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1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 (新版)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6
《我们身边的地理》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 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3.通过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期盼心理”,培养对地理的探索兴趣。
重难点1.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期盼心理”。
预习新知任务一:阅读课本第2页一、二自然段“解开地理之谜”,完成1—2题。
1.查阅资料,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我们的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看谁的发现多?2.你对哪些地理问题疑惑不解。
任务二:阅读课本第2—6页,完成1—3题。
1.中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西方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
2.学习地理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知道变化,了解世界各地的,提高对生活的能力。
3.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受到的影响和制约。
农业生产必须;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和条件;在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导学达标活动一:解开地理之“谜”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
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其中哪些是地理问题?3.读教材第2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在课本上标出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的作者是谁?活动二:地理与日常生活1.小组内相互检查“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
2.讨论交流,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题1、2题。
活动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读教材第3页“地理与生产建设”正文第一段,讨论分析:(1)你居住的地方主要以哪种粮食作物为主?哪些粮食作物不是当地的?它们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系吗?(2)你居住的地方主要生产哪些水果?哪些水果不是当地生产的?(3)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建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试解释为什么?(温馨小提示:家具不便长距离运输且运输成本较高)(4)如果你是房地产开发商,在进行商品房建设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阅读“荷兰的风车”回答:荷兰人民为什么筑坝围堤、与海争地?3.完成教材第5页活动题。
教案:我们身边的地理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身边的地理环境特点2. 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环境,提高地理意识教学准备:1. 教材《我们身边的地理》2. 教学课件3.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身边的地理环境进行调查和研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环境,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身边的地理环境有哪些特点?”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身边的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系、植被等。
2.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身边的地理环境特点。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身边的地理环境进行调查和研究。
2. 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资料,分析身边的地理环境特点。
3.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师生共同总结身边的地理环境特点。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身边的地理环境案例,如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地理知识的应用,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身边的地理环境改善方案。
2. 各组汇报改善方案,师生共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学生课后继续关注身边的地理环境,记录变化,思考问题。
2. 教师组织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观测等,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地理,说出日常生活中与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相关的地理现象、知识。
2、明确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培养自己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习重点】:明确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1.揭开地理之谜(1)我们生活在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2)中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西方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
2.地理与日常生活(1)学习地理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知道变化,了解世界各地的,提高对生活的能力。
3.地理与生产建设(1)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受到的影响和制约。
农业生产必须。
(2)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和条件。
(3)在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作共建】学习活动一:揭开地理之谜1、请阅读课本P2页第二自然段,你对哪些地理问题疑惑不解?请写出两个,请教老师或与同学商讨。
学习活动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1、你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需要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2、生产建设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设、城市的发展规划等许多方面。
若想兴建工业企业,你知道应该要考虑到哪些条件吗?。
学习活动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服饰与地理密切相关。
你知道生活在阿拉伯地区的人们为什么要穿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吗? 。
2、饮食与地理的关系。
我国四川人爱吃辣,这是为什么呢? 。
3、住房多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
我国南方与北方房屋的屋顶存在着差别,南方比较尖,北方比较平,可概括为“南尖北平”,这是为什么呢? 。
【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古巴比伦王国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 .毁于大地震B .环境遭到破坏C .地面下沉,海水淹没D .毁于战争2.我国南方地区传统的交通工具主要是 ( )A.船只B.马车C.火车D.汽车3.“狂欢节”是哪个国家的重要节日( )A .俄罗斯B .伊拉克C .日本D .巴西 4. 我国蒙古族的主要风俗习惯之一是饮用 ( )A.米酒B.果酒C.奶酒D.青稞5. 下列四幅图是我市一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一天),你认为夏季的正午日照最接近哪一幅? ( )二、综合题 6.阅读下面的对话,回答问题。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地理这一门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了解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2.培养学地理情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的地理之谜和地理问题,增强求知欲,从而更加“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现象;3.初步形成“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概念,理解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学法指导:1.同学们在初步的学习中应首先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情感,意识到学习地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学会预习:读标题,了解内容,逐步学会抓要点抓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读图和用图,课后学会填图,学会运用地图进行分析,推理和记忆书本的知识点。
