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8
诗歌赏析席慕容诗歌赏析席慕容一、作者介绍席慕容(1943年-),原名陈维昌,四川成都人,祖籍湖南。
中国著名诗人、作家、画家、文化名人。
1979年开始创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情的诗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二、席慕容的诗歌风格席慕容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而著称。
他善于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爱情和人性的思考和感悟,从而引发读者共鸣。
席慕容善于运用典故、修辞手法和寓言等修辞手段,使诗歌意境更加深远,富有哲理。
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物为素材,通过细腻而准确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三、席慕容的代表作品赏析⒈《雨巷》梧桐更典雅,雨巷更幽深。
雨巷是街头小巷的一种独特景观,作者通过细腻描写雨巷的氛围和情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青春岁月的怀念之情。
⒉《梦里乡愁》我的心里有一片田,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家园。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渴望,通过描写作者的心境和家园的美好,传递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和对真实生活的向往。
⒊《再别康桥》航班飞过康桥,我再次回顾着那段曾经的爱情。
通过对康桥的描述和自己的情感抒发,作者表达了对过去爱情的追忆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幸福的不舍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四、附件本文档包含席慕容的诗歌作品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解读,请查阅附件。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版权:指作者对其创作作品享有的独占性权力,包括复制、发行、展览等权利。
⒉著作权:指作者对其著作享有的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改编权等权利。
《独白》席慕容《独白》席慕容席慕蓉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蓉诗歌的第一主题。
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
席慕蓉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独白》席慕容,欢迎大家分享。
《独白》席慕容(一)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一切都发生在回首的刹那。
我的彻悟如果是缘自一种迷乱,那么,我的种种迷乱不也就只是因为一种彻悟?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的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是为了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
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中途,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二)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他们说,在这世间,一切都必须有一个结束。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时光的涵意,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
太多的人喜欢把一切都分成段落,每一个段落都要斩钉截铁地宣告落幕。
而世间有多少无法落幕的盼望,有多少关注有多少心思在落幕之后也不会休止。
我亲爱的朋友啊!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察觉,那生命里最深处的泉源永远不会停歇。
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
涌泉仍在,岁月却飞驰而去。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三)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而在那高高清凉的山上,所有的冷杉仍然都继续向上生长。
在那一夜,我曾走进山林,在月光下站立,悄悄说出,一些对生命的极为谦卑的憧憬。
那夜的山林都曾含泪聆听,聆听我简单而有美丽的心灵,却无法向我警告,那就在面前窥伺着的种种曲折变幻的命运。
目送着我逐渐远去,所有的冷杉都在风里试着向我挥手,知道在路的尽头,必将有怆然回顾的时候。
怆然回顾,只见烟云流动,满山郁绿苍蓝的树丛。
一切都结束在回首的刹那。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席慕蓉简介: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
诗歌赏析席慕容在众多的诗人中,席慕容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情的笔触,深深地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她的诗歌宛如一泓清泉,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中,润泽着人们的心田。
席慕容的诗歌充满了对青春的追忆和对爱情的描绘。
青春,在她的笔下是那样的美好而又稍纵即逝。
《青春》这首诗中,她写道:“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简单的几句,便勾勒出了青春的匆匆与无奈,让人们在阅读时不禁回想起自己那段充满梦想与迷茫的青春岁月。
