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中学(2011—2012—1)第二次检测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6
安徽省无为县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
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
用T表示绳OA 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2、完全相同的两列高铁在直铁轨上相向行使,速度为350km/h,两列车迎面交错而过时,双方驾驶员看到对方列车从眼前划过的时间大约是2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每列车总长约为200mB.由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每列车总长约为400mC.坐于车尾的乘客看到对方列车从身边划过的时间大约是4sD.坐于车尾的乘客看到对方列车从身边划过的时间大约是1s3、201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于10月8日公布,有一半的奖金归属了一对师徒——瑞士的天文学家MichelMayor和DidierQueloz,以表彰他们“发现了一颗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
由于行星自身不发光,所以我们很难直接在其他恒星周围找到可能存在的系外行星,天文学家通常都采用间接的方法来侦测太阳系外的行星,视向速度法是目前为止发现最多系外行星的方法。
行星自身的质量使得行星和恒星围绕着他们共同的质量中心在转动,在地球上用望远镜就有可能看到行星引力对于恒星的影响。
在视线方向上,恒星受行星引力作用,时而远离时而靠近我们,这种细微的摇摆反应在光谱上,就会造成恒星光谱不断地红移和蓝移。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无为县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亲爱的同学们,本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整洁满分5分,这份试卷是为展示你的学习成果而设计的,只要你仔细审题,认真解答,把正常的水平发挥出来,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1、细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4分)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已有一个多月了,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徜徉在浩_______ ( miǎo)的知识海洋里,_______(xié )取了文学宝库中的朵朵浪花。
老师的_________(zhūn zhūn)教导更让我铭刻在心: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认认真真读点好书。
多读书,读好书,对了解历史,了解自然,是一件大有_____ (bì)益的事情。
2、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来,然后按顺序订正在方格里。
(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念念有词伶俐无动于忠履历指手画脚谈笑风声曲径通幽安祥小心翼翼徜徉眼花瞭乱熠熠生辉刨根究底纠葛危言耸听广袤3、修改病句,把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3分)(1)、九年级五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
(2)、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3)、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4、名句填空(10分)(1)、王湾《次北固山下》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2)、苏轼《浣溪沙》中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句子是,。
(3)、梅须逊雪三分白,。
(4)、东风不与周郎便,。
(5)、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东风不与周郎便,。
(7)、对联俗称对子。
它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请你写出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
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下联:,。
5、名著推荐与阅读(7分)(1)、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_____,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文中记叙了主人公汤姆和哈克、蓓姬等小伙伴们惊险、有趣的美国生活。
安徽省无为中学(2012—2013—1)第二次检测试卷 高 三 数 学(理)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不可能为( ) A.B.C.D. 2、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A.B.C.D. 5、函数的定义域为,则的取值区间为( ) A.B.C.D. 6、函数的图像最可能是( ) 7、将的图象 ,再作关于直线对称的图象,可得的图象( ) A.先向右平行移动1个单位B.先向左平行移动1个单位 C.先向上平行移动1个单位D.先向下平行移动1个单位 8、在下列图象中,二次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图象只可能是( ) 9、定义在区间的奇函数为增函数,偶函数在区间图 象与的图象重合,设,给出下列不等式,其中成立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直角梯形中,为直角顶点,且,动点从点(起点)出发,沿着拆线向点(终点)运动。
设点运动的路程为,的面积为,若函数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的面积为( ) A.4B.8C.12D.16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函数的零点个数为 。
12、函数对任意实数满足,若,则 。
13、设变量满足,则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 。
14、如图,在第一象限内,矩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在函数,的图象上,且矩形的边分别平行两坐标轴,若点的纵坐标是2,则点的坐标是 。
15、设,若仅有一个常数,使得对于任意的都有满足,则的取值集合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解答写在答题卡的制定区域内) 16、(12分)已知函数 (1)求此函数的值域; (2)作出此函数的图象(不列表); (3)写出此函数的单调区间; (4)指出此函数图象的对称中心坐标和对称轴方程。
