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李将军列传》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二)”要认真完成。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
但生不逢时。
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四: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
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
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
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3、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五:看51页,探讨“斩霸陵尉”,此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么?提示: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
《李将军列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积累与李广有关的诗文及警句格言。
(2)掌握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文本及诗文研读,分析李广这一人物形象。
(2)通过合作探究,深入了解“李广难封”的悲剧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研读和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文本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素养。
【教学重难点】通过拓展阅读及对文本的研读,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李广难封”的悲剧原因。
【课前准备】1、收集整理与李广有关的诗文。
2、结合复习教学案,认真研读文本,疏通巩固字词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整篇文章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在疏通字词句,了解文章大意;今天讲的是第二课时,重在阅读与赏析。
)【教学过程】一、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疏通了文言字词,大致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生平事迹和为人。
李将军富有传奇色彩的悲剧的一生,让我们既同情,又悲愤。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与欣赏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李将军的性格特征,探究其难封的悲剧原因。
二、至今犹忆李将军。
活动:请同学们先阅读下面的诗歌,再结合文本中的相关情节作具体评价,了解人们至今犹忆李将军的原因,进一步完善李将军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设计意图】适当引入诗歌内容,把文本内容串联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既巧妙地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让学生通过品读鉴赏,体味揣摩诗歌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完善李将军在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1、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3、千古李将军,夺得胡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辛弃疾《卜算子漫兴》三、任凭后人如是说。
活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已沉寂在岁月的风尘中,留下的是后人对他们的景仰与评说。
请同学们品读下列内容,结合文本体味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魅力。
【设计意图】因为李广是一位历史人物,且是一位著名的悲剧英雄,所以当时及后世对他的评价一定很多。
《李将军列传》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李广的人物形象,感悟其忠勇、刚毅、正直的品质。
2.学习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通过对李广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李广的人物形象分析。
2.文言文阅读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翻译。
2.李广形象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对李广的初步了解,引导同学们关注李广的形象和事迹。
2.教师简要介绍《李将军列传》的作者和背景。
二、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对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翻译。
(1)李广的勇猛善战:如“广乃令士卒皆下马,解鞍,各饮马。
广身自射之,杀二人,生得一人,以马上之,于是胡骑皆惊,走不敢追。
”(2)李广的忠诚正直:如“广曰:‘吾诚得尽力,然终不能害汉,吾亦不忍为之。
’”(3)李广的悲壮命运:如“广乃叹曰:‘吾尝游猎,见一虎,吾自度不能胜之,乃以剑刺之。
今胡骑如云,吾尚不能胜,何面目立于天下!’遂引刀自刎。
”3.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广为人长,猿臂,善射,其射无不中。
”三、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谈谈对李广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李广的忠勇、刚毅、正直品质。
2.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李广会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形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阅读《李将军列传》全文,对李广的形象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李广形象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李广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课堂讲解1.分析李广所处的历史背景,如汉匈战争、民族矛盾等。
2.分析李广形象的文化内涵,如忠诚、勇敢、正直等品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李广形象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李广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2.讨论李广形象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如何传承和发扬李广的精神?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李广形象的理解。
《李将军列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史记》“贵乎真”的史家传统。
4、了解李广,并探讨李广的个性及失败的原因。
课时设置:3课时第1课时要点:了解有关内容,流畅朗读,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一、导入“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
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一个卓立千古,彪炳万世的英雄形象。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里,常常出现李广的形象:“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王维《老将行》,慨叹李广之不遇)“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怀念爱护士卒的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怀念李广)“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一剑长。
”(沈彬《塞下三首》)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繁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
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
”(《史记钞》)李广本人由于其勇而无当、不畏权贵、简单易从的作风、仁爱士卒的品德,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广泛的影响,成为历代文学作品歌颂的对象,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和无限景仰。
二、练习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陇西故槐里上山陈赎为庶人中石没镞骠骑将军元狩四年愠怒持糒醪遗广食其悛悛如鄙人下自成蹊睨其旁讷口少言以为李广老,数奇自刭广从弟李蔡广详死秩八百石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陈同“阵”)(2)行十余里,广详死(详同“佯”)(3)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幕同“漠”)(4)封书与广之莫府(莫同“幕”)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
课文《李将军列传》的教学设计[推荐5篇]第一篇:课文《李将军列传》的教学设计课文《李将军列传》的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李将军列传》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二、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三、教学设想: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二)”要认真完成。
教学课时:2课时四、第一课时教学步骤:1、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2、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
但生不逢时。
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3、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4、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
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5、风采:(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
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
李将军列传教案教案标题:《李将军列传》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李将军列传》,学生将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李将军及其对国家的贡献。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撰写有关历史人物的传记。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李将军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李将军,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阅读与讨论:1. 分发《李将军列传》,让学生阅读故事。
