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形分布 学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
- 格式:doc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3
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地区;2、理解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位置、范围及特征;进一步培养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地势三阶梯的划分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难点:全方面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
地势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学习过程一、地势西高东低【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读图2-1-2,完成下列问题:读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级阶梯地形以_________为主,平均海拔在________米以上。
(3)36°N在第二、三阶梯经过的地形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地形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山脉(4)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级阶梯上。
(5)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是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__洋。
(6)我国的地势对航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对水电开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这种地势对东西部之间的交通往来有什么影响?讨论完成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的影响?【精讲点拨】地势特征对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比较低平,这里成为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工农商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第一章:走进地球家园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讲解地球的赤道、纬度、经度等基本概念。
1.2 地球的运动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对昼夜变化和季节交替的影响。
1.3 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讲解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亚洲的自然环境2.1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展示亚洲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讲解亚洲与其他大洲的接壤情况。
2.2 亚洲的地形和气候讲解亚洲的地形特点,如高原、山脉、平原等。
介绍亚洲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2.3 亚洲的河流和湖泊讲解亚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如长江、黄河、里海等。
介绍这些河流和湖泊对当地经济和生活的重要性。
第三章:亚洲的人文环境3.1 亚洲的人口和城市讲解亚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如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
介绍亚洲的主要城市,如北京、东京、孟买等。
3.2 亚洲的文化和宗教讲解亚洲的主要文化和宗教,如中华文明、印度教、伊斯兰教等。
介绍这些文化和宗教对当地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3.3 亚洲的经济和发展讲解亚洲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中国的经济改革、东南亚的经济合作等。
分析亚洲的发展挑战和机遇。
第四章:欧洲的自然环境4.1 欧洲的位置和范围展示欧洲地图,让学生了解欧洲的位置和范围。
讲解欧洲与其他大洲的接壤情况。
4.2 欧洲的地形和气候讲解欧洲的地形特点,如山脉、平原、半岛等。
介绍欧洲的气候类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4.3 欧洲的河流和湖泊讲解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如伏尔加河、里海等。
介绍这些河流和湖泊对当地经济和生活的重要性。
第五章:欧洲的人文环境5.1 欧洲的人口和城市讲解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如法国、德国等人口大国。
介绍欧洲的主要城市,如巴黎、伦敦、罗马等。
5.2 欧洲的文化和宗教讲解欧洲的主要文化和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学习地球的形状:椭球体了解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地核掌握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1.2 地图的类型和阅读学习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比例尺、图例、指向标练习读图和填图能力第二章:亚洲2.1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掌握亚洲的边界:太平洋、印度洋、欧洲、非洲2.2 亚洲的自然环境学习亚洲的地形:高原、山地、平原了解亚洲的气候:温带、热带、寒带掌握亚洲的河流:长江、黄河、恒河、湄公河第三章:非洲3.1 非洲的位置和范围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西半球、南半球掌握非洲的边界: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亚洲3.2 非洲的自然环境学习非洲的地形:高原、山地、沙漠了解非洲的气候: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掌握非洲的河流: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第四章:欧洲4.1 欧洲的位置和范围理解欧洲的地理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掌握欧洲的边界:大西洋、北冰洋、亚洲、非洲4.2 欧洲的自然环境学习欧洲的地形:平原、山地、高原了解欧洲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温带大陆性、地中海气候掌握欧洲的河流:伏尔加河、多瑙河、塞纳河第五章:美洲5.1 美洲的位置和范围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西半球、北半球掌握美洲的边界: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5.2 美洲的自然环境学习美洲的地形:山地、高原、平原了解美洲的气候:热带、温带、寒带掌握美洲的河流: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奥比河第六章:大洋洲6.1 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大洋洲的地理位置:东半球、南半球掌握大洋洲的边界:印度洋、太平洋6.2 大洋洲的自然环境学习大洋洲的地形:高原、山地、岛屿了解大洋洲的气候:热带、温带掌握大洋洲的河流:墨累河、塔斯马尼亚河第七章:南极洲7.1 南极洲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南半球掌握南极洲的边界: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7.2 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学习南极洲的地形:高原、山地、冰川了解南极洲的气候:寒带掌握南极洲的动物:企鹅、海豹、鲸鱼第八章: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问题8.1 地球上的资源学习自然资源的种类: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了解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矿产、水、土地8.2 地球上的环境问题学习环境问题的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了解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减少污染排放、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第九章:中国的地理特征9.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掌握中国的边界:太平洋、亚洲9.2 中国的自然环境学习中国的地形:山地、高原、平原了解中国的气候:温带、热带、寒带掌握中国的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第十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10.1 中国的经济学习中国的经济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10.2 中国的文化学习中国的文化特点:中华文明、儒家文化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古建筑、传统艺术、历史遗址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重点关注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的理解,掌握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地核。
【课题】第2课地形分布【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
●收集并交流我国一些民族的风俗、服饰图片和文字资料,描述、讲解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如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丘陵。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德育目标: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模式】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四大高原的特征【教学模式】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讲练法、读图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中国民族分布图、中国地理填充图,课件【教学过程】和睦的民族大家庭说出图中四幅图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赛马是蒙古族、藏族民众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
