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关于唐代传奇与古文
- 格式:ppt
- 大小:162.00 KB
- 文档页数:9
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学习笔记:唐传奇第一节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晚唐裴铏有小说集名《传奇》,后即以此名之。
唐传奇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述奇闻异事。
它从六朝志怪发展而来,在艺术上更加成熟,且作者具有明显的创作意识,因此,唐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成熟的标志,对后代的文学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唐传奇的发展历程:一发轫期(初盛唐):此期是六朝志怪小说向唐传奇的过渡阶段,作品数量少,艺术表现也不够成熟,内容上带有志怪痕迹。
1王度的《古镜记》以古镜为线,将12个小故事连缀在一起,记此镜伏妖等灵异事迹。
2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在人物刻画和结构安排上有了较大提高,描写也更为生动。
3《游仙窟》是唐传奇中字数最多的一篇,也是此期作品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文中诗文交错,韵散相间,于华丽的文风中杂有俚俗气息,颇具后来成熟期传奇作品的体貌。
二兴盛期(中唐):名家名作蔚起,大部份作品产生于斯,重叙事、重情节,具有诗意化特点,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面广阔,尤以爱情题材成就最高。
1陈玄佑的《离魂记》是传奇步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
小说运用浪漫手法,幻设奇妙情节,赞扬婚姻自主,谴责背信负约,对自由爱情的主题作了突出的渲染描绘。
2沈既济的《任氏传》是又一爱情佳作,情节曲折丰富,对任氏形象的刻画出色,在使异类人性化、人情化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
3李朝威的《柳毅传》写人神相恋故事,通过形神兼具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波澜起伏的情节描写,将灵怪、侠义、爱情三者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奇异浪漫的色彩和清新峻逸的风神,风华悲壮,别具特色。
4还有一些借寓言、梦幻以讽刺社会的佳作: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最具代表性。
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传奇作品:陈鸿的《长恨歌传》较为突出。
三大传奇:1白行简的《李娃传》写荥阳生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恋,几经波折后圆满结局。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李娃的形象。
2元稹的《莺莺传》凄婉动人地描写了莺莺与张生相见、相悦、相欢,而以张生的“始乱终弃”作结的爱情悲剧的全过程,细致地展现了莺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深刻社会内涵的典型性格,塑造了一个冲破封建礼教樊篱、争取爱情自由的叛逆女性。
古文家积极地创作文学性强、叙事程度较高的文学作品,如柳宗元的《三戒》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题材内容或隐或显地受以《枕中记》为代表的讽刺意味极强的传奇文的影响;《捕蛇者说》有具体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已经有了小说化的倾向。
韩愈的《毛颖传》,是一篇为毛笔做传的游戏之文,被后世文学家看做是准小说。
在传奇创作方面,自形式而言,单行散句的句式在中唐古文运动发生之后,被广泛地运用到传奇文的写作之中,如中唐时期优秀的传奇文《莺莺传》、《李娃传》、《柳毅传》。
一、中唐古文运动与唐传奇的界定(一)中唐古文运动“古文”一词是韩愈在唐贞元初年(约785年)提出的,经过张籍、李翱等韩门弟子的继续发展,在贞元末年(约804年)形成了一股用散文创作的潮流,元和年间经过柳宗元的“文以明道”的思想的加入,古文运动在当时文坛产生了更大的影响,遂成为一次重要的古文文体、文风改革的运动。
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从形式而言,打破六朝四六文体对文人创作的束缚,改变骈文浮靡轻艳、华而不实的文风,提出一种单行散句为主,活泼、生动、自由的文体形式;自内容而言,韩愈提出了“文以载道”的理论主张,在重视道统的同时也不忽略文的作用,做到了文道并重,并且将文学引向政治领域,反映社会现实。
(二)唐传奇唐传奇的由来说法众多,“传奇”原是元稹《莺莺传》的题名。
