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中考历史 专题突破七 中外历史上的科技成就与经济全球化实战演练
- 格式:doc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7
中学历史中考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
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跃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小,被成为“地球村一、经济全球化的历程1.萌芽阶段(16——18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整体世界开始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近代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英国在殖民扩张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了欧洲工业、亚非拉原料的国际分工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次高潮。
(可联系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理解)2.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联系《马关条约》理解),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潮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
3.制度化阶段(二战后一一9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欧洲走向联合,亚洲新兴国家兴起,第三次经济全球化高潮逐渐出现,把全球化推进到制度化阶段。
区域性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级起重要作用。
(1)出现的原因:由于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的推动等原因。
(2)具体表现:出现了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突出表现: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跨国公司出现。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一、选择题1.某班同学举行辩论会,下面为双方辩手的观点。
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是( )正文:它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金,使该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反方:它掠夺了无数的财富,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导致当地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A.文艺复兴利弊 B.殖民扩张利弊C.拿破仑战争利弊 D.法国大革命利弊2.下表为《1770—1861年英国工业变化情况(单位:万吨)》。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B.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C.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D.汽车、电力工业的兴起3.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全球化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信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和谁相连?怎样相连?”这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A.互联网技术 B.原子能技术C.航空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4.根据下面的演讲内容,判断该演讲的主题是( )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事例:瓦特——英国工业革命,爱迪生——“电气时代”莱特兄弟——飞天梦想,计算机——网络新时代A.科技革命在全球的扩展B.英国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心C.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D.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进程5.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1993年,西欧国家建立的世界经济区域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6.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③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B.科技革命推动C.电力的广泛运用D.非军事化政策7.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013年,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的主题是“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2015年,在中国倡导下,亚投行正式成立。
这些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趋势是( )A.区域化 B.多极化B.集团化 D.全球化8.下图为美国1997年和2006年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示意图。
中外历史上的科技成就与经济全球化实战演练1.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张衡——写成《九章算术》一书C.华佗——制成“麻沸散”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2.(2015·临沂模拟)右图中的人物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
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他是明朝著名的农学家B.他写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C.他的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他在书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3.(2015·重庆)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中华民族硕果累累,成就辉煌。
下列科技成果按取得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火药的发明④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④①②③4.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资治通鉴》5.为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张之洞——创办大生纱厂B.张謇——修建京张铁路C.詹天佑——开办汉阳铁厂D.侯德榜——发明制碱新工艺6.(2015·河南)“当地球在空间运动的时候,为何重物还总会落向地面?什么力量驱使地球转动?什么驱使行星在它们自己的轨道内转动?”针对这些问题,牛顿发现了()A.万有引力定律B.微积分C.进化论D.相对论7.(2015·福建泉州)王晓涛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德国、物理学家、提出相对论。
他研究的历史人物是()A.达·芬奇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8.他著有《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这是生物科学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该人物是()A.牛顿B.爱因斯坦C.达尔文D.伏尔泰9.(2015·市中模拟)“它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
中外历史上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全球化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
下列发明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术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司南C.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司南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2.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A.英国经济实力急剧衰落B.自然科学研究出现重大进展C.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D.美、德经济发展加快,后来居上3.“互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以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它反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A.新科技成为人们生活的全部B.科学技术开始转化为生产力C.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涌现D.新科技在多个领域相互渗透4国家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韩国中国巴西其他(集团)总部179 148 107 12 12 10 3 29数量A.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失去发展机会B.高新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C.经济全球化中强国处于主导地位D.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5.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以下对下面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相互依存,相互竞争B.地区冲突不断C.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D.强国主导,受益不均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0年—1890年英美工业生产值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材料二(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
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专题六科技的力量——中外科技成果与创新一、选择题1.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化快速、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是( )①火药②指南针③印刷术④造纸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它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3.[衔高题]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
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
”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
”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C.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4.[衔高题]下图是“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其中对A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发明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C.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D.生活中人们普遍采用电灯照明5.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力机是( )A.蒸汽机 B.电动机C.内燃机 D.计算机6.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840年1870年1900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 14.8% 8.4%A.海外殖民活动的影响B.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恶果7.新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下列生活场景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有关的是( )A.坐火车旅行 B.开汽车上班C.用电灯照明 D.在太空授课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C.“工业时代” D.“信息时代”9.四位同学围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一观点展开了讨论。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三次科技革命知识梳理1.经济全球化出现的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都需要加强联系。
