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坝设计毕业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433.02 KB
- 文档页数:52
BJ重力坝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1)前言 (2)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地理位置 (3)1.2 流域概况 (3)1.3 工程任务与规模 (3)2 基本资料 (4)2.1 水文气象 (4)2.2 坝址与地形情况 (11)2.3 工程枢纽任务与效益 (12)3 枢纽布置 (13)3.1 枢纽组成建筑物及其等级 (13)3.2 坝线、坝型选择 (14)3.3 枢纽布置 (17)4 洪水调节 (19)4.1 基本资料 (19)4.2 洪水调节基本原则 (22)4.3 调洪演算 (23)4.4 调洪计算结果 (27)5 非溢流坝剖面设计 (28)5.1 设计原则 (28)5.2 剖面拟订要素 (28)5.3 抗滑稳定分析与计算 (31)5.4 应力计算 (33)6 溢流坝段设计 (36)6.1 泄水建筑物方案比较 (36)6.2 工程布置 (37)6.3 溢流坝剖面设计 (38)6.4 消能设计与计算 (41)7 细部构造设计 (42)7.1 坝顶构造 (42)7.2 廊道系统 (43)7.3 坝体分缝 (44)7.4 坝体止水与排水 (45)7.5 基础处理 (46)7.6 混凝土重力坝的分区 (47)第二部分计算说明书1 洪水调节 (49)1.1 调洪演算 (49)1.2 调洪计算结果及分析 (63)2 非溢流坝段计算 (64)2.1 非溢流坝段经济剖面尺寸拟定 (64)2.2 重力坝非溢流坝段主要荷载 (68)2.3 抗滑稳定分析 (75)2.4 抗剪断强度计算 (78)2.5 应力分析计算 (80)3 溢流坝段设计 (84)3.1 顶部曲线 (84)3.2 反弧段 (86)4 消能防冲设计 (87)4.1 洪水标准和相关参数的选定 (88)4.2 水舌抛距计算 (89)4.3 最大冲坑水垫厚度及最大冲坑厚度 (90)致谢 (92)参考文献 (93)前言本次毕业设计是根据根据教学要求,对水利水电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的最后一项教学环节。
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TL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层次:专科起点本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容摘要重力坝是一种古老而迄今应用很广的坝型,因主要依靠自重维持稳定而得名。
重力坝的断面基本呈三角形,筑坝材料为混凝土或浆砌石。
在中国的坝工建设中,混凝土重力坝也占有较大的比重。
本次设计为TL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设计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基本资料的分析、坝型选择和枢纽布置。
设计的主要容首先是进行坝体的设计,进行坝型选择,设计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方案,设计容包括挡水坝段的设计,溢流坝段的设计,底孔坝段的设计等。
然后是细节构造与坝基处理,有坝基清理、坝基加固、坝基防渗及坝基排水设计、断层处理等。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重力坝;剖面设计;荷载计算;应力分析目录引言11 设计资料31.1 某重力坝基本资料31.1.1 流域概况31.1.2 地形地质31.1.3 建筑材料31.1.4 水文条件31.1.5 气象条件41.2 某重力坝工程综合说明42 坝型及坝址选择72.1 坝型选择72.2 坝址选择83 挡水建筑物设计93.1 非溢流坝剖面设计93.1.1 坝顶高程的拟定93.1.2 坝顶宽度的拟定113.1.3 坝坡的拟定113.1.4 上、下游起坡点位置的确定113.2 荷载计算及组合123.2.1 自重W133.2.2 静水压力133.2.3 扬压力133.2.4 泥沙压力143.2.5 浪压力153.2.6 荷载组合163.2.7.荷载计算成果173.3 抗滑稳定分析213.4 应力分析224 坝体细部构造234.1 坝顶构造234.2 廊道系统234.2.1 基础廊道234.2.2 坝体检查排水廊道244.3 坝体分缝244.4 坝体止水254.5 坝体排水265 地基处理275.1 地基开挖与清理275.2 坝基的帷幕灌浆275.3 坝基排水275.4 坝基的固结灌浆28结论29参考文献30引言重力坝的断面基本呈三角形,筑坝材料为混凝土或浆砌石,整体是由若干坝段组成。
水库重力坝优化设计论文水库重力坝优化设计论文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优化设计1.1坝体布置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成直线布置,坝轴线方位角为NE53°,坝顶长113.83m。
右岸非溢流坝段由桩号坝0+000.00m~坝0+055.10m,左岸非溢流坝段由桩号坝0+063.10m~坝0+113.83m,两岸非溢流坝段坝顶总长105.83m,坝顶宽7.0m,坝顶高程1747.10m。
非溢流坝段上游面铅直,下游坝坡m=0.7,起坡点高程1737.10m。
坝体中部桩号坝0+055.10m~0+063.10m为溢流坝段,采用开敞式溢流表孔,堰顶高程1744.00m,溢流堰面按WES型剖面设计,下游面采用台阶式及底流联合消能,台阶高1.0m,宽0.7m,下游护坦长6m,护坦高程1711.76m。
放空底孔与取水口采用上下重叠式布置,位于右坝段0+052.60m桩号处,冲沙底孔进口高程1712.30m,喇叭型进口,设置2.0m×2.0m(宽×高)事故检修闸门孔及相应的启闭设备;取水口进口高程1716.40m,进口为喇叭型,并设置固定式拦污栅,其后为1.5m×1.5m(宽×高)事故检修闸门孔及相应的启闭设备,取水口后接压力管道,管道中心高程为1716.65m,直径为0.5m,管道外用C20钢筋混凝土包裹。
1.2坝体结构1.2.1坝顶结构坝顶高程1747.10m,顶宽7.0m,左右岸非溢流坝段分别长50.73、55.10m,上下游侧均设栏杆,溢流坝段设交通桥,右岸坝顶与顺龙公路连接。
1.2.2坝体材料工程区出露地层为峨眉山玄武岩,无可选料场,所选料场距坝址区约10km,由于运距远、人工费高、施工进度慢,故放弃了浆砌石筑坝方案。
经对C15常态混凝土和C15碾压混凝土进行比较,前者施工机械较少,后者具有工艺简单、上坝强度高、工期短、适应性强等优点,大坝填筑总量30408m3。
重力坝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基本资料 (1)仁1.流域概况 (1)1.2水文气象特征 (1)1.3地质条件 (2)1.41程枢纽任务 (3)2枢纽布置 (4)2.1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确建 (4)2.2坝址、坝型选择 (5)2.2.1坝址地形地质条件 (5)2.2.2选址、选型原则 (5)2.2.3亭子口坝址概况 (6)2.2.4李家嘴坝址概况 (7)2.2.5坝址比较 (8)2.3枢纽布置 (9)2.3.1布置原则: (9)2.3.2枢纽的总体布置 (9)3洪水调节 (11)3.1基本资料 (11)3.1.1洪水过程线的确泄 (11)3.1.2相关曲线图 (13)3.1.3确定天然设计洪峰流量和天然校核洪峰流量 (13)3.1.4确定下泄设计洪峰流量标准(p=0.2%)和下泄校核洪峰流量标(p=0.1%) (14)3.2洪水调苗基本原则 (14)3.2.1确定工程等别和级别 (14)3.2.2水库防洪要求 (14)3.2.3水库的运用方式 (14)3.3调洪演算 (15)3.3.1堰顶高程 (15)3.3.2设计水头Hd (15)3.3.3流呈:系数加的确定 (15)3.3.4方案拟订 (16)3.3.5计算下泄流量 (16)3.3.6半图解法调洪演算 (17)4非溢流坝剖而设计 (22)4.1设计原则 (22)4.2剖面拟订要素 (22)4.2.1坝顶高程的拟订 (22)4.2.2坝顶宽度的拟订 (25)4.2.3坝坡的拟订 (26)4.2.4上、下游起坡点位宜的确定 (26) 4.2.5剖而设计 (26)4.3抗滑稳定分析与计算 (28)4.3.1分析的目的 (28)4.3.2滑动而的选择 (28)4.3.3对坝基面进行抗滑稳定计算 (29) 4.4应力计算 (30)4.4.1分析的目的 (30)4.4.2分析方法 (30)4.4.3材料力学法的基本假设 (30) 4.4.4荷载组合 (30)4.4.5应力计算 (30)5溢流坝段设计 (32)5.1泄水建筑物方案比较 (32)5.1.1布置原则 (32)5.1.2泄洪方案选择 (32)5.2溢流表孔布置 (32)5.3溢流坝剖而设计 (33)5.3.1顶部曲线 (33)5.3.2中间直线段的确定 (34) 5.3.3反弧段 (35)5.4消能设计与计算 (35)5.4.1闸墩的设计 (36)5.4.2消能形式选择 (37)5.4.3消力池的水力计算 (38) 5.4.4辅助消能工设计 (41) 5..4.5消力池护坦的设计 (42)6细部构造设计 (42)6.1坝顶构造 (42)6.2廊道系统 (43)6.2.1基础灌浆廊道 (43)6.2.2检査排水廊道 (44)6.2.3排水管 (44)6.3坝体分缝 (45)6.3.1横缝 (45)6.3.2纵缝 (45)6.3.3水平施工缝 (45)6.4坝体止水与排水 (45)6.4.1I 上水 (45)6.4.2坝体排水 (46)6.5基础处理 (46)6.5.1坝基开挖 (46)6.5.2固结灌浆 (47)6.5.3帷幕灌浆 (47)6.5.4坝基断层及破碎带处理 (48) 6.6混凝土重力坝的分区 (48)参考文献 (50)1基本资料流域概况嘉陵江是长江上游左岸的主要支流,发源于陕西凤县东北的秦岭山脉,流经陕西、、、重庆四省(直辖市),干流全长1120km,落差有2300m,平均比降2?05%。
中文摘要重力坝作为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坝型,对其进行风险研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近几年,国内外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讨论十分激烈。
目前,针对坝体工程的风险评估以及可靠性设计已经成为比较有创新点的论题[1]。
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重力坝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究。
本文分为两大部分,本文大概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重力坝的设计部分,重点对重力坝的非溢流坝段进行了计算,另外,对于其细部构造也进行大概的设计。
下部分为对该重力坝方案进行了风险评估,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该方案风险较低。
本文介绍了风险评估的各种方法之后,结合案例本身,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对重力坝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其中考虑到了设计、施工、运行、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又重点对每个子目标下面的几个属性分别作了研究,最后得出各个子属性的权重数值,再根据该方案在各个属性下得到了评估分数,综合测评该重力坝方案的风险性。
最后,较全面的对于影响重力坝稳定的因素都做了分析,得出结论。
关键词:重力坝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重力坝设计工程风险1ABSTRACTGravity dam in China 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dam, on the importance of risk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bout the field discussion is very fierce. At present, in view of the dam engineering risk assessment and reliability has become a more innovative design thesis [1]. This article is in this context, for gravity dam risk evaluation method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design of gravity dam sections, focusing on the computation of gravity dam.In addition,it is for the detail structure and general design. Lower part is divided into the risk assessment scheme of the gravity dam.Finally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scheme risk is low.After assessment methods has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case itself,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gravity dam, which took the design into account,such as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economic, environmental .I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ttributes to each target which were studied respectively, and finally I conclude that the weight of each attribute value.Again, under each attribute which is according to the scheme evaluation score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gravity dam about project risk has been made. Finally, the comprehens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avity dam stability have been made analysis.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Keyword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gravity dam design of gravity dam risk assessment project risk2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一.绪论 (5)1.1研究目的与意义 (5)1.2国内外坝体风险研究情况 (5)1.21国外研究状况 (5)1.22国内研究状况 (6)二.重力坝设计 (6)2.1工程概况 (6)2.11流域概况及枢纽任务 (6)2.12水文、水利调洪概况 (6)2.13气象 (7)2.14地质勘测 (7)2.2结构设计 (8)2.21工程分等与建筑物分级 (8)2.22坝型、坝址选择 (8)2.23非溢流坝设计 (9)2.24溢流坝设计 (29)2.25泄水孔设计 (34)2.26细部构造 (35)三.重力坝系统风险识别 (37)3.1风险的概念 (37)3.11风险的含义 (37)3.12与风险有关的概念 (37)3.2重力坝所受风险特点 (40)3.3重力坝所受风险因素 (41)四.风险评估方法 (41)34.1层次分析法概述 (41)4.2模糊综合评价法 (46)4.3贝叶斯网络分析法 (47)五.应用层次分析法对重力坝设计案例分析 (47)5.1分析过程 (47)5.2得出结论 (55)六.总结与展望 (55)6.1全文总结 (55)6.2展望 (55)参考文献 (56)致谢 (57)4第1章绪论1.1研究目的与意义近几年,我国将大力开发非化石能源,增加其装机容量。
