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项目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41
幼儿园三坊七巷的探寻教案设计与实践共享一、幼儿园三坊七巷的概念介绍幼儿园三坊七巷教育理念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和“六艺”,通过构建起“仁、义、礼、智、信、勇”的价值观念,培养幼儿的品德素养和心智能力。
而“三坊七巷”则是指在幼儿教育中,侧重培养幼儿的品格修养和传统艺术修养的教育模式。
在幼儿园教育中,三坊七巷也是一种教育思想,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二、三坊七巷的教育理念与教案设计1. 教育理念三坊七巷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和传统文化素养,不仅要注重幼儿的认知发展,更要注重幼儿的情感和思维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从小事做起,学会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培养孩子们的仁爱之心。
2. 教案设计针对三坊七巷的教育理念,教案设计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品格和传统文化素养。
在语言、数学、科学等课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态度。
教案设计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尊重和共享。
三、三坊七巷的教学实践共享1. 益处及挑战三坊七巷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品德素养和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但在实践中也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教师的培训和教学资源的不足等。
2. 我的看法与理解在我看来,三坊七巷的教学实践十分重要。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和品德修养尤为重要,而幼儿园正是培养孩子们这些素养的重要阶段。
我认为教育者应该重视三坊七巷的教学模式,注重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总结回顾:在幼儿园三坊七巷的教案设计与实践共享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幼儿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更要注重幼儿的品德修养和传统文化素养。
教育者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在乐趣中学习,培养他们的仁爱之心,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的宗旨,为孩子们打下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
三坊七巷系列活动【设计意图】中国十大历史名街之首的三坊七巷被喻为“南方的民间故宫”和“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是福州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也是海西建设的一大名片。
三坊七巷出了不少大有建树于国家的人物,如林则徐、严复、沈葆帧、陈宝琛、林觉民、冰心等著名的人物,备受世人钦敬,其中的“名人故居”使坊巷生辉,令人精神陶冶。
她独特的布阵格局,美妙的明清古建筑群,深厚的人文韵味,及坊巷间道道的马鞍墙,错落有致,犹如层层波浪,连绵起伏,其文化及审美价值不言而喻。
了解这经典古街的历史文化元素,对孩子们进行本土文化的熏陶及审美启蒙,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三坊七巷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三坊七巷的建筑采用的是中轴对称严谨的构图方式,强调中和、平易、含蓄深沉的美。
用中国最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左右对称折的方法来表现三坊七巷建筑的对称美十分贴切。
希望通过中国最民族的剪纸艺术为载体,让孩子们了解历史,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对中国建筑和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能力,使中国传统的文化得以传承。
今年元宵节许多家长带孩子参观三坊七巷花灯展,个个回味无穷!抓住这一契机,开展了以“三坊七巷”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了解这条经典古街的历史文化背景,领略古代精湛的建筑艺术。
在参观、欣赏三坊七巷的建筑风格中,得到有益的知识启迪和美得享受,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的愿望。
本次活动中,重点引导幼儿迁移以往的剪纸经验,尝试运用多种剪纸纹样进行镂空,自主探究,解决怎样镂空不会断,让呈现出的剪纸作品更美!【活动目标】1、尝试用剪纸方法创作表现三坊七巷各种房屋、坊巷的造型感受古建筑的造型美和装饰艺术特色。
2、尝试运用多种剪纸纹样进行镂空,自主探索解决怎样镂空不会断,体验与同伴合作完成三坊七巷剪纸长卷的快乐。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1)丰富三坊七巷的相关知识。
组织幼儿参观南后街“三坊七巷”,观察其主要的建筑特色(如马鞍墙)、装饰图案等。
请家长与孩子一同上网收集、了解有关三坊七巷的故事。
对“三坊七巷”民居现状的调查与反思布老虎发表于 2005-12-9 10:49:00“三坊七巷”位于福州旧城区的南部,西起今天的杨桥路,东到乌山西麓的道山路;北起今天的八一七北路,南至今天的通湖路。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的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它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是福州这座历史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闲游其间,不由让人想起“绿筠书屋忆家光,祭酒曾名宋旧坊”的名句。
三坊七巷的美,不仅仅是它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更美在它的人杰地灵。
在近代中国,还没在哪个地方像三坊七巷这样孕育了这么多的历史文化名人。
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作家冰心,以及张经、甘国宝、陈宝琛、林白水、庐隐等一大批民族精英,都是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