传奇以一种小说的题材出现是在宋代陈师道的《后山诗话》中:“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耳!”《传奇》,唐裴铏所著小说也。
”当然这段话也不足以概括唐传奇小说的特点,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道: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始有意为小说。
胡应麟(《笔丛》三十六)云:“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
Tangdai chuanqi 唐代传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传奇。
唐传奇的繁荣及其原因中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处于萌芽阶段,当时大量的是记述神灵鬼怪的志怪小说,少数记人事的小说如《世说新语》,则多记上层人士的谈吐和轶事。
这些小说,大抵篇幅短小,文笔简约,缺少具体的描绘。
到唐传奇产生,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唐传奇内容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大量记载人间的各种世态,人物有上层的,也有下层的,反映面较过去远为广阔,生活气息也较为浓厚。
在艺术形式上,篇幅加长,“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部分作品还塑造了鲜明动人的人物形象。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趋于成熟。
宋洪迈说:“唐人小说,不可不熟。
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
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唐人说荟》例言引)他把唐传奇同唐诗相提并论,给予很高的评价。
唐传奇的繁荣,有一定的历史、社会原因。
唐朝统一中国以后,长期来社会比较安定,农业和工商业都得到发展,象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一些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繁荣。
为了适应广大市民和统治阶层文娱生活的需要,在这类大城市中,民间的“说话”(讲故事)艺术应运而生。
当时佛教兴盛,佛教徒也利用这种通俗的文艺形式演唱佛经故事或其他故事,以招徕听众、宣扬佛法,于是又产生了大量变文,促进了“说话”艺术的发展。
从民间到上层,说话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
郭□《高力士外传》记载,唐玄宗晚年生活寂寞,高力士经常让他听“转变说话”即说变文和小说以解闷取乐。
王建《观蛮妓》、吉师老《看蜀女转昭君变》诗,都说到了女妓演唱王昭君的故事。
《目连救母变文》的故事则为白居易、张祜所熟悉和引用(孟□《本事诗》、王定保《唐摭言》)。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篇记他于太和年间观杂戏,中有“市人小说”,讲名医扁鹊的故事。
所谓“市人小说”,即指街坊艺人讲说的故事。
古文运动与唐传奇关系考辩摘要:中晚唐时期,唐传奇创作迎来了它的创作高潮,在探讨唐传奇繁荣原因时,大部分学者认为除其自身发展规律外,唐传奇繁荣与古文运动有关,或者说古文运动对唐传奇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认为韩愈发动的古文运动与唐代传奇的繁荣发展虽为同时,但韩愈只写过“以文为戏”的几篇散文,并未以古文尝试作传奇。
他的以奇为特点的古文既不适合于传奇创作,也未对传奇产生过影响,古文运动与唐传奇的繁荣没有必然的关联。
关键词:古文运动;唐传奇;韩愈;考辩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09-01唐传奇指唐代出现的具有成熟形态的文言小说。
它是古代小说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
唐传奇的演进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
初唐有三部著名的传奇:《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游仙窟》,它们都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但在其后一百年左右的时间,传奇创作虽没有停止,但有影响的作品却寥若晨星,直到中晚唐才再一次掀起了传奇创作的高潮,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
无论是单篇传奇还是传奇集子,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得以与唐诗并称“一代之奇”。
