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哌酮对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71.36 KB
- 文档页数:2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凝血功能异常1例作者:付兆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检验科【前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为常用药,因其使用对肾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在肾内科应用非常广泛,目前临床上更趋向于大剂量突击使用,以提高抗菌效果,而大剂量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地嗪、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可能引起维生素K缺乏,进而可致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延长[1]。
【案例经过】患者,男,68岁,头晕20年,高血压病3级、高血压性肾病、慢性肾脏病5期、脑梗塞后遗症、2型糖尿病,痛风病史,3月4日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肾脏内科,入院检验结果如下:3月6日行右颈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导管插管术,3月7日血常规结果如下:自3月7日起先后滴注头孢唑林及盐酸莫西沙星进行抗炎治疗,3月18日行血液透析后,血常规结果如下:3月19日静推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抗炎治疗,3月20日凝血功能结果如下:3月21日复查凝血功能结果如下:3月21日遂即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并给予20mg维生素K肌肉注射,凝血功能结果如下:【案例讨论】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主要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异常两方面。
先天性或遗传性凝血异常如血友病A、B 及遗传性凝血酶原、FⅤ、FⅦ、FⅩ、FⅪ缺乏症等。
获得性凝血异常分为: (1) 肝病性凝血障碍;(2) 维生素K 缺乏症;(3) 抗因子Ⅷ、Ⅸ抗体形成;(4) 尿毒症性凝血异常等[2]。
该患者在血透和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出现PT、APTT 延长,表明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均有异常,TT 无明显变化,可基本排除血透影响和病理性抗凝物质存在,因此考虑是凝血因子Ⅰ、Ⅱ、Ⅴ、Ⅹ缺乏或不足。
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并给予维生素K肌肉注射治疗后,PT 和APTT结果接近正常,证实该案例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诱发维生素K 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既往已有许多头孢哌酮舒巴坦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文献报道。
科普抗菌药物对凝血功能影响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与优化,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关注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医疗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化。
在此过程中,为了有效促进疾病治疗工作综合质量的提升,大量新型药物在临床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其进一步拓展了我国治疗药物治疗工作的途径。
在此期间,作为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常用药物,抗菌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合理实现对于相关菌群的有效抑制和杀灭,对于患者体内菌群平衡的合理保障与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在治疗期间,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部分抗菌药物会对人体凝血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抗菌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希望有效实现相关医疗健康知识的充分科普。
一、抗菌药物及其价值医疗人员指出,作为我国临床过程中常用的药物类型之一,抗菌药物主要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
抗菌药物的种类相对较为丰富,在临床期间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主要分为糖肽类、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叶酸途径抑制剂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
在临床过程中,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其均可以对大量细菌进行合理抑制,对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为患者健康的保护提供了强劲的助力与保障。
二、抗菌药物影响凝血功能的主要机制(一)降低免疫性PLT数量这一机制与抗菌药物自身的免疫性和半抗原性具有较为密切的关联性。
从自身免疫性的角度分析,磺胺类药物可以与血浆蛋白载体结合而形成抗原,基于此,可以使患者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在此期间,抗原和抗体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并吸附于血小板上,从而对血小板造成破坏。
从半抗原性的角度分析,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可以与血小板表面蛋白进行结合,使其具有抗原免疫性,继而对机体造成刺激使其产生抗体。
当抗原与抗体相融合后可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从而影响凝血功能。
(二)影响人体VitK合成医疗人员指出,在临床过程中,当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相关药物可对人体肠道内生成维生素K2的菌群造成抑制,基于此,患者体内维生素K的含量可出现大量降低,从而导致依赖性凝血过程被阻断,继而诱发出血问题。
头孢哌酮舒巴坦不良反应有哪些表现
头孢哌酮舒巴坦药品过量处置用药过量可能主要表现为已被报道的不良反应的扩大。
由于头孢哌酮和舒巴坦均可通过血液透析从血循环中被�[除。
因此,药物过量时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过量的药物。
