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aquilion 64排螺旋CT
- 格式:docx
- 大小:18.04 KB
- 文档页数:4
1649华西医学 2012, 27(11)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Vol.27, No.11 Nov. 201264层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结合仿真内窥镜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陈小宇,钟井松,陈君坤【摘要】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MinIP)结合CT仿真内窥镜(CTVE)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0年6月-2012年1月临床拟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48例患儿行64层螺旋CT检查同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64层螺旋CT MinIP结合CTVE等多种重建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显示情况,并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对照。
结果 MinIP结合CTVE技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28例,以纤维支气管镜为标准,敏感性93.33%,特异性94.44%,诊断准确率93.76%;两种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P>0.05)。
结论 MinIP结合CTVE技术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出方法,大大提高了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检出率,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纤维支气管镜取出治疗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仿真内窥镜;小儿;支气管异物【文献标识码】 A Application of 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and CT Virtual Endoscope Combination of 64-slice Spiral CT in theTreatment of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in Children CHEN Xiao-yu, ZHONG Jing-song, CHEN Jun-kun. MedicalImaging Department, Xuzhou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uaian No. 2 Hospital, Huaian, Jiangsu 223002, P. R.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ore the value of 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nIP) and CT virtual endoscope (CTVE) combination of 64-slice spiral CT (64-SSCT) in the treatment of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in children.Methods Forty-eight child patients diagnosed to have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between June 2010 and January2012 in our hospital underwent 64-SSCT and bronchoscope, The findings of MinIP combined with CTVE of 64-SSCT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bronchoscope. Results Of all the 48 patients, 28 were found to have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by MinIP-combined CTVE of 64-SSCT. Based on the gold standard of bronchoscope, thesensibility, specific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inIP-combined CTVE were 93.33%, 94.44% and 93.76%,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in detection rate between MinIP-combined CTVE and bronchoscope had no significance (χ2=0.174,P>0.05). Conclusions MinIP-combined CTVE of 64-SSCT is a quick and harmless examination. For patients with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the sensibility, specific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are all higher and it has an importantvalue for the treatment of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under bronchoscope.【Key words】 Multislice spiral CT; 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Virtual endoscopy; Children;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论 著【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淮安,223002)【作者简介】陈小宇(1982-),男,江苏淮安市人,主治医师,本科,E-mail:**************【网络出版时间】 2012-11-14 23:04【网络出版地址】 /kcms/detail/51.1356.R.20121114. 2304.047.html 检查[3,4]。