3.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不能偏科。
4.课堂作业一定要认真、及时完成,不懂的及时问同学和老师。
自主学习:1.看书P2-5,完成学习检测第2页的填空、选择、连线2.将自己不确定答案的题号写在下面(我的疑问)合作探究:1.自主完成学习检测第3页的综合能力提升2.同桌间互对答案,找出你们的疑难点,组内讨论我的计划:你喜欢地理这门学科吗?你准备怎样学好地理这门学科?把你的计划写下吧!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备工具,知道地图的简单概念、绘制方法、种类;掌握地图的三个组成要素;2.知道在地图上如何定向的三种基本方法,掌握比例尺的比较和计算;(重点)3.明确学习地理的四个途径。
学法指导:学地理------读地图-------明确地图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定向-------掌握比例尺的比较和计算看书P7-11,初步学会看地图自主学习:一、学会使用地图1.地图是我们学好地理的必备工具,地图是怎样做出来的呢?(看书、读图)P7地图:。
2.展示、了解不同的地图,明确地图的类型(读文,找出)P11地图可分为和两个大类,其中自然地图包括、、、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等,此外还有地图家族的新成员。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处处皆“地理”,并尝试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表达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节课,也是中学阶段地理学科学习的第一课。
在平时的生活及小学的课程学习中,学生们或多或少接触了很多地理知识,但是对于中考不考的学科,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是不明确的。
但是,如果初中阶段没有掌握好学习地理的技能,就会极大影响高中地理学习的效率。
故,在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能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对于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生存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殿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生活处处皆地理。
教学难点:解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探究、讨论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热身导入:几幅与地理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导入新课。
活动:同学们竞猜:启明星是太阳系的哪颗行星?活动2【讲授】地理学什么1.展示“地理”的概念2.学生朗读活动3【活动】学习地理的意义探究一:建筑中的地理知识观察:南宁骑楼的照片分析:1.这是我们老南宁的特色建筑,大家知道它的名字吗?(骑楼)2.这样的建筑反映了南宁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高温多雨) 探究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案例:今年上半年广西的地震分析:海口会发生大地震吗?你能说出原因吗?探究三:联系日常生活,同学们能提出几个与地理相关的问题吗? 活动3【讲授】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展示七年级知识框架图活动5【练习】练一练1.”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主要反映的是( B )A.生产建设B.日常生活C.风土人情D.交通旅游2.”早穿皮袄午穿纱,为何火炉吃西瓜“主要反映的是( B )A.地形变化B.气候变化C.饮食文化D.发展差异3.下列生产活动与海洋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晒盐B.航运C.植树D.捕鱼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1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七年级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地理。
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本节教材的主要目的。
本节教材主要从解开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等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身边的地理知识。
这节课是中学的第一堂地理课,是开宗明义的第一课,意义重大。
这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热情和欲望,以及今后地理课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应富有强烈的吸引力。
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小组合作探究、举例讨论教学等多样方法来愉快完成,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学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热情高,且七年级学生普遍思维敏捷,有探究意识。
2、知识能力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但思维的深度不够,逻辑推导、分析整理、归纳综合能力需要提高。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他们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期盼心理”。
教学准备教师:1、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2、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设组长1人,中心发言人1名。
学生:1、搜集与日常生活、生产相关的地理图片、资料。
2、搜集不明白的地理问题。
教法、学法分析教法:谈论法(问答法)、课堂讨论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教学流程情境导入设问:平时人们常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称赞一个人博学多才。
《我们怎样学地理》【学习目标】1.能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2.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照一定比例,并用画在平面的相应位置上,注上必要的就成为一幅地图。
(1)方向:1.地图上有、、、四个基本方向(括号内填字母),并由此延伸出、、、四个方向。
2.判断方向的方法包括、、。
a.一般定向法用“”判断方向b.指向标永远指向方向(2)比例尺:1.概念:距离与距离之比。
2.公式:比例尺= (会计算)3.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会表示,会相互转化)。
:1/200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4.比例尺大小:比例尺用分数表示,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分母愈小,比例尺愈(要会比较)。
例如:比较1/1000000与1/100000的大小。
5.比例尺大小、内容、范围的关系(理解掌握)图幅相同的两幅图,比例尺越大的,内容越,范围越;反之,比例尺,范围越。
6.会根据比例尺求任意两点的实地距离。
如:在一个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
(3)图例和注记 (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P10)1.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2.注记:地图上所有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地图上方向的判定?2.在野外考察时,如何判断方向?3.图幅相同时,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达标检测】1.一幅地图应该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读右图,思考本图缺少()A.方向B.比例尺C.图例D.注记2.读图2,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甲在乙的西北方B.乙在甲的东南方C.甲在乙的正西方D.甲在乙的正东方3、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右图中A点在B点的___方向;(2)C点在A点的_____方向;(3)B点在C点的___方向4.当你面朝东方对着太阳初升的太阳时,你的右侧是:()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读某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平面图,回答4~5题。
主备人: 审核人: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小组组名: 组员姓名: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学习目标1.明确学习地理的意义。
2.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一、解开地理之“谜”我国祖先留下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 》,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
在西方,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 》。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受到 的影响和制约。
