)的中闪点类液体;3.3项:闭杯闪点为23-61℃(包括61℃)的高闪点类液体。
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主要有以下表现:(1)挥发性和易燃性易燃液体都是含有碳.氢等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在常温下就易挥发,形成较高的蒸气压。
易燃液体及其挥发出来的蒸气,如遇明火,极易燃烧。
易燃液体与强酸或氧化剂接触,反应剧烈,能引起燃烧和爆炸。
(2)爆炸性当易燃液体挥发出的燕气与空气混合,达到姆炸极限时,遇明火会引起爆炸。
(3)麻醉性和毒害性易燃液体的蒸气,大都有麻醉作用,如长时间吸人乙醚蒸气会引起麻醉,失去知觉。
深度麻醉或长时间麻醉可能死亡。
(4)易积聚静电性大部分易燃液体的绝缘性能都很高,而电阻率大的液体一定能呈现带电现象。
(5)污染性一些易燃液体被认为是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海洋污染物。
四、第4类——易燃固体.易自燃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本类是指除了划为爆炸品以外的,在运输情况下易于燃烧或者可能引起火灾的物质。
本类在“国际危规”中,可分为以下三小项:4.1项:易燃固体具有易被外部火源(如火星和火焰)点燃的固体和易于燃烧.助燃或通过摩擦引起燃烧的固体以及能自发反应的物质。
本类物质包括浸湿的爆炸品。
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易燃固体燃点低,对热.摩擦.撞击及强氧化剂作用较为敏感,易于被外部火源所点燃,燃烧迅速。
4.2项:易自燃物质具有易于自行发热和燃烧的固体或液体。
本类物质包括引火物质(与空气接触在5 min 内即可着火)和自然发热物质。
易自燃物质的危险特性:本类物质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都具有自燃点低.发热以及着火的共同特征。
这类物质自燃点低,受外界热源的影响或本身发生生。
化学变化热量积聚而使其温度升高引起燃烧。
4.3项:遇湿危险物质即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固体或液体,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气体易自燃。
遇湿危险物质的特性:本类物质遇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并产生一定热量。
当热量使该气体的温度达到燃点时或遇到明火时会立即燃烧甚至爆炸。
五、第5类——氧化物质(氧化剂)及有机过氧化物5.1项:氧化物质氧化物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在无机化合物中含有高价态原子结构的物质,其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
5.2类:有机过氧化物。
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其物质分子结构极不稳定.易于分解的物质。
氧化物质具有以下的危险特性:(1)在一定的情况下,直接或间接放出氧气,增加了与其接触的可燃物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和剧烈性。
(2)氧化剂与可燃物质,诸如糖.面粉.食油.矿物油等混合易于点燃,有时甚至因摩擦或碰撞而着火。
混合物能剧烈燃烧并导致爆炸。
(3)大多数氧化剂和液体酸类会发生剧烈反应,散发有毒气体。
(4)有些氧化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或被确定为海洋污染物。
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对摩擦.碰撞或热都极为不稳定,易于自行分解,并放出易燃气体。
受外界作用或反应时释放大量热量,迅速燃烧;燃烧又产生更高的热量,形成爆炸性反应或分解。
有机过载化物还具有腐蚀性和一定的毒性或能分解放出有毒气体,对人员有毒害作用。
六、第6类——有毒(毒性)的物质和感染性物质6.1项:有毒(毒性)的物质。
它是指被吞咽.吸人或与皮肤接触易于造成死亡.重伤害或损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有毒物质的危险特性:几乎所有的有毒的物质遇火或受热分解时会散发出毒性气体;有些有毒的物质还具有易燃性;很多本类物质被认为是海洋污染物。
有毒物质毒性大小的衡量指标:(1)致死剂量,用符号LD100或 LD50表示;(2)致死浓度,用符号LC100或LC50表示。
根据毒性的危险程度,有毒的物质的包装可分为三个类别:包装类1:呈现剧毒危险的物质和制剂;包装类2:呈现严重性危险的物质和制剂;包装类3:呈现较低毒性危险的物质和制剂。
6.2项:感染性物质是指含有微生物或它们的毒免会引起或有可能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物质。
感染性物质的危险特性;对人体或动物都有危害性的影响。