安徽省无为中学(2011—2012—1)期中检测试卷高二历史(文)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2×25=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人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4、2009年4月25日,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举行。
开幕式上由10部巨型“书”拼接而成的背景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6.“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7.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安徽省无为中学(2010—2011—1)第二次检测试卷高 三 物 理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 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在B .第一次相遇之前,当1t t =时,两物体间距离最大C .Ⅰ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D .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 1+v 2)/2 2、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s =7m ,物体A 以V A =4m /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V B =l0m /s ,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 =-2m /s 2.那么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A .6sB .7SC .8sD .9s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放置的钢板C 上,物体与钢板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于光滑导槽AB 的控制,该物体只能沿水平导槽运动,现使钢板以速度v 向右运动,同时用力F 沿导槽方向拉动物体使其以速度v 1沿槽运动,其中v 1 与v 大小相等,则F 的大小为 A 、2μmg B 、2μmgC 、μmg/2D 、不能确定4、物体A 、B 都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A m 、B m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A μ、B μ,用水平拉力F 拉物体A 、B ,所得加速度a 与拉力F 关系图线如图中A 、B 所示,则有 A .B A B A m m >=,μμ B .B A B A m m <>,μμC .B A m m =可能有D .B A B A m m ><,μμ1t5、 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受到一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A 、B 始终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 0时刻,A 、B 间静摩擦力最大 B .t 0时刻,B 速度最大C .2t 0时刻,A 、B 间静摩擦力最大D .2t 0时刻,A 、B 位移最大6、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 点并系住物体m ,现将弹簧压缩到A 点,然后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 点然后返回,如果 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A .物体运动到O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速度最大B .物体从A 到O 点先加速后减速C .物体从A 到O 做加速运动,从O 到B 做减速运动D .物体从A 到O 的过程加速度逐渐减小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质量为M ,站在小车水平底板上的人质量为m 。
安徽省无为县开城中学2012-2013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
(37分,其中第1-11每小题3分,第12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创.伤(chuānɡ) 袅.娜(niǎo) 彳.亍(chì) 寥.(liáo)落B.渺.茫(miǎo) 枕藉.(jiè) 哺.(bǔ)育囊.括(nánɡ)C.懵.(měng)懂针砭.(biān) 楔.(xiē)子反馈.(kuì)D.倨.(jù)傲彷.(pánɡ)徨毗.邻(bǐ) 锱.(zī)铢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扼腕菲薄提要钩玄缔造B.诟骂点缀树之高阁鼎盛C.聒噪弹劾刎颈之交蹩进D.尴尬攒聚数典忘祖睿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从转基因食品问世后,人们对于其安全性的争论一直如影随形。
B.季老生前非常关心上海世博会,问他世博会主题,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C.我知道这本书是你珍爱的东西;我一定注意保护,不出一个月,我一定完璧归赵。
D.从经济数据的纵向比较看,欧元区的经济发展在近段时间内陷入低谷。
但有关专家表示,希腊债务危机终将过去,欧元区的经济状况必定否极泰来。
4.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体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雨巷》——戴望舒——诗歌B.《拿来主义》——鲁迅——小说C.《窦娥冤》——关汉卿——戏剧D.《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小说5.填入下列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A.半开的数不清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B.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C.饱涨的花骨朵和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D.数不清的半开的饱涨的白花和花骨朵阅读下面论说类文章,完成6~8题。
爱因斯坦论教育(节选)学校一直都是宝贵传统代代承传的最重要途径。
2012届安徽省示范高中第二次大联考语文第1卷(阅读题66分)一、(9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道不远人”:处处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杨国荣①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②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无法与人相分。
《老子》已提出“域中有四大”之说,所谓“四大”则指道、天、地、人四项,其中既包括广义的“物”(天地),亦涉及人,而涵盖二者的最高原理则是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作为最高原理的“道”与人并非彼此相分,二者作为域中四大中的两项而呈现内在关联。
③在儒家那里,也可以看到类似观念。
儒家反复强调道非超然于人:“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
