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优秀6篇)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同上2、学会七个生字3、能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b、学生动脑筋猜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一)讲读第一、二行(二)讲读第三、四行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
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七、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3、形近字比较,组词远()近()京()声()运()听()惊()色()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范读-指读-引读-齐读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三、作业指导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2、默写课文/有色,近听/水/无声。
《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闲适.猎奇.流溢.兴趣盎然.莫名其妙”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品读中,结合老人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老人那种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和美好情怀;
2.理解这一幅画的的内涵;
3.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六、课后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学设计(最新7篇)《画》是人教社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
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绽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绽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丽,激发学生酷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共享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学设计(最新7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共享给最好的挚友。
篇一: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相识11个生字。
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
相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材说明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
整幅画面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
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绽开描述。
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读读这首诗,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充溢勃勃朝气和浓浓春意的画面。
教学的重点是练习朗读,认字。
教学的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打算1、带领学生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去巡游,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打算一幅山水画。
(二)认字、写字1、认字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利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字音是否读准,留意简单读错的字音,如“色”的声母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
假如有的学生读错,就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帮助正音。
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可能已相识了一些汉字,老师应尽量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如“元”加上“辶”是“远”,“斤”加上“辶”是“近”,“不”加上“辶”是“还”。
《画》教学设计精选15篇《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W”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掌握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W”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掌握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课文插图。
(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同学们,大家看到了什么?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的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
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同桌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
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
(3)抽读重点。
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发音不准的学生。
(4)全班齐读。
5、导学: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让我们再来读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6、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一幅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画作,提高审美能力。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画作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画作的感受和理解,提高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画作,如写实、抽象、印象派等。
2. 分析画作的构图、色彩、线条等元素。
3. 引导学生观察画作细节,激发想象力。
4. 让学生表达对画作的感受和理解。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画作,提高观察力。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表达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表达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培养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画作,如写实、抽象、印象派等。
2. 准备画画的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画作和教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一幅画,并解释教学目标。
2. 展示画作: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画作,让学生观察和欣赏。
3. 分析画作:引导学生观察画作的构图、色彩、线条等元素,并分析其特点。
4. 观察画作细节:让学生仔细观察画作的细节,激发想象力,并思考画作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5. 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表达对画作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描述。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8. 创作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一幅画,运用所学的构图、色彩、线条等技巧,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
9. 展示和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欣赏画作时的反应,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分析画作时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学设计《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与第七课成为一个色彩知识单元。
本课在学生了解色彩调和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邻近色相关知识,学习运用邻近色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2、技能: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3、情感:感受运用邻近色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运用邻近色表现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邻近色的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水粉用具等。
教学活动:一、学习邻近色的知识。
31、用色彩表达感受。
今天,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有这么多老师来到我们学校,给我们的美术学习以指导帮助,老师的心里感到很温暖,谁能用颜色来表达老师此时的心情,请你快速地涂在这张纸片上。
2、这些颜色都是不同的,为什么都可以表达老师此时的感受呢?3、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
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蓝、蓝与紫、紫与红等。
邻近色,会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
色彩世界是奇妙的世界,而自然是最伟大的色彩家。
二、欣赏,感受邻近色的美,揭示课题。
101、欣赏自然图片:这是大自然中邻近色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自然是美丽的,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是美丽的。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2、欣赏画家作品:●●欣赏《红土地》有一位著名的版画家,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的土地的热爱,我们一起来走近他:(1)《红土地》,著名版画家李成忠创作,_96年获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银奖。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2)李成忠的版画作品,都是想从人和宇宙之间找到一种和谐的对应。
他通过对人的思考、对自己所生存的这块土地的思考,深深悟出了人和高山白云间的关系。