七、第7类——放射性物质本类包括自发地放射出大量放射线,其放射性比活度(单位为kBp/kg)大于70 kBp/kg 的物质。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a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中子流等四种。
所有的放射性物质都因其放射出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看不见的射线而具有或大或小的危险性。
在《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放射性物质放出射线量的大小用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比活度.辐射水平…单位为msv/h(毫希沃特了小时)‟.运输指数(TI)来衡量。
为了确保运输安全,必须对运输指数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常规运输条件下,运输工具外部表面任何一点的辐射水平不得抄获2 msv/h,并且距其2m处不得超过0.1 msv/h。
装在单一运输工具上的包件.集合包装.罐柜和货物集装箱的总数在该运输工具上的运输指数总和应不超过《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护货物集装箱和运输工具的运输指数限值》表中所规定的数值。
八、第8类—腐蚀性物质本类包括在其原态时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能严重伤害生物组织,如从其包装中漏出也可损坏其他货物或运输工具的固体或液体。
腐蚀性物质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金属.有机物及动植物等发生化学反应,并使其遭到破坏。
腐蚀性物质的危险特性: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及刺激性,对人体有特别严重的伤害;对货物.金属.玻璃.陶器.容器.运输工具及其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
腐蚀性物质中很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些能产生或挥发有毒气体而引起中毒。
九、第9类—杂类危险物质杂类危险物质和物品具有多种的危险特性,每一杂类危险物质和物品的特性都载于有关该物质或物品的各个明细表中。
凡是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均属危险货物。
危险货物定义包含以下三点具体内容:1.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射线等性质。
指危险货物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质。
是造成火灾、灼伤、中毒等事故的先决条件。
2.能引起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
指危险货物在一定条件下,如:受热、明火、摩擦、震动、撞击、撤漏、与性质相抵触物品抵触,发生化学变化所产生的危险效应。
它不仅是货物本身遭到损失,更主要的是危及周围环境。
指出了它的危害性。
3.在运输、装卸、保管过程中,它不同于普通货物而需要特别防护。
是指针对各类危险货物特性,必须采取的“特别”防护措施。
第二章、危险废物管理程序和内容由于危险废物本身往往是污染物的“源头”,故需对其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臵,实行全过程管理,在每一环节都将其当作污染源进行严格的控制。
1、产生者对于危险废物产生者,要求其按照有关标准,将所有产生的废物分类,并用符合法定标准的容器包装,做好标记、登记记录,建立废弃物(主要是有害废弃物)清单,待收集运输者运出。
2、容器对不同废弃物要求采用不同容器包装。
如一次性容器合周转性容器等。
为了防止暂存过程中产生污染,容器质量、材质、形态应能满足所装废弃物的标准要求。
3、贮存贮存管理是指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理处臵前的贮存过程实行严格控制。
4、收集运输收集管理是指对各厂家的收集实行管理,运输管理是指收集过程中的运输和收集后运送到中间贮存处或处理处臵厂(场)的过程所需实行的污染控制。
5、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管理包括用于农业、建材、回收资源和能源过程中对于污染的控制。
6、处理处臵处理处臵管理包括有控堆放、卫生填埋、安全填埋、深地层处臵、深海投弃、焚烧、生化解毒和物化解毒等。
第三章危险废物运输过程中应急预案1.运输过程中防范措施运输中防渗漏、防溢出、防扬散,不得超载。
运输工具表面按标准设立危险废物标识。
标识的信息包括:主要化学品成分或危险废物名称、数量、物理形态、危险类别、应急措施和补救方法。
运输中车辆在经过铁道口时,要一慢、二看、三通过,以保证人员和车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