”道并不是与人隔绝的存在,离开了人的为道过程,道只是抽象思辨的对象,难以呈现其真切实在性。
而所谓为道(追寻道),则具体展开于日常生活过程之中。
④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涵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
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得到呈现。
作为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的“道”,其意义更是直接地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而形成。
上述意义上的道,都具有“不远人”的品格。
从哲学的视域看,以上观念的重要之点,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
⑤道和人之间相互关联的另一重涵义,是“日用即道”。
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人的日用常行而存在,它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一观点的重要之点在于没有把道视为一种彼岸世界的存在或超越的对象,而是把它引入到现实之中,使之与人的日用常行息息相关。
在孔子那里,已可看到这类观念。
孔子的学生曾向孔子请教有关鬼神的事情,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的学生又问有关死的事,孔子的回答依然是:“未知生,焉知死?”在孔子看来,我们应当关心的,不是那种超越的对象,不是远离现实人生的存在,而就是人自身的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数学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RxyyM x∈==,2,{}RxxyyN∈==,2,则NM 等于()A.),0(+∞ B. [),0+∞ C. {}4,2 D.{})16,4(),4,2(答案:A解析:(0,),[0,)M N=+∞=+∞,所以(0,)M N=+∞(2()A.B.12-C.12D.答案:B==,虚部是12-(3)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x∃∈R,使得sin cos 1.5x x+= B. (0,),1xx e x∀∈+∞>+ C.(,0),23x xx∃∈-∞<D.(0,),sin cosx x xπ∀∈>答案:B解析:,sin cosx R x x∀∈+≤(,0),23x xx∀∈-∞>,sin cos44ππ=,所以A、C、D 是假命题。
令()1()10x xf x e x f x e'=--⇒=->对于(0,)x∈+∞恒成立,故()f x在(0,)x∈+∞上单调增,()(0)01xf x f e x>=⇒>+,B是真命题。
(4)cos15cos30cos75cos60-的值是()(A)1 (B)12(C)(D)解析:2cos15cos30cos75cos60=cos15cos30sin15sin 30cos 452--==。
(5)实数0.2,a b c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a c b << B: a b c << C: b a c <<D: b ca <<答案:C解析:根据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0.201ba c =<<=<<=。
(6)已知,312,5(==a ( )(A)[]15,9(B)[]16,10 (C)[]17,11 (D)[]18,12答案:B解析:因为()b a a b =--,由向量模的性质:||||||||||a a b b a a b --≤≤+-及||13a =得:133||133b -≤≤+[]16,10。
无为县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内。
)1.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
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2、如果你访问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招待你的场所是:【】A. B. C. D.3、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
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D.选举制,禅让制;共,家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A. 兵马俑B. 司母戊鼎C. 竹木简D. 青花瓷5、我国许多古代遗址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请你指出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世界文化遗产”是:【】A. 故宫B.秦始皇陵兵马俑C.都江堰D.北京人遗址6、文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的文字是下列哪幅图片中的文字?【】A. B. C. D.7、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
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不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变成好事。
”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司马迁著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这部史书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历史史实的重要参考资料,你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历史史实有:【】A.秦始皇统一度量衡B.武王伐纣C.陈胜吴广起义D.北京人已经使用火9、从汉代开始,我国的文化出现了中外交汇的特点,下列历史文物中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A. B. C. D.10、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屋社会的时尚。
第二次联考数学(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设复数z 满足(1)1,||i z i z -=+则= ()A .0B .1C D .22.已知集合{})3(log 2-==x y x P ,{}2-==x y y Q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Q P =B. ∅=Q PC. PQ D. QP3.在ABC ∆中,“0AB BC ⋅=”是“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4.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当0x >时,()ln(1)f x x =+,则函数()f x 的大(A )(B ) (C ) (D ) 5.设{}n a 是等差数列,246a a +=,则这个数列的前5项和等于( )A .12B .13C .15D .186.已知函数()sin y x =ω+ϕ(0,0)2πω><ϕ≤的部分 图象如右图所示,则点P (),ωϕ的坐标为( )(A )(2,)3π (B )(2,)6π (C )1(,)23π (D )1(,)26π7.