1.基本资料1.1枢纽概况及工程目的桃林口水库位于河北省青龙县与卢龙县交界处,控制流域面积5060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80%。
青龙河是滦河较大的支流之一,水量充沛,但年内及年际的水量分配极不均匀,必须兴建大型控制型工程进行调节,丰富的水资源方可得到充分地利用。
水库的主要任务是调节水量,供秦皇岛市和港口码头、钢铁基地及滦河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结合引水发电、水面养殖、洪水错峰等。
可得到综合利用的效益。
供水原则是:在满足城市生活、工业用水的同时,对农业用水也给以一定的重视。
特别是移民迁建灌区用水应优先保证;其次是在现在灌区用水及盘家口、大黑丁两库的配套灌区,新增灌区要安排在缺乏地下水的滨海地区。
枢纽工程在三个坝段选择了二条坝线,二种坝型。
I83坝线采用混凝土重力坝,红层坝线采用当地材料坝。
本设计选择I83坝线、混凝土重力坝方案,枢纽建筑物包括主坝、泄水建筑物及电站等,详见“套林口水利枢纽工程平面布置图”。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按水电部制定的SDJ12—78设计标准。
水库枢纽工程属大(一)型。
主要建筑物按一级设计,辅助建筑物按三级,临时建筑物按四级设计。
1.2基本资料1.2.1水文分析1.2.1.1年径流青龙河流域水量丰沛,是滦河流域水资源蕴藏量较大的一条支流。
年径流由年降雨产生。
年径流在地区与时间上的分布与年降水基本一致。
年径流在年际间变化悬殊。
套林口实测资料1956~1982年资料中,丰水年1977年达21.34亿立米。
苦水年1981年仅1.667亿立米,相差19.37亿立米,约合12.8倍。
且丰、枯水年连续发生。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6亿立米。
1.2.1.2洪水青龙河洪水由于暴雨形成。
本地区暴雨历时短、强度大、地面坡度陡,洪峰陡涨陡落。
一次洪水历时一般为3~5天。
流域南部位于燕山山脉东侧的暴雨中心地带,因此洪水具有峰高量大的特点。
本流域洪水多发生在七、八两月,出现在七月的占34%,出现在八月的占66%。
摘要本次设计为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设计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基本资料的分析、坝型选择及枢纽布置。
设计的主要内容首先是进行坝体的设计,进行坝型选择,设计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方案,设计内容包括挡水坝段的设计,溢流坝段的设计,底孔坝段的设计等。
然后是细部构造与坝基处理,有坝基清理、坝基加固、坝基防渗及坝基排水设计、断层处理等。
设计中认真总结,运用几年来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结合毕业设计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应用,提高了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范、手册能力的培养,使我们成为合格的水利人才。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重力坝、剖面设计、荷载计算、稳定分析、应力分析Abstract:The design for the concrete gravity dam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preparation work includes basic material analysis, dam type selection and the general layout.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design is the first of the dam, the design of type selection, design scheme, design of concrete gravity dam block dam section includes the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computation of the dam base, etc. Then detail structure and foundation treatment, clean, dam foundation seepage and dam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drainage design, processing, etc.In the design, use summarization years theories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mbined with the task of graduation design thinking and analysis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the ability to work independently, but also strengthen thecalculation, drawing, write design documents, use, manual competence, enable us to become qualified talents of water.Keywords: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crete gravity dam, section, the load calculation, stability analysis and stress analysis目录前言 (1)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 (2)1 . 工程概况 (2)1.1 概述 (2)1.2 水库特性 (2)1.3 主要建筑物及其尺寸 (2)2. 设计基本资料 (3)2.1 地址区自然条件简况 (3)2.2 水文特性 (4)2.3 地质概况 (4)2.4 建筑材料及水源 (5)2.5 坝基岩石及砂砾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5)2.6 水库特性表 (5)3. 坝型选择与枢纽布置 (6)3.1 坝型选择 (6)3.2 工程等别与建筑物级别 (7)3.3 坝顶高程的确定 (7)3.4 枢纽布置 (8)4. 挡水坝段设计 (12)4.1 基本剖面设计 (12)4.2 坝体稳定分析及应力分析 (13)4.3 荷载及荷载组合 (15)4.4 强度、稳定指标分析总结: (17)5. 溢流坝段设计 (19)5.1 溢流坝剖面设计 (19)5.2 堰面水深计算 (23)5.3 消能设计 (24)5.4 导水墙设计 (24)5.5 闸墩、胸墙和启闭机 (25)5.6 荷载计算 (26)6. 底孔坝段设计 (32)6.1 底孔的剖面轮廓尺寸 (32)6.2 泄洪能力校核 (34)6.3 消能设计 (34)7. 细部构造与地基处理 (35)7.1 坝体细部构造设计 (35)7.2 地基处理 (38)第二部分设计计算书 (39)1.挡水坝段设计 (39)1.1 坝顶高程的确定 (39)1.2 基本剖面尺寸确定 (40)1.3 荷载计算 (41)1.4 稳定分析 (51)1.5 应力分析 (52)2. 溢流坝段 (58)2.1 泄流能力校核 (58)2.2 空蚀验算 (60)2.3 溢流坝曲面设计 (61)2.4 堰面水深计算 (63)2.5 消能设计 (65)2.6 稳定分析及应力分析 (68)3. 底孔坝段设计 (82)3.1 孔口尺寸的确定 (82)3.2 泄流能力验算 (84)3.3 检修门槽空蚀检验 (85)3.4 消能设计 (86)参考文献 (91)谢辞 (92)附录 (93)。