2. 农业生产必须___________。
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条件。
3.在解决全球性的 、 、 问题,编制城乡规划,防灾减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究一: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疑惑不解的地理问题?探究二:地理与我们工农业生产有什么联系呢? (1)当地主要有哪些水果?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运来的?为什么当地不能生产? (2)干旱地区种植农作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3)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该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镇?原因是什么?探究三: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地域的民风民俗无不打上一方地理环境的“烙印”。
收集家乡风土人情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并说明它们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以下活动与地理知识关系不大的是 ( ) A .外出旅游 B .观看天象、星座C .修路、架桥D .去医院看病2.下列与草原关系不密切的活动是 ( ) A.乳制品生产 B.放牧 C.生产皮毛产品 D.建核电站3.有“人类之家”之称的是 ( ) A.水星 B.地球 C.火星 D.太阳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的是( )A.地形特征B.气候特征C.植被特征D.水文特征 教材助读 自主学习5.长沙某日天气预报:“明日,多云,气温3到5摄氏度,北风2到3级,降水概率为20%”,那么这一天外出,我们应做什么样的准备 ( )A.服装注意防寒,一定要带雨伞防备下雨B.穿短装,一定要带雨伞C.穿棉衣,不需要带雨伞,下雨可能性不大D.穿衬衣,不需要带雨伞6.发展经济要考虑原料、能源、水源、劳动力资源、市场及运输条件等因素,以下各地经济发展与其分布地区合适的一项是 ( ) A.在高山地区发展棉花生产B.在偏远农村建立服装厂C.在人口较集中的地区建立市场D.在降水较多的地方进行太阳能发电7.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有着许多奥秘,学会从地理的视角认识我们所生存的世界,逐步养成学习地理、探索地理的兴趣。
2.知道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
【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提示】1.地理课学习些什么? 2.学习地理有什么用?3.哪些是地理问题? 4.识别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
【新知梳理】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的<<易经.系辞>> 。
西方第一本专著则是<<地理学>>,它比中国晚3个世纪。
2.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方面。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土壤、岩石等。
人文环境:人口、民族、经济、工业、农业、城市、交通、能源等。
3.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等。
(1)日常生活:确认方位、知道天气变化、了解世界情况等。
(2)生产建设:种植农作物、兴建工厂企业、选定交通线路、城市建设等。
例: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①“低地之国”荷兰——围海造陆——风车——奶酪、郁金香。
②海洋、土地、森林与生产建设的联系。
海洋——航运、晒盐、捕鱼、开采石油等。
土地——种植农作物、放牧牲畜、建筑房屋、建设铁路(公路)等。
森林——提供木材、放牧牲畜、生态旅游、涵水保土等。
(3)风土人情:阿拉伯人的长袍(服装);西班牙的斗牛;我国傣族的泼水节,中华民族的端午节等均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问题探究】1.联系日常生活,请你提出5个地理问题。
(1)超市里,全年都摆放着各种新鲜的瓜果?(2)学校为什么在7、8月份要放暑假?(3)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是如何形成的?(4)我们这里为什么没有大面积地种植大豆?(5)我们这里建房子为什么喜欢坐北朝南?2.为什么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和粽子,而北方人则喜欢吃馒头和水饺?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南方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北方地区以种植小麦为主,形成了“南米北麦”的饮食习惯。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1)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主备人黄青梅[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2、知道我们的生产生活等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明白学习地理的意义。
[重难点]
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预习看书2——5页,完成:
(一)、解开地理之“谜”
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中,就在我们身边。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能进一步熟悉我们,提高对生活的(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地理与生产活动: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和(1)农业社会发展:必须(2)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能源、、和运输条件。
2、地理与社会发展:在解决全球性的、、
问题,编制城乡规划,防御自然灾害,促进区域的等方面。
地理学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地理在呈现世界千姿百态的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的绚丽画卷。
三、探究
许多同学喜欢看《三国演义》。
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战,在山川相逼的博望坡采用火攻,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诸葛亮于七星坛前借东南风,周瑜得以火烧曹操,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这两场战役的胜利,诸葛亮利用了哪些地理知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可能还比较陌生。
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
2.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理解地理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
2.准备地球和地图的模型或挂图。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地方的感受和认识。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如地理、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等。
同时,讲解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如经纬度、地图的种类等。
3.操练(15分钟)设置一些简单的地理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根据地图上的经纬度,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根据地形图,分析某个地区的地貌特征等。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我们身边的地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他们对地理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是他们的地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
2.难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地理是什么?”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环境。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回答,如“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有哪些特点?”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加深对地理环境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解答学生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如“请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地理环境相关的拓展问题,如“你们还知道哪些地理知识?”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拓展自己的地理知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如“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4、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学习时数】1课时【创设情境】用多媒体展示地理图片或视频,如中国、世界的名胜古迹,风光风情,自然地理现象等,激发学生关注地理的兴趣。