头孢哌酮舒巴坦不良反应有哪些表现?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偶见假膜性肠炎。
(2)皮疹(如荨麻疹)、皮肤瘙痒及药物热等,偶见过敏性休克。
(3)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
(4)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可逆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及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偶见淋巴细胞减少症。
(5)尿素氮及肌酐升高。
(6)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时可致注射部位疼痛、硬结,严重者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7)尚有用药后出现头痛、发热、寒战、低血压、史-约综合征、菌群失调的报道。
禁忌证①对本药任一成分过敏者;②对青霉素类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12-30T06:48:24.11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7期作者:温波[导读] 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背景下温波吉林省蛟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蛟河132500【摘要】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背景下,临床上的头孢哌酮/舒巴坦所致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正处于增长状态,会对患者产生较多的不利影响。
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所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凝血功能障碍;头孢菌素;相关因素前言: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由第三代头孢哌酮与舒巴坦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头孢哌酮主要是发挥出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作用,显示出杀菌效果。
舒巴坦虽然没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可保证头孢哌酮不被β-内酰胺酶水解,显示出增效价值。
将上述两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结合在一起形成复方制剂,能够让抗菌谱系得到一定的扩大,从而发挥出强大的抗菌功效,对大部分的革兰氏阳性、阴性菌以及厌氧菌发挥出较好抑制性作用。
在近些年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广泛应用影响下,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一定上升,其中凝血功能的异常已经成为重点关注问题,严重者会引发严重的凝血障碍甚至出血死亡现象,必须要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头孢哌酮/舒巴坦所致凝血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现阶段暂未明确头孢哌酮/舒巴坦所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普遍认为与头孢哌酮结构中的N-甲基硫代四氮唑相关,因其结构与谷氨酸存在相似性,会与维生素K产生竞争性,与γ-谷氨酸羧肽酶结合在一起,使得凝血酶原的合成受到一定的阻碍性影响,从而表现出血性倾向。
杨爱琴[1]等人以某22岁女性患者作为病例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病史与临床相关检查得出,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凝血功能障碍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关,主要原因即此种抗生素会对维生素K的代谢与合成产生一定影响,容易让患者出现体弱、病情加重与营养不良等表现。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1例王亚玲童海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抗菌作用强,毒性低,广泛用于呼吸道、腹腔、泌尿道等中重度感染的治疗,但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的报道也逐渐增多[1]。
笔者遇到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1例,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女,69岁,因“胸闷、气急伴头晕2天”于2017年3月20日收住我院重症医学科。
患者患高血压二十余年,2型糖尿病十余年,平时血压控制不详,血糖控制差,2天前晚饭后呕吐出大量胃内容物,伴胸闷、气急,不能平卧,后出现头晕,胸闷、气急情况加重。
查体:T 37.3℃,BP 153/93mmHg啰,双肺听诊可闻及湿音和哮鸣音,双下肢中度水肿。
实验室检查:WBC 12.2×109/L↑,血糖25.2mmol/L↑,血酮2.1mmol/L↑,肌钙蛋白Ⅰ3.0ng/ml↑,尿素17.2mmol/L↑,肌酐133μmol/L↑,CRP 102.2mg/L↑,降钙素原(P C T)0.73ng/ml↑,血浆脑钠肽(BNP)1260ng/L↑。
CT检查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及中等量积液。
入院诊断:肺部感染、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高血压。
继续对症治疗基础疾病外,应用亚胺培南和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月25日,实验室检查示WBC 9.8×109/L↑,CRP 136.1 mg/L↑,PCT 0.62ng/ml↑;改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g加入生理盐水50ml中微泵注射,8小时1次)。
3月29日患者肺部感染及心肌梗死症状有所好转,但尿量减少,尿色偏暗红,考虑尿路出血(尿常规隐血试验3+,镜检红细胞2+),停用阿司匹林、左氧氟沙星。
4月1日查凝血功能出现明显异常,凝血酶原时间(PT)29.6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8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9.7s↑,凝血酶时间(TT)25.1s↑,纤维蛋白原(FIB)5.08g/L↑,下午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医药界 2020年04月第08期—131—临床经验一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至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例分析卢远英(贵州省贞丰县人民医院药剂科,贵州 黔西南 562200)【中图分类号】R 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08-131-011、前言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其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被临床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腹腔等感染的治疗。
