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医学本科生在ICU实习期间医患沟通能力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0.89 KB
- 文档页数:2
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心得体会临床实习中的患者沟通与医疗技能提升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心得体会——临床实习中的患者沟通与医疗技能提升在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中,患者沟通和医疗技能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通过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反馈,从而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同时,医学专业学生还需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技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分享我在实习中的心得体会,着重探讨患者沟通和医疗技能的提升方面。
一、患者沟通患者沟通是医学专业学生实习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病情、需求和心理状态,为其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首先,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我们应保持良好的沟通技巧。
如倾听,耐心等。
倾听是沟通的基础,只有听进去患者的真实需求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要保持耐心,不急躁,避免给患者带来压力。
其次,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尊重患者的隐私。
医疗问题往往是患者个人隐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确保患者的信息不受泄露,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德准则,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我们应利用可视化的工具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医学知识。
通过使用图表、图片等形象化工具,我们能够更清晰地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医学知识的理解。
二、医疗技能提升临床实习中,医学专业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技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
首先,我们应不断加强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确保自己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实际情况。
其次,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与临床导师的学习交流。
临床导师是我们的指导者和培养者,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巧,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学术研究、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拓宽自己的医学知识视野,了解最新的医学进展和技术。
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导语:医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医患沟通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可以增加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互信和合作,还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医学生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一、为什么医患沟通能力对医学生如此重要1.1 沟通建立了病人与医生的互信关系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互信是医患关系的基础,而沟通是建立互信关系的关键环节。
通过良好的沟通,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病人的需求和意愿,而病人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医生的建议。
医患沟通能力直接影响了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1.2 沟通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够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担忧,还能够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通过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医生能够更好地解释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让病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良好的医患沟通还能够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增强医院的口碑和声誉。
二、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2.1 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医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倾听。
医生应该倾听病人的意见和需求,理解他们的感受和不适。
医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表达。
医生应该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向病人解释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难以理解的术语。
医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
医生应该展现出关心和尊重,与病人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
2.2 掌握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技巧除了语言沟通外,医学生还需要掌握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技巧。
医学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关切和同理心,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医学生还可以通过眼神接触和微笑来传递友好和支持的信息,以减轻病人的紧张和不适。
2.3 培养人文素养和情绪管理能力医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情绪管理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医患沟通情景。
人文素养是指医学生对人性、人情和社会价值的理解和关注。
如何提高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摘要】随社会发展,医疗活动中医患矛盾突出。
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很多,但医患沟通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实习生沟通能力不足引起的医患纠纷频繁,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加强临床实习生的医患沟通培训,提高沟通技巧,减少医患纠纷,使临床实习生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引导、培养医学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
【关键词】医患沟通临床实习生医患关系对于实习生目前的临床教学中多重视临床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往往忽视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加强实习生医患者沟通能力,不但可为治疗疾病提供信息,促进疾病的好转,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更重要的还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减少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1.医患矛盾原因:1.1临床实习生对患者缺少人文关怀。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设备的现代化使大量的物质性诊疗媒介介入医疗过程。
伴随而来的,一方面是诊疗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医生对高档仪器检查结果的依赖正日趋增多,对患者物理诊断的关注减少与病人交流减少;住院医师及临床实习医师巡视病房的主动意识随床边对讲系统的现代化正在逐步退化住院医师及实习医师与患者交流沟通减少。
以医患直接交流为前提的传统诊疗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导致了临床实习医生在医疗服务中只注意治病,不重视病人,只注意自己的诊疗技术,不注重患者对医疗服务多层面需要的客性,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日趋减少,医患关系日渐冷漠,在这种环境下实习医师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减少。
纵观各级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发现,,仍沿用着生物医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方法。
属于自然科学的医学专业课占着绝对统治地位,人文社会学科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地带。
