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12
2.古诗二首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中的五个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创设情境,理解“含〞“泊〞“怜〞“鸣〞等字以及“东吴〞“幽草〞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谈话交流: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那么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学生齐声答复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齐读课题〕二、自主读文,初读感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讲解课题、背景: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
这一首诗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763年,唐王朝的叛乱被平息之后,重返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
朝叛乱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百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
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全班齐读古诗。
4、课件出示需要注意读音和写法的词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5、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呀?〔1〕指名朗读〔2〕课件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自由练习朗读。
6、学生自学古诗,小组讨论,探究古诗的大意。
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本单元主题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选取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和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
从动物、植物、景物这几个方面反映主题。
同时,本单元还包括口语交际、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学生应该反复诵读课文,揣摩语言文字的表达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的句段。
通过读写和课外搜集活动,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本单元精读课文包括《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
《绝句》歌颂了美好的春光,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北宋名僧XXX所画的《春江晚景》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三衢道中》则抓住游玩途中的见闻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燕子》一文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XXX,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XXX热爱之情。
《荷花》一文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昆虫备忘录》则以儿童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几种昆虫的特点,语言生动有趣,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和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之情。
学生需要掌握本单元的41个生字及新词,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同时,学生还需要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通过研究本单元,学生可以培养观察美、欣赏美的情操,激发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本单元的教学安排为:《古诗三首》2-3课时,《燕子》2-3课时,《荷花》2-3课时,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1-2课时,口语交际、作和语文园地3-4课时。
1.本单元注重通过朗读来感悟古诗的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口诵心记来深化理解,让语言中蕴含的美更深入人心。
《燕子》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燕子》P2——P4一、教材简说这篇课文写的是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
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粘住、一圈、荡漾、倦了、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一步步描写燕子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图片的解读,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比喻、拟人的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灵巧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良好习惯,并学会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通过美的语言,体会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粘住、一圈、荡漾、倦了、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一、研读教材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燕子呢喃,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流淌……大自然的景物是如此的迷人。
教材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
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
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
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的美景”这一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雾在哪里》《古诗两首》《一碗水》《小城三月》《梅雨潭》《沧海日出》,从不同角度再度体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研读学生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和泉水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
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设想:1、走进生活。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四、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一定的想象。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33个生字,会认16歌生字。
2、正确读写生词,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方法。
2、流利的背诵,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和积累好词佳句。
2、提高认识美,鉴赏美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法与学法: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美,通过口诵心记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解词,析句、的过程中,人士逐渐深化,感情逐渐深入。
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14课时。
1、燕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3、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法:读议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3、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能背诵《咏鹅》、《静夜思》、《将进酒》等古诗;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2.掌握形容词的基本概念,能说出《小燕子》中描述燕子的形容词;3.理解“自信”、“自尊”、“自爱”的概念,能在自己和别人的言行举止中找出示例;4.真实体验“品读”的快乐,从中领悟阅读的意义和价值;5.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会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教学重点:1.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和背诵;2.形容词的认识和应用;3.自信、自尊、自爱的理解。
教学难点:1.古诗的意境体验和应用;2.自信、自尊、自爱的理解和培养。