铜鼓舞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彝族民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
马革球源自我国少数民族毛南族的传统节日“南瓜节”。
组织学生说出图中四幅图分别是哪1.4 和睦的民族大家庭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启发提问:我国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是怎样构成的呢?投影学习提纲,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众多的民族”内容:“众多的人口”1.我国共有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族。
2.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
3.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族。
自读P 18“众多的民族”课文,完成1~3题活动一启发提问:我国各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文化,你能举些例子吗?小结学生的反馈情况,投影展示课件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差异:你了解这些吗?民族服装民族风俗及节日民族建筑宗教信仰“众多的人口”活动二看人民币学地理1. 10元人民币上有几种文字?2. 你知道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3. 56个民族都有文字吗?活动三提倡学生课下通过互联网收集反映我国一些民族的风俗、服饰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手抄报来介绍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认识学习地球的形状、结构以及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知识。
了解地球的相关地理数据,如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等。
1.2 地球仪和地图学习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掌握使用地球仪的基本方法。
学习地图的种类、比例尺、方向、坐标等基本要素,掌握阅读地图的方法。
1.3 经纬网学习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和度量方法。
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第二章:世界地理2.1 亚洲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和文化特点等。
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以及环境问题。
2.2 欧洲学习欧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和文化特点等。
了解欧洲的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以及环境问题。
第三章:中国地理3.1 中国的地理位置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行政区划等基本概况。
了解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以及各区域的特点。
3.2 中国的地形与气候学习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学习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气候分区等。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4.1 自然资源学习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和利用情况,掌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
4.2 环境问题学习环境问题的类型、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了解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第五章:人口、城市与经济发展5.1 人口与城市学习人口增长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人口政策。
学习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问题以及城市规划。
5.2 经济发展学习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中国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第六章:农业与工业6.1 农业学习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气候、地形、市场需求等。
了解主要农作物和养殖业的分布、生产技术和现状。
6.2 工业学习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资源、市场、交通等。
了解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主要工业部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七章:交通与通信7.1 交通学习交通设施的种类和功能,如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案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情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世界地理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方面尚处于发展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总结规律,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2.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地图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2.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3.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影响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数据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我国人口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等教学素材。
2.相关案例资料。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何关系?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给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我国的人口政策,让学生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
2-1 地形地势特征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等资料,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重点)2.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重点)3.举例说明山地等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4.了解地势对航运、水电开发等方面的影响。
(难点)【教学模式】“五主四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诱思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3分钟欣赏德德玛老师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看看一片片迷人的草原风光。
思考:歌词中的草原位于我国的那个高原上?我国还有什么地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
根据老师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目标约1分钟多媒体展示目标并把重点板书在黑板一侧。
齐读、明标启思通过读目标,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约8分钟教师要求学生自学课本22—25页的内容,结合地图和助学的学习过程,完成课本中的活动题和读图题,并认真思考教师预设的目标问题。
做到独自存疑。
【目标问题】1、我国各种地形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总结我国地形的特征。
2、山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3、据图2.2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4、我国的地势对航运、水电、气候的影响?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学课本22—25页的内容,完成老师要求的问题,把有关的知识点在课本中标注出来,不明确的内容做到独自存疑。
学法指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有关任务,在课本中做好圈、点、勾、画。
正文和地图要详读,阅读内容略读.通过正确摆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合作探究教师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要求小组内合作,通过小组内合约4分钟组内互查各项问题的答案,讨论解决疑难。
并做到共同存疑。
4、我国的地势对航运、水电、气候的影响?教师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我国地形特征2.运用中国地形图及地势剖面图,学会总结我国地势特征3.根据我国地形地势特征,会简要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利弊)【学习过程】◎地势西高东低自主*合作*研讨知识补充: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如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仔细读教材22页图2-1-1,完成以下问题1.由图2-1-1“中国地势示意图”可知,沿北纬36°从A到B点的海拔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致呈_______趋势(上升或下降)2.图中颜色明显分____色、黄色和____色三个层次,说明我国地势呈__________级阶梯分布。
结合图2.-1-1中沿北纬36°附近的地形剖面图可知,我国地势________高________低所以我国地势特征可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可参照地图册9—10页沿北纬36°30′和东经89°附近的地势剖面图)5.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一方面有利于深入我国内陆,带来降水;另一方面使得我国主要河流多自向流,沟通了东西部之间的交通。