×××重力坝地基稳定性分析重力坝地基稳定性分析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向中西部地区迅速发展,坝基,尤其是重力坝地基的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地基稳定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处理的代价也越来越高。
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不仅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的关键,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坝基存在的不同地质缺陷及问题,根据重力坝的稳定性要求地基具有足够的强度、不透水性及抗滑稳定能力,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本论题主要研究重力坝在坝基开挖、固结灌浆、软弱岩层和断层破碎带处理、深层抗滑稳定及防渗排水等方面保持稳定性的应用技术措施。
关键词:抗滑稳定分析;坝基开挖;固结灌浆;软弱岩层处理;防渗排水措施目录内容摘要 (I)引言 (1)1 重力坝地基稳定性概述 (2)1.1 重力坝地基基础理论 (2)1.1.1 重力坝地基存在问题 (2)1.1.2 重力坝地基的处理 (6)1.2 重力坝地基稳定性调查内容 (7)1.3 重力坝地基稳定性处理措施 (8)1.4 重力坝地基稳定性处理综合评价 (10)2 坝基开挖 (11)2.1 建基岩体的利用和开挖要求 (11)2.2 坝基开挖形状 (11)2.3 地基表面地质缺陷处理 (11)2.4 坝基开挖程序 (12)2.4 坝基爆破设计与施工 (12)3 坝基固结灌浆设计 (14)3.1 固结灌浆的目的和要求 (14)3.2 固结灌浆设计 (14)3.2 无盖重固结灌浆 (15)4 坝基软弱岩层处理 (16)4.1 坝基软弱岩层处理的必要性 (16)4.2 软弱岩层处理措施 (16)4.3 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处理方法 (17)5 重力坝地基稳定性分析(结合案例) (19)5.1 重力坝地基稳定性案例具体内容 (19)5.2 问题产生原因 (19)5.3 问题解决措施 (19)结论与展望 (22)参考文献 (23)引言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向中西部地区迅速发展,坝基,尤其是重力坝地基的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地基稳定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处理的代价也越来越高。
重力坝毕业设计1000字重力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建造方便等优点。
本文旨在探讨重力坝设计的主要问题,包括坝体型状设计、地基处理、坝面防渗等方面。
一、坝体型状设计重力坝的重要特征是坝体具有足够的重量来承担坝下水压力。
因此,在坝体型状设计过程中,必须确保坝高和筒体厚度足够承受水压和地震力同时作用的负荷。
通常,坝体的高度应该根据下游地区所需的水压力来确定。
如果水压力较高,建议选择一种高度充足的坝体型状设计,以确保坝体足够强度承担庞大的水压力。
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不同的山体坝体特征,采用不同的坝体型状设计。
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设计重力坝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地基是承受坝体上推力的主要结构,而且地基的性质和质量对于坝体的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因此,在设计重力坝时,应该通过预测地基衬砌和充实地基来改善地基的机械性质和减小地基破坏。
地基处理应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对预计地基状况的探究和分析,以快速确定地基状况,成本和时间。
第二个阶段是对具体地基处理的选择和实施,包括挖掘、填充、衬砌、灌浆等方面的操作。
此外,地质资料的获取也是重要的,以便更准确地分析地基状况。
这些资料可以分为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以便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做出具体的决策。
三、坝面防渗坝面防渗是设计重力坝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坝面防渗可以确保坝体内水的安全,防止渗漏和水损失。
设计坝面防渗方案应考虑以下因素:1. 坝体内的压力。
防止渗漏时应确保大坝的水压符合设计要求。
2. 坝面材料。
坝面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密度和合适的渗透率,以确保没有任何渗漏。
3. 水位高度的选择。
在决定大坝的设计水位高度时,应考虑到可能的最高水位,以及水压力和水荷重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设计重力坝时,应严格遵守技术规范、结合地质特征和环境条件,从坝体型状设计、地基处理、坝面防渗等方面统筹考虑,确保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专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姓名学号系部水利工程系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指导教师年12 月25 日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二)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指导老师:学生姓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目录第一部分总则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2)二、设计方法 (2)第二部分设计资料和任务一、设计内容 (3)二、基本资料 (3)三、设计指导 (4)四、设计内容和时间安排 (6)五、设计成果要求 (6)六、参考文献 (7)第一部分总则一、设计目的及要求1、巩固、充实、加深、扩大学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实际工程的设计,使学生掌握混凝土重力坝的结构选型、尺寸拟定、工作条件、作用荷载及设计依据、内容、方法、步骤等。
从而达到较全面、系统地巩固、充实、提高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
2、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全面了解设计任务和熟悉给定资料的基础上,学会查找规范、手册、技术文献等参考资料及前人经验。
结合工程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工程设计。
3、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工程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在设计、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4、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思想,树立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