Discovery CT750 HD 宝石CT推动CT进入了人体成份定性定量分析的新时代,可以利用更低的剂量完成能谱成像、精准心脏和全身高清成像。
低剂量能谱成像、精准心脏和全身低剂量高清成像•能谱成像——推动CT进入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的新境界。
•精准心脏——拥有优异的空间分辨率。
•全身低剂量高清成像--可以降低剂量,同时实现高清成像1.宝石能谱成像是少有的低剂量能谱成像平台,能谱高低压瞬切X线发射系统和超快速宝石能谱探测器实现了能谱成像。
医生可以利用能谱成像分析人体的化学组成,并进行更准确的病理级诊断。
能谱成像使CT突破了解剖成像的局限,进入了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的新境界。
2.宝石能谱CT突破了心脏CT的瓶颈,完成了更准确的狭窄诊断、斑块诊断和支架复查,大幅度提高了心脏扫描和诊断成功率,是心内外科更信任的心脏CT。
3.宝石能谱CT拥有先进的低剂量影像链:宝石探测器、动态变焦球管、ASiR技术,可以降低心脏和全身扫描剂量,并产生高清影像,是更可靠的高清CT。
Optima CT660源自宝石CT的功能型128层CT萃取宝石精华,开创功能128新纪元•宝石ASiR平台(能耗大幅降低),高清低剂量•动态500排技术,更大范围的4D成像•三率合一,心脏检查的标准适合更多种应用——心脏、血管造影、脑部、胸部、腹部、整形外科等。
•高级零键式工作流可以改进效率并优化操作。
•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大范围单器官灌注和动态功能成像,给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
•经典探测器宽度以及领先的探测器单元数,为优质图像质量提供硬件保障。
Optima CT660新一代功能型高清128层CT(奥运版)•视网膜小宝石采用了业界先进的集成化速采芯片、Z轴整板技术和微像元技术,实现了128层CT领域更高的可视空间分辨率•ASiR2.0平台通过对数据采样技术、原始数据重建技术及图像数据重建等多方面技术进行革新设计,不仅更有效地提取有效数据信息,还使在原始数据空间及图像数据空间进行三维双重迭代运算,在不增加X线辐射剂量的条件下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密度分辨率的目的,进而获得更高的密度分辨率•动态500排技术,使视网膜小宝石突破常规64排CT技术瓶颈,实现了在不降低图像质量前提之下的更大范围、更低剂量的动态4D成像•健康创想倡导以人为本的宗旨,视网膜小宝石处处体现了针对用户和患者的个性化、人文关怀式的设计理念,结合实际临床操作的需要。
东芝Aquilion 64排CT伪影分析与检修(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汤卫英 225003)[摘要]本文介绍了东芝Aquilion 64排CT安装过程中的过程。
东芝Aquilion 64排螺旋CT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多层螺旋CT之一,曝光一次可同时采集64幅图像,它具有最快的时间分辨率,最薄的扫描层厚,最好的各向同性成像。
可进行高速、低X线剂量、大范围扫描。
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同时可利用其工作站进行先进的图象后处理,为CT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前景,为了满足临床需求,我院引进了东芝Aquilion 64排螺旋CT,现将装机过程中出现的伪影现象分述如下。
1、伪影现象一(如下图)1.1伪影现象:装机过程中,模扫描时出现多种环状伪影,扫描过程扫描不中断,无错误提示。
1.2分析与检修:重做小视野、中视野、大视野、特大视野模校准和空气校准,伪影没有消失。
多次扫描检测各个视野的图像得出如下规律:1.2.1用0.5mm*64的扫描条件轴扫模式下,在所有的扫描视野图上44行图上可见同心圆的环状伪影,外围有放射状伪影。
1.2.2用0.5mm*64的扫描条件轴扫模式下,在特大视野和大视野上27行图上可见半径很大的环状伪影,轴心无伪影。
1.2.3在0.5mm*32的扫描条件轴扫模式下,在28行图像上出现齿轮状伪影。
上述三种情况外,其他测试图像正常,CT值正常,扫描不中断,无错误提示。
CT图像伪影是指扫描重建出来图像的CT值与物体真实衰减系数之间的差异,或指的是受检体中根本不存在,而图像中显示出来的影像。
本机的探测器为固体探测器,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当机房温差达到5℃时,就有可能产生同心圆伪影。
所以本着先易后难的维修原则,首先检查水模校准和空气校准数据,并利用DCA(东芝CT维修软件)中的DAS Test测试方法检测从数据采集系统(DAS)到控制台的数据传输情况,数据传输正常,排除数据传输问题。
根据经验分析,应该是从数据采集系统以前的数据采集部分产生的。
64排螺旋CT成像应用于结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成像应用于结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100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特点。
结果病变部位肠壁不均匀增厚,可形成隆起团块,也可以出现局限性溃疡凹陷,增强扫描病变部位明显均匀强化或明显不均匀强化。
100例患者中,均经肠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位于升结肠27例(27%),位于横结肠19(19%),位于降结肠21(21%),位于乙状结肠33(33%)。
结论64排螺旋CT 能清晰显示结肠癌病变部位、病变范围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为临床提供TNM分期,并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术前评估及预后提供很好的信息,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螺旋CT;结肠癌;隆起团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尤其是”三高一低”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的大量摄入,以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结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状态。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4位[1]。
