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记忆——宏村一梦 采风实习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9.09 MB
- 文档页数:18
宏村采风心得体会【篇一:西递宏村采风报告】西递宏村采风报告作者:专业年级:学号:指导老师:采风地点:西递宏村采风时间:采风目的:通过半个多月的写生采风,加强对自然以及人文风景的感受力,深入体验徽州的风土人情,感受自然和历史文化的沉淀与交融。
进一步的提高对形体的把握能力,在绘画过程中的取舍能力等。
徽州采风记东方和西方,江南与塞北,人类的活动促成了不同文化的相逢,文化的离合也见证了人的聚散。
然而究竟人改变了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了人,大山中的一草一木,古楼上的青砖白瓦,总会为我们津津有味的一一道来。
西递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徽州这片神奇的土地进行写生实采风。
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安徽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来到安徽的这一周多时间,我们尽情的享受着自然和前人给我们带来的这种艺术的气息。
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
第一站我们安排在西递村。
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走进预定好的饭店,顿时觉得周身清爽,城市的喧嚣和路途的尘土都涤荡而去,未来几天的写生也变得更加诱人。
西递,位于安徽省县东南部,村中以胡氏宗族为主。
清晨,薄雾朦朦,远看的山水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有着仙气一般,吸引我们去探索。
一、粉墙青瓦马头墙古民居建筑给人第一印象就是粉墙青瓦,色彩明快,然而岁月的痕迹会使粉墙逐渐斑驳,远看与山水融合在一起反而增添了几分写意。
两侧山墙厚重,因有抵御火灾功效,又称“封火墙”。
墙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下,轮廓分明,形似高昂的马头故又被叫做马头墙,马头墙层层叠叠远看就如同群马昂首奔跑,十分壮观。
二、建筑的走向一般都是朝着东、西、北三个方向,不但民房建筑不敢朝正南开门,就连一些大姓的宗祠也不敢门向正南。
偶尔有些房屋受地基局限,不得不朝南开设大门时,也要设法偏一偏,宁可开成一扇斜门,让人感到颇有些不伦不类。
后来经了解得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法是从封建制度来解释:在封建社会中,许多事物都有尊卑之分,连区分方向的东西南北左右也不例外。
2012 —— 2013学年第一学期设计采风实践个人小结班级:工业设计101 姓名:学号:为期两周时间的艺术写生结束了,在这当中,我们品尝了欢乐,感悟了生活。
记忆中留下的许许多多,令人回味,让人沉思。
穿梭在高强小巷,踏着石板,,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山里人的纯朴、善良、厚道,感觉一下子从车来人往、拥挤喧闹的城市,回归到了宁静、安详、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那种心情无以言表。
经过近9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宏村。
微雨中的宏村,白墙灰瓦,颇有一股中国水墨画的感觉,朴实无华。
第二天一早,集体进入宏村,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这个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的村落。
宏村旅游形象地说是一次穿越“牛肚”的旅游。
不识牛肚真面目只缘身在牛肚中。
“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为牛肚引泉为牛肠”宏村的古人在500年前便开始在建筑领域里探索“仿生学”。
他们按照“牛”的形象设计整个村落布局。
村口的两棵古树是牛的两个犄角一棵红扬一棵银杏。
以前村里有嫁娶之事就绕红扬三圈寓意百年好合村里有高寿老人过世就绕银杏三圈寓意子孙后代高福高寿。
沿着卵石小径我们来到了牛刍胃“南湖”。
湖边有著名的南湖书院民国时期的驻英大使汪大婱,当代著名科学家李小娟在此接受过启蒙教育。
牛胃是一个半月形的池塘曰“月沼”。
所谓“花开则落,月圆则亏”汪氏族人追求花未落月未缺的境界始终对美好事物抱有希望。
在宏村里画建筑,在适合不过了,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子,还有满目的绿色,以及微州的木雕。
速写一开始不是好,平时学校里只画过产品,对于建筑的体量感透视把握不好,不过在老师每天晚上的指导下,逐渐解决了。
除了对于建筑的速写外,还有一些木雕等装饰的速写,再速写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又先后去了西递,南屏,参观不同风格的建筑。
这次的外出写生,使我收获颇丰。
对徽式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对外景的速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技巧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宏村采风实践报告徽州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有着小桥流水人家,有着美丽的风景,而造就这些的,是属于徽州的文化。
谈到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
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
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寻找资料了解到徽州文化包括: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
主要内容有:1、新安理学。
这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
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核心是伦理常纲,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2、徽州朴学。
宏村实习报告