她用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青春的珍贵与易逝,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共鸣。
爱情,也是席慕容诗歌中永恒的主题。
在《一棵开花的树》中,“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这种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神圣与庄严。
她将爱情中的期待、失落、欣喜等种种情感,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
她的爱情诗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甜蜜与浪漫,更多的是对爱情真谛的探寻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席慕容的诗歌还常常融入了对故乡和民族的深情。
她出生在内蒙古,尽管在台湾长大,但内心深处始终怀着对故乡草原的深深眷恋。
在《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这种对故乡的牵挂和对民族的认同,使她的诗歌具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使命感。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席慕容善于运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她的诗句并不复杂,却能够精准地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她巧妙地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无怨的青春》中,“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将爱情比作一朵娇嫩的花,需要用温柔去呵护,这种比喻既贴切又充满诗意。
同时,席慕容的诗歌在韵律和节奏上也独具特色。
她注重诗句的平仄和押韵,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席慕容最美短诗12首席慕蓉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以下选取了她的12首短诗,并进行了简单的解析:1. 《一颗开花的树》解析:这首诗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从“最美丽”三字描绘出少女追求纯洁、神圣、伟大、美好的爱情之心,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颗真心去眺望爱情的心理活动。
2. 《抉择》解析:本诗抒发了对于爱情和生命的感悟。
诗中写到,如果能够再次经历一次生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与爱人相遇和别离,即使知道结局,也享受过程中的幸福。
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感恩态度。
3. 《无怨的青春》解析:本诗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
即使青春如梦,也愿意为爱无怨无悔地付出,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信仰。
4. 《盼望》解析:本诗描绘了对于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希望和期待,即使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困难,也愿意坚定地走下去。
5. 《邂逅》解析:本诗描述了一次邂逅的情景和感受。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对邂逅的欣喜和珍惜,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中不可预知的神秘和未知的向往。
6. 《永恒的盟约》解析:本诗表达了对于永恒的信仰和承诺。
通过对比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表达了对永恒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信心。
7. 《青春的衣裾》解析:本诗描述了青春的美好和短暂。
通过比喻和描绘的手法,表达了青春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感恩。
8. 《时光的河流》解析:本诗描绘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通过比喻和描绘的手法,表达了对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
9. 《有爱的日子》解析:本诗描述了有爱的日子的美好和幸福。
通过描绘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爱的珍惜和对幸福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
10. 《给你的歌》解析:本诗是一首对爱人的深情告白。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抒发,表达了对爱人的感激和爱意,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信心。
席慕容散文《时光》引言席慕容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和翻译家,被誉为“诗坛掌门人”。
他的作品通常充满了情感和温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中一篇著名的散文作品就是《时光》。
本文将通过对《时光》的分析和解读,来探讨席慕容对时间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正文时间的流逝在《时光》中,席慕容将时间比作川流不息的河水,形象而深刻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
他写道:“时间在过去,像流水顺着一条虚线向前流去。
有时候,我们乘着它,像冰凌上的小孩,踮起脚尖,钩挂在冰雪之间。
有时候,我们像鱼儿要逆行,努力蹬起尾巴,向上游去。
”通过这样的描写,席慕容展示了时间在不停地流逝,无法停止和逆转的特性。