随着该药物使用量的增加,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有所增加,其中导致消化道出血、血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异常的不良反应临床少见,但潜在性危险大[1]。
现就一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病例进行讨论分析,临床资料报告如下,望引起临床医生及临床药师的重视。
2、病史简介患者男、86岁,因“咳嗽11天,加重伴四肢乏力、精神异常、纳差9天”入院。
2019-5-6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干咳,自行服用药物(具体不详),次日出现目光呆滞、懒言少语;2019-5-9患者咳嗽症状无好转,伴咳痰,为脓白痰,量多,易咳出,并出现重复家人话语,大小便失禁。
于2019-5-16送至我院急诊,行头颅CT 及胸部提示“双侧小脑半球脑梗死;肺部感染”,考虑“双侧小脑梗死”收住我科。
既往史:3年前右下肢胫腓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复位术后病史,2年前左侧股骨骨折(未做手术治疗)、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钙化2年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血塞通软胶囊。
入院查体:体温:36.4℃ 脉搏:63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43/80mmHG。
一般情况差,神志嗜睡,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
入院诊断:1.大面积脑梗死-双侧小脑半球 2.呼吸衰竭 3.肺部感染 。
诊疗过程: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无特殊,给于患者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qn,po,降血脂,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n,po,抗血小板聚集、0.9%NS 100ml+头孢哌酮舒巴坦2.0G, q 12h, iv.Gtt,抗感染治疗。
文/ 赵春坦(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
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由第三代头孢菌
素头孢哌酮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
组成的复合制剂,具有广谱、高效、耐
酶、低毒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较广,主
要用于耐药菌所致的中重度肺部感染、腹
腔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随着该药临床
应用的增多,近年陆续有文献报道其可
长期管理荨麻疹患者,疾病评估要随行
欧洲皮肤病学论坛(EDF)以及世界过敏组
织(WAO)共同制定的《2018荨麻疹的定
义,分类,诊断和管理》国际指南保持一
致,首先根据病程是否大于6周,划分为急
性和慢性,然后再根据诱因的不同分为自
发性和诱导性。
而针对慢性可诱导性的荨
麻疹,又可以进一步根据诱因细分为物理。
头孢哌酮用药期间需要检测哪些?头孢哌酮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各类感染病。
在使用期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头孢哌酮用药期间需要检测的几个方面:1. 临床症状和体征:头孢哌酮治疗期间,需要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例如,感染病症状的缓解程度、发热情况、咳嗽、呼吸困难等。
及时观察和记录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治疗的效果和病情的进展。
如果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变态反应,则需要停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 实验室检测:在头孢哌酮治疗期间,常规的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的监测。
血常规可以帮助判断感染的炎症指标、贫血和血小板数量等。
肝功能指标如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等,可用于评估头孢哌酮对肝脏的影响。
肾功能指标如尿酸、肌酐和尿素氮等,可以评估药物对肾脏的影响。
凝血功能的监测可以帮助发现某些罕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这些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的效果和监控药物的安全性。
3. 药物浓度监测:头孢哌酮需要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才能达到有效浓度。
因此,在用药期间,需要监测头孢哌酮在血浆或组织中的浓度。
药物浓度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调整药物剂量、确定给药频率,并预测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根据患者的性别、体重、肝功能、肾功能和感染的类型等因素,可以进行个体化的药物浓度监测。
4. 耐药性监测:头孢哌酮是一种抗生素,长期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细菌对其产生耐药性。
因此,在用药期间,需要进行耐药性监测。
耐药性监测包括细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等。
细菌培养可以判断感染部位是否已清除细菌,并帮助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药敏试验可以评估头孢哌酮对不同菌株的敏感性,以及检测是否出现耐药菌株的情况。
5. 药物相互作用:在用药期间,需要关注头孢哌酮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头孢哌酮与某些药物如抗凝剂、非那西丁、利福平和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增加药物的毒性或降低治疗效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凝血功能评价研究
戴国英;陈莉;季文君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22(34)11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影响。