而且,当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增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资源6.完成23页“阅读”,明确:大陆架是◎地形复杂多样自主*合作*研讨读教材24页图2-1-2、图2-1-3,完成24页读图题1、2题,并读24-25页教材,明确:1.我国地形,各类地形交错分布。
2.在各类地形中,、面积所占比例大,平原面积仅占%。
3.习惯上,人们把、和统称为山区。
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第二节地形的分布【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如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丘陵。
3.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三列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四大高原的特征【教具准备】1.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挂图)2.用投影胶片或小黑板绘制下列图表:(1)中国轮廊空白图及分别绘有三组山脉的复合投影片(若用小黑板,山脉走向先用暗线绘出)。
(2)绘出下表:【教学课时】本节教学安排一•课时,四年制可安排1.5课时,利用后面半个课时让学生做有关的读图、填图练习。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挂好“中国地形图"。
[讲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
它们像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讲述应放慢速度,边讲边指图,指图顺序应与下边要讲的三组山脉走向一致)。
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哪些著名山脉?请在图上找一找。
(学生议论、看图)(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地形分布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读图讲解]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图3-5),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脉多按一定的方向延伸成带状。
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走向。
我国主要山脉按它们的走向,大致可分三组。
这就是东西走向的山脉、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教师应再次正确指图)。
[板书]1.东西走向的山脉[展示图片]打出中国轮廓图的投影,将绘有东西走向三列山脉的投影片叠加在中国轮廓图上(或在空白轮廓图上加绘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
[讲述]东西走向的山脉从北向南共有三列,它们是:天山一阴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
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 - 5上用红笔描出这三列山脉。
[板书]天山一阴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指图回答]教师在中国地形挂图上依次指出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让学生齐声答出山脉名称;教师说明山脉名称,让学生在图上正确指出其位苴。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课题】: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课地形分布【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
【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并描画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重点)2、能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重点)3、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找出主要地形区的分界线。
(重点、)【教学模式】:生生为师、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中国地形图、地理助学、幻灯片。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出示目标1、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名山大川的图片,尤其是连绵起伏的山地景观。
在赞叹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多姿多彩中开始新课。
2、板书课题:地形的分布3、出示学习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并描画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重点)(2)、能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3)、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找出主要地形区的分界线。
(重点、)1、看图片赞叹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
2、指名读学习目标。
3、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习新课。
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由大家借助地理助学上面的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打开助学P26页,先完成主要山脉。
合作探究过自主学习1、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2、1、、独立完成助学中的学习过程第1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统一答案。
3、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①组: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都属于东西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通过学生观察地图、生生为师、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地图、正确表达和团程主要山脉3、布置任务:用10分钟时间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6页,先独立完成助学中的学习过程第1题,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
(1)、找出以下山脉,并观察其走向,然后填注在右侧的空白图中。
(2)、描画并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第二单元 课题2《地形分布》
一、学习目标:
1、重点:在地图上识别我国不同的山脉及走向,能说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点和周围山脉之间的关系。
2、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3、领略祖国山川的美好,热爱大自然,激发爱国热情。
二、预习案: 主要山脉
阅读教材P26文字和图2.3“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1.东西走向的山脉
(1)北列:① ---②阴山; (2)中列:③昆仑山---④ ; (3)南列:⑤ 。
2.南北走向的山脉:Ⅰ. 、 Ⅱ. 、Ⅲ.横断山脉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1)西列:a 大兴安岭—b
--c 巫山—d 。
(2)中列:e --f 武夷山。
(3)东列:g 。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A 山脉,B 山脉。
5.弧形山脉:主要有 ,其主峰 ,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我国与 的边境上。
主要地形地区的分布
阅读教材P27—28的文字、图片及图2.4“中国主要地形区”。
1.我国西部地区地形类型以 为主,东部地区则以 为主。
2.读图,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山脉:① ,② ,
③ ,④ 。
高原:⑤ ,⑥ 。
平原:⑦ ,
⑧ 。
盆地:⑨ ,
⑩ 。
三、探究案:
1.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中找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并说出它们的走向。
黄土深厚、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
四、巩固案:
1.贺兰山的走向是()
A.东北—西南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西走向
D.弧形山脉
2.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A.柴达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吐鲁番盆地
D.塔里木盆地
3.下面高原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4.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交界处
5.与昆仑山脉呈同一走向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
B.祁连山
C.太行山
D.天山
6.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且呈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A.阴山
B.秦岭
C.南岭
D.武夷山
7.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连线组合,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
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
8.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界线是
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界线是
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写地理名称。
山脉:①,②,③,④。
省区:A. ,B. ,
C. ,
D. 。
(2)山脉⑤以东的地形区是,以西的地形区是。
(3)山脉⑥以东的省级行政区简称,以西的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
五、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