他用童年的时光比喻为冰凌上的小孩,生动地描绘了时光中的美好和单纯;而用成年时光比喻为鱼儿逆行,表达了逆流而上的努力和挑战。
这种对时间的描写,既体现了时光的无情和无法挽回,也启示了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时光的稀缺和珍贵席慕容在《时光》中强调了时光的稀缺和珍贵。
他写道:“我们不满十岁时多么想长大,而现在见证成熟的年纪中,最深刻的体验就是有无止尽的流逝。
”通过这句话,席慕容传达了时间的稀缺和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
他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这也是席慕容一贯倡导的生活态度,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时光的意义在《时光》中,席慕容探索了时间的意义。
他写道:“时间对我有什么意义呢?它在送我进去又悄悄地将我接出来。
在时间这个木偶手里,我在生活和幻灭之间穿梭。
”通过这样的描写,席慕容揭示了时间对人生的影响和塑造。
时间无情地把人带入生活的舞台,又毫不留情地把人从舞台上带走。
同时,时间也是一种隐形的力量,它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左右着人们的命运和转折。
席慕容用“木偶手”来形容时间,表达了时间对人生的操控和潜在的力量。
这种对时间的思考,既展示了席慕容对时间的敬畏和敬重,也让读者反思自己对时间的态度和价值观。
席慕容诗歌赏析席慕容(1943年-)是一位中国当代作家、诗人,被誉为“诗魂”,其诗作以浪漫唯美、婉约柔情而著称。
本文将对席慕容的诗歌进行赏析,探索其独特的诗意表达方式和内涵。
席慕容的诗歌风格席慕容的诗歌语言流畅优美,用词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
他善于用诗歌来表达个体内心的情感世界,通过字里行间的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将读者带入他的内心世界。
席慕容的诗歌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浪漫唯美席慕容的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对爱情、自然等主题表现出独特的唯美情感。
他以细腻温婉的笔触,描绘出了美丽的意境,使人陶醉其中。
例如《远方的女人》中写道:远方的女人,你拖着你的长裙,走在银河的尽头,你是那样的冰清玉洁,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婉约柔情席慕容的诗歌充满了柔情和婉约之美。
他用柔软的语言将情感融化在诗歌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安宁。
例如《香》中写道:我在梦中遇见你,你的眉宇间散发着芬芳,像一本打开的书籍。
情感真挚席慕容的诗歌情感真挚,直抵人心。
他以真实的情感和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火车》中写道:那是一个日落西山的黄昏,一列驶向远方的火车,你站在月台上目送着它,眼神中透出了离别的忧伤。
席慕容的诗歌主题席慕容的诗歌主题广泛而丰富,他关注爱情、人生、自然等多个方面,并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进行表达。
爱情爱情是席慕容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他通过描写爱情的美好、纯洁、伤感和绝望等不同层面,展现了爱情的魅力与力量。
他的爱情诗作实际触动了每个读者内心深处的柔软地带。
人生席慕容的诗歌中,也表现了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抒发自己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使人不禁陷入对人生的深思。
自然席慕容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讴歌和赞美。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界的美景,表达出自己对自然深深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迷醉之感。
席慕容《时间》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席慕容《时间》赏析席慕容《时间》赏析【席慕容《时间》原文】一锅米饭,放到第二天,水气就会干了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问题了。
席慕容《成熟》原文席慕容《成熟》原文导语:席慕容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继续做的;有很多人你以为一定可以再见到面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席慕容《成熟》原文,欢迎借鉴!成熟席慕容童年的梦幻褪色了不再是只愿做一只长了翅膀的小精灵有月亮的晚上倚在窗前的是渐呈修长的双手将火热的颊贴在石栏上在古长春藤的荫里有萤火在游不再写流水帐似的日记了换成了密密的模糊的字迹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有著谁都不知道的语句成熟赏析:成熟,一个很高深的字眼。
它似乎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它代表了青春的流失和梦想的褪色,也昭示着单纯最终走向世故。
有人说成熟是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我喜欢这个够有气势的排比阐释,是的,人生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这样想来,面对失去的某些东西又觉得理所当然,有所值了。
钟情席慕容的一首诗《成熟》,“童年的梦幻褪色了,不再是只愿做一只,长了翅膀的小精灵。
有月亮的晚上,倚在窗前的是渐呈修长的双手,将火热的颊贴在石栏上,在古长春藤的荫里,有萤火在游。
不再写流水帐似的日记了,换成了密密的`、模糊的字迹,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有著谁都不知道的语句。
”总感觉诗里面有股摄人心扉的安静与伤感,也总觉得成熟就是刻在人脸上的沧桑,外在或是内在,躲开的,显现了,从诗的情致和意蕴里,我似乎感觉到,成熟并不是自我伤感,现代生活里,他不是手中高雅的酒杯和指上潇洒的香烟,也不等于一言不发的沉默,它是在看透、读透生活后提炼出来的心境,是反思人生后走路的沉稳,真真切切而又实实在在的反映了一个人的理性。