临床医生的医学教育中,甚至完全把医学教育仅仅作为一门技术来培训医生,而医学伦理、人文精神、职业道德交流技巧等包括情商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非常不力。
实训中提高学生医患沟通力的探讨近年来,医患关系在我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人都认为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沟通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改善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提高学生医患沟通力已经成为医学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实训课程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医生沟通技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实训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1.实践性教学环境在实训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互动来实践医患沟通技巧。
通过在真实情境下的模拟和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加逼真地感受到沟通的重要性和难度,从而更好地掌握沟通技巧。
2.学习理论基础在沟通技巧的培训中,理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训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如身体语言、听力技能、有效提问等,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
3.模拟患者训练在实训中,可以准备一些模拟患者,让学生在模拟患者的帮助下进行沟通练习。
由于模拟患者已经事先知道如何表达症状和需求,他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传达沟通的关键信息。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沟通技巧,增强其自信心和专业知识。
二、实际效果通过实训中的沟通技巧培训,学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医患沟通技巧和效果。
首先,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和痛苦,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沟通。
其次,学生可以更好地关注患者的非言语信号,如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心理和情绪状况。
最后,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如主动倾听、回应和澄清,提高医生对患者的敏感性。
三、结论在现代医学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更真实地模拟医患沟通场景,培训学生沟通技巧,从而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和改善医患关系。
未来,我国需要更加重视医疗人员沟通技巧的教学和培训,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实践中探索:如何提高医患沟通水平如何提高医患沟通水平2023年的今天,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一方面,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术要求更高,同时也需要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另一方面,患者对医疗的要求也逐渐趋向于个性化、细分化。
如何提升医生的沟通水平,让患者更加信任和满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医生沟通技巧的提升对于医生而言,沟通是与患者最多的接触方式。
因此,提升医生的沟通技巧是关键。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倾听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倾听和表达是沟通的关键环节。
医生应该养成倾听的习惯,听取患者诉说病情、痛苦和期望,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疾病背景。
同时,医生应该掌握恰当的表达方式,用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传递医学信息,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2.提高情绪控制能力医患沟通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患者的负面情绪,如不安、恐惧、愤怒等。
这时候,医生需要具备情绪控制能力,不以个人主观感受来应对患者的情绪,而应以专业态度、真诚和耐心去倾听、理解和安抚患者的情绪。
3.注重语言环境和场景语言环境对于医患沟通的效果也有关键作用。
医生在沟通时要注意场景选择,比如在治疗室或诊室中,营造舒适和专业的环境氛围,既能提升沟通的效果,又能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赖。
二、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医患沟通效果医疗科技的进步,也为医患沟通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可能。
如今,各大医院和诊所都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智能化设备、虚拟现实等手段,去优化医疗服务和患者体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科技手段:1.智能问诊智能问诊能够根据患者提供的病情和症状,生成相应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这不仅节省了等待诊治时间,也让患者在与交流中更加舒适自如,能够更轻松地向表达自己的痛苦和需求,同时也减少了人为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
2.医疗VR技术通过医疗VR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身临其境的治疗体验。
例如,手术室中使用VR技术,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理解,从而提升整个治疗过程的效果。
教学实践中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教学实践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与对比。
评估方法与效果分析揭示了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影响因素分析则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展望。
结语总结了本文的观点,并强调了医学生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教学实践、案例分析、评估方法、影响因素、提高、重要性、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医患沟通是医学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旨在促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良好关系,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目前,我国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普遍存在不足的问题,导致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意和矛盾频发。
而作为医学生,他们在医学教育期间的医患沟通训练尤为关键,因为这将直接影响他们日后成为医生后与患者的沟通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医生不再仅仅是医学专业知识的传递者,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能力。
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已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通过研究和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对于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和改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对于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可以增强医学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和互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能够提升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也有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通过有效的沟通,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意愿,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的误解和不满,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医生的专业形象和职业素养。
医生在与患者交流时,应该以亲切、耐心、尊重和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患者,这不仅是医生应有的职业道德,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介绍医患沟通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它关乎着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从理论基础、实践训练和反思总结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理论基础1. 医学生必备的基本沟通技巧医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询问和反馈等。