【新课教学】1、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 ,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2、我们身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吗?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你能解答这些问题吗?3、除了以上问题你还有哪些地理问题疑惑不解吗?(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或课后一起查询)4、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P3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1>图1-1,滑雪-----有冰雪的地方;图1-2,冲浪-----海边<2>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例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学生自由发言>师生总结: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5、地理与生产建设教师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阅读P4“荷兰的风车”)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风车的动力是什么?为啥多风车?思维延伸:学生讨论加课本P5的活动题<1>生产建设包括哪些方面?(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设,城市的发展规划等许多方面)<2>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设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该在山林旁还是靠近城镇?原因是什么?<3>我国南北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不同?(鼓励学生):虽然现在还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些问题,通过认真学习地理,钻研地理知识,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些问题,以此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上进心。
《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观点和钻研内容;2.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分区;3. 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区别和联系;4. 了解地理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导学内容:一、地理学科的基本观点和钻研内容1. 地理学是钻研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2. 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大的钻研领域;3. 地理学的钻研内容包括地球的形态、气候、生物、土壤、水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
二、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分区1. 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2. 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陆地包括七大洲,海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3. 地球根据气候、植被、人口等因素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
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区别和联系1. 自然地理钻研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生物等;2. 人文地理钻研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等;3.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互相联系,人类活动受自然环境限制,同时也改变自然环境。
四、地理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1. 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拓宽视野;2. 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珍爱环境,增进可持续发展;3. 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城市,改善生活质量。
导学活动:1. 观看地理科普视频,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分区;2. 查阅地理资料,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特色;3. 分组讨论,探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联系和影响;4. 制作地理知识海报,展示地理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地理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分区,理解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区别和联系,认识到地理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地理知识,不息拓展自己的地理视野,为建设美丽故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目标1.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隐藏着许多奥秘,能从地理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现象。
2.通过学习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风土人情等方面密切相关,初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程产生“期盼心理”。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设问:举例说明我们身边有哪些地理现象?展示:一些地理形象的图片。
【新知讲解】一、解开地理之“谜”提问: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地理问题呢?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提出地理问题,其他小组进行解答。
展示: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总结:通过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天文、气象、地质地貌、动物植物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3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提问:你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学生自由发言。
展示: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地理知识例子。
提问:课本活动的图1-7、1-8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应该在哪些怎样的地理环境开展?(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
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神木县第五中学导学案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我参与我快乐)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认认真
真讨论老师设计的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补充,以便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的分析和整理。
(有效时间15分钟)
1、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气候终年炎热,降水稀少,可谓“滴水贵如油”。
人们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顶上(见右图),没有被雨淋湿的后顾之忧。
这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种特殊人文景观。
看了这幅照片,你有何感想?
第三个环节:当堂作业——(我实践,我掌握)以选择题和读图题的形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一个巩固,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有效时间是7分钟)
1.我国南方地区传统的交通工具主要是()
A.船只
B.马车
C.火车
D.汽车
2. 我国蒙古族的主要风俗习惯之一是饮用()
A.米酒
B.果酒
C.奶酒
D.青稞
3. 下列四幅图是我市一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一天),你认为夏季的正午日照最接近哪一幅?()
4.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词语与地理无关的是()
A.风土人情
B.辨认方向
C.随心所欲
D.预报天气
第四个环节:整理反思——(我反思,我收获)请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整理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并写出自己的收获:,(有效时间是3分钟)
A B C D。