方法选取8个不同原料药厂家的8批样品,将家兔随机分为8个给药组,并另设肝素钠注射液(1869单位/kg)作为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静脉给药5天后,取家兔血浆,用试剂盒检测PT及APTT的值。
结果各原料药厂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PT的影响较小,较正常值增幅均小于3 s,(P>0.05);而各原料药厂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均能延长APTT的时间(P<0.05)。
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能会延长APTT,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
【总页数】3页(P147-149)
【作者】戴国英;陈莉;季文君
【作者单位】苏州市药品检验检测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4
【相关文献】
1.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1例
2.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障碍1例
3.维生素K1干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评
价4.维生素K1干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5.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头孢哌酮的不良反应表现是什么?头孢哌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虽然头孢哌酮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但它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了解这些不良反应,对于正确使用头孢哌酮和及时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头孢哌酮的不良反应表现,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肝损伤:头孢哌酮可引起肝功能异常,轻者表现为轻度的ALT(丙氨酸转氨酶)和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重者可导致肝功能不全。
头孢哌酮引起的肝损伤主要表现为黄疸、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停用头孢哌酮,并进行肝功能检查以确定损伤程度。
2. 胃肠道不适:头孢哌酮可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这些症状通常是由头孢哌酮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所致。
轻度胃肠道不适症状可通过饭后服药或与食物一起服药来减轻,严重者应停用头孢哌酮并咨询医生。
3. 过敏反应:对于头孢哌酮过敏的患者,使用该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疹、瘙痒、红肿、发热等。
过敏反应可能是由于对头孢哌酮的过敏导致的免疫系统反应。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头孢哌酮并寻求医生的建议。
4.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头孢哌酮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头痛、头晕、意识不清、昏迷等。
这些不良反应一般出现在用药后较短时间内,通常是由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所致。
如果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应立即停用头孢哌酮并就近就医。
5.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头孢哌酮可能引起血液系统异常,如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贫血等。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头孢哌酮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所致。
特别是对于患有血液病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常规指标,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剂量或停药。
总之,头孢哌酮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抗生素,但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头孢哌酮之前,医生应该评估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潜在的肝肾功能异常,以便权衡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风险。
患者在使用头孢哌酮期间应密切关注自身的不适感觉,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2018年2月第25卷第3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46例分析高懿杨建萍陈慧慧神经外科患者常继发感染,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可出现凝血功能异常。
为进一步了解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凝血功能影响程度和相关机制,现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继发感染患者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及处理情况。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神经外科有继发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46例。
其中男3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8±12.2)岁;出现皮肤瘀点、瘀斑8例(17.4%),尿路出血4例(8.7%),黑便和大便隐血试验阳性3例(6.5%),无明显出血征象31例(67.4%)。
基础疾病:颅脑外伤28例(60.9%),自发性脑出血14例(30.4%),脑肿瘤4例(8.7%)。
所有病例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前出凝血时间在正常范围,均未应用抗血小板药、肝素及香豆素类等影响凝血功能药物,既往无胃肠道疾病史,未合并营养不良。
1.2 处理方法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立即肌内注射维生素K1,10mg/d,连用3~7天,动态监测出凝血情况和肝肾功能。
