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云南(1990年至2016年)
- 格式:xlsx
- 大小:14.99 KB
- 文档页数:2
昭通市的人文环境昭通人文邮编:650000区号:0870面积:面积23021平方公里人口:人口467万位置:云南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下游气候:昭通受金沙江水系的切割,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高低差异大,北部雾气沉沉,日照时数少;南部降雨量少,积温多,致使南北两部分的整个生物群落各具鲜明的特色。
行政区划:全市辖昭阳区及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水富县10县1区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幅员2.3万平方公里。
2001年8月撤地设市,辖1区10县172个乡镇(办事处)。
2004年末总人口524万人,有彝、苗、回等23个少数民族52万人。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昭通古称“朱提”、“乌蒙”,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后,便成为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是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为我国“南丝绸之路”的要冲。
近现代以来,这里曾诞生和哺育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昭通,中共中央在威信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早在1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自秦开“五尺道”,汉修“南夷道”后,昭通便成为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是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为我国著名的“陆上南丝绸之路”的要冲和云、贵、川三省经济、文化交汇重地。
在历史上为加强中原与云南的联系,为西南地区的开发和繁荣起过重要的作用。
历史昭通历史悠久,西周末年的“望帝”在这里带领他的部落崛起,教民务农;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命李冰在云南开凿“五尺道”,自此,云南地区开始接受中原的文明,而昭通正处在“五尺道”的枢纽位置。
昭通境内各地海拔差异较大,基本属于高山立体气候,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昭通山地资源丰富,各种山珍以及水果十分丰富,而且还是中草药之乡。
1990至2021年财政收入数据1990年至2021年间的财政收入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以下是从1990年到2021年的中国财政收入数据的分析。
首先,从1990年到2021年,中国的财政收入呈现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90年中国的财政收入约为3177亿元人民币,而2021年达到了25.9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约82倍。
这种快速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扩大,说明中国在这段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
其次,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
就税收收入来说,从1990年到2021年,中国的税收收入增加了约77倍,从44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了16.95万亿元人民币。
这主要得益于经济的增长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
同时,非税收入也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了稳定增长,增长了约10倍。
非税收入包括矿产资源使用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罚款等。
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增长都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撑。
再次,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过程中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和影响因素。
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长较为缓慢,主要受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改革的影响。
然而,2000年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长迅速加速。
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进一步加大了财政支出,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另外,中国的地区差异也在财政收入中有所体现。
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普遍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的经济更加发达,税收资源更加丰富,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税收基础较弱。
最后,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财政收入的增长有时会导致政府压力增大,如刺激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和改善基础设施等需求的增加。
另一方面,财政收入的增长也会引发财政资源配置不均和财政支出增长过快等问题。
1950—2016年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2016年全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各项数据一览财政部于2017年1月23日公布了2016年财政收支数据。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
仍延续增幅逐年回落的走势。
其中,国内增值税40712亿元,同比增长30.9%;营业税11502亿元,同比下降40.4%。
主要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原营业税纳税人改缴增值税形成收入转移,体现增值税增收、营业税减收。
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2016年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57亿元,同比增长4.7%,同口径[①]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7195亿元,同比增长4.2%,同口径增长7.4%。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30354亿元,同比增长4.3%;非税收入29198亿元,同比增长5%。
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如下:1.国内增值税40712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改征增值税增长2.7倍(1-5月增长33%,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的6-12月增长4.5倍);营业税11502亿元,同比下降40.4%(1-5月增长37.3%,6-12月下降95.9%)。
主要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原营业税纳税人改缴增值税形成收入转移,体现增值税增收、营业税减收。
考虑收入在税种间转移因素,将改征增值税与营业税合并计算,1-12月累计增长5.4%。
其中,1-5月增长36.6%;6-12月下降16.9%,主要受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政策性减收影响。
2.国内消费税10217亿元,同比下降3.1%。
主要受卷烟、成品油产销量下滑的影响。
3.企业所得税28850亿元,同比增长6.3%。
其中,金融业企业所得税8802亿元,增长2.7%;工业企业所得税7329亿元,下降1.3%;房地产企业所得税3641亿元,增长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