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目标】1.知道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养成积极探寻地理奥秘的习惯。
2.能举例说明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风土人情的关系。
【学习过程】活动(一)解开地理之“谜”1.自主学习:阅读“解开地理之‘谜’”,说出两个你感到疑惑不解的地理问题。
2.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试着找出答案。
活动(二)地理与日常生活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3页“地理与日常生活”内容。
2.讨论图1-1和图1-2图片中的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完成课本活动题:3.合作探究:暑假里如果外出旅游,需要哪些方面地理的地理知识?活动(三)地理与生活建设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3、4页“地理与生活建设”内容。
2.小组活动:举例说出地理对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影响。
农业:工业:商业:3.小组讨论:(1)我们家乡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里不能种植水稻(小麦)?(2)招商引资活动中,有两位开发商分别计划在我们家乡建钢铁厂和纺织厂,你认为哪个计划可行或不可行?请给出合适的理由。
4.自主阅读:4“荷兰的风车”,回答: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5.小组合作:教材P5活动题。
活动(四)地理与风土人情1.自主学习:阅读“地理与风土人情”内容。
2.小组讨论:教材图1-7至图1-10中自然景观和活动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哪些关系?3.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6“阿拉伯人传统服装与地理环境”,说出阿拉伯人的服饰特点,这样的特点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达标测试】1.下列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违背的是( )A.在城市郊区种植蔬菜 B.在草原上发展畜牧业C.在陡坡上毁林种田 D.华北地区种植棉花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地理问题的是( )A.近代中国人何时站起来了B.酷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沉睡着万顷煤田C.昔日的陆地今天却变成了海洋D.冬季超市里,为何摆放着各种新鲜水果3.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市场和运输条件,这体现了( )A.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B.地理与生产建设的关系C.地理与风土人情的关系 D.地理之“谜”无处不在4.下列现象反映风土人情的是( )A.观测天象 B.天气预报 C.地质勘探 D.西班牙斗牛5.要新建一所小学,需要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A.居民居住集中的地方 B.交通便利的繁华地段C.风景秀丽的地方 D.空气清新的郊区6.阿拉伯人喜爱穿白色长袍,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A.漂亮时尚 B.比较干净 C.防沙隔热 D.颜色吉祥7.我国西双版纳到处可见的双层木楼或竹楼,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A.气候炎热多雨 B.气候炎热少雨C.地形复杂多样 D.地形平坦开阔8.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是因为()A.鱼的营养价值高 B.民族饮食习惯C.岛国的资源优势 D.鱼的价格较低9.“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什么的影响重大()A.日常生活 B.农业生产 C.工业生产 D.交通出行【反思与收获】。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
学习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
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身边的地理知识、动
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尝试从
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
决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4、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
的兴趣。
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大家身边,学习地
理知识,能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
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
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
兴趣。
学习难点
让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
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
系。
学法指导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法)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积极探究(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知识
准备
地理学基本常识。
学习流程教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平时,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揭开地理之“谜”
学过
程教1、自主学习:
读“解开地理之‘谜’”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你对那些问题疑惑不解?请说出两个。
2).小组展示搜集材料:“世界上的地理之迷”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为什么我国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
【教师精讲点拨】白天糖分增加的多,晚上糖分减少的少,瓜果才会甜,想想、猜猜新疆的条件会是怎样呢?
【探究结论】
新疆白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读课本2页最后一段及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读“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讨论课本P.3的图1-1、1-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应该在哪些地方开展?(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
2).说说你了解的商品及产地?
3).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习归纳: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理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读“地理与生产建设”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4)、水稻是喜水的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
程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有关,生产建设、工业、农业也与地理知识有关,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经济、政治、体育等也与地理知识有关。
随着你们的不断学习,你们将会发现,地理知识既可以让你的生活更方便、快捷;也可以让你的工作、学习更出色,还能为你的业余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请从以下活动中找出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活动( )
A、再睡早起
B、看报纸
C、修路、架桥
D、去医院看病
2、与草原关系不密切的活动是( )
A、乳制品生产
B、放牧
C、生产皮毛产品
D、建核电站
3、地理学可以直接指导人们( )
A、解决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B、编制电脑程序
C、用法律保护自己
D、观看足球比赛
4、“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什么的影响重大?( )
A、日常生活
B、农业生产
C、交通出行
D、工业生产
5、李明说:“我们那里的小孩都会溜冰。
”,李明是( )
A、东北人
B、上海人
C、四川人
D、广东人
6、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而且十分宽大,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
A、炎热的沙漠气候
B、潮湿多雨的气候
C、伊斯兰教的审美观
D、艰辛的居民生活
7、面食是的主食( )
A、北方人
B、南方人
C、黎族人
D、壮族人
二、综合题
8. 请将下列地理学家与他们的突出贡献连线:
①李四光A.积累了大量的我国气候资料
②竺可桢B.系统研究了我国的岩溶地貌
③徐霞客C.对我国河流进行了深入研究
④郦道元D.大陆漂移假说的创始者
⑤魏格纳E.发现了中国的含油地层
9.课本第五页有个活动,提到贝贝和玲玲是在北京夏令营认识的,你参没参加过夏令营,或者
其他形式的旅游,都去过哪里?那些地方有什么东西令你印象最深刻?
附
板
书
设
计
:
课后反思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地理生产建设
日常生活
风土人情
地理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