教学方法:1.介绍和启发法;2.体验和演示法;3.互动和讲解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通过自然的童谣来解释自信、自尊、自爱的概念;二、展示古诗,列举古诗的基本元素和韵律,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构成和特点;三、解读和背诵《咏鹅》、《静夜思》、《将进酒》等古诗,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四、引导学生体验《和尚》和《小燕子》中的意境,帮助他们理解句子中的形容词;五、启发学生自信、自尊、自爱的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六、教师巡视课堂,鼓励并指导学生在朗读、背诵古诗的过程中表现自己;七、总结和点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教学效果:经过本单元的语文教学,学生们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不仅能背诵多首古诗,而且也学会了运用古诗中的词语、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同时,学生们也掌握了形容词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语言表述中的作用,了解了自信、自尊、自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进一步增强了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本单元的语文教案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和体验,营造多姿多彩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美好的追求,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3.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时读准字音,再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或“加一加”等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关于字义,可以采用组词的方式进行理解,还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理解“鸳鸯”和“河豚”。
写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书写方法分小组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融、燕、崇、溪”等。
“融”的左下部分只有一横;“燕”的上面部分是“廿”,第四笔是短横;“崇”的下面部分是“宗”,不要写成“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
教学时可以在课件中用彩色突出这些易写错的部分,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
2.朗读教学三首古诗朗读起来轻快而愉悦。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景色展开想象,配上合适的音乐,在教师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绝句》一诗的前两句,朗读的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第三句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重点落在“燕子”一词上,拉长重读“燕”字,轻读“子”收尾,读出燕子的轻巧灵动;第四句语调轻柔舒缓,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惠崇春江晚景》第一句中“竹外桃花”要一气呵成读完,重读“花”字,“三两枝”慢读,读出画面的层次感,体现桃花的错落有致;第二句中“暖”字要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引出“鸭先知”;第三句,语速加快;第四句语调上扬,节奏放慢,突出“河豚”“欲上”,给人想象的空间。
《三衢道中》第一句重点读好“日日晴”中的两个“日”字,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点儿,稍重一点儿,语调上扬,读出“晴”带来的意外之喜;第三句语速加快,重读“路”字,结尾语调上扬,声音延长,读出意犹未尽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8篇)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咏柳》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春天的故事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二、快乐自学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激励导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文字和朗读的关系,提高朗读水平;2.学生能够感受文本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提高语感;3.学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理解情感和思想,培养审美情趣;4.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指导完成语文作业。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阅读与感受: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阅读文字,感受语文美感,提升语感;•课文鉴赏:鉴赏有意境、富有情感表现的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图片、音乐、生活场景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增加语感;•搭配法:通过多种方式搭配阅读文本,如图画、音乐、表演等;•鉴赏法:通过讲解、分析、引导等方式鉴赏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1.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2.学习环节–朗读训练。
老师带领学生多次朗读语文课文,并针对不同段落和词语进行练习。
–文本阅读。
老师讲解文章大意和重点词语,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可以借助图画等进一步理解课文。
–鉴赏训练。
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通过教师提问、同学讨论等方式进行鉴赏训练。
3.作业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语文作业,如课文朗读、错别字改正、作文等。
4.总结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学方法1.导入法。
通过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情境。
2.朗读法。
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增加语感。
3.搭配法。
通过多种方式搭配阅读文本,如图画、音乐、表演等。
4.鉴赏法。
通过讲解、分析、引导等方式鉴赏文学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针对学生口语表达的不足点,采用了深入浅出的朗读训练和鉴赏训练,使学生能够渐渐提升语感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搭配不同形式的文本阅读,如图画、音乐、表演等,更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和美感。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与交流,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授、掷”等9个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4.能仿造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理解、背诵《忆江南》。
学习难点:能仿造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理解《忆江南》。
目标依据:1.学习内容(本课在本单元知识结构中的进阶位置,包含与已学内容的关联、认知目标中的进阶位置、必备品格中的进阶位置)“交流平台”是配合比本单元语文要素,以单元课文中的三个句子为例,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优美生动的语句。
“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借助提手旁、绞丝旁、贝字旁的意义学习生字和新词,继续巩固对形声字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辨析近义词,学习准确运用词语。
引导学生仿造例句,从形状、颜色等方面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日积月累”让学生在读古词,理解意思,想象画面的基础上积累背诵。
2.学生情况(学生与本课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兴趣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学生已有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基础,让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关于优美生动的语句的阅读体会,养成关注积累优美生动语句的良好学习习惯,为“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打下基础。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交流平台”,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学习“识字加油站”,能根据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授、掷”等9个生字,学习目标:1.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2.能仿造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课文14)《春雨的色彩》:描绘春雨给大地带来的色彩变化。
《燕子》:描述燕子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荷花》:赞美荷花的美丽与品质。
《咏柳》:以柳树为主题,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2. 第二单元:传统文化(课文58)《传统节日》: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寓意。
