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 第三章 高等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60.00 KB
- 文档页数:26
第一章绪论1了解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学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以完成中等教育学业的成年人为培养对象,在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进行的高深学问的研究、生产、传播、应用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活动。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现象中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试析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我们认为,界定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至少要考虑两个因素:首先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地位。
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下位学科,在整个教育科学系统中,高等教育学属于应用学科或分支学科;但就高等教育科学体系而言,高等教育学则是统领干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史等学科之上的学科,它要研究高等教育领域的一般问题,就此而言则属于基础学科。
其次,要照顾到目前教育基本理论建设的现状,即普通教育学对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不足。
在一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并不矛盾。
从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现实看,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促进、两者缺一不可。
当然,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高等教育学的应用性质是其主要方面。
正如潘摄元先生所说,“高等教育学就其本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说,即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问题的任务,又有以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
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性理论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因此,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以应用性为主,兼顾其基础性。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探索领域。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现象中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泛泛的高等教育现象也不是高等教育规律的应用,而是透过诸多的高等教育现象表现出的特殊矛盾与发展规律。
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要遵循两大规律:一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教育与人的关系。
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学特点:①高等教育学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学制上与中等教育衔接,且在层级上要高于中等教育②高等教育是在专门的机构中进行的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③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心理和身体发展基本成熟的成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年龄在20岁左右。
1、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以完成中等教育学业的成年人为培养对象,在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进行的高深学问的研究、生产、传播、应用和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活动。
3.高等教育的学科性质的界定因素:①高等教育的学科定位。
高等教育是教育学的下位学科,基础学科②要照顾到目前教育基本理论建设的现状,即普通教学对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不足。
2、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以应用性为主,兼顾其基础性。
5.高等教育现象,是指一切高等教育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
高等教育现象是复杂多变的,并且构成了一个系统。
3、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既不是泛泛的高等教育现象也不是高等教育规律的应用,而是透过诸多的高等教育现象表现出的特殊矛盾与发展规律。
7.教育要遵循的两大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8.高等学校最早、最基本的职能是:培养人才。
(中世纪大学)9.高等学校出现的第二个社会职能:科学研究. 以洪堡建立的柏林大学为标志。
10.高校第三个职能:社会服务。
(威斯康星大学,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发展的最完善、影响最大,所以人们把高校积极服务社会的精神称作“威斯康星精神”)4、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一、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
二、发展科学技术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
三、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直接的社会服务也是高校的职能之一。
5、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理念,正确认识高等教育事业。
二、有助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的素养。
三、有助于推动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6、学习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二、要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三、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中国的高等教育:(1)传说在虞夏之时已有了高等教育的萌芽,五代以后书院具有高等教育性质。
(2)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新中国成立后,接管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把高校分为综合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两种。
外国的高等教育:(1)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出现高等教育,世俗与教会的高等教育学习七艺,至文艺复兴)(2)中世纪(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
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
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3)近代和现代(洪堡建立柏林大学。
)四、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
(2)高等教育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一、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
高等教育的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二、高等教育的功能(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完整人格、加强个人素质以及改变个人地位。
(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第一章:绪论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主要形成于西方的中世纪大学教育和东方中国汉代的太学及唐、宋的书院教育。
书院教育是从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
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是指它的形式开始从单一走向多样,其职能不断丰富和充实。
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了“通过科研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独立与自由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使大学除培养人才之外有新职能。
赠地学院:把教学和科研活动延伸到课程与校门之外的社会活动过程中。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主要是指20世纪完善以后的高等教育的大变革与大发展。
呈现出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和多元化的特征和趋势。
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2013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基本理论的作用。
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规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P39建立在人性假设基础上的教育本质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P43 P44 高等教育界定为倒数第三倒数第四段《教育大辞典》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以上程度的各种专业教育及少量高等教育机构设置的一般教育课程计划所提供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高等教育学是建立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程度上一般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班。
教学组织和形式有全日制和业余的,面授的和非面授的,学校形式和非学校形式。
高等教育一般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
P47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2013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高等教育的价值高等教育两个最基本的价值是其本位价值和社会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位价值:1.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1.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社会文化的过程2. 社会选择社会依据一定的规则,给个体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并由此影响个体的发展进度、程度和社会地位3. 社会流动高等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P53 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2015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纽曼,罗伯特·郝钦斯,帕蒂森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或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后面的数字是教材页码序号)使用教材:胡弼成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印刷《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高等教育成型阶段: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末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等教育建立在新兴起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学科、课程组织教育过程,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P4)●高等教育完善阶段:从单一走向多样,职能不断充实。
其代表是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把科学研究职能引进大学)和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明确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
(P5)●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七大特征和发展趋势—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和多元化。
(P6-12)●高等教育学的性质: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的应用性学科。
其任务是应用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开展自身领域的教育理论研究。
(P16)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发挥人的潜能/ 发现人的价值/ 使个体社会化/ 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和发展。
(P34-35)●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属性(主要表现在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上),又具有生产力属性(表现在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上)(P40)●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等专门性/ 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
(P41-42)●高等教育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发展和个性完善;其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
(P46-48)●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P49)●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和“思想库”,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
(p51~53)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针、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
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
中世纪大学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
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
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
1.萌芽阶段:机构:雅典大学;稷下学宫(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孔子、老子(世界公认的早期高等教育思想家)。
2.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最早的学科:医学、文学、法学、神学。
汉代太学、唐宋书院。
书院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从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
3.成型阶段:高等教育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4.完善阶段:大学三大职能逐步完善;形式与结构发展扩张中的高等教育特征: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多元化。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分支学科;2、总体上看属于应用性学科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尚未形成定论,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3、教育就是使个体社会化;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各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也存在不同的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的表现)1、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2、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3、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
高等教育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基本的价值)本体价值:1、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社会价值:1、社会化2、社会选择3、社会流动。
个人本位价值观: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认为: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2.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知识的创新;3.高等教育实施在于通过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而达到目的。
知识本位价值观:早稻田大学的教育宗旨;1. 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2.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社会本位价值观:1.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2.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
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三、论述题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P7)*1)规模化。
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2)中心化。
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3)综合化。
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4)国际化。
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
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
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
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一、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二、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三、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索?(P24)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
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的概念一、高等教育的不同界定(判断、选择)由于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个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各国的具体情况也有差异,它的形式在不断变化,职能在不断丰富,因此,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学者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条对高等教育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第二节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西方的“高等教育”发源于古希腊雅典,发展于“XXX 学”,终结于“XXX”,总体上可视为西方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
(判断、选择)公元11世纪西欧经济的发展孕育了大学的建立,约在12世纪初,欧洲开始出现一批最早的大学,主要有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XXX,法国的XXX。
(判断、选择)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大体上经历了萌芽(夏商周)、形成(春秋战国)、建制(两汉)、发展(唐宋)、衰落(元清)等几个阶段。
(判断、选择)除商、周时期的高等教育较为特殊外,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从办学主体看,是官私并存。
2.从社会功能看,是显在、潜在同具。
3.从管理者素质看,是名师掌权。
4.从课程内容看,是儒学为尊。
5.从受教育权看,是机会不均。
6.从教学方法看,是崇尚自学讨论。
第三节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理论体系一、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初等教育学研究初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二)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三)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学研究的规律主要有以下三条: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2.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健康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3.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从特殊性质来说,高等教育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1.高等教育是一门综合学科2.高等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学科3.高等教育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第二章初等教育结构与功能(多为简答、选择)第一节初等教育的结构初等教育的结构指初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