CT检查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单、分辨率高、图像直观清晰,在临床疾病方面的检查与诊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2]。
本文回顾分析和总结我院100例经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的CT表现,64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结肠癌病变部位及周围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术前评估及预后提供很好的信息,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100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61例,女39例,年龄26~82岁,平均(57±1.2)岁。
主要临床表现:腹部不适,腹痛,大便次数的异常增多,大便性状的异常改变,包括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脓血便等,腹部有时可触及包块,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等异常改变。
1.2检查方法1.2.1检查前准备检查前2 d食少渣饮食,检查前1 d口服缓泻剂,以尽量排空肠道内容物,检查前6 h禁食。
多层螺旋CT(16排、64排)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者:熊文亮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8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266-01【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Toshiba aquilion16、GE Light Speed VCT)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15名患者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三维重建,以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表现形式及其他改变。
分析 15例受检者肺动脉主干至段肺动脉的显示率为100%,对亚段及5级肺动脉的显示率约70%。
其直接征象: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完全阻塞;间接征象为局限性肺纹理稀疏;“马赛克”征;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肺梗死。
结论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部位和血栓栓子的形态,因此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无创、快速、敏感性高,应当作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管造影术重建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症,其中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肺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血管性疾病。
由于PE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与冠心病、心肌梗死、胸膜炎等疾病临床表现相仿,顾临床上发生漏诊率和误诊率普遍较高。
近年来,随着CT技术发展和图像后处理软件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安全可靠无创的诊断方法,不但对诊断中心性肺动脉栓塞十分有效,对周围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敏感性也很高。
2009年6月—2011年4月份我们对15列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肺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并对PE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PE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临床应用Clinical Application肝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首选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大多数肝癌在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因而失去了手术机会。
肝动脉介入栓塞术现已成为一种无法手术切除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肿瘤供血动脉的改变,尤其是多次介入治疗后,增加了术中插管的难度。
随着多排CT 的应用,CT 血管成像可清晰地显示血管的走行。
本文收集2010~2011年间,在我科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先期行64排CT 血管成像,与介入治疗时的DSA 图像相比较,探讨64排CT 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
64排CT 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孙涛 陶晶 富丹 李宏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牡丹江 157011)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64排CT 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34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64排CT 血管成像检查,观察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两者肿瘤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