2. 学生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李将军的贡献。
3. 整个班级共同讨论学生小组的发现,引导学生分析李将军的领导才能和他对国家的重要作用。
扩展阅读:1. 分发其他相关材料,如历史书籍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将军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他的时代。
2. 学生独立阅读扩展材料,并撰写一篇关于李将军的传记或文章。
写作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扩展阅读材料,撰写一篇关于李将军的传记或文章。
2. 学生可以选择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但要求清晰、准确地描述李将军的生平和贡献。
总结与评价:1. 学生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班级共同评价和讨论。
2. 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
教学资源:1. 《李将军列传》文本2. 图片或视频展示李将军形象3. 扩展阅读材料,如历史书籍或文章4. 学生写作练习材料5. 讨论和评价的工具和方法评估方式: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整个班级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班级展示来评估学生对《李将军列传》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李将军的理解程度。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专家或历史爱好者来班级上讲解李将军的故事,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深度理解。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李将军和其他历史人物,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3. 可以将学生的写作作品整理成一本小册子,供学生和其他年级的同学阅读,以增加学生的写作动力和分享成果的机会。
《李将军列传》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二)”要认真完成。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
但生不逢时。
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四: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
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 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
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
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3、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李将军列传》教案仪征中学姚祥琳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把握李广的才能、品质,并分析造成其不幸遭遇的原因2、学习《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二、重点难点1、了解李广,并探讨李广的个性及失败的原因。
2、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有一定文言基础,对于传记类古文可以自行通读。
基于此,本课重在让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从而引导其深度思考,探讨李将军的性格特点和失败原因。
四、教学过程导语:之前已经带领大家梳理了文章中的重要字词句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分析李广其人以及作者在李广身上所寄予的情感。
一、初读文本体味情感下面我们来看看司马迁是如何评价李广的?(作者情感)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
作《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太史公自序》翻译:勇于抵挡敌人,仁爱士兵,号令简明不繁琐,军队将士归心于他。
从司马迁的写作目的来看,是为了歌颂、赞美李广将军的优点。
文中的最后一段是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我们一起朗读一遍。
学生活动:全班齐读文段,梳理重点字词,理解划线句子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分析: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
司马迁用两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过渡语:作者司马迁为什么会给予李广如此高的评价呢?在古代不少壮志未酬的豪杰之士,总把李广作为缱绻情怀的对象,在历代诗歌中总能发现李广的身影。
二、细读文本概括形象1、首先,我们先来看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唐代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李将军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把握李广的才能、品质和不幸遭遇2、掌握所、用、固、因、去等文言词语3、学习《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从《李将军列传》分析《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时数: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了解《史记》2、预习《李将军列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李广是西汉抗击匈奴时期涌现出来的著名将领,也是千百年来受人们喜爱的历史人物之一,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下《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
二、参照课下注释,在文中找出能表示年代的词语,理清文章的时间顺序三、简述李广在各个年代的生平遭际李广是名将之后,出身于“世世受射”的家庭,从小就练就一身高强的射技,汉文帝时,从军击匈奴,因“杀首虏多”提为汉中郎。
汉景帝时为上郡太守,在抗击匈奴时,曾亲射匈奴射雕者、解鞍惑胡骑。
汉武帝时期元光年间,李广身为边将,他出雁门关击匈奴,被俘后夺马逃脱并且射杀追骑;担任右北平太守时,在打猎中曾经射中石头,并且“中石没镞”。
他为人“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关心士卒。
元狩年间,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被任命为前将军,卫青要他出东道,失道被责,卫青又逼李广对簿,李广最终悲愤自刎。
四、根据时间顺序及李广在各个时代的生平遭际,划分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一部分:(1——2段)李广在汉初文帝、景帝时期的生平遭际第二部分:(3——7段)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李广为边将的一系列活动第三部分:(8——10段)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的经过。
第四部分:(11段)作者的论赞,表达作者对李广的无限景仰第二课时重点:1、检查预习情况2、讲解课文第一部分教学过程:1、讲解课文第一部分重点词句:故槐里:祖籍;以良家子:以……身份;用善骑射:因为,由于杀首虏多:战斗中,斩获敌人首级和俘虏的敌人很多,两者是并列关系从弟:堂弟。
中郎将:武官名,各个时代的地位不同,秦汉时,统领皇帝侍卫唐代是低级武官,北宋初年为虚职,后被取消。
《李将军列传》教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史记》“贵乎真”的史家传统。
4、了解李广,并探讨李广的个性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了解作者对李广的观点。
【教学难点】字词整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对于李广大家不陌生。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里,常常出现李广的形象:“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怀念爱护士卒的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怀念李广)“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一剑长。
”(沈彬《塞下三首》)。
那么李广究竟有什么事迹?二、文章第1-2节字词梳理。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其先曰【叫做】李信,秦时为将,逐得【追获】燕太子丹者【的人】也。
故【故居】槐里,徙成纪。
广家世世受【传授】射【剑法】。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大规模】入萧关,广以【凭借】良家子【清白人家的子弟】从军击胡,用【因为】善骑射,杀首虏【敌人的首级】多,为汉中郎。
广从弟李蔡亦为【是】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官吏的俸禄】八百石。
尝【常常】从【跟随】行【从行】,有所【有……的事情】冲陷折关【冲锋陷阵破关】及格【攻击】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假如】令【让】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难道】足道哉!”匈奴大【大规模】入上郡,天子使【派遣】中贵人从【跟随】广勒习【部署训练】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带领】骑数十纵【放马奔驰】,见匈奴三人,与(之)战。
三人还【转身】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将要】尽。
中贵人走【逃】广【到李广处】。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于是】遂【就】从【带领】百骑往【去】驰【追】三人。
三人亡【丢】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亲自】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布阵】。
高二语文《李将军列传》教案设计高二语文《李将军列传》教案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语文《李将军列传》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梳理李广的生平并能简要地概括。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评点李广的人生经历。
4、理解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和他对传记人物评价的倾向。
教学重点:1、概括李广的生平。
2、评点人物。
3、理解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
教学难点:1、分析李广的命运悲剧。
2、司马迁对传记人物评价的倾向。
教学方法:朗读、点拨、研习、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语:以大屏幕代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独臂将军去似飞,弯弓百步虏无遗”,这说的就是李将军。
我们今天就一起欣赏李将军的风采。