刻意表现的成熟,没有境界,也不深刻,那是幼稚和浅薄,把一个人装扮的很做作。
对于我们来说,成熟只是一种方向,却永远不会有绝对的结果,就像“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句话一样,成熟是相对的,只有比较成熟,没有完全成熟。
另一层次上,成熟算是一种蜕变。
就如一般人而言,得到一些必然会失去一些,成熟也是这样,可能我们在这个必经的过程里会经历许多痛苦与折磨,或是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但是不管有多苦,过去的终归过去,在这一步步的丢失和惨败里,在这一次次的创伤中,我们才能慢慢长大,慢慢学会生活,善待生活。
席慕容
《出塞曲》对我而言,是属于梦里的歌。
年少的时候,第一次听张清芳站在大漠深处唱: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旋律----黄沙漫漫里,落日长空下,英雄策马而来,带着一身寂寞和荣光。
那种久远而苍凉的时空感,似乎总在冥冥之中指引着要你寻梦而去,去看一眼那片长城外的风光。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首歌是李南华女士根据席慕容的诗所谱的曲,作为蔡琴在1979年发行的首张个人专辑《出塞曲》里的同名主打歌。
我所听到的张清芳演唱的版本属于翻唱版。
那一年,席慕容36岁,与丈夫刘北海一起居住在台湾新竹。
从1969年自比利时完成学业返回台湾开始,席慕容就开始陆续在报纸上发表散文作品,后来又进行诗歌创作,直到1981年出版自己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风靡海峡两岸。
彼时的席慕容结婚、生子、教书、画画、写作。
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是一段生命中最安静,也是最清灵而纯粹的时光。
偶尔想起父母口中的故乡、那片广阔而古老的土地——蒙古时,也会生起一些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只是那时的一点乡愁,还未曾在她生命里燎原。
《出塞曲》正是席慕容那个时期里的思乡之作。
与她原先清新柔美的诗风截然不同,这首诗读来气势磅薄,豪情万丈。
虽然从未踏足过那片大漠草原,但诗里却充满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向往和渴望。
《前尘•昨夜•此刻》这本书,是她的散文精选集。
收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体现了其在散文创作上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翻开书,一行一行,一篇一篇的品读下去。
越来越觉得,她就像是一位絮絮叨叨的“老婆婆”,讲述那些流逝了的岁月。
之所以如此形容,是其行文风格的善于抒情,善于联想,题材选取上的生活化,碎片化,予我的强烈感受。
凡是成熟的作家,在不断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必然会“无意”间形成自身的特点。
也许,家庭出身、时代背景、读书经验、社会阅历等,每一样都会对其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作为一个流淌着蒙古族血液的人,她始终对故乡充满了神往。
在父亲诉说的赛马故事里,在杂志刊印的草原图片上。
似乎年纪越大,“思念”家乡的情结也愈真切。
每一处关于故土的只言片语,都足以勾起她的神思。
除了在出身上的竭力“还原”,还有一种对“家”的牵
挂,对安定、温暖的渴望。
或许因为家国变故,一生不断地行走,多次搬家的遭遇。
回忆成为最好的书写,足够安抚一颗漂泊天涯的心。
成长的痕迹,也是逐渐告别的累积。
比如外婆,自小和她一起生活的人,在她出国留学后不久,就离世了。
席慕容在许多地方,提到了外婆。
一串一串爱的记忆,不经意间就打翻了一地,她总是会小心地捡拾起来。
一双老旧拖鞋,有着外婆的余温,而舍不得丢弃。
其实只是睹物思人的心理作用,所牵出千头万绪的生命轨迹。
她的细腻、多情,无数次地让读者动容。
最直接的感情表达,是泪腺极轻易的坍塌。
时光一点点地流逝,她用日记一样的文字,记录下了这冗长日子里,许许多多鲜活的片段。
2
1943年,席慕容出生在重庆,由于战乱,后来跟军旅里的父亲辗转居住过上海、南京、香港、直到12岁时落脚台湾。
师大毕业后,从台湾又到欧洲学习绘画,27岁时返回台湾定居,在新竹师专教授美术,同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
作为一个知名的台湾作家、画家,席慕容却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
在
那个身份里,她叫穆伦·席连勃,是个地道的蒙古人,蒙古古老的席连勃家族的后代。
“慕蓉”是“穆伦”的谐译。
席慕容的父亲拉席敦多克,汉名席振铎,是蒙古末代王公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姨弟。
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曾任察哈尔省教育厅秘书,察哈尔省盟部主任秘书,审计部专员。
母亲巴音毕力格,汉名乐竹芳,是蒙古王族宝尔吉特光濂公主的独生女,与席振铎是辅仁大学的同学。
一出生就没有见过故乡的席慕容,对蒙古所有记忆都来自老一辈的回忆。
小时候,外祖母总是爱讲起一条浩荡的大河“西拉沐伦河”。
在她的家乡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那里山峦起伏,松林无边,奔腾的“西拉沐伦河”从蓝色的草原中川流而过。
温柔安静的母亲有时也会微笑回忆起自己的少女时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雪白发亮的野马奔驰如箭,牧马的少女银铃般的笑声响彻草原----
在军人出身的父亲席振铎那里有着听不完的关于蒙古的故事。
冬天的晚上,席家的五个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围坐在一起听他讲故事。
从成吉思汉到游牧人的生活,再到乌兰察布的草原,长城外的故乡就这样一点一点在席慕容的脑海里幻化成型。
从此,淡淡的乡愁与思念故乡的情绪与席慕容结缘,一直伴随着她的
成长。
在散文《无边的回忆里》,年轻的席慕容写过这样一段话:对了!我本来应该是一个在山坡上牧羊的女孩子,那大地的血脉就流在我身上。
迎着夕阳,一个穿红裙子的女孩从青青的山坡上下来,温驯的羊群在她身旁挤着擦着,说着些只有它们自己听得懂的话。
而那傍晚青草的幽香,那只有在长城外的黄昏里才有的幽香啊!