结果:64排CT 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的肿瘤供血动脉数量大致相同,但对于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的三维结构,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结论:64排CT血管成像可更好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在指导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 键 词: 64排CT 血管成像 肝癌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e Value of 64-Slice CTA in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SUN Tao TAO Jing FU Dan LI Hong Mud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hongqi hospital (Mudanjiang 157011)Abstract: Objective :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64-slice CT angiography in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Methods : To watchthe display of tumor feeding artery through DSA,and the display through 64-slice CTA befor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Results :The display of tumor feeding artery were the same number between 64-slice CT angiography and DSA,but the three-dimensionalstructure of tumor feeding artery were better than DSA. Conclusion : 64-slice CT angiography can be better revealed tumor feedingartery, and has good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guidance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key words:64-slice CT, angiography, liver cancer,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文章编号:1006-6586(2012)07-0062-03 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1-11-14作者简介:孙涛,主治医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10月间,在我科行介.63临床应用Clinical Application 入治疗的34例肝癌患者,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在57~76岁之间。
评价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影像学中的应用价值发表时间:2013-07-30T11:40:06.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陈军陈蕾于婷婷李婧媛廉丽娜原卉[导读] 在扫描前一定要注意心率的控制和呼吸训练,有文献报道心率多控制在70次/min左右[4]。
陈军陈蕾于婷婷李婧媛廉丽娜原卉 (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126-02【摘要】目的对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方法采用我院64排螺旋CT对50例疑为冠心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重建及分析,以冠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
结果 64排螺旋CT成像对冠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是目前冠状动脉疾病最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疾病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回顾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50例疑为冠心病的患者。
男27例,女23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64.5岁。
均有胸闷及心前区不适的病史,高血压病史42例。
1.2 检查前准备全部患者在检查当日空腹,禁食水,碘过敏试验为阴性,同时测试心率,平均为65次/min,若大于80次/min者,在扫描前1h口服倍他乐克,将心率控制在80次/min以下,缓解紧张情绪后方可行检查。
1.2.1设备资料我院采用的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 AQUILI ON型仪器1.2.2检查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先做常规胸部定位成像,从肺炎尖至以及膈面以下4.5cm,包括心尖至心脏膈面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近代技术,根据心率选择重建时相。
在扫描前做呼吸训练,使上下呼吸频率误差不超过10%。
选择扫描得到的容积数据时相比较好的图像进行简单的重建,得到3组原始数据,发送到工作站。
技术人员依据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得到左冠主支、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动脉及二、三级分支血管的全貌图,再由医生进行全面处理和分析。