I. 简介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获得了参加宏村实习的机会。
该实习是由我所在学校组织的,期间为期两周。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地了解了宏村风景区的管理和发展,并增强我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
II. 实习内容
1. 管理部门实习
在宏村风景区的管理部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风景区的日常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计划。
在实践中,我与团队一起制定了一份安全规程,并收集了数据帮助管理团队改善游客的体验。
2. 旅游服务实习
在宏村风景区的旅游服务部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团队的销售技巧和支持系统。
通过客人调查,我和同事们分析了客户的需求和反馈,并改善了旅游和购物场所的留存体验。
III. 实习感受
作为一个学生,我很受益于这次实习。
我了解了宏村的独特美景、狭窄的街道和传统的文化。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使用实用的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与不同的人群合作,并迅速适应周围的环境和新任务。
实际上,宏村实习让我成长为一名更专业、更有信心的学生。
另一方面,我也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并在实习中展示出自己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IV. 结论
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和机会。
我已经意识到,在旅游和服务业中,实际错误和问题的出现很常见,但是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从中学习,适应并解决问题。
这次实习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发展了我的信心和工作经验。
我期待未来的实习经历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安徽宏村实习报告宏村实习报告总结一周的宏村实践使我深深地领略到了精致细腻的徽州文化,徽派建筑精美如诗,融古典、简洁、富丽为一体,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的载体,其固有的审美价值一直吸引着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徜徉于宏村的大街小巷,时刻感受着徽派建筑所带来的独特的视觉震撼。
每个村落的建筑风格都保持着高度的统一,建筑外观也及其类似。
徽派建筑不愧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
不论是从建筑风格还是装饰艺术上来说,徽派建筑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及吸引力。
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徽派建筑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具有如此显著的特征的,而是经历数百年逐渐发展演变形成的。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
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
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
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
在皖南古民居到新民居的演变过程中,平面型制的变化,装饰的简化,建筑新材料的运用等,是人们一直积极努力探索新生活的热情和天然创造力的表现,也是我们应该正视和学习的地方。
地域更新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建筑文化的不断发展创新将是历史的必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转变。
徽州民居作为徽派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更迭告诉我们创新并不是抛弃传统,相反只有不断的发展创新才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和保护。
同时,面对信息化的时代,地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而作为徽派文化的重要载体,徽派建筑的创作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对建筑地域性和建筑文化的探讨一直是业界热点。
安徽宏村写生实习报告范文安徽宏村写生实习报告范文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实习生活又告一段落了,这次实习让你有什么心得呢?为此就要认真思考实习报告如何写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安徽宏村写生实习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徽宏村写生实习报告1实习时间:20xx年10月10日-20xx年10月28日实习地点:安徽宏村实习过程:18天来对徽派建筑的触摸、受徽州古文化的熏陶,已让我对这片宁静祥和之福地产生了种浓厚的依恋之情。
它那高高的马头墙、幽深的古巷,粉墙青砖黑瓦的古民居,精雕细琢的明清雕刻,极具魅力的明清家具,无不令人徘徊踟躇、流连忘返。
我提早给自己放了假,坐了近30个小时的火车从湛江回到了上海。
回到我父母身边。
在没有去写生之前,一直觉得写生就是那么回事,变相旅游而已。
不想离开父母.可是,当真正来到了安徽宏村。
我觉得我之前是多么荒谬。
之前的古村落我也去过不少,苏州的周庄,上海西南的古镇枫泾。
但是徽派建筑我确实在这里第一次感受到粉墙黛瓦的恬适怡然。
随意却不凌乱的民宅顺着那条不宽的主街道逐渐消失。
傍着一条河,久违的宁静沁入心脾,我知道第一时间我一喜欢上了这里——徽州古村落。
下了上海到黄山的大巴,联系老师,安顿下来。
吃过饭太阳已经落山,宏村的夜市说不上繁华,却比白天的街道热闹有意思得多,一个接一个的小摊、烧烤店让我们很快融入这个陌生的地方。
一个晚上的休整对我们来说足够得很,第二天大清早就结队参观宏村,我们的第一站。