今天的三坊七巷仍然或多或少地保持着旧日的风貌,三五步就有一块镌有“XXX故居”的巨大石碑,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三坊七巷展现了福州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城市历史的发展脉络。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对三坊七巷进行有效保护与创造性的开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有着“后街三坊朝七巷”的美誉。
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当政时,在原有的子城外用钱纹砖环筑罗城。
罗城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砖城。
三坊七巷成为罗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代改建和扩建,成为许多达官贵人聚居生活的街坊。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这种街坊格局不断发展,延续至今,成为研究我国街坊历史的活化石。
有专家认为,它堪与周庄、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的历史价值相媲美。
三坊七巷的建筑布局继承了中国封建城市布局规整周正的传统。
它的平面呈棋盘状,街巷四通八达,无所阻隔,连成一片。
现存的200多座民居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具有江南民居建筑的传统特点和闽中建筑的地方特色。
笔者利用学习之余和假期时间,以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方式对三坊七巷的民居现状进行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查勘民居内部情况、访问住户、拍摄实景,初步了解三坊七巷的民居现状,并被令人痛心的现状所震撼。
大 众 文 艺大92摘要:在产品的造型设计领域,圆形一直是一种重要的运用形式。
圆的形态在产品造型中的出现,除了其特殊的审美趣味,还与产品的功能设计、材质运用和制作工艺息息相关。
本文对产品造型设计中出现的圆形态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其对产品设计各方面影响的分析,得出产品造型设计中圆形态造型的创作方法。
关键词:几何元素;造型设计;功能;材料在研究产品立体形态的构成规律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产品形态的构成均是以抽象的几何形态为基础的,而几何形态是人们从大自然的形态中概括提炼出来的,经过精确计算而作出的精确形体,具有单纯、简洁、庄重、调和、规则等特征。
这些形态简约、单纯,而且适合机器的加工与生产。
所以,了解这些抽象形态的美学特征,对创造理想的产品立体形态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深入研究和掌握立体几何形态的创造规律,对开拓设计师的立体形态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几何学的抽象形态按其不同的形状可分为三种类型。
圆形,包括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扁圆球体,扁圆柱体、正多面体、曲面体等。
方形,包括正方体、方柱体、长方体、八面体、方椎体、方圆体等。
三角形,包括三角柱体、六角柱体、八角柱体、三角椎体等。
一、关于圆形圆形是所有形状中最简明的图形,它们无方向,无起止,无首尾,具有向心作用,能团聚收拢,完整集中。
圆球是所有形状中最简明的物体,具有饱满、完整、紧密、团结、充实、严谨的感觉,既抽象又具体,既开朗坦白又含蓄蕴藉,既封闭严实又通透空灵,圆形与圆球是所有形状中最美最玄妙的形象。
圆形无处不在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且与我们密不可分:自然界中,大到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小到微观世界的原子、电子、质子及粒子;从植物的果实到动物的蛋,就连人类的眼睛也是圆的。
而在艺术领域中,最早的原始建筑和工艺品(陶器等),第一次出现的装饰品(石珠、玉环等)都是圆形。
而在日常生活中,锅、碗、瓢、盆则仍然都是圆形。
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无论是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还是服装设计,到处都可以见到圆形的身影。
2007年锦溪旅游营销策划策划理念:深挖新特色,提炼新概念,整合新形象,营销新方式营销目标:推博览品牌,树锦溪形象,聚水乡人气营销原则:共生营销,递进营销,城市品牌形象优先,总体战略:文化战略共生营销造势宣传互动促销主题定位:博览锦溪,真味江南功能定位:心身互动的水乡休闲体验独特性卖点:原生态的水乡风情,个性化的水乡风貌产品构成:民间博物为依托,注入独特江南民俗形成互动体验为主导的复合体系。
市场定位:依托上海,立足长三角,拓展在沪境外市场。
节庆活动:“江南才子“大赛三坊七巷文化旅游营销策划一营销环境分析1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福州(Fuzhou),别称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是福建省的省会、第一大城市,同时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政治、科研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全国综合实力五十强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宜居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城市。
优良的社会经济环境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三坊七巷旅游营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 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三坊七巷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旅游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为前提。
三坊七巷旅游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更加突出自身特色,形成别具一格的旅游主题。
同时,三坊七巷旅游还面临着从文化旅游产品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转变的挑战。
这也是一个城市的现代旅游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旅游业逐步走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
结合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例如周边三小时旅游圈的自驾车之旅的大市场,采取对应措施,建设有文化特色的营地等。
要突出三坊七巷的独特性卖点和核心竞争力,把古街古韵、明清特色、艺术特色、特色餐饮、夜间活动、歌舞表演、旅游商品等集成为三坊七巷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吸引力。