执行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 是6,那么输出的p 是( )A .120B .720C .1 440D .5 0408.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02,02,32,x y z ax y y x ≤≤⎧⎪≤≤=-⎨⎪-≥⎩如果的最大值的最优解为4(2,)3,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1]3B .1(,1)3C .1[,)3+∞D .1(,)3+∞9.已知平面α⊥平面β,,,l A A l αβα=∈∉点,直线//AB l ,直线AC l ⊥,直线//,//m m αβ 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B m B .;AC m ⊥ C .//;AB βD .AC β⊥10.若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两个点P 和Q 满足条件:①P 和Q 都在函数)(x f y =的图像上;②P 和Q 关于原点对称,则称点对[]Q P ,是函数)(x f y =的一对“友好点对”( []Q P ,与[]P Q ,看作同一对“友好点对”)。
安徽省无为中学(2011—2012—1)第二次检测试卷高三化学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命题人:李霞审题人:丁兵华第Ⅰ卷 (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 我国东部临海,海岸线总长度达3.2万多千米,防止海水污染是我们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情况下一般不会造成海水污染的是A.垃圾填海B.油轮泄漏C.海水晒盐D.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大海2.金秋十月,人们站在无中塔园旁,可以闻到怡人的桂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分裂成原子C.分子很大 D. 分子之间有间隔3.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导电②爆炸③缓慢氧化④氯气使品红溶液褪色⑤无水硫酸铜由变蓝⑥工业制O2 ⑦白磷转化为红磷⑧久置浓硝酸变黄A.②③④⑤⑦⑧B.③④⑤⑦⑧C.②③⑥⑦D.④⑤⑦⑧4.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以下类推结果: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其中错误的是A.只有①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②③④D.全部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 CO2用于灭火B. H2用于探空气球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6.某生在化学晚会上表演如下魔术: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化学魔术”四字,然后再喷上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化学魔术”四字。
该生先后所用的无色液体可能是A.石蕊溶液、稀硫酸B.酚酞溶液、“雪碧”饮料C.CuSO4溶液、NaOH溶液D.NaOH溶液、酚酞溶液7.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价铁生成的是①过量的Fe与Cl2反应;②Fe与过量稀H2SO4反应后,再向其中加KNO3;③Fe(NO3)2溶液中加少量盐酸;④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②③D.全部8.人们对P4S3的结构研究表明,该分子中没有不饱和键,且各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了8电子结构。
在该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是A.7个B.8个C.9个D.10个9.两瓶气体分别为NO2和Br2蒸气,外观相同,某同学设计了多种鉴别法,①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②加少量NaCl溶液;③加少量AgNO3溶液;④加少量水后再加适量苯;⑤一定条件下改变温度,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只能采用①②③B.只能采用②③④C.能采用②③④⑤D.都可以10.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4g氦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N AB.9g D2O含有的中子数为5N AC.7.8g Na2O2含离子总数为0.4N AD.标准状况下,22.4L SO3含有的分子数为N A11.向2mL 0.5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3mL 3mol/L KF溶液,FeCl3溶液褪成无色,再加入KI溶液和CCl4振荡后静置,CCl4层不显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3+不与I-发生反应B.Fe3+与F-结合成不与I-反应的物质C.F-使I-的还原性减弱D.Fe3+被F-还原为Fe2+,使溶液中不再存在Fe3+12.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为1.0×10-12mol·L-1,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NH4+、Na+、SO42-、Cl-B.Ba2+、K+、ClO-、NO3-C.Ba2+、K+、Cl-、NO3-D.Na+、Ca2+、Cl-、AlO2-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硫酸氢钠溶液中加过量Ba(OH)2溶液:Ba2+ + OH-+ H+ + SO42- == BaSO4↓ + H2O B.含0.1mol FeI2的溶液中滴加含0.05mol Cl2的氯水:2Fe2+ + 4I-+ 3Cl2 == 2Fe3+ + 6Cl- + 2I2C.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 + 3NH3⋅ H2O == Al(OH)3↓ + 3NH4+D.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 + SO2+ H2O == 2HCO3- + SO32-14.在标准状况下,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密度是H2的16倍)充满一盛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为22.4 L),用间断的电火花引发至充分反应。
反应完全后容器里的存在物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0.5 mol的CO B.原混合气体中CO2和CO的体积比为2︰1C.存在0.25 mol的Na2CO3D.存在0.125 mol的O215.将17.9 g Al、Fe、Cu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3.36 L(标准状况)。