听导游说宏村,古取宏广发大之意,称为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村落面积19.11公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
村落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
写生采风实习报告总结写生采风实习报告总结写生采风实习报告总结:画里的乡村”。
进村便是秀丽的南湖和横跨其上的画桥,湖中芙蓉俏,湖边垂柳生,电影里李慕白牵马过桥的场景再次浮现眼前。
宏村的水系遍布全村的街道,每家每户出门便可打到清水做饭洗衣。
村中心是有牛胃之称的月沼,因为池塘的形状为规则的半月,所以村中……写生采风实习报告总结:写生采风实习报告总结7月6日早上,同学们很早的准备,依计划我们由专业老师带队,从学校出发,在安徽黟县进行我们的写生实习,写生采风实习报告总结。
经过十几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屏山。
当到达黟县境内,已是晚上了,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景像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第二天,我们自己跟着导游在屏山里转了一圈,使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屏山。
屏山,一个简单安静的古村落,因其山如屏风而得名,一条小河围绕村子,绕屋穿户流入村外。
屏山的秀丽在于村中一条吉阳溪,小溪曲曲弯弯,穿村而过,两岸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建筑沿河而建,十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桥横跨溪上,桥下不时有村妇浣洗的捣棰声。
村中主要的古建筑有菩萨厅、光裕堂、成宜堂等祠堂,其中的舒庆馀堂是我国目前极为少见的明代建筑。
小学校对面的“御前侍卫祠堂”,现在虽然像澳门的“大三巴牌坊”一样,只剩下一个牌楼,但是依稀可以想象到当年的气势。
村中有少许高楼,是欣赏古村全貌的望台,村中的建筑多有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到处是白墙灰瓦的民居,不但是一派古风犹存的氛围,而且具有江南水乡特有的美。
.. 天人合一藏风得水桃花源,千年承耕读兴商故里地,地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的屏山。
唐宋时称长宁里,就是长久安宁的地方,“都”是古代乡镇的自然建制。
唐代末年,九都看中这快风水宝地,举族从庐江迁来九都。
这里山环水绕,地域开阔,北有状如屏风的屏风山坐靠背,也因此得名屏山村。
南边有石山作照山,东有吉阳山、三姑峰与西边的双风山合为左右抱山。
吉阳山在北段,是村中吉阳河的发源地。
三姑峰三峰并峙,形状大小相差不大,据古传是村中一富户三个女儿入山游玩摘食仙桃所化...一天的时间熟悉环境,接下来就应该步入正轨了,我们开始写生了!同学们在写生创作中,纷纷以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建筑的独特与风景的美丽,在绘画中容入了自己的感情,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一、前言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对徽州文化的认识和体验,我于2023年在安徽黄山参加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徽州采风实习。
此次实习让我深入了解了徽州的历史、文化、建筑和民俗,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此次实习的详细报告。
二、实习背景与目的徽州,又称徽州文化圈,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徽州文化以徽派建筑、徽州雕刻、徽州戏曲、徽州民俗等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学习,深入了解徽州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途径对徽州文化进行了初步了解,并制定了详细的实习计划。
同时,我还准备了相机、笔记本等实习用品。
2. 实地考察实习期间,我先后参观了徽州古城、宏村、西递、塔川等著名景点。
在参观过程中,我认真观察了徽派建筑的特色,了解了徽州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
(1)徽州古城徽州古城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
在古城内,我参观了徽州古城墙、徽州府学、徽州府衙等古迹,感受到了徽州古城的历史厚重感。
(2)宏村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拥有独特的徽派建筑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在宏村,我欣赏了徽派建筑的精湛工艺,了解了宏村的历史故事和民俗风情。
(3)西递西递是徽州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在西递,我参观了西递古民居、西递古牌坊等景点,感受到了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4)塔川塔川位于黄山市祁门县,以其独特的秋色景观而著称。
在塔川,我欣赏了美丽的秋景,并了解了塔川的历史文化。
3. 访谈学习在实习期间,我还采访了当地居民、专家和学者,了解他们对徽州文化的看法和认识。
通过访谈,我深刻认识到徽州文化的重要价值和传承意义。
4. 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我撰写了实习报告,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实习收获1. 深入了解徽州文化通过此次实习,我对徽州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包括徽派建筑、徽州雕刻、徽州戏曲、徽州民俗等。
安徽宏村写生实习心得_安徽宏村写生实习心得总结安徽宏村写生实习心得篇1实习总结报告;1.概述;写生的日子是美好的,也是我难以忘怀的日子;一.西递徽派古建筑群;1.前言;我们带着对西递的无限憧憬与向往,来到了这个充满艺;一天的时间熟悉环境,接下来就应该步入正轨了开始写;1.建筑的结构和布局特点的研究;1.概述;我们带着对西递的无限憧憬与向往,来到了这个充满艺;西递始建于南宋,距今约有87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至今;实习总结报告1.概述写生的日子是美好的,也是我难以忘怀的日子。