因为时代的原因,席幕容的父母终其一生再也没回过内蒙。
乐竹芳在养育了五个子女后,于1989年长眠于南台湾的土地下。
而在台湾呆了十年后的席振铎则去了德国,先后在慕尼黑和波恩大学任教。
在妻子过世后,退休了的席振铎因为近乡情怯,最终选择了在有着青草香的莱茵河畔渡过人生最后的时光。
晚年的父母身上所流露出的对故土的思念与终其一生无法回头的遗憾成了席慕容心中的结。
人生越至终归,越渴望回到故土。
这是流藏在血脉里无法割舍的那一部分。
虽然此时的席慕容己过不惑之年,但从始至终,她都是那个来自草原的孩子,渴望找到自己的根。
3
1989年8月20日,在台湾与大陆解禁后的第20天,席慕容终于回
到了故乡蒙古。
这一年她己经46岁了。
从此,不做他乡客。
站在一望无限的草原上,呼吸着空气中的青草香味,眼含热泪的席慕容想起父亲曾有过的叹息:“这是长城外才有的清香啊”。
那些日子里,她看到了父亲孩童时仰望过的星空,母亲记忆中雪白的野马,还有那条被外婆称为源头水的西伦拉沐河。
在这片梦中想往了无数次的热土上,当所有的记忆终于以真实的形式呈现在了眼前,终于感觉自己真正回家了。
生命中曾有过的那些无根的缺憾,在此刻归于圆满。
这次的寻根之旅后,席慕容写下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总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她称内蒙古为原乡,意即“血脉里的家乡”。
称自己是“燃烧的蒙古
人”,而故乡就是那个点燃了她渴望与激情的“火种”。
此后的25年时间里,身居台湾的席慕蓉每年都会以一到四次的频率回到家乡,足迹踏遍了内蒙古的每一个角落。
在文学创作方面,1989年为分水岭,席慕容告别了过去清新柔文的诗作风格,开始致力于对蒙古高原文化的追寻,并写下了《追寻梦土》《蒙文课》《给海日汗的二十一封信》等多部关于蒙古高原的散文集。
如今73岁高龄的席慕容依然精神矍铄地到处奔走,积极宣传、弘扬蒙古文化,呼吁人们对草原的关注和保护。
再谈起曾经萦绕在生命中的“乡愁”时,找回故土的席慕蓉说:“现在我对蒙古文化是一种孺慕之情,已经不是当年的‘乡愁’了,没有‘愁’了。
我已经从个人的‘乡愁’到被一个大的文化所吸引了。
”
如果说曾经的诗人活得敏感而纯粹,始终身处在一种无处寻根的慌乱与乡愁中。
那么现在的席慕容在寻找故乡文化的路上,终于获得身心一致的安宁。
这是生命成长与成熟的过程,尘埃落定,心之坦然,所以可以无所畏惧。
正如席慕容所说:走在蒙古的草原上,我感觉自己是完整的。
找到生命的依托,人生自会充满力量。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像那草原千里闪着金光,像那黄沙呼啸过大漠,像那黄河岸阴山旁----”《出塞曲》依然在唱,唱着许多人梦中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