64排螺旋CT在结肠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吴斌;周全;杨莹星【摘要】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结肠癌分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30例结肠癌患者视作研究样本,均予以64排螺旋CT进行结肠癌分期诊断,对比分析扫描结果、手术病理结果.结果 30例结肠癌患者中经CT-T分期诊断,其确诊度为86.67%,T1-2期的准确度为66.67%,T3期的准确度为83.33%,T4期的准确度为90.48%.经CT-N分期诊断,其确诊度为93.33%,N0期的准确度为80.00%;N1期的准确度为57.14%;N2-3期准确率为75.00%.经CT-M分期诊断,其确诊度为93.33%(28/30),M0期的准确度为100.00%;M1期的准确度为91.67%.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对结肠癌患者进行分期诊断,具有很高的确诊率和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8(053)012【总页数】3页(P1486-1488)【关键词】64排螺旋CT;结肠癌;分期诊断;应用价值【作者】吴斌;周全;杨莹星【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放射科,萍乡 337000;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放射科,萍乡 337000;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放射科,萍乡 3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5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占比较大,居总发病率的第三3。
结肠癌的发病位置多以乙状结肠、直肠交界、直肠位置为主,多发于中年男性群体。
该疾病发生原因与低纤维素饮食、高脂肪饮食均存在着密切关系[1]。
同时,造成结肠癌的重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结肠炎症、吸烟酗酒。
再加上结肠癌的发病初期缺乏典型症状,直到病情完全发作时已是中晚期阶段,多以消化不良、腹泻、腹胀、黏液便等多种症状为主,其症状显著性与特异性均呈低水平状态[2]。
因此,临床上需要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早期确诊结肠癌。
东芝Aquilion 64层螺旋CT东芝Aquilion 64层螺旋CT能进行全身各个部位及脏器的检查,尤其是在图像融合处理、冠状动脉检查,外伤骨折三维重建、全身CT血管造影检查和实质器官的检查上有独特的优势。
它能进行全身各个部位及脏器的检查,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能看到更多更精细图像,且辐射剂量减少,能抓到0.5毫米的病变细节。
另外,它可以运用脑成像功能,早期显示脑缺血灶,还可用于筛选冠心病、肺癌、肝硬化及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分析。
该CT可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等任意平面的图像重建,对采集的图像,我们可以进行多平面成像(MPR),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技术,容积重现,曲面重建,仿真内窥镜等,也就是说我们只需一次扫描.多个方向进行调整,获得任意切面图像,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病变的细节和空间解剖关系。
其人性化的设计充分利用X线剂量调控技术,最大限度减少了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充分体现了环保CT的新概念,使患者得到无创、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
此螺旋CT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人性化服务好。
机架孔径达到72厘米,床面宽47厘米,扫描床可降低至地面30厘米,给接受检查的患者带来舒适感,让老年患者和外伤病人落床方便。
还可作±30度范围内的倾斜螺旋扫描,满足特殊患者特殊部位检查之需。
二、速度快:每周旋转可缩短至0.4s。
采集同样体积的数据,扫描时间大大缩短,一次屏气18s,可以完成胸、腹、盆腔的连续扫描。
三、低剂量CT。
配置最新的软件智能mA控制,能根据患者胖瘦描绘出mA曲线图,X射线辐射剂量最多可降低50%,病人接受的射线剂量明显减少。
四、对细节分辨的能力高:薄层扫描实现了真正的容积数据采集,可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等任意平面的图像重建,对采集的图像,我们可以进行多平面成像(MPR),也就是说我们只需一次扫描.多个方向进行重建,获得任意切面图像,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病变的细节和空间解剖关系,有非常高的检查诊断价值。
64排螺旋CT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技术应用李文瑞【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2(016)024【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作者】李文瑞【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扬州,22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据报道[1-2],我国50~6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下肢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达79.9%。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通常被认为是诊断下肢动脉性疾病的“金标准”[3]。
本研究运用64排螺旋CT进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做出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本院2011年9月至今收治的有下肢动脉血管性疾病,并行64排螺旋CT检查的患者进行筛选,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5例。
年龄42~81岁,中位年龄59.7岁;男9例,女6例;下肢动脉硬化1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例。
1.2 方法1.2.1 检查方法:使用东芝公司Aquilion 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
电压120 kV,电流250~300 mA,层厚2.5 mm,探测器宽度20 mm,重建间隔0.625 mm,间隔0.625 mm。
被检者仰卧于扫描床上,足先进,下肢垫高与躯体保持同一水平,将踝关节内旋5~10°,以便于将下肢血管与胫腓骨重叠部分尽量分开,有利于更好地显示小腿血管。