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生成6.72 L 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人过量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A.33.2 g B.25.4 g C.22.4 g D.19.6 g16.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K+一定存在B.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C.Cl-一定存在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17.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某酸性溶液中只含NH4+、Cl-、H+、OH-四种离子,则溶液中:c(Cl-)>c(H+)>c(NH4+)>c(OH-)B.在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中:c(Na+)+c(H+)=c(HCO3-)+c(OH-)+c(CO32-)C.将0.1 mol CuSO4·(NH4)2SO4·6H2O溶于水配成的1 L溶液中:c(SO42-)>c(NH4+)>c(Cu2+)>c(H+)>c(OH-)D.等体积、等浓度的NaX溶液和弱酸HX溶液的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HX)>c(X-)>c(H+)>c(OH-)18.如右下图所示,图Ⅰ是恒压密闭容器,图Ⅱ是恒容密闭容器。
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在Ⅰ、Ⅱ中分别加入2 mol X和2 mol Y,开始时容器的体积均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状态(提示:物质X、Y的状态均未知,物质Z的状态为气态):2X(?)+ Y(?)a Z(g)此时Ⅰ中X、Y、Z的物质的量之比1∶3∶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质Z的化学计量数a = 2B.若Ⅱ中气体的密度如图Ⅲ所示,则X、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C.若X、Y均为气态,则在平衡时X的转化率:Ⅰ﹤ⅡD.若X为固态、Y为气态,则Ⅰ、Ⅱ中从开始到平衡所需的时间:Ⅰ>Ⅱ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6分)二、填空题(4小题,共46分)19.(10分)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能形成一种分子X 或一种+1价阳离子Y;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C、D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1)A、D元素的名称分别为A D 。
(2)B、C、D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3)写出Y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4)将9g B单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将燃烧后的气体缓慢通入1L1 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吸收后,最终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在101k Pa时,1gX气体在D单质中充分燃烧,生成一种液态化合物和另一种对环境无污染的稳定物质,放出18.6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0.(14分)实验1、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在盛蒸馏水的大试管中投入金属钠,钠与冷水剧烈反应,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
实验2、如果在盛蒸馏水的大试管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金属钠,同样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但是不发生燃烧。
实验3、在盛乙醇的大试管中投入金属钠,钠与乙醇反应要缓和的多.(1)写出金属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钠和乙醇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对比1、3两个实验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在第2个实验中,钠也与水发生反应,但不发生燃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把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现没有红色固体生成,但有气体和蓝色沉淀生成,据此请你推测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猜想反应的剧烈程度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比金属钠和水反应要__________________(填“剧烈”或“缓和”或“不能确定”),对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海水中溴元素以Br- 形式存在,工业上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下图:(1)步骤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3)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实验室检验Br-的常用方法是。
(4)步骤⑤蒸馏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
(5)为什么不直接用“溴水混合物I”而要用“溴水混合物II”进行蒸馏,得到液溴?22.(10分)某同学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来探究CO2、S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2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2没有能看到浑浊现象。
经过思考分析后,该同学改用图二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缓慢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SO2产生现象明显比通入CO2快。
(1) 若锥形瓶内装的是亚硫酸钠,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一装置实验时,通入SO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写出此时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用图二装置实验时,以相同速率通入CO2或SO2,SO2产生浑浊、澄清的现象比CO2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图一进行SO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为防止SO2污染空气,应用盛有过量浓烧碱溶液的容器吸收SO2,写出容器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