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础,通过倾听患者的故事和意见,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回应患者的需求。
表达和询问能力则帮助医学生准确而清晰地传达信息,并主动了解患者的情况。
最后,医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反馈能力,及时给予患者合适的反馈。
2. 医学生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性医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理解患者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心理需求。
通过了解患者的恐惧、焦虑和不安等情绪,医学生可以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其情绪,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安慰。
实践训练1. 角色扮演为了提高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实践训练。
通过模拟真实的医患场景,医学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练习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角色扮演有助于医学生熟悉各种情境下的沟通方式,并提高他们适应不同患者需求的能力。
2. 反思与讨论医学生在参与真实医疗实践时,应定期进行反思与讨论。
医学学习者可以通过反思自己与患者的交流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与同学、导师进行讨论。
这种交流和反思的过程有助于医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自己的医患沟通方式。
反思总结1. 定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评估医学院可以定期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估,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表现,并及时改进。
评估内容可以包括标准化患者模拟、患者满意度调查等。
2. 跟踪和辅导医学院可以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跟踪和辅导。
通过定期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医学生发现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更好地掌握医患沟通技巧。
结论医患沟通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理论基础的学习、实践训练和反思总结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教学实践中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研究【摘要】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必备的重要技能,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仍有待提高。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医患沟通现状,探讨相应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在评估效果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因素。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提出启示,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有望为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医学生,医患沟通,教学实践,研究,教学方法,实践案例,评估效果,影响因素,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医学生的专业培养过程中,医患沟通能力一直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服务的不断改善,医患关系的质量成为影响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当前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普遍存在不足的情况。
医生在面对患者时,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导致患者对医疗过程和治疗方案的理解不足,甚至产生不信任和误解。
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成为当前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案例,有助于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沟通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评估效果,从而为提升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意义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对其未来的临床实践至关重要。
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可以增加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还能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甚至直接影响疗效。
提高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已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通过对医学生进行专门的沟通能力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患者交流,及时准确地获取患者的病史信息,有效解释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医患合作意识,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和患者对医疗资源的逐步增加需求,医生不再是简单的医疗提供者,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
实习报告:医患沟通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沟通成为解决医患矛盾的关键。
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和临床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医患沟通实习。
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并努力将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二、实习内容1. 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在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医患沟通培训,学习了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通过培训,我了解到医患沟通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过程,更是一种情感交流和价值共享。
医患沟通要求医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同理心。
2. 观察临床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带教老师参与临床诊疗,观察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我发现,医生在沟通时应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以便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此外,医生还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
3. 参与病例讨论:在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医院组织的病例讨论会,与医护人员共同分析病例,探讨医患沟通在病例中的运用。
通过病例讨论,我认识到医患沟通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沟通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4. 开展健康教育:为了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我参与了医院的的健康教育活动。
在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心理状态,采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三、实习收获1. 提高沟通能力:通过实习,我掌握了医患沟通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同理、尊重、耐心等。
这些技巧使我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更加从容、自信。
2. 增强同理心: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同理心在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
同理心不仅能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心,还能增进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3. 改善医患关系:通过运用沟通技巧,我在实习期间成功化解了几起医患矛盾,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
这使我认识到,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4. 提升自身素质:实习期间,我不仅提高了沟通能力,还学会了如何处理临床问题。