先确定扫描范围:自第3腰椎水平(脐上4 cm左右)至足背,先将次范围进行平扫,然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由肘静脉以4.0~4.3 mL/s的速度注入造影剂碘氟醇80~90 mL进行增强,延迟 8~10 s后,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约为25~30 s。
为了将下肢,尤其是足背动脉显示地更清晰,通常在扫描开始2~3 s左右再行高压注射,因为64排CT扫描速度要略快于造影剂到达靶血管的速度,常常会发生扫描结束,但靶血管内的造影剂浓度却未能达到有效浓度,适时地延迟,巧妙地达到了血管显影的最佳效果,平时不易观察到的足背动脉分支都可以非常明确地显示。
五问东芝320/640一、关于320/640的实现方式从其640层图像的实现方式来看,仅仅是应用重建软件在320排探测器基础上重建出来,并不是真正的640层。
无论是640还是320仅仅是东芝公司用于宣传的一种手段。
它们在注册证上名称是Aquilion One。
因此无论是640也好,还是320就是同一款机器。
请问东芝“640”1、有640层采集通道吗?2、有新的FDA为证吗?3、为何官方网查不到所谓的Aquilion 640?东芝官方网站明确指出这个“640层CT”就是现在的Aquilion one (320)而且,A-ONE实现的这种超宽探测器扫描,是在原有64排CT的基础上仅仅加宽探测器,探测器的材料、结构和排列方式均未改变,其他部件没有变化(旋转速度、管球、高压没有任何变化)。
东芝A One 64排整机输出72KW 60KW机架转速0.35s 0.35s球管热容量7.5MHu 7.5MHu球管输出580mA 500mA探测器宽度160mm 32mm空间分辨率14.5 18二、关于“一圈心脏”对于东芝所宣传的一圈心脏,320/640由于机架旋转速度没有提高(与其64排CT相同,均为0.35秒),因此它只适用于心率慢的检查,只有心率在65次/分钟以下,才是一圈扫描, 0.35秒机架转速和64排CT一样,扫描时必须要控制心率。
心率一旦提高,就需要2~4圈扫描,并且剂量急剧升高。
国际文献报道Aquilion one心脏检查平均剂量统计显示:HR<65bpm,一圈扫描,一圈剂量:5.7 +/- 1.7 mSv66~79bpm,两圈扫描,两圈剂量:13.0 +/- 3.3 mSvHR>80bpm,三圈扫描,三圈剂量:19.5 +/- 5.3 mSv而正是由于心脏扫描剂量过大,图像质量不稳定,320曾被FDA召回。
有考察过其设备用户指出:320在做心脏轴扫时图像近上下边缘影像质量下降明显(边缘效应)。
三:16cm探测器所带来的问题――锥形线束伪影和图像质量下降屋顶的产生――导致真正有效区域只有9cm产生大量无效射线――16cm探测器只能用到9cm,无效射线占40%,增大病人受线剂量东芝所采用的宽体探测器产生了明显的屋顶效应,使得真正有效的扫描区域只有中间的9cm。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左心房囊状结构分析作者:周强夏兆云张学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23期【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左心房囊状结构的形态、分布及形成原因。
方法回顾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间174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病例,利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三维重建图像分析左心房囊样结构,探讨其形态、分布及形成原因。
结果 174例患者中,发现左心房囊状结构者3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41~86岁,平均58岁。
38例中共发现囊状结构42个,其中右顶壁18个,右下壁3个,左顶壁7个,左下壁14个,宽基底28个,窄基底14个,其中囊性结构表面见细小血管相连4个,表面光整38个。
结论 64排螺旋CT可以清晰的显示左心房囊状结构,对房颤消融治疗有较好的术前评估作用。
【关键词】左心房;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憩室;心最小静脉随着64排CT的普及应用,利用心电后门控技术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已经成为临床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后处理软件的发展,对左心功能的评价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左心房、左心室及肺静脉的解剖结构显示的也更为清晰,本文着重讨论左心房囊样结构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形成原因。
1 资料与方法资料:搜集自2012年1月至12月在本院行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共174例,患者多有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其中男性112例,女性62例,年龄41~86岁,平均59岁。
扫描技术:使用东芝Aquilion 64排CT,利用心电后门控技术,扫描范围气管隆突下1 cm 至心底,分别行钙化积分扫描及CTA扫描,扫描时间8~14s(与患者体型及心率相关),扫描层厚0.5 mm,层间隔0.5 mm,管电压120KV,电流360 mAs/r,经前臂浅静脉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碘帕醇(370 mg I/ml),剂量70~80 ml(与患者体重相关),注射速率4.0~5.0 ml/s(视患者静脉情况而定),监测层面选取主动脉根部,触发CT值选取180~200 HU (与患者心率相关),同样速率注射生理盐水30 ml,扫描时嘱患者屏气。
急性胰腺炎69例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提高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水平。
方法:对69例经ct诊断,临床或手术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
结果:69例中ct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58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11例,ct主要表现为胰腺体积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大,密度减低或不均匀,胰周积液,肾周筋膜增厚,假性囊肿形成等。
结论: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能早期发现并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是临床首选诊断方法。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螺旋ct ct诊断;增强扫描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按病理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1]。