二、概括李将军的生平请学生回忆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李广的人生经历。
围绕他的人生经历中主要发生的事件概括。
教师提示:李广的一生都在做什么?抗击匈奴。
用他的话说就是,“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整个人生都与抗击匈奴有关。
曾经为抗击匈奴得到皇帝的赏识,也曾经因为抗击匈奴获罪,更是因为抗击匈奴被捉,最后也是因为抗击匈奴而自刭。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一生都在抗击匈奴的战场。
三、司马迁传记人物司马迁为什么会给他立传,他在李广身上看到了什么?李广对于司马迁来讲,有什么传记价值?请同学们思考作答。
预想:1、李广的卓越才干。
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他在抗击匈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作战才能。
2、李广的正直品行。
结尾评价里反复说他身正、诚恳、忠诚。
四、人物评点司马迁如何展示人物风采的?学生活动:安排学生自由组合评点人物的风采。
提示先寻找有关人物风采的内容,然后运用评点法点评。
教师提示评点范例:如: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通过文帝的感叹,可以看出李广的作战才能。
•[阅读次数:745]教学设想: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
本文的教学以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来处理教材。
本文可以在学生预习后总结提取文言知识,再整体理解翻译,最后在全文理通的情况下做问题探讨。
学习目标: 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阅读次数:1060]【教学目标】 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史记》“贵乎真”的史家传统。
4、了解李广,并探讨李广的个性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阅读次数:2272]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课题:《李将军列传》(两课时)【学习目标】 1...•[阅读次数:2885]●教学目标:1、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阅读次数:1342]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阅读次数:3639]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阅读次数:6665]《李将军列传》教案及同步练习(转载) 学习目标: 1、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2、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3、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阅读次数:3809]《李将军列传》教案(转载)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
课程类型:大学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李将军列传》中李广的形象特点。
2. 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传记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深入了解《史记》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李广的形象特点。
2. 《史记》的写作风格。
教学难点:1. 对李广形象特点的深入理解。
2. 对《史记》写作风格的把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生平。
2. 简述《史记》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二、阅读课文1. 学生自主阅读《李将军列传》,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李广的形象特点,如勇敢、机智、廉洁、忠诚等。
三、讨论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李广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如与匈奴作战、射雕等。
2. 讨论李广的性格特点,如谦虚、忠诚、重义等。
四、总结归纳1. 教师总结李广的形象特点,强调其英勇、忠诚、廉洁等品质。
2. 学生谈谈对李广的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李广的形象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史记》的写作风格有何特点?二、深入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李将军列传》,重点关注李广的遭遇和司马迁的写作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司马迁在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衬托、夸张等。
三、讨论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的写作风格,如客观、真实、生动等。
2. 讨论司马迁在塑造李广形象时的手法,如对比、衬托、夸张等。
四、总结归纳1. 教师总结《史记》的写作风格,强调其客观、真实、生动等特点。
2. 学生谈谈对《史记》的阅读感受,以及对司马迁的敬佩之情。
五、作业布置1. 学生阅读《史记》中的其他传记,如《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等,了解《史记》的写作风格。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李广的读后感,谈谈对李广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广的形象特点,把握《史记》的写作风格。
《李将军列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二)”要认真完成。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
但生不逢时。
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
四: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
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
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
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
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
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3、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五:看51页,探讨“斩霸陵尉”,此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提示: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
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
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
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
体现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六:作业,总结1——7段文言现象。
(略)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8—11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这部分写了晚年李广什么样的人生遭际?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生遭际:
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出战就不顺。
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
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
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乃自刎。
)
悲剧原因:
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
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
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
”(《史记钞》)
三:最后一节,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提示: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四:总结:
1、人物形象: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
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
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
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烦。
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
但实事求是的说,李广还是有缺点的,如杀霸陵尉,暴露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
司马迁同情李广,但他只是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李广不公平的遭遇上: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
2、艺术手法:(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
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
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
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
(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
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
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
(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
本文写“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
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
又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
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
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
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
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
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
3、文言现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