二、设计方法1、由于设计时间短、任务紧,应尽量避免重作或返工。
但必须认识到,设计工作是逐步深入的,因此某些重作是正常的,甚至是必要的。
2、每个阶段设计中,趁进入角色之机,应及时收集资料,草写阶段设计说明并备全草图,这样既可及时校对,发现错误,又为最后的文字成果整理提供素材。
3、在学生与教师研讨问题时,学生应在充分钻研的基础上,先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不能请老师代作和决断。
老师只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意见、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工作方向、建议等。
在采纳教师建议时,也必须自我消化、理解,但不强求一定纳用。
在设计过程中,提倡开拓精神,鼓励提出新的方案或见解,同时也要遵循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力坝毕业设计一、选题背景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三、文献综述1.重力坝的概念和分类2.重力坝的设计理论和方法3.国内外重力坝典型工程案例分析四、设计内容和步骤1.水文地质勘察和数据处理2.坝型选择和尺寸确定3.坝基稳定性分析和处理措施设计4.坝体结构设计及其稳定性校核5.洪水过程模拟计算及其安全评价分析五、设计结果与分析六、结论与展望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重力坝作为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建设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地的水利工程中。
因此,对于重力坝毕业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次毕业设计旨在通过对重力坝毕业设计的研究,掌握重力坝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对重力坝毕业设计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文献综述1.重力坝的概念和分类重力坝是指以自身重量为主要抗力的大型混凝土或石质坝。
按照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可以将其分为混凝土重力坝、石质重力坝和拱形重力坝等。
2.重力坝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在进行重力坝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水文地质条件、洪水过程模拟计算、稳定性分析等。
同时,在进行具体设计时还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保证工程质量。
例如,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时需要采用现场勘测和实验室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在进行稳定性分析时需要采用数值模拟法等。
3.国内外重力坝典型工程案例分析国内外有很多著名的重力坝工程案例,如中国三峡工程、美国胡佛大坝等。
这些工程案例不仅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对于未来的重力坝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四、设计内容和步骤1.水文地质勘察和数据处理在进行重力坝设计前,需要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以获取必要的数据。
勘察内容包括水文气象条件、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土壤岩石性质等。
然后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重力坝建设的可行性。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黑河水利枢纽布置及混凝土重力坝设计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班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摘要本毕业设计题目为《黑河水利枢纽布置及混凝土重力坝设计》,题目来源于黑河水利水利枢纽工程实际。
设计的目的及意义主要在于巩固、扩大和提高所学水利水电理论知识,使其得到实际运用,并使之系统化,锻炼和培养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并进行设计、计算、制图的能力,提高撰写专业技术报告的水平。
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坝型选择和枢纽布置,调洪计算,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泄水建筑物设计,构造设计,地基处理等。
具体设计详见设计说明书,另外除了设计说明书外,还有反映本次设计成果的CAD设计图纸,以及设计过程中攥写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报告各一份。
关键字:枢纽布置,混凝土重力坝,非溢流坝,坝体稳定,廊道系统ABSTRACTThe design is about the project layout of the Heihe hydraulic complex and concrete gravity dam. The topic of the design comes from the Heihe Engineering. The purpose of the design mainly is making the knowledge we learned for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into practice and making it systematize, and the ability for designing, computing and writing. The design mainly includes dam type selection, project layout, routing, concrete gravity dam design, outlet works design , structure design and ground-handing. Besides of having design instruction to describe the details, there are nine drawings to reflect the design achievements.KEY WORDS:layout of hydro project,concrete gravity dam, non-overflow dam,dam stability,corridor system目录第1章工程概述 (1)1.1. 工程概况 (1)1.2. 工程特性表 (1)第2章基本资料 (3)2.1 水文气象 (3)2.1.1. 流域水文概况 (3)2.1.2. 洪水分析计算 (4)2.1.3. 气象 (5)2.1.4. 泥沙 (7)2.1.5. 坝址下游水位流量关系及库容曲线 (7)2.2. 工程地质 (10)2.2.1. 坝库区地质概况 (10)2.2.2.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10)2.2.3.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11)2.2.4. 