《红土地》就是最好的例证画面色彩明亮且空间广阔,显示了他对滇东红土地真诚热爱之情,所以这张画为版画中的精品。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案一、材料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与之前的色彩课同属色彩但愿课程,本课在已经掌握的色彩基础之上,了解邻近色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学习运用邻近色进行创作表现。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储备,已经基本掌握了关于色彩运用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三原色,三间色,冷暖色等。
也具备了相对独立的认知能力和绘画创造表现能力,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相对个性的审美意识。
本课通过新的全新的色彩组合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不用以往的色彩的美。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邻近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事邻近色,邻近色在绘画过程中的运用方法,已经邻近色与补色之间的运用关系;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比、欣赏、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了解邻近色,在欣赏中认识邻近色的运用,在练习中掌握邻近色的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邻近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一样的色彩构成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更全面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更好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美。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邻近色,并且通过观察认知邻近色的使用方法,并将邻近色构成规律和使用方法运用到绘画之中;五、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了解邻近色的构成规律,并且可以举一反三,使用不同色系的邻近色进行绘画创作,还有在绘画过程中,邻近色与补色之前的关系以及运用。
六、教学准备:教师:画纸、水粉笔等学生:上色彩笔,勾线笔等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查灵可罗斯大桥》和莫奈的《睡莲》2、让学生说出观赏两幅画时候的感受并提出问题:⑴、哪一幅画让你觉得色彩更艳丽?那一幅画让你感觉比较和谐舒服?3、给学生讲解和谐颜色的用途,并引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4、板书课题(二)、让学生观察颜色,分析颜色,认识邻近色:1、让学生通过观察《查灵可罗斯大桥》和莫奈的《睡莲》,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用音乐画出一幅画教案小班教案名称:以音乐画出一幅画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音乐感知和表达自己对画面的情感和想象。
2. 帮助幼儿培养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促进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审美情感的发展。
二、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3. 画纸和颜料。
4. 幼儿画笔。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段柔和的古典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和画面。
然后请幼儿用手指在空中描绘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2. 音乐启发教师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如欢快的流行音乐、激昂的民族音乐等,让幼儿观察自己在不同音乐下的情感变化,然后用画笔在画纸上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 画面表现教师指导幼儿用颜料在画纸上勾勒出自己在音乐中感受到的画面,可以是抽象的形状、颜色,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树木、花草等。
4. 分享交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情感和想象。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5. 总结老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活动,让他们说出自己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情感和想象,以及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内容。
并鼓励幼儿继续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在音乐的启发下,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培养了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审美情感的发展。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主题的音乐,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
2023年《画》教学设计15篇《画》教学设计1一、问题导入,识字认字。
1、出示带有拼音的“远、色、近、听、无、声、春、还、人、来、惊”①根据实际情况,用各种方法诱导读,指导读。
②分类读,重点指导读准前后鼻韵母和前后鼻音的生字。
如“色”的声母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
(多用激励性的语言。
)③记字形,尽量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如“元”加上“辶”是“远”,“斤”加上“辶”是“近”,“不”加上“辶”是“还”。
让学生自己认记“春”“惊”的字形。
此外,指导学生比较区别“人、八、入”和“无、天”的音形义。
2、打乱顺序,出示“远、近、有、无、来、去”。
①指名多人读。
②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把握语言的规范性完整性。
③问题归总,提取主要发现:三对意思相反的词和“远、近”共有的偏旁“辶”。
④充分了解词义,可用举例说明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为下面的有效学习做准备。
⑤引导学生说说已知的意思相反的词,让学生感觉到意思相反的词有很多很多,找一找特别有趣⑥出示文中的“我会说”,再找反义词。
二、揭示课题,观图说话。
1、引出一幅画并出示。
过渡语(略)①明确这是一幅画,揭示课题。
②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画上都有些什么。
(板书:山、水、花、鸟)③出示“远”和“近”,让学生选择看整座山和听水声的距离,并说明理由。
(板书:远看、近听)④把画中山水与实景山水比较,找区别,再次明确这是“画”,引出板书:有色、无声,强调画中山水的特点。
⑤观察“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问:发现了什么?(1、两句字数相同2、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3、写的是画中山水的特点)2、指导朗读和背诵①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三、学习后两句诗。
1、观察、说话①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用完整的话反驳老师的话,明白画上画的是桃花,季节是春天。
师:如果我说画中画的是秋天,你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②板书:春去花还在,点明画与实景的区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3想象画中美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积累优美的词句和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感受、品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弄清作者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中的美景,掌握并能运用课文观察方法练习写作。
教学准备
课件、优美的轻音乐或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赏画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投影展示文中的插图)看见这样一幅画,你们想说些什么?
2导入新课。
哟,孩子们都在认真欣赏这幅画呢?你们知道吗?一位小朋友最喜欢这幅油画了,他不但像你们一样欣赏了这幅画,而且还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一幅画》(板书课题)。
看看这幅画,看看这个题目,孩子们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提炼出主要问题。
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这幅令人陶醉的画卷中,和作者一起欣赏这幅画吧!
二、自学课文,了解写了什么
1孩子们,你们都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老师相信你们能自主读懂它!
2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 自己读通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 这幅画画了些什么?用铅笔勾画出文中描写的画中景物。
(3) 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
3师:现在孩子们可以按自学要求,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如果你有体会、有感受,请与同桌互相交流,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同桌,寻求他的帮助。
4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
(指名读→师生评议)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摇线、悦耳、奇形怪状”等词语。
3说说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主要内容,都写了些什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先汇报,教师点拨。
课文的第2~6段写了这幅画的内容,作者在第2、3段中描写了天空——大山——绿树——草地——野花——小木屋等景物,其中侧重描写了绿树;在第4、5、6段中抓住小溪——溪水——两旁的野花——石铺小路——石头等进行描写,其中抓住了小溪动态的描写,写出了自己的联想。
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
过渡:孩子们,刚才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已经知道课文写了画上的天空、大山、绿树、草地、小木屋、小溪、野花、石铺小路和石头。
画上的景色美,作者写的文章美吗?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书上描写的这些内容吧!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美读课文第2~6段。
2老师在读的时候,希望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小组探讨:课文这几段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作者由远到近欣赏图画的顺序,并且一边欣赏,一边发挥想象,使画上的内容活起来。
写的时候,采用打比方等方法,写得生动而又具体。
五、拓展延伸
请你自选一幅你最喜欢的画或自己画一幅最美的画,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并写一写。
看谁选的画最美,看谁写的文章最美!
附:板书设计
一幅画远:天空、大山、绿树、草地、野花、小木屋
近:小溪、野花、石铺小路、石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