我班与另外四个班的同学一起在五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安徽黄山市西递徽派古建筑群,厦门集美学村,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徐州博物馆等地进行了7月13号到7月27号维持两周的观摩写生。
本次实习是围绕着徽派建筑的风格和设计特点,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的先进设计思想,景德镇制陶文化,徐州两汉文化而进行的,通过两周的的学习令我受益匪浅。
以下我就结合自己的实习体会通过查阅资料在徽派建筑(主要以西递为例),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景德镇制陶文化,徐州两汉文化等方面做阐述,论述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对设计的影响对自己未来设计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 西递徽派古建筑群1.前言我们带着对西递的无限憧憬与向往,来到了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天堂。
当到达黟县境内,已是傍晚了,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景像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我们一路上就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到达目的地已经是17点的样子,老师安排好休息后,我们渐渐的稳定下来。
在那里聚集了好多院校的学生:有江西的,安徽的,湖南的,还有其他学院学习建筑、设计、摄影等专业的学生也是比比皆是,艺术气息十分浓厚。
在刚刚到达西递的那一刻,我仿佛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虽说已是下午,但是仍然可以体味到浓浓田园风情,给明天的行程增加了更多期待。
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色古香的气息,马头墙,铺著石板的小巷,精美无比的砖雕石雕和木雕,另外这里川眉山秀,湖光山色,气候宜人,独领神韵,美丽的景色可遇而不可求一天的时间熟悉环境,接下来就应该步入正轨了开始写生了!由于我们在学校过惯了安逸的生活,连速写都快不会画了,所以第一天在那里画真的是不尽人意,就当是练练手好了,不过收获还是有的,也算知道了自己来宏村的目的。
2012年暑期安徽实习采风实践报告作者:甘炜聪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学号:2010310040180专业:广告设计徽州印象徽州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有着小桥流水人家,有着美丽的风景,而造就这些的,是属于徽州的文化。
谈到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
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
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寻找资料了解到徽州文化包括: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一、徽州文化: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
主要内容有:1、新安理学。
这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
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核心是伦理常纲,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2、徽州朴学。
也就是徽派考据学。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婺源县的江永和屯溪的戴震。
它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直接继承了汉古经学,把经学研究从纯考据的藩篱中解救了出来;3、新安画派:开先河的为元代的程政,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
明末清初,江韬(渐江)、查士标、孙逸、汪元瑞"海阳四家"异风突起,有力地冲击了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四王"画派在中国画坛的统治地位。
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
近代的黄宾虹,主张"先师古人,再师造化,而以自然为归",丰富和发展了新安画派;4、徽州篆刻。
徽派篆刻始于明朝的何震。
其后著名的有汪关和以程邃为首的"歙中四子"、以黄士陵为代表的"黟山派"。
徽州篆刻讲究用笔运刀,刀随意动,章法整齐活泼,一改当时篆刻庸俗怪异、擅改篆字型义、趋向屈曲乖缪的风格;5、徽派版画。
这是画家、刻工、印刷通力合作的产物。
肇端于墨模镂刻,于明万历始兴。
徽派版画以歙县虬村黄姓为中心,有"徽刻之精在于黄,黄刻之精在于画"之说。
从明万历到清初的近百年中,黄姓有300多人从事刻书,其中三分之一从事版画镌刻。
徽派版画以白描手法造型,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
明代胡正言(休宁人)印刷的《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长笺谱》为徽派版画的最高成就;6、徽剧。
这是徽州艺人在明清时期吸收弋阳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础上,经过衍变形成的,到清代中期,徽剧风靡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美剧种。
"四大徽班"由扬州进京,把徽剧推向顶峰。
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结合,产生了京剧。
当时活跃在城乡的徽剧社班有47个,大的社班有艺员180多人,可谓声势浩大,繁荣昌盛;7、徽州刻书。
它始于中唐,盛于明,万历年间达到鼎盛。
至崇祯年间,徽州刻书跃居全国之首。
徽州刻书有坊刻、官刻、家刻和书院刻。