其他主要建筑工程地质条件 (12)2.2.5. 库区滑坡及不稳定岩体 (13)2.2.6. 水库渗漏 (13)2.2.7. 水库浸没 (14)2.2.8. 大坝基础工程地质条件 (14)第3章设计标准及依据 (16)3.1. 设计标准 (16)3.2. 设计依据 (16)第4章兴利调节和调洪计算 (17)4.1. 死库容确定 (17)4.2. 起调水位的分析与选择 (17)4.3. 调洪计算 (17)4.3.1. 调洪计算的目的 (17)4.3.2. 调洪计算的原理 (18)4.3.3. 调洪计算的过程 (19)第5章枢纽布置 (26)5.1. 坝址选择 (26)5.2. 坝轴线选择 (27)5.3. 坝型选择 (29)5.4. 枢纽布置 (30)第6章建筑物设计 (31)6.1. 非溢流坝段设计 (31)6.1.1. 坝体断面设计 (31)6.1.2. 坝基面荷载作用的标准值计算(以单宽计算) (33)6.1.3. 坝基面稳定计算 (36)6.1.4. 折坡面荷载作用的标准值计算(以单宽计算) (42)6.1.5. 折坡面稳定计算 (44)6.2. 溢流坝段设计 (49)6.3. 底孔设计 (51)6.4. 消能防冲计算 (52)6.4.1. 挑流消能水面线得计算 (52)6.4.2. 挑流消能水力要素的计算 (56)第7章构造设计 (58)7.1. 坝顶构造 (58)7.2. 廊道系统(专题部分) (58)7.2.1. 坝基灌浆廊道 (59)7.2.2. 检查和坝体排水廊道 (59)7.3. 排水系统 (60)7.4. 横缝构造 (61)第8章地基处理 (62)8.1. 趾板区基础开挖及处理 (62)8.2. 帷幕灌浆与固结灌浆 (62)8.2.1. 坝基的帷幕灌浆 (62)8.2.2. 基岩固结灌浆 (62)8.3. 断层软弱夹层处理 (63)第9章致谢 (64)第10章参考文献 (65)第1章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黑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安市周至县马召镇黑河干流秦岭峪口处,北距周至县城约12km,黑河金盆水利枢纽是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的重要水源工程,是一项以西安城市供水为主,兼顾灌溉,结合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源工程。
重力坝枢纽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 基本资料 (4)1.1 流域概况及枢纽任务 (4)1.2 坝址地形 (4)1.3 坝址地质 (5)1.4 水文气象 (5)1.5 当地材料分布情况 (7)1.6 交通运输 (8)1.7 主要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 (9)2.坝址、坝型的确定及枢纽布置 (10)2.1 工程等别确定 (10)2.2 坝址的确定 (10)2.3 坝型的选择 (11)2.4 大坝枢纽建筑物的布置 (13)2.4.1挡水建筑物 (13)2.4.2泻水建筑物 (14)2.4.3输水建筑物 (15)2.5大坝总体布置 (15)2.5.1 溢流坝的布置 (15)2.5.2 非溢流坝的布置 (15)3. 重力坝非溢流坝段设计 (16)3.1 坝顶高程 (16)3.1.1 坝顶高程的确定 (16)3.1.2 坝顶宽度 (18)3.1.3 坝面坡度 (18)3.1.4 坝底宽度 (18)3.2 荷载组合及其计算 (19)3.2.1设计情况 (19)3.2.2 校核情况 (22)3.2.3 抗滑稳定验算与强度验算 (23)4. 重力坝溢流坝段设计 (26)4.1 孔口设计 (26)4.1.1 泄水方式的选择 (26)4.1.2 洪水标准的确定 (26)4.1.3 流量的确定 (27)4.1.4 单宽流量的选择 (27)4.1.5 孔口净宽拟定 (27)4.1.6 溢流坝段总长度确定 (27)4.1.7 堰顶高程的确定 (27)4.1.8 闸门高度的确定 (28)4.1.9 定型设计水头的确定 (28)4.1.10 泄流能力校核 (28)4.2 溢流坝体形设计 (29)4.2.1 顶部曲线段 (29)4.2.2 中间直线段 (29)4.2.3 消能防冲设计 (29)4.3 溢流坝剖面设计 (29)4.4 荷载组合及其计算 (30)4.4.1 设计情况 (31)4.4.2 设计洪水位情况下发生7度地震 (31)4.4.3 校核情况 (31)4.4.4 抗滑稳定验算与强度验算 (31)5. 泄水孔设计 (34)5.1 孔径D的拟定 (34)5.2 进水口体形设计 (34)5.3 闸门与门槽 (35)5.4 渐变段 (35)5.5 出水口 (35)5.6 水力计算 (35)6. 细部构造设计 (36)6.1 坝顶构造 (36)6.1.1 非溢流坝 (36)6.1.2 溢流坝 (37)6.2 坝体分缝与止水 (38)6.2.1 横缝 (38)6.2.2 止水 (38)6.2.3 水平缝 (38)6.3 廊道系统 (39)6.3.1 基础廊道 (39)6.3.2 坝体廊道 (39)6.4 坝体排水 (39)7. 地基处理 (40)7.1 基础开挖与清理 (40)7.2 坝基的防渗处理 (41)7.3 坝基排水 (41)7.4 坝基的固结灌浆 (41)8.施工组织设计 (42)8.1 施工条件分析 (43)8.2 施工组织设计的容 (44)8.3 施工导流设计 (45)8.3.1 施工导流标准 (45)8.3.2 洪水标准 (45)8.3.3 围堰安全超高 (46)8.3.4 施工导流时段选择 (46)8.3.5 施工导流布置 (46)8.4 截流设计 (47)8.4.1.截流设计标准 (47)8.4.2. 截流设计 (47)8.5 施工程序方法及主要机械 (48)8.5.1.施工程序 (48)8.5.2.施工方法 (48)8.6 对外交通方案的确定 (52)8.7 辅助设施企业及大型临时设施 (52)8.7.1.施工辅助企业 (52)8.7.2.临时设施 (52)8.8 总布置与进度计划 (52)8.8.1.施工总布置 (52)8.8.2.施工进度计划 (53)8.8.3 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54)8.9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 (56)8.9.1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56)8.9.2 质量管理体系 (56)8.9.3 质量控制流程 (57)9. 工程概算 (58)9.1建筑工程费 (58)9.2基础单价 (59)9.3基础单价计算 (59)9.3.1 人工费的计算 (59)9.3.2材料费的计算 (60)9.3.3 砼,砂浆单价计算 (61)9.3.4施工机械台班费计算 (61)9.4单价编制 (62)9.4.1 定额依据 (62)9.4.2 建筑工程单价计算 (62)参考文献 (66)致谢 (60)附表3-3:设计情况下荷载计算成果表 (69)附表3-4:设计洪水位时发生7度地震荷载计算成果表 (70)附表3-5:校核洪水位时荷载计算成果表 (71)附表4-4:设计情况下荷载计算成果表 (72)附表4-5:设计洪水位时发生7度地震荷载计算成果表 (73)附表4-6:校核洪水位时荷载计算成果表 (74)附表4-7:泄流能力校核计算表 (75)1. 基本资料1.1 流域概况及枢纽任务青龙河流域水量充沛,控制流域面积634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6亿m3,是滦河流域较大的一条支流。
龙潭水利枢纽混凝土重力坝及泄水建筑物设计毕业论文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本设计题目来源于市龙潭水库枢纽的未建工程,属设计类课题。
市龙潭水库枢纽位于耀州区境的氏河上游,东距耀州城区16km,水库坝址处左岸属下高埝乡所辖,右岸属坡头镇所辖。
市龙潭水库枢纽是一项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及防洪效益为主,兼有生态旅游等效益的中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161km2。
龙潭水库枢纽建成后,年向城市及工业供水547万m3,以弥补市新区供水缺口,从而促进新区工农业生产稳健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培养同学们了解并初步掌握水利工程的设计容、方法和步骤。