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的推动。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表现基本特征: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本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
迅速发展的原因:新科技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催化剂;跨国公司是主要力量。
具体表现: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不断细化;全球性经济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区域性经济集团(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以及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国际投资急剧增加,资本全球化;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贸易全球化。
3.全球化的影响①减少了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各国经济互相依存、互相竞争;③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
4.三次科技革命【知识拓展】1.我国在面临经济全球化到来之时应采取的对策。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合理引进外资,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3)注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高科技领域竞争。
(4)进一步深化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与国际接轨。
2.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困难。
3.科技革命的影响、启示以及我们应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
(1)影响:积极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③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④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中外历史上的科技成就与经济全球化实战演练1.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张衡——写成《九章算术》一书C.华佗——制成“麻沸散”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2.(2015·临沂模拟)右图中的人物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
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他是明朝著名的农学家B.他写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C.他的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他在书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3.(2015·重庆)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中华民族硕果累累,成就辉煌。
下列科技成果按取得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火药的发明④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④①②③4.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资治通鉴》5.为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张之洞——创办大生纱厂B.张謇——修建京张铁路C.詹天佑——开办汉阳铁厂D.侯德榜——发明制碱新工艺6.(2015·河南)“当地球在空间运动的时候,为何重物还总会落向地面?什么力量驱使地球转动?什么驱使行星在它们自己的轨道内转动?”针对这些问题,牛顿发现了()A.万有引力定律B.微积分C.进化论D.相对论7.(2015·福建泉州)王晓涛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德国、物理学家、提出相对论。
他研究的历史人物是()A.达·芬奇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8.他著有《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这是生物科学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该人物是()A.牛顿B.爱因斯坦C.达尔文D.伏尔泰9.(2015·市中模拟)“它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
”文中的“它”是()A.珍妮纺纱机 B.瓦特的蒸汽机C.火车机车D.汽船10.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
”这一论断是()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B.肯定了英国宪章运动的作用C.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D.赞扬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广泛开展11.(2015·兰州模拟)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
这位发明家是()A.瓦特B.爱迪生C.卡尔·本茨D.史蒂芬孙12.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以下科技成果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①汽船②电话③汽车④飞机⑤计算机⑥核电站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13.(2015·市中模拟)右边图示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B.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结合C.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D.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14.(2015·槐荫模拟)某校举办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的图片展。
以下是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部分图片,其中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15.“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16.(2015·德州模拟)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它们创造了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
这表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A.单极化 B.区域化 C.全球化 D.多极化17.(2015·枣庄模拟)当今,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根本力量是()A.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长B.跨国公司的出现C.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D.国际分工合作的加强18.下图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
其内容说明,经济全球化()A.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B.建立了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C.造成发展中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D.使发达国家获得更大利益二、非选择题19.(2015·日照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日本,有蔡伦宫;在法国,有蔡伦博物馆;在美国,造纸博物馆里陈列着蔡伦的画像。
材料二材料三……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蔡伦的名字传扬国外,影响深远。
你认为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20.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到:“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奖项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1)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
隋唐时期我国在建筑方面的哪些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材料二新型蒸汽机的出现,引发了工业革命,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大工厂机器使用的动力是什么。
在跨入“新的时代”后,英国人出行的新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材料三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马克思(3)材料三中的“新的革命”应指什么?“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又是指什么?从此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诺,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
”(4)材料四体现了爱因斯坦对人类命运的担忧,他的哪一理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材料五这一次,沉寂亿年的月球迎来了中国访客。
“嫦娥3号”在月球实现软着陆,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虹湾地区着陆的国家,弥补了月球探测史上的空白。
(5)材料五中的“嫦娥3号”是哪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1.经济全球化既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又缠绕着荆棘和刺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
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早期经济全球化》(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
其实现这一手段的政治、经济前提是什么?材料二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其主导下的“全球经济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
二战后,美国……精心构建了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体系。
——《全球时代的美国》(2)据材料二,美国建立的“全球经济体系”有什么特点?二战后,美国的什么措施有利于这一体系的建立?材料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它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新的经济形式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的唯一道路。
对它的批评者来说,全球经济是难以驾驭的力量,这种力量使非常少的人获益而使许多人贫穷。
——《新全球史》(3)你同意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1.B2.A3.B4.C5.D6.A7.D8.C9.B10.C 11.B 12.B 13.B 14.D 15.D 16.C 17.C 18.D19.(1)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图一: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图二:指南针;图三:火药。
(3)预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是我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任答两点即可)(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言之有理即可)20.(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2)蒸汽。
轮船、火车。
(3)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
电气时代。
(4)相对论。
(5)第三次科技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21.(1)手段: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工业革命开展。
(2)特点: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体系。
措施:推动成立关贸总协定或实施马歇尔计划。
(3)同意支持者。
理由:促进了国际间合作,减少了经济发展障碍。
(或同意批评者。
理由: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