《十二生肖》:讲解十二生肖的由来和特点。
《成语故事》:讲述成语故事,传承文化精髓。
《寓言故事》:通过寓言故事,传达道理。
3. 第三单元:生活趣事(课文912)《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描绘慢性子和急性子的性格特点。
《方帽子店》:讲述一个关于创新和突破的故事。
《漏》:描述一个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趣事。
《枣核》:讲述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故事。
4. 第四单元:科普知识(课文1316)《花钟》:介绍花钟的制作原理。
《蜜蜂》: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重要作用。
《小虾》:认识小虾的特点和生态习性。
《小燕子》:了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仿写。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传统文化的热爱。
增强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作文的仿写与创作。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生字词卡片。
课文挂图。
2. 学具:课本。
作业本。
生字词积累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讨论,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 7 个生字;会写“鸳、鸯”等 12 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 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
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 .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
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制作自然生灵记录册》设计人: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练习,都为本单元读文章想画面的训练奠定了基础。
《古诗三首》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每首诗描绘的景象;《燕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荷花》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它是对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何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的提升,本单元进一步体会、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燕子》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朗读并抄写;《荷花》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自己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并与同学交流;“交流平台”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优美生动的语句。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引导学生借助记录卡写一种植物。
《荷花》安排了仿写一种植物,为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作热身,降低了习作难度。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对于哪些是优美生动的语句,教材没有明确的指向。
“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这些课后题都强调了学生的作用,说明优美生动的语句往往带有读者主观感受。
教学时对学生找出或画出的优美生动语句,不要作过多限制,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可以通过互相交流,结合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逐步提高学生对优美生动语句的认识。
第二,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种植物,观察记录活动需要提前布置,可以在教完《荷花》时布置,并借助记录卡范例,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植物记录卡活动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对话可爱的生灵,感受人文主题。
一、出示单元导语页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上的内容。
二、任务驱动:围绕你发现什么,说说通过从单元导语页中发现什么内容。
三、利用气泡图整理学生发现的内容。
四、师重点点明本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
五、听范读,多种方式比赛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梳理本单元可爱的生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
教案
教学目标
- 熟练掌握第一单元的识字、拼音和阅读内容。
- 掌握认读字词和句子的技巧。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
1. 识字:复第一单元的字词,包括生字的认读和拼写
2. 拼音:巩固第一单元的拼音声母和韵母的发音规律
3. 阅读:复第一单元的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综合练:整理第一单元的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复内容。
2. 识字复:用幻灯片或黑板上展示第一单元的生字,让学生认读并拼写。
3. 拼音巩固:使用拼音卡片或互动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发音,巩固第一单元的拼音知识。
4. 阅读复:让学生跟读并理解第一单元的课文,通过提问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综合练:布置综合练题,包括识字、拼音和阅读的练,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结:复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复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识字、拼音和阅读表现,以及完成综合练的情况,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课后作业
完成布置的综合练题,预第二单元的内容。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植物朋友》习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修改完善自己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尝试写清楚植物朋友的样子、颜色、气味等,并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3.能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互相分享习作,能从突出特点、有条理、写出感受等不同角度欣赏评价同学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记录组合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2.抓住植物的特点,重点写出植物朋友的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它特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植物记录卡。
2.习作评价表。
学生准备:1.提前观察某种植物,搜集相关的资料。
2.已制作好的记录卡。
【习作策略】习作前策略激发和收集灵感:仔细观察某件物品。
习作中策略突出重点和意义:确保图画和文字相符。
激发和收集灵感:①收集范文,寻找话题。
②从环境中获取灵感。
【习作支架】图表支架:运用图表支架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习作要点,有助于学生获得清晰的习作逻辑,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范例支架:起步作文阶段运用范例支架,给了学生可以模仿的文章、语篇或片段,让学生借鉴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和语篇特征,降低习作难度,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揭题解题1.图片导入,欣赏花草树木。
同学们,大自然中的植物朋友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多姿多彩。
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因为有了植物才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宋代词人辛弃疾曾说“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自古以来,花鸟鱼虫、一草一木就是我们的好朋友。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令人喜爱的植物。
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个闯关游戏,你来猜猜是哪个植物朋友吧!2.闯关游戏——植物猜猜猜。
(1)游戏一:根据谜语猜植物青青模样巴掌大,轻轻触摸把手扎。
(仙人掌)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穿着粉红袄,模样真漂亮。
(荷花)(2)游戏二:根据诗句猜植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柳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3)游戏三:根据描述猜植物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