2、通过设计,巩固有关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所学的理论,锻炼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熟悉水利建设、水利方针政策及有关规。
3、运用几年来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和野外生产实习等收获,巩固有关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所学的理论;锻炼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熟悉水利建设、水利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加强了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手册能力的培养,使我们成为合格的水利人才。
4、重力坝是在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一种坝型,它是由混凝土或浆砌石修筑的大体积挡水建筑物,其基本剖面是三角形,整体是由若干坝段组成。
重力坝在水压力和其他荷载作用下主要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抗滑力来满足稳定要求,同时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压力来抵消由于水压力所引起的拉应力以满足强度要求。
它具有:相对安全可靠,耐久性好,抵抗渗漏、洪水漫溢、地震等性能较强;设计、施工技术简单,易于机械化施工;对不同的地形和地质条件适应性强,任何形状河谷都能修建重力坝,对地基条件要求相对来说不太高;在坝体中可布置引水、泄水孔口,解决发电、泄洪和施工导流等问题的优点。
因此本次毕业设计选择混凝土重力坝作为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任务,将会为我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帮助。
一、基本资料某河流域形状狭长,两岸为陡峻山体,河流水量较丰富,河道坡陡流急。
拟建枢纽工程担负着发电、防洪、灌溉、航运等任务。
1、地质勘查基本资料河床可利用基岩高程为28.00m,坝体混凝土与基岩之间摩擦系数为0.63,抗剪强度系数f'为0.95;抗剪断凝聚力c'为0.9MPa。
2、气象资料本地区春秋雨量丰沛,冬季雨量较少;夏季常有暴雨,集中出现在六、七、八月,强度较大。
相应洪水季节50年重现期最大风速的多年平均值为16.8m/s,相应设计洪水位时吹程1.9km,相应校核洪水位时吹程2.1km。
3、经水文、水利调洪演算确定:死水位92.00m;设计洪水位115.00m,相应的库容为27.6亿m3 ,相应下游水位45.50m,通过河床式溢洪道下泄流量5850.53m3/s;校核洪水位118.82m,相应下游水位48.67m,通过河床式溢洪道下泄流量6752.33m3/s;库底淤沙高程44.52m,淤沙浮容重=8.71 KN/m3。
4、相关的坝体初步设计基本资料枢纽的主体工程由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泄水底孔坝段、船闸组成,采用左岸修建地下电站厂房。
非溢流坝段:各坝段长20m;溢流坝段全长60m,分3个坝段,每段长20m,共分3孔。
二、非溢流重力坝剖面设计2.1非溢流坝段剖面设计原则重力坝剖面设计原则是:①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保证大坝的安全;②工程量要小;③运用方便;④便于施工。
非溢流坝段的基本断面呈三角形,其顶点宜在坝顶附近。
基本断面上部设坝顶结构。
根据交通和运行管理的需要,坝顶应有足够的宽度。
为防波浪漫过坝顶,在静水位以上还应留有一定的超高。
拟定基本剖面,再根据运用及其他要求,将基本剖面修改成为实用剖面,最后对实用剖面在全部荷载作用下进行应力分析和稳定验算,经过反复修改和计算,确定合理的坝体剖面。
2.1.1确定基本设计参数重力坝的基本剖面是指坝体在自重、静水压力(水位与坝顶平齐)和扬压力三项主要荷载作用下,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使工程量最小的三角形剖面。
目录1基本资料 (1)仁1.流域概况 (1)1.2水文气象特征 (1)1.3地质条件 (2)1.41程枢纽任务 (3)2枢纽布置 (4)2.1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确建 (4)2.2坝址、坝型选择 (5)2.2.1坝址地形地质条件 (5)2.2.2选址、选型原则 (5)2.2.3亭子口坝址概况 (6)2.2.4李家嘴坝址概况 (7)2.2.5坝址比较 (8)2.3枢纽布置 (9)2.3.1布置原则: (9)2.3.2枢纽的总体布置 (9)3洪水调节 (11)3.1基本资料 (11)3.1.1洪水过程线的确泄 (11)3.1.2相关曲线图 (13)3.1.3确定天然设计洪峰流量和天然校核洪峰流量 (13)3.1.4确定下泄设计洪峰流量标准(p=0.2%)和下泄校核洪峰流量标(p=0.1%) (14)3.2洪水调苗基本原则 (14)3.2.1确定工程等别和级别 (14)3.2.2水库防洪要求 (14)3.2.3水库的运用方式 (14)3.3调洪演算 (15)3.3.1堰顶高程 (15)3.3.2设计水头Hd (15)3.3.3流呈:系数加的确定 (15)3.3.4方案拟订 (16)3.3.5计算下泄流量 (16)3.3.6半图解法调洪演算 (17)4非溢流坝剖而设计 (22)4.1设计原则 (22)4.2剖面拟订要素 (22)4.2.1坝顶高程的拟订 (22)4.2.2坝顶宽度的拟订 (25)4.2.3坝坡的拟订 (26)4.2.4上、下游起坡点位宜的确定 (26)4.2.5剖而设计 (26)4.3抗滑稳定分析与计算 (28)4.3.1分析的目的 (28)4.3.2滑动而的选择 (28)4.3.3对坝基面进行抗滑稳定计算 (29)4.4应力计算 (30)4.4.1分析的目的 (30)4.4.2分析方法 (30)4.4.3材料力学法的基本假设 (30)4.4.4荷载组合 (30)4.4.5应力计算 (30)5溢流坝段设计 (32)5.1泄水建筑物方案比较 (32)5.1.1布置原则 (32)5.1.2泄洪方案选择 (32)5.2溢流表孔布置 (32)5.3溢流坝剖而设计 (33)5.3.1顶部曲线 (33)5.3.2中间直线段的确定 (34)5.3.3反弧段 (35)5.4消能设计与计算 (35)5.4.1闸墩的设计 (36)5.4.2消能形式选择 (37)5.4.3消力池的水力计算 (38)5.4.4辅助消能工设计 (41)5..4.5消力池护坦的设计 (42)6细部构造设计 (42)6.1坝顶构造 (42)6.2廊道系统 (43)6.2.1基础灌浆廊道 (43)6.2.2检査排水廊道 (44)6.2.3排水管 (44)6.3坝体分缝 (45)6.3.1横缝 (45)6.3.2纵缝 (45)6.3.3水平施工缝 (45)6.4坝体止水与排水 (45)6.4.1I 上水 (45)6.4.2坝体排水 (46)6.5基础处理 (46)6.5.1坝基开挖 (46)6.5.2固结灌浆 (47)6.5.3帷幕灌浆 (47)6.5.4坝基断层及破碎带处理 (48)6.6混凝土重力坝的分区 (48)参考文献 (50)1基本资料•流域概况嘉陵江是长江上游左岸的主要支流,发源于陕西凤县东北的秦岭山脉,流经陕西、、、重庆四省(直辖市),干流全长1120km,落差有2300m,平均比降2・05%。
,全流域面积为15.98万平方千米,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
嘉陵江水系发育,自上而下主要支流有西汉水、白龙江、东江、西河、渠江、涪江等。
嘉陵江流域大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在中下段的盆地区,冬季温暖多雾,霜雪少见,上游段山区则冬季寒冷,霜雪较多,乂多风暴,往往一雨成灾。
春夏时节,流域内降雨自东向西移动,若遇季风弱而迟,则西部常形成春旱和初夏干旱天气。