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况调查及应对策略研究一、引言医患沟通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增进医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误解和纠纷,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心理健康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而实习医生是承担医疗服务的一大力量,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医患关系的改善。
本文将就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二、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况调查通过对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调查发现,许多实习医生在与患者交流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实习医生由于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全面,导致在解释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时显得不够自信,无法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和信心。
部分实习医生在沟通中虽然表达了医学专业知识,但用词不够简单易懂,无法让患者清晰理解,甚至产生误解和不信任。
还有实习医生在沟通中存在态度不够亲切,缺乏耐心倾听等问题。
2. 问题的原因分析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不足的问题,原因较为复杂。
一方面,医学教育中对于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相对不足,主要还是侧重于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
实习医生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对于医患沟通技巧的熟练程度不够。
对于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是导致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欠缺的原因之一。
三、应对策略研究1. 提高医学教育中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医学教育中应加强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可以在医学院教学大纲中增加医患沟通专业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倾听能力。
可以引入模拟患者进行演练,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模拟医患交流,及时纠正不足,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提供临床实践机会学校和医院应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使实习医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接触患者,提高医患沟通的技巧和经验,增加自信心。
3. 增强医学伦理教育医学伦理教育应该贯穿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医生职业道德和医患关系的教育,提高实习医生对于与患者交流的责任感和重要性认识。
提升医学本科生在ICU实习期间医患沟通能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18T17:10:36.7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6期作者:王毅1 钟华1 于湘友1(通讯作者)[导读] 通过规范化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医学本科生在ICU期间的医患沟通能力。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目的:通过规范化培训提升医学本科生在ICU实习期间的医患沟通能力。
方法:按照Kalamazoo共识宣言中医疗情景沟通的基本组成要素架构为培训标准,规范化培训入ICU实习的医学本科生,并按照出科时对要素的掌握程度进行标准化评分,对比入科时与出科时的评分分值。
结果:38位医学本科生入科时评分平均为57.74±9.328,出科时评分平均为71.58±9.920,P<0.05。
结论:通过规范化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医学本科生在ICU期间的医患沟通能力。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ICU;
近年医患矛盾频发,医患沟通不畅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ICU患者病情复杂,对医患沟通能力要求较高。
在ICU实习期更易发生医患沟通不畅,产生医患纠纷,本研究旨在借鉴Kalamazoo宣言[1]中所提出的医患沟通要素,提升医学本科生在ICU实习期的实践沟通能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5月-2015年5月所有入重症医学科(ICU)实习的医学本科生。
1.2 研究方法
1.2.1制定医患沟通培训级评分标准。
参照Kalamazoo共识宣言:医疗情景中沟通的基本组成要素,制定统一培训及评分标准,标准包括七大基本要素(建立关系、开始讨论、收集信息、了解病人观点、分享信息、达成共识、结语),以及23个子项,每个子项赋分3-5分,满分100分。
统一培训带教老师,要求带教老师掌握每个子项,并熟悉子项实施的相关技巧。
1.2.2 培训与考核
入科1-5天:统一分组,每组由专职老师带教。
在此期间,每位医学本科生在带教老师在场情况下完成一次危重患者病情沟通,危重患者定义为需要较长时间治疗,且在治疗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加重的患者。
带教老师在沟通后根据评分标准给每位学生打分,了解学生对医患沟通技巧的掌握情况。
入科6-7天:由带教老师按照培训标准集中介绍医患沟通的步骤及相关技巧,每日2h。
第7天培训课完成后行相关理论考试,了解学生理论掌握情况。
入科8-21天:各组带教老师按照培训标准及理论考试结果,针对行教导各组学生进行医患沟通,在实践中教导学生运用相关沟通技巧。
此期间带教老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巧程度决定其接触患者的具体时间,学生须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医患沟通。
入科22-28天,带教老师在危重患者中挑选一个患者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医患沟通,考核同时,老师完成学生对沟通技巧掌握程度的量化评分。
2.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14年5月-2015年5月,重症医学科共完成38名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其中男生22名,女生16名,汉族学生30名,民族学生8名。
2.2 培训前后评分结果
3.讨论
沟通技能是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涉及的七大领域之一[2],1999年发表了Kalamazoo共识宣言,宣言确定了医患沟通的七项基本组成要素[1],本研究借鉴了其内容作为我们培训学生的标准。
重症医学科(ICU)是一门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一方面ICU收治患者的病情复杂危重,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大,时常会忽视有效沟通。
另一方面ICU患者病死率高,且花费较大,家属在精神及经济等多方因素影响下,极易对治疗过程发生猜疑,从而引沟通不畅,产生纠纷[3]。
而医学本科生常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参与部分的医患沟通工作,虽然高校开设有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但远未达到专业课学习标准,从刚入科的考核即可看出,学生的平均成绩均为及格线以下,学生们不了解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及方法,再加上对ICU专业知识的匮乏,学生们基本不能独立完成初始的有效医患沟通,且沟通中由于不准确、不严谨,极易产生沟通不畅,尚需要临床带教老师辅助沟通。
通过培训及训练,使同学了解到如何建立关系,如何讨论,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达成共识等,再通过实践锻炼,在出科前所有的同学均系统的掌握了医患沟通的规范流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医患沟通能力作为医学教育评估的重点[4],虽然各标准命名、结构存在不同,但都强调医师在沟通中,要先让病人说出自己的看法与最关心的事项,而不仅仅是单纯靠医师说明。
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医学生在医患沟通等社会技能方面存在欠缺,难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要求[5]。
总之,医患沟通技能是新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医学生医患沟通的培养室成为合格医生的刚性要求,而医学本科生由于初始接触临床,其医患沟通实践能力较差,尤其需要加强培养。
参考文献:
[1] Rider EA,Nawotniak RH,Smith G.Practical guide to teaching and assessing the ACGME core competencies[J].HCPro Inc,2007,1:25-84.
[2] 俞方,耿晓北,罗建红.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与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接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9-10.
[3] 王英,焦峰,陈娟,等.重症医学科医患纠纷原因及处理方法.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4):776-777.
[4] 乔宇琪,郑青,陈芳源.浅析中外医学教育评价模式[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2012,11(5):454-456.
[5] 夏鸥东,邱学文,余喜.医学生医患沟通交流技能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122-123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金编号YG2013083)*通信作者:于湘友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