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加试专题复习 名著指导系列
- 格式:ppt
- 大小:208.00 KB
- 文档页数:27
2024高考中文名著阅读知识点清单与分析题指导中文名著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参加2024年高考的学生来说,熟悉中文名著的内容和阅读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出2024年高考中文名著的知识点清单,并提供相关的分析题指导,希望能对大家备战高考有所帮助。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巅峰之作。
该作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封建贵族阶级的荣辱兴衰。
知识点清单:1. 主要人物及其关系: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
2. 情节要点:黛玉的病逝、宝钗的出嫁等。
3. 主题思想:封建礼教、命运论等。
4. 文学特点:诗词插叙、虚实结合等。
分析题指导:1. 分析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关系,探讨故事中所体现的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2. 对于《红楼梦》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方式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对应的主题意义。
3. 以贾府的衰败为例,探讨《红楼梦》中所体现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荣辱兴衰与命运论。
4. 通过分析《红楼梦》中的诗词插叙手法,探讨这种手法对小说整体艺术效果的贡献。
二、《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杰作。
该作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他们与妖魔鬼怪的斗争与困难,以及他们内心的修行和成长。
知识点清单:1. 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2. 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取经困难、取经任务等。
3. 西游取经的路线与遭遇:斗妖魔、过河、逢恶漏等。
4. 佛教思想与人物修行:三藏佛陀、悟空的成佛之路等。
分析题指导:1. 以孙悟空为例,分析其形象特点,并探讨这个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2. 通过分析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的遭遇,可以窥探《西游记》中蕴含的佛教思想。
3. 对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修行和成长进行分析,从中探讨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4. 以逢恶漏的情节为例,探讨师徒四人在修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及其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中国名著阅读专题复习指导一、阅名著好处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名家大师们携手共游,增长见识,启迪智慧,博古通今,大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复习内容推荐1、诗歌散文类:七年级上册:《繁星》《春水》八年级上册:《朝花夕拾》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2、小说、传记类(1)中国四大古典小说:《水浒传》(九年级上册)《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2)、中国现代小说:《骆驼祥子》(八年级上册)三、阅读复习指导:(一)《繁星》《春水》导读1、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2、体裁:诗歌(“小诗”)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
(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5、艺术特色: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语言上,清新淡雅而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情韵悠长。
(二)《朝花夕拾》导读1、作者:鲁迅2、书名含义:早上的花,晚上捡拾起来。
所收集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文章。
3、体裁:《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4、内容简介:这本回忆性的散文集收集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都是回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文字中透视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5、精彩点击:《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二十四孝图》等。
6.启示:读了《朝花夕拾》使我了解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制度和当时社会的冷酷,更加懂得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三)《傅雷家书》导读1.作者:傅雷(著名的翻译家),苦心孤诣的教子篇2.内容:严厉尽责的父亲傅雷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生活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①儿子在取得巨大成功时,告诫儿子应怀有赤子之心②儿子在精神消沉时,告诫儿子应该坚强。
江苏高考文科加试名著阅读《红楼梦》学案第一篇:江苏高考文科加试名著阅读《红楼梦》学案江苏高考语文文科加试名著阅读《红楼梦》学案一、作者简介:曹雪芹(1724—1764),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祖籍河北省丰润县。
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
他本人生于南京。
今传本《红楼梦》共120回,后40回为高鹗续成。
二、故事梗概小说写远古时候,女娲炼石补天,遗下一块顽石未用,弃在青梗峰下。
这顽石自经煅炼,已通灵性,便恳求仙人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送他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一遭。
二仙拗不过,便将它幻化缩小成一块“可佩可拿”的“通灵宝玉”,送至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处。
其时,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绛珠草,终使绛珠草“得延岁月”,修成女形。
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世为人,绛珠草感念他的恩惠,发誓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眼泪还债”。
那块由顽石幻化成的“通灵宝玉”便由这神瑛侍者“携入红尘”。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青梗峰,见一块大石上刻有字迹,便从头到尾抄下,经曹雪芹披阅增删,因成此书。
姑苏城仁清巷内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在庙旁。
他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走。
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
甄士隐带着妻子投奔岳父,遭到岳父的白眼。
甄士隐看破红尘,随跛道人出家。
贾雨村考中进士,派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巡盐御史林如海家教林如海的女儿黛玉读书。
此时,京城起复参革人员。
贾雨村托林如海求林如海的岳母家荣国府帮助。
林如海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
林如海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