流域内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其中50%集中在7〜9月。
而且降雨在区域上分布上很不均匀,一般聚集在盆地边缘的降水大于盆地中部。
中游南充至合川的年径流量为300〜400mm:下游合川至重庆为400〜500mm;而南充至苍溪为川中径流量深低值区,仅300mm;中游苍溪以上至广元的大滩场,由300mm递增到600mmo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98.8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汛期干流水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5%〜83%,非汛期在11月到次年的4月,占仃%〜25%。
1・2水文气象特征坝址地区雨量丰沛,资料显示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95.8,脑,多年平均流量598〃//“ 相应多年平均径流量189亿〃径流深309〃州。
多年平均气温16・6°C,多年平均风速1・9”7$,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3・2〃F/S,多年平均地面温度19.2°C,多年平均水温15.5°C〔。
坝址区河段平直开阔河谷呈浅U形,谷底宽200〜350加,在正常蓄水位458///高程处谷宽778 m〜856加,左侧为主河槽,枯水位370〜371 m ,水面宽170〜200加水深1.5 - 4・5加河床覆盖层最厚处约13.5,n,基岩顶板高程352.9〜364加⑹。
水库规划指标:水库正常蓄水位458 m ,设计洪水位461.3加,相应洪峰流量34500加7“校核洪水位463/?/,相应洪峰流量37610〃F/s,总库容40.67亿防洪库容19.56亿川,坝前淤沙高程373 m .1・3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嘉陵江山北北西向南南东流经坝址区,流向170° ,河段平直开阔,呈浅“U”型河谷, 谷底宽170〜350m,高程458m处谷宽778〜856m。
河床左侧为主河槽,枯水位370〜371m、相应水面宽170〜200m.水深"〜4.5m。
河床覆盖层厚度一般6〜10m,最厚处约13.5m, 基岩顶板高程352.86〜364m。
左岸山体宽厚,临江峰顶高程657.8m,岸坡中部高程480〜400m间为缓坡平台,平台宽150〜360m,长2500m,台面高程自上游至下游降低,斜坡段地形坡度20〜25。
右岸山体临江峰顶高程550m,岸坡中分布两级缓坡平台,下级高程390〜410m,台地宽120〜150m,长大于500m,上级缓坡平台高程445〜460m,台地宽100〜120m,长约500m,斜坡段地形坡度15〜20°。
(2)地层岩性坝区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i』砂岩、粉砂岩、粘土岩,总厚度480m,为软硬相间不等厚的层状岩层。
主要层位有Kic6\ Kic4\ Kic3\ Kic2\ K/1等5层,除层为长石石英砂岩结构较疏松,为软岩外,其余4层均为较坚硬的岩屑砂岩,其中河床坝基下Kf「层砂岩厚23〜28m。
坝区第四系分布较广,主要为河流冲积与崩滑堆积。
河床冲积砂砾石厚6〜13.50m:左岸古滑体厚度一般20〜40m,最大厚度63m。
(3)地质构造坝址处于九龙山背斜东南翼,岩层走向30〜60° ,微倾下游偏左岸,倾角1〜5。
,未见断层。
砂岩中两组陡倾角裂隙较发育,一组走向350〜360。
,倾向东或西,倾角70〜90° ;一组走向75〜90° ,倾向南或北,倾角70〜90° o(4)水文地质坝址地下水按赋存介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孔隙〜裂隙水。
地下水主要以井、泉形式排泄于地表,流量较小,季节性变化大,砂岩层间裂隙水局部微具承压性,地下水水力联系差。
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对栓均无侵蚀性。
岩体透水性具有较明显的层状特征与不均一性,两岸砂岩中等透水;K1c4-2长石石英砂岩中〜强透水,粘土岩、粉砂岩和河床分布的砂岩为弱透水或微透水。
(5)岩体风化与卸荷岩体风化受岩性和环境制约,不同部位表现不同的风化特点。
河床及漫滩基本上是微风化带,厚度小于3m:谷坡地带全〜强风化带厚度多小于2.0m,弱风化带厚度3〜28m;左岸崩滑体平台下伏基岩全〜强风化带厚度小于1.0m,弱风化带约4m左右。
岩体卸荷与岩性、微地貌相关。
江边岩体卸荷水平宽度较小,卸荷水平宽度一般小于20m, 最大可达37m (平PD5);两岸岸坡中部(460m平台以下)卸荷带水平宽度25〜66m, 460m平台以上岸坡卸荷带水平宽度左岸较大,卸荷水平宽度69〜85m,右岸卸荷水平宽度43〜52m;砂岩的卸荷宽度大于粉砂岩或粘土岩的卸荷宽度。
1・4工程枢纽任务本枢纽经过技术经济调查阶段,以及水利、水能计算,提出了如下参数,作为进行建筑物设计的依据。
正常蓄水位:458.0/»设计洪水位461.3加校核洪水位463.0加死水位(淤积结果)438加最有利工作深度20/n水库防洪限制水位442川2枢纽布置2.1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确定根据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等别确定为一等,工程规模为大(1)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1级,电站厂房级别为2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
表2・1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分等指标②治涝面积和灌溉面积均指设计面积;2・2坝址、坝型选择2.2.1坝址地形地质条件河段规划等前期硏究匸作确定该枢纽工程有李家嘴和亭子口两个坝址可供比较选择, 它们分别位于苍溪县城上游15km和28 km处。
两坝址间无大的水系汇入,水文气象条件基本一致,其主要特征洪水见表1,两坝址的相对位置见图1。
图1坝址相对位置表1主要特征洪水洪峰流量两坝址区的出露地层均为口垩系下统苍溪组红色碎屑岩,总厚度约480 m。
根据岩性及其组合特性,自下而上分为khc至k81c共8段,其中k11c~ k41c为坝基岩体,其主要持力层为位于河床部位的k21c层,该层主要为巨厚层状浅灰色细粒岩屑砂岩,夹有浅色长石石英砂岩及少量粉砂岩和粘土岩等,岩相较为稳定。
两坝址坝肩均为k31c~ k41c层岩体, 大多为粉砂岩、石英砂岩及粘土岩互层体,岩性相变较大。
其中砂岩类岩体抗压强度较高, 饱和抗压强度在30-55 MPa左右;而粘土岩类抗压强度较低,饱和抗压强度只有&13・5 MPa左右,属软岩类。
两坝址区均无大的断裂构造。
2・2・2选址、选型原则坝型、坝址选择是水利枢纽设计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联系,不同的坝址可以选用不同的坝型,同一个坝址也应考虑儿种不同的枢纽布置方案并进行比较。
在选择坝型,坝址时,应研究枢纽附近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流条件和建筑材料、施工条件、枢纽布置等:(1)地质条件。
地质是坝址、坝型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
拱坝、重力坝需建在岩基上;土石坝则岩基,土基均可修建。
坝址选择应该注意一下儿个方面的问题:①对断层破碎带, 软弱夹层要查明其产状、宽度(厚度)、充填物和胶结情况,对垂直水流方向的陡倾角断层应尽量避开,对具有规模较大的垂直水流方向的断层或是存在活断层的河岸,均不应选择坝址;②在顺向河谷(指岩层走向与河流方向一致)中,总有一岸指与岩层倾向一致的顺向坡,当岩层倾角小于地形坡角,岩层乂有软弱结构面时,在地形上存在临空面,这种岸坡极易发生滑坡,应当注意;③对于岩溶地区,要掌握岩溶发育规律,特别要注意潜伏溶洞、暗河、溶沟和溶槽,必须查明岩溶对水库蓄水和对建筑物的影响;④对土石坝,应尽量避开细砂、软粘土、淤泥、分散性土、湿陷性黃土和膨胀土等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