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程热力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391.00 KB
- 文档页数:72
第一章热科学基础1.1工程热力学基础热力学是一门研究能量储存、转换及传递的科学。
能量以内能(与温度有关)、动能(由物体运动引起)、势能(由高度引起)和化学能(与化学组成相关)的形式储存。
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能量在边界上可以以热和功的形式进行传递。
在热力学中,我们将推导有关能量转化和传递与物性参数,如温度、压强及密度等关系间的方程。
因此,在热力学中,物质及其性质变得非常重要。
许多热力学方程都是建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之上,而且这些实验观察的结果已被整理成数学表达式或定律的形式。
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应用最为广泛。
1.1.1热力系统和控制体热力系统是一包围在某一封闭边界内的具有固定质量的物质。
系统边界通常是比较明显的(如气缸内气体的固定边界)。
然而,系统边界也可以是假想的(如一定质量的流体流经泵时不断变形的边界)。
系统之外的所有物质和空间统称外界或环境。
热力学主要研究系统与外界或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系统通过在边界上进行能量传递,从而与外界进行相互作用,但在边界上没有质量交换。
当系统与外界间没有能量交换时,这样的系统称为孤立系统。
在许多情况下,当我们只关心空间中有物质流进或流出的某个特定体积时,分析可以得到简化。
这样的特定体积称为控制体。
例如泵、透平、充气或放气的气球都是控制体的例子。
包含控制体的表面称为控制表面。
因此,对于具体的问题,我们必须确定是选取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有利还是选取控制体作为研究对象有利。
如果边界上有质量交换,则选取控制体有利;反之,则应选取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1.1.2平衡、过程和循环对于某一参考系统,假设系统内各点温度完全相同。
当物质内部各点的特性参数均相同且不随时间变化时,则称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当系统边界某部分的温度突然上升时,则系统内的温度将自发地重新分布,直至处处相同。
当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转变为另一个平衡状态时,系统所经历的一系列由中间状态组成的变化历程称为过程。
第一章工程热力学基础知识热力学是研究能量(特别是热能)性质及其转换规律的科学。
工程热力学是热力学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1)介绍构成工程热力学理论基础的两个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2)介绍常用工质的热力学性质。
(3)根据热力学基本定律,结合工质的热力性质,分析计算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各种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阐明提高转换效率的正确途径。
本章仅就工程热力学基础知识作一简要阐述,为学习汽车发动机原理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计算方法。
1.1 气体的热力性质一、气体的热力状态及其基本参数热机的运转是靠气态工质及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断地改变它的热力状态(简称状态),执行某一具体的热功转换过程来实现的。
常用的气态工质基本上可分为两类:气体和蒸气。
气体是指远离液态,不易液化的气态,而蒸气则是指液态过渡过来或者比较容易液化的气态。
内燃机的工质是气体(包括空气、燃气和烟气),所以我们仅讨论气体的性质。
标志气体热力状态的各个物理量叫做气体的状态参数。
常用的状态参数主要有6个,即压力p、温度T、比体积v、内能U、焓H、熵S。
其中p、T、v可以直接用仪表测量。
且其物理意义易被理解,所以称为描述工质状态最常用的基本状态参数。
(一)压力p气体对单位面积容器壁所施加的垂直作用力称为压力p,按照分子运动论,气体的压力是大量分子向容器壁面撞击的统计量。
压力的单位为Pa,或记作N/m2,工程上亦常用kPa与MPa。
容器内气体压力的大小有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指明气体施加于器壁上的实际数值,叫绝对压力,记作p;另一种是测量时压力计的读数压力,叫表压力,记作p g。
由图1-1可知,表压力是绝对压力高出于当时当地的大气压力p o的数值。
其关系式为:p= p+op(1-1)g如果容器内气体的绝对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力时,表压力为负数,仅取其数值,称之为真空度,记作p v。
即p= p-op(1-2)v真空度的数值愈大,说明愈接近绝对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