为什么传奇创作直到中晚唐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除了文言小说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外,现今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科书都认定它的繁荣与韩愈发动的古文运动有关。
笔者认为这一似乎成为定论的观点值得商榷。
陈寅恪先生最早认定唐代古文运动影响唐传奇。
他的这一观点先是在《论韩愈与唐代小说》一文中进行了论证。
后来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他又一次重申:“中国文学史中别有一可注意之点焉,即今日所谓唐代小说者,亦起于贞元元和之世,与古文运动实同一时,而其时最佳小说之作者,实亦即古文运动之中坚人物是也。
此二者相互之关系,自来皆以为古文之兴起,乃其时古文家以古文试作小说,而能成功之所致,而古文乃最宜于作小说者也。
”此论后来被学术界广泛采用。
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唐之传奇文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胡应麟(《笔丛》三十六)云,“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个说以寄笔端。
”其云“作意”,云“幻设”者,则即意识之创造矣。
此类文字,当时或为丛集,或为单篇,大率篇幅曼长,记叙委曲,时亦近于俳谐,故论者每訾其卑下,贬之曰“传奇”,以别于韩柳[1]辈之高文。
顾世间则甚风行,文人往往有作,投谒时或用之为行卷,今颇有留存于《太平广记》[2]中者(他书所收,时代及撰人多错误不足据),实唐代特绝之作也。
然而后来流派,乃亦不昌,但有演述,或者摹拟而已,惟元明人多本其事作杂剧或传奇,而影响遂及于曲。
幻设为文,晋世固已盛,如阮籍之《大人先生传》,刘伶之《酒德颂》,陶潜之《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皆是矣[3],然咸以寓言为本,文词为末,故其流可衍为王绩《醉乡记》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4]等,而无涉于传奇。
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
隋唐间,有王度者,作《古镜记》[5]见《广记》二百三十,习题曰《王度》),自述获神镜于侯生,能降精魅,后其弟勣(当作绩)远游,借以自随,亦杀诸鬼怪,顾终乃化去。
其文甚长,然仅缀古镜诸灵异事,犹有六朝志怪流风。
王度,太原祁人,文中子[6]通之弟,东皋子绩兄也,盖生于开皇初(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十云通生于开皇四年),大业中为御史,罢归河东,复入长安为著作郎,奉诏修国史,又出兼芮城令,武德中卒(约五八五——六二五),史亦不成(见《古镜记》,《唐文粹》及《新唐书》《王绩传》,惟传云兄名凝,未详孰是),遗文仅存此篇而已。
绩弃官归龙门后,史不言其游涉,盖度所假设也。
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唐之传奇文(上)(2)“吴兴才人”(李贺语)沈亚之⒅字下贤,元和十年进士第,太和初为德州行营使者柏耆判官,耆以罪贬,亚之亦谪南康尉,终郢州掾(约八世纪末至九世纪中),集十二卷,今存。
亚之有文名,自谓“能创窈窕之思”,今集中有传奇文三篇(《沈下贤集》卷二卷四,亦见《广记》二百八十二及二百九十八),皆以华艳之笔,叙恍忽之情,而好言仙鬼复死,尤与同时文人异趣。
《湘中怨》记郑生偶遇孤女,相依数年,一旦别去,自云“蛟宫之娣”,谪限已满矣,十余年后,又遥见之画舻中,含嚬悲歌,而“风涛崩怒”,竟失所在。
《异梦录》记邢凤梦见美人,示以“弓弯”之舞;及王炎梦侍吴王久,忽闻笳鼓,乃葬西施,因奉教作挽歌,王嘉赏之。
《秦梦记》则自述道经长安,客橐泉邸舍,梦为秦官有功,时弄玉婿箫史先死,因尚公主,自题所居曰翠微宫。
穆公遇亚之亦甚厚,一日,公主忽无疾卒,穆公乃不复欲见亚之,遣之归。
将去,公置酒高会,声秦声,舞秦舞,舞者击膊拊髀呜呜而音有不快,声甚怨。
……既,再拜辞去,公复命至翠微宫与公主侍人别,重入殿内时,见珠翠遗碎青阶下,窗纱檀点依然,宫人泣对亚之。
亚之感咽良久,因题宫门诗曰:“君王多感放东归,从此秦宫不复期,春景自伤秦丧主,落花如雨泪胭脂。
”竟别去,……觉卧邸舍。
明日,亚之与友人崔九万具道;九万,博陵人,谙古,谓余曰:“《皇览》云,‘秦穆公葬雍橐泉祈年宫下’,非其神灵凭乎?”亚之更求得秦时地志,说如九万云。
呜呼!弄玉既仙矣,恶又死乎?陈鸿为文,则辞意慷慨,长于吊古,追怀往事,如不胜情。
鸿少学为史,贞元二十一年登太常第,始闲居遂志,乃修《大统纪》三十卷,七年始成(《唐文粹》九十五),在长安时,尝与白居易⒆为友,为《长恨歌》作传(见《广记》四百八十六)。
《新唐志》小说家类有陈鸿《开元升平源》⒇一卷,注云,“字大亮,贞元主客郎中”,或亦其人也(约八世纪后半至九世纪中叶)。
所作又有《东城老父传》[21](见《广记》四百八十五),记贾昌于兵火之后,忆念太平盛事,荣华苓落,两相比照,其语甚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