急性胰腺炎起病急,发展快,病因、病理较复杂,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血尿淀粉酶和影像学检查。
螺旋ct检查不但能够提供病变的程度、范围和定位方面的资料,还能通过随访观察病变的进程,评价临床治疗的效果。
因此,螺旋ct扫描是确诊急性胰腺炎的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熟悉并掌握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征象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经临床、ct 诊断或手术证实的急性胰腺炎69例,均做了ct平扫加增强扫描,男37例,女32例,年龄16~84岁,平均49岁。
临床表现为突发性上腹疼痛伴腹胀,或腹膜刺激征,常伴血尿淀粉酶升高、恶心、呕吐、黄疸等。
1.2 螺旋ct方法全部病例采用toshiba aquilion 64排螺旋ct 机容积扫描,重建轴位图像层厚5mm、层距5mm,mpr重建冠状位,常规扫描范围从膈顶平面至耻骨联合,增强扫描碘过敏试验阴性后,经肘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射碘海醇80-100ml,流速2.5—3.5ml/s (危重及心肺功能、肾功能不全者采用2.5ml/s),扫描延迟时间为动脉期28s,门静脉60s。
东芝Aquilion 64层螺旋CT
东芝Aquilion 64层螺旋CT能进行全身各个部位及脏器的检查,尤其是在图像融合处理、冠状动脉检查,外伤骨折三维重建、全身CT血管造影检查和实质器官的检查上有独特的优势。
它能进行全身各个部位及脏器的检查,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能看到更多更精细图像,且辐射剂量减少,能抓到0.5毫米的病变细节。
另外,它可以运用脑成像功能,早期显示脑缺血灶,还可用于筛选冠心病、肺癌、肝硬化及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分析。
该CT可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等任意平面的图像重建,对采集的图像,我们可以进行多平面成像(MPR),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技术,容积重现,曲面重建,仿真内窥镜等,也就是说我们只需一次扫描.多个方向进行调整,获得任意切面图像,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病变的细节和空间解剖关系。
其人性化的设计充分利用X线剂量调控技术,最大限度减少了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充分体现了环保CT的新概念,使患者得到无创、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
此螺旋CT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人性化服务好。
机架孔径达到72厘米,床面宽47厘米,扫描床可降低至地面30厘米,给接受检查的患者带来舒适感,让老年患者和外伤病人落床方便。
还可作±30度范围内的倾斜螺旋扫描,满足特殊患者特殊部位检查之需。
二、速度快:每周旋转可缩短至0.4s。
采集同样体积的数据,扫描时间大大缩短,一次屏气18s,可以完成胸、腹、盆腔的连续扫描。
三、低剂量CT。
配置最新的软件智能mA控制,能根据患者胖瘦描绘出mA曲线图,X射线辐射剂量最多可降低50%,病人接受的射线剂量明显减少。
四、对细节分辨的能力高:薄层扫描实现了真正的容积数据采集,可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等任意平面的图像重建,对采集的图像,我们可以进行多平面成像(MPR),也就是说我们只需一次扫描.多个方向进行重建,获得任意切面图像,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病变的细节和空间解剖关系,有非常高的检查诊断价值。
五、成像软件更完善,采集的数据既可做常规图像显示,也可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完成三维立体重建、多层面重建、器官表面重建等,通过重建阈值,可逐层显示软组织和骨性结构,尤其适用于头颅、脊柱、骨关节等部位三维结构的显示,可获得更加精细的三维立体图像。
另外,容积扫描后得到常规断面图像的同时,获得近似于内窥镜检查的管腔内部结构信息,适用于副鼻窦、气管支气管及血管等管腔结构的显示,使图像更具立体感、更直观、逼真,为临床提供更有质量的图像。
东芝Aquilion64CT其最重要的突破是在检查心脏疾病、急诊外伤和各种肿瘤功能灌注成像的应用。
64排CT也可以真正称为心脏CT,5秒完成心脏检查,10秒钟可以扫描完全身。
与16排CT相比扫描时间缩短了4倍,造影剂用量减少一半,图像分辨率更高更清晰。
现将其主要功能的临床应用简述如下:
一、血管成像功能。
心血管及脑血管的CT动脉造影(CTA)以及CT 肺动脉造影(CTPA),可为诊断冠心病、脑动脉瘤及肺动脉栓塞提供清晰的CT血管图像。
特别是冠状动脉各类斑块、钙化、狭窄、支架均显影良好,以及颈部及颅内血管3D成像显示清晰,明显较16排CT 有优势。
CTPA可提供肺亚段细小动脉栓子清晰图像。
二、多平面重组功能。
64排螺旋CT可根据病变所在部位任意重组图像,多角度多方位的显示病变,且与相邻组织结构的关系更加明确直观,对手术科室术前肿瘤切除的判断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容积再现功能。
具有立体展现病变的特点,如骨盆、脊柱、大关节以及不规则骨的显示清晰逼真。
还有心脏、大血管的彩色立体显示更加接近人体解剖结构。
四、高分辨功能。
采用0.5毫米超薄层厚HRCT图像对病变细节的显示更加无与伦比。
特别是肺小叶、肺内小结节细微结构,及实质脏器1-2毫米左右的囊性病变均可清晰显示。
五、低剂量CT技术。
每圈0.4秒的极限转速和自动毫安调节功能,使“低剂量肺癌普查” 以及冠心病的普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六、急诊检查:对于急性胸痛患者,64排CT进行一次快速、无损伤扫描,就能诊断出是否有心脏病、肺栓塞或者主动脉夹排等导致胸痛的最致命性原因。
对于外伤患者,64排CT10秒钟的扫描和先进的后处理软件能够准确检测全身任何脏器的损伤和骨折,为挽救生命节约了时间。
64排CT为目前高档螺旋CT机之一,检查更快捷、图像更清晰、功能更完善、诊断更准确为其主要特点。
随着我科64排CT各项新技术的开展与不断完善,必将推动临床相关科室多项业务的开展,为加快科技兴院步伐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