一、考察时间:2012年10月29至11月7日一、考察地点:福建(福州、厦门、永定土楼、培田古民居、武夷山)三、考察形式:团队考察四、考察目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学生主要通过参观体验建筑的空间感、材料的应用、建筑、园林的尺度等,学习别人的设计经验,把所学环境艺术设计基本原理、设计的方法手段与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实践相结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常用设计手法,从本质上理解工程实践与理论的差异,全方位了解设计(建筑美学、建筑空间设计、建筑装饰设计手法、空间造型、色彩的运用、建筑装饰材料的运用、建筑装饰构造等方面)以便为以后进行工程实践。
通过实地的考察与相片拍摄,以及相关书籍的翻阅和查询网络资料,重点研究风景区的感性认识,了解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熟悉风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认识掌握不同类型景源特征,对风景资源进行调查评价,为以后的风景区规划设计积累实践知识与案例。
一、福州艺术考察在海峡西岸有座古老而美丽的省会中心城市——福州。
福州别称榕城,它位于福建省的东部,闽江下游,这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港口,现为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有500多万。
在榕城福州鼓楼区的繁华闹市里有一片白青玉砌,木屋阁楼的古老街区,其部局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它就是被建筑界誉称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三坊七巷。
1.三坊七巷2006年开始,福建省、福州市政府对“三坊七巷”街区改造的计划总投资,从最初的30亿元,递增到40亿元、45亿元。
由开发、改造转为整体保护、修复,政府投入逐步加大。
同年,福州市专门成立了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管委会,全面统筹开展工作。
保护修复工作转入全面修缮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福建省政府“三年基本建成、五年全面完成”的目标,三坊七巷工程正式动工。
近几年来经过多方专家的努力和精心的规划设计,在重修过程中许多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
工程竣工报告工程名称: 福安市街尾片区B-02地块危旧房改造项目工程项目经理:企业技术负责人:企业法定负责人:福建二建建设集团公司2009年12月20日我司施工的三坊七巷保护改造工程一坊二期工程已全部完工,经初步验收,本工程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以及设计文件和合同文件要求。
根据“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转发《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闽建[2000]57号)的要求,现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
一、工程及施工概况1、工程简介(1)建设开发概况工程名称:三坊七巷保护改造工程一坊二期工程工程地点:本工程位于福州市杨桥路19号建设单位:建闽长置业有限公司设计单位:福州市国伟建筑设计院监理单位:福建天正建筑监理咨询事务所施工单位:福建二建建设集团公司(2)建筑设计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0698.135㎡(含阳台面积),建筑高度64.6m。
建筑层数:22层,建筑面积约1692.575㎡.墙体:外墙200厚采用600×200×200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A5.0,采用Mb5专用砂浆砌筑。
内墙200厚采用600×200×200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A5.0,采用Mb5专用砂浆砌筑。
内墙100厚采用600×100×200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A5.0,采用Mb5专用砂浆砌筑。
防水: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两道防水设防,防水层为3厚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5厚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卫生间、厨房:楼地面防水层应向上翻300,并加做一道1.5厚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厨房上翻墙面高度0.3m,卫生间上翻墙面高度1.8m。
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Ⅰ级,顶板防水层采用4.0厚SBS改性沥青耐根穿刺防水卷材加 2.0厚聚氨脂防水涂料,结合主体钢筋砼结构自防水。
侧墙防水层采用2.0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无胎)加20厚1:2防水砂浆,结合主体钢筋砼结构自防水。
三坊七巷古民居的建筑特色□史林折枝■吴之闽文/图三坊七巷的建筑物以众多颇具特色的古民居为主体,还有从属于住宅的亭台楼榭等园林建筑、宗教殿堂庙宇、宗族乡党活动的祠堂馆舍和公共娱乐活动场所及商店等。
由于上层阶级的名流人士聚居于此,因此,三坊七巷逐渐成为省会福州的高尚府第,宅院建筑越建越好。
三坊七巷古民居等建筑的主要风貌体现于青瓦白墙、石板深巷、各种雕刻精美的建筑饰物和多进院落。
鳞次栉比的风火墙,从高处俯视,犹如此起彼伏的波浪,极为壮观。
三坊七巷的传统建筑格局则是坊巷纵横,曲径通幽;深宅大院,高墙环绕;青瓦白墙,装饰精美,极富地方特色。
在设计方面,三坊七巷的民居住宅十分注意坐向选择,不论大门开在何处,住宅建筑总是取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
福州气候以东南风居多,这种选择取其冬暖夏凉的效应。
富家豪宅由门、院落、庭园及其他附属建筑组成。
一般是门、院落安排在一条轴线上,庭园及其他附属建筑安排在轴线的另一侧。
主次分明,设计严谨。
三坊七巷住宅的大门独成一组建筑,门多者有四道,门与院落之间还用高墙阻隔。
处理方式有五种:一、用规整巨石架设门框,在石框后安装厚实的版门,用于安全和防卫。
有的宅院在石框内沿石框大小安装一道雕花或拼花的双开花门,门额上方架有用斗拱悬挑的单坡小雨遮,起装饰作用。
二、用石门框配以厚实的版门,门上装铜铺首,门后用铁拴。
三、大门有三开间六扇门或明三暗五的六扇门,门前有宽敞的门廊,廊的顶棚用弯椽,双坡顶,门两侧是高大的马头墙,十分气派。
大门以内两侧一般设门房,供轿夫、仆人居住。
这类大门独自成为一个单元,有高墙与院落隔开。
进入院落,还需要过石门框和厚实的版门。
四、门与院落不在同一轴线上,大门与门房组成单独单元;大门内一侧,有通院落的屏门。
五、大门内不设门房,大门后是院落前回廊,回廊有一道插屏门,遮住直对正坐建筑的视线。
明清前后,福州传统民居一般以一院落为一进。
院落正面有院墙,正中设石门框,框后有厚实的双开版门,门后为回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