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黛玉进荣国府,拜见了外祖母,还见了大舅母邢夫人(贾赦之妻),二舅母王夫人(贾政之妻),王熙凤(王夫人的内侄女、贾赦儿子贾琏之妻),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文科名著阅读题汇编一、名著名篇阅读3.下面关于名著名篇的论述错误的两项是(5分)A.在《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中,刘备认为袁绍、刘表、孙策等人是英雄,曹操却一一否定。
B.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表现了主人公乔治桑的坚强勇敢的性格,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
C.《雷雨》中四凤和周冲的惨死,归根到底还是周朴园的“罪孽”所产生的恶果,繁漪出于报复而做的狠毒安排只是因素之一。
D.“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这些诗句出自郭沫若的诗歌《女神》。
E.《边城》悲哀而又充满无限期待的结尾,实际上包含着作者沈从文对传统的符合人性的农耕文明即将消失的隐忧。
4.《家》中的主人公觉新遇事总是采取“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试举小说中的一个事件加以简要的阐述。
(100字以内)(5分)答:5.举例分析《边城》中的人情美。
(5分)j答:二、名著名篇阅读(15分)3.根据《边城》的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两项是(5分)A.《边城》在翠翠这一形象的描绘上,淡化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痛苦,着意表现一种理想化的古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B.《边城》中大量的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反衬翠翠爱情初萌时内心的躁动、寂寞和凄凉。
C.作品中爷爷给翠翠讲她母亲凄美的爱情故事,带给翠翠的是内心的沉重、压抑以及对爱情的恐惧。
D.《边城》一方面在有意识地歌颂边地人民的原始人性美,另一方面又似乎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种人性美被封建文明、“近代文明”污染、破坏的忧虑。
E.《边城》在创作上融合了古典抒情诗歌和游记散文的艺术要素,加上笔调舒缓,语言古朴,遂形成了一种抒情、优美、古雅、忧郁的艺术风格。
4.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
(5分)答:。
5.谈谈《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形象特征。
(5分)答:。
三、名著名篇阅读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两项是(5分)A.《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作者在哈姆莱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高考中文科综合名著导读在高考中文科综合中,名著导读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要求考生对所选名著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以《红楼梦》为例,进行导读,引导考生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瑰宝。
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借助贾府的兴衰变迁,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贫弱的底裡。
下面将从几个重要的角度,逐步展开导读。
首先,我们要分析《红楼梦》的背景和主题。
《红楼梦》的背景是礼教和封建家族制度迅猛衰落的清代,主题是爱情与现实的冲突。
贾府的昌盛与衰败、贾宝玉与黛玉的相爱与无果、宝钗、迎、探宝三姐妹的婚姻等,都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讽刺和对现实的思考。
通过分析背景和主题,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大致的走向和人物情节。
其次,我们要关注《红楼梦》的人物形象。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该书的两大主角。
贾宝玉性情忧郁、敏感,他对黛玉的深情厚意和对大观园的留恋使他成为全书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之一。
黛玉是一个才情出众,却备受压抑的女子形象。
她善良、聪慧,但也充满矛盾、忧伤。
同时,还有诸如薛宝钗、贾母等一系列的精心塑造的次要角色。
通过分析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把握小说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此外,文学手法也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方面。
曹雪芹采用了大量的借典、对偶、象征等手法,使小说文化底蕴深厚。
例如,才子佳人这一形象、贾府的空灵破败与黛玉的忧愁、贾宝玉的红楼梦等都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化积淀。
通过分析这些文学手法,能够进一步理解曹雪芹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最后,我们要关注《红楼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贾府的兴衰变迁是对封建礼教的讽刺和对封建家族制度的质疑。
小说中对于封建社会的虚伪、贫弱描绘淋漓尽致,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
这也是《红楼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之一的原因之一。
通过以上的导读,相信考生能够对《红楼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高考复习之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论著阅读的复习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谈谈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论著阅读的复习。
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论著阅读属课外阅读,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划归“选修课程”部分。
全国各地区的高考试卷中,把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论著当作考查内容的地区随着课改的深入也渐渐地多了起来,考查的程度也逐渐加深。
走在这个队伍最前列的是福建省,江苏、浙江、湖北等省也开始了关于这部分考查的探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化论著研读”的要求是这样的: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
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
2.能借助工具书查找相关资料以研读论著。
在整体了解论著的基础上,选读其中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4.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也就是说,既要了解这些论著的内容,又要懂得结合现实生活对其进行分析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认识水平。
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没有对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论著阅读做单独的特别的说明,但,我们知道,如果《考试大纲》要对其作出特别说明,也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类考查的题型、复习策略和解题方法。
先来说说文化经典著作的复习。
经过几年的探索,文化经典论著阅读的考查找到了一种比较合理的考查方式:采用选择的形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以简答的方式考查考生对选段内容的思考和分析,难度适中,既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的程度,同时又保护了考生个体阅读的特性。
文化经典论著的阅读本来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单项选择题的选项无疑具有提示和导读的功能,既能帮助学生读懂材料,又能帮助学生准确回答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