1.3 患者用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2.9±1.5)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7.1±6.3)秒,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07±0.29),血小板计数(PLT)(187.4±79.7)×109/L;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PT(18.5±2.7)秒,APTT(39.3±6.1)秒,INR (1.12±0.35),PLT(195.5±81.3)×109/L;用维生素K1后:PT(12.7±1.4)秒,APTT(38.8±5.2)秒,INR(1.07±0.24),PLT(193.9±80.9)×109/L。
中国药物警戒第14卷第3期2017年3月March,2017, Vol.14,No.3中图分类号:Ft994.11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8629(2017)03-191-02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障碍1例曹凯1卢鸦2C许昌市中心医院药学部,河南许昌461000; 2许昌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河南许昌461000)病例:患者,男,49岁。
因“近一周腹胀症状日益加 重”于2016年3月25日人院,曾于2015年7月诊断为 “右肺腺癌晚期”。
人院查体:体温⑴:36.0U无皮下 出血,腹膨隆。
血常规:白细胞(WBC):27.40x l09-I/1,血小板(PLT): 612x10s.L—1。
人院诊断:①右肺腺癌并 纵隔淋巴结、右侧胸膜、左肾上腺、骨多发转移;②慢性 疼痛。
患者白细胞升高,考虑为腹膜应激反应。
4月8日起,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广州白云山天心 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60256), 3 g,加人0.9%氯化 钠注射液100 m 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
4月13日,患者凝血功能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 80.50 s(正 常值:9~13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7.14 (正常值: 0.85-1.1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70.10 s (正常值:23~36 s)。
血常规,WBC: 19.10X109•L-1,PLT: 301 x109_L'患者白细胞偏高,考虑炎症仍未消除,未停 用抗菌药物。
4月15日,患者PT>100 s,APTT: 105.30 s,且 呕吐物中伴有凝血块和部分鲜血,遂停用注射用头孢哌酮 钠舒巴坦钠,并应用维生素&注射液10 mg,皮下注射,每天1次等止血药物治疗。
4月18日,监测患者PT: 11.6 s,INF: 1.01,APTT28.7 s,均恢复正常。
讨论:本例患者既往无血液系统疾病史,合并应用 的其他药物,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7AA-1)、丙氨酰谷 氨酰胺注射液、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等均于患者入院前 后即开始使用,并在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继续使 用,未见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报道;且患者在应用头 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前患者凝血功能正常(4月7日,患者 凝血功能分析,PT: 12.3 s,INR: 1.07, APTT:24.40 s),排 除上述药品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的可能。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处理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登录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检索相关期刊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多见。
结论:常规剂量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部分患者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
用药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者加用小剂量维生素K1治疗可改善凝血功能。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凝血功能障碍【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190-02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抗菌药物,由头孢哌酮钠及舒巴坦钠组成。
头孢哌酮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舒巴坦是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保护头孢哌酮不受β- 内酰胺酶水解,对头孢哌酮有增效作用。
由于其疗效可靠,病患耐受性好,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及败血症、脑膜炎等。
但因其可引起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出血的报道近年逐渐增多,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应当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凝血功能异常的作用机理1.1 抑制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的合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的凝血功能异常与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II、VII、IX、X的水平降低有关。
维生素K是肝细胞微粒体羧化酶必需的辅助因子,参与凝血酶原前体中谷氨酸的γ羧化反应。
有文献报道[1],头孢哌酮分子中有四氮唑硫甲基(NMrT)侧链,该侧链在体内代谢可干扰谷氨酸的代谢,致使凝血酶原生成减少;肠道杆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极为敏感,肠道杆菌受到抑制可直接导致维生素K的生成减少,肠杆菌还能与体内的维生素K作用使其消耗增加,共同引起维生素K的缺乏,引起凝血机制障碍导致出血。
1.2 抑制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功能包括粘附、聚集、释放、促凝等效应,二磷酸腺苷(ADP)、α-肾上腺素、胶原等是诱导血小板凝聚的激动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