著名的坊刻有歙西鲍宁耕读书堂,于天顺年间所刻的《天原发微》5卷,现存北京图书馆;著名有家刻有歙县汪启淑的飞鸿堂,刊有自撰的各种图书12种,近300卷。
家庭出版社在古徽州各县都有;8、新安医学。
"肇自北宋,盛于明清,从宋代至清末,涌现著名医家5 43人,撰、辑医籍460多部,其中部分医籍东传朝鲜、日本"。
(徽州地区简志)著名的有宋代张杲撰写的《医说》10卷,这是我国现存最早载有大量医史人物传记和医学史料的书籍,也是第一部较完整的新安医学著作;祁门汪机撰《石山医案》3卷,"学宗的丹溪之医理,临床不拘一格,精于望诊、切脉;""歙县江辑《名医类案》12卷,搜集上自扁鹊、仓公、华佗,下迄元明诸名医验效医案,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第一部汇集历代名医医案之专蓍。
"(徽州地区简志);9、徽派建筑。
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10、徽菜。
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菜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
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功,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
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清蒸石鸡、虎皮毛豆腐、凤炖牡丹、红烧划炎、香菇盒等。
一九四九年以前,烹调之乡的绩溪县,到外地开饭店有222家,如上海的大中国、大中华、大富贵,武汉的大中华等皆是。
此外,还有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州漆器、徽州竹编、文房四宝(徽墨、歙砚、澄心堂纸、汪伯立笔)、徽州民俗、徽州方言等,这些都是徽派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徽州实习日志与感悟:——宏村一梦在这个酷热的夏天里,好不容易通过紧张的复习和考试,就要背上我亲爱的500D相机,随老师一同去安徽宏村采风,这是十分令人激动的,我认为这是锻炼自己作为一个广告人动手能力的好机会,不论是摄影还是写生,这都是我十分感兴趣的。
平日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都没什么机会接触大自然,遇上这么难得的机会,我们当然不能错过。
随学校安排好的车辆,我们缓缓步入了这个美丽的村庄,这是在城市中无法见到的景象。
在城市中呆久了,出外欣赏、记录美景,自然感觉心旷神怡。
宏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
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
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
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
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联合国专家称赞它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
因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在村落的科学布局中,水起着重要的作用。
整个村落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宏村有着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水系设计科学又别出心裁。
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
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构成了宏村独特的风貌。
村内外人工水系规划,体现了人类巧用自然资源的智慧,可以说是节约型社会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典范。
水在村内建筑中也不可或缺。
宏村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
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水圳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营造出“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宏村是水做的宏村,宏村也因有水,显得格外有灵气。
比较典型的建筑有承志堂、南湖书院、乐叙堂、叙仁堂等,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构成一个完美的建筑艺术整体。
宏村的兴盛与衰落都和徽商及徽文化的兴衰密切相关。
南宋以前,宏村是“幽谷茂林,路径茅塞”地带,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宏村建立,明清时徽商的崛起为宏村的辉煌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至明万历年间,宏村楼舍高低错落,人口繁衍,“烟火千家,森然一大都会矣。
”但是清朝中后期以后,宏村随着徽商的衰落而渐渐衰落。
宏村枕山、环水、面屏,北有雷岗可抵御北面之风,东南面有长年不息的山溪河流。
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景色各不相同,人、建筑、山水相融,“天人合一”,人在画中游,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几百年前,这里就构建了和谐的社会。
2000年11月30日,宏村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宏村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村镇”。
看着这一幅幅图片,看着岁月剥落的墙,看见的不仅仅是小时候,还有久远,久远的逝去的时光。
宏村背倚黄山余脉,云蒸霞蔚,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形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
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
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