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地壳的岩石
- 格式:ppt
- 大小:9.83 MB
- 文档页数:40
最近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努力挖掘课程资源优势,促进学生最大化发展。
课程不单是现成的“文本型教材”,更是动态的“体验型教材”(被教师与学生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经过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要不断转化为“我的课程”。
因此,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设计者,教学的过程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不断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教学过程也就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
那么,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做好教学设计与课程拓展呢?一、以学定教,拓而有“度”:直奔主题“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奥苏贝尔所说的“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对于这门新课学生已知道了什么或还想知道什么,即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教师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原有的“前概念”是教学的起点。
我们知道,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课堂,各种媒体、网络以及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丰富的社会生活都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如果教师仅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任意涂画,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预期教学内容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分析他们原有知识的准确性、差异性与全面性,同时分析教学班级的学习风格,科学把握教学起点,在此基础上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是实施“以学定教”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是建立在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相关内容“岩石的组成”之上的,但是目前小学科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已经全面让位于语文和数学,学生的基础接近于“零基础”,为使学生能进入常规学习状态,实现中小学课程衔接,课前设计了如下反馈表(见表1),根据知识反馈表重新考量教学进度,从而精准确定教学内容。
表1 学生现有知识反馈表我已经知道了:请填写查阅资料、互联网,尝试了解岩石圈页岩岩石板岩岩浆岩大理岩沉积岩砂岩变质岩石灰岩花岗岩和田玉玄武岩青田石二、开发教材,拓而有“思”:裁剪调整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要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变,就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行一番裁剪、调整、整合、重组等方式的灵活化处理。
《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到岩石组成地球外壳,覆盖在地球表面;2、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程度及遇酸后的不同特征;3、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并初步了解起形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会用感官(看、摸)、工具及化学药品认识常见岩石,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征;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对岩石分类;能查阅有关岩石的相关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用的岩浆岩:(花岗岩)、沉积岩:(灰岩、砂岩)、变质岩:(大理石、片麻岩)。
(2)水槽、烧杯、滴管(3)录像资料活动学具准备(1)自己采集的各种岩标本;(2)查阅的有关岩石资料;(3)放大镜、锤子、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播放关于石头的影像。
提问:关于石头,你都知道些什么?了解学生对岩石情况的已有经验,目的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牵引过来,为下面的学习打基础,因为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线性的,新的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2、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石头。
(教者根据学生的回答:注意概括:这些石头来自在自然界中,它们有些裸露在表面,来自高山,而有的是被覆盖着,如在水里、土壤下等。
)师:这么多石头哪些是岩石,你们分得清么?(展示图片,学生判断是否是岩石)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师:岩石来自大自然,是在自然中形成的,像砂岩、砾岩,而不是人为加工后的混合物,像砖头、水泥块、玻璃块,也不是地质变化后的矿产,像煤。
3、总结:地球外壳主要由岩石组成。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岩石。
(揭示课题)二、探究:研究各种岩石的特征。
1、提问:关于岩石你们想了解什么?2、归纳学生提问,确定今天研究的问题:岩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研究方法。
提问:了解岩石的特征,你打算用哪些方法?引导说出:观察、敲击、浸水。
组成地壳的岩石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岩石的三种成因类型。
2、知道岩石的主要外观特征。
3、能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4、知道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岩石的三种成因类型及主要外观特征,常见岩石的识别。
教学难点:对岩石外观特征的描述。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小组合作活动、PPT多媒体演示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前面学过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内有哪三层?------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顶部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下面一层为-----软流层;那么顾名思义岩石圈主要是由什么构成的-----岩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组成地壳的岩石。
举例:生活中见过岩石吗?建筑用的石子、装修用的大理石、花岗石、鹅卵石、首饰用的翡翠等。
这些岩石长的都一样吗?--------不一样那你们是怎么来识别它们的?------通过外部特征和组成物质的特征下面我们擦亮眼睛比较学案中几幅岩石图片有什么明显的特征?(二)新课学习1.汇报各图的明显特征(学生汇报,老师纠正)2.那为什么它们的特征会不同呢?------成因不同,根据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学生汇报)1).岩浆岩:岩石特点:柱状结构、矿物晶体颗粒、气孔;形成原因:岩浆喷出地表或者侵入地壳而成。
2).沉积岩:岩石特点:层状结构、化石、砂粒或砾石;形成原因:地表色碎屑物堆积、压实、固化而成(PPT)3).变质岩:岩石特点:片状结构、矿物颗粒;形成原因:已有岩石在高温、高压变化而成(PPT)3.思考与讨论:书上94页A~I这些岩石,分别属于什么岩?(学生汇报)小结:A、B、C(岩浆岩) D、E、F、G(沉积岩) H、I(变质岩)4.那大家都知道有这些类型的岩石了,现在看老师手上这块岩石,你能说出它是哪一种吗?引导学生如何来辨别,应该根据它们的特征。
5.活动:几种常见岩石每组提供3块石头,让他们自己进行辨认,这几种岩石分别属于下列5种类型的那一种,并说明原因。
地壳的组成成分一、引言地壳是地球表面上最外层的岩石层,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了解地壳的组成成分对于我们认识地球和保护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地壳的组成1. 硅铝质岩石硅铝质岩石是构成地壳最主要的成分,占据了地壳总体积的60%以上。
它们主要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等元素组成,具有高硬度和较强的抗风化能力。
2. 镁铁质岩石镁铁质岩石也是构成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地壳总体积的27%。
它们主要由镁、铁等元素组成,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塑性。
3.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后沉积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岩石。
它们主要由碳酸盐、黏土等物质组成,通常存在于海洋、湖泊等水体中。
4. 硫酸盐和盐类沉积物硫酸盐和盐类沉积物是地壳中非常重要的成分,它们主要由钠、钾、镁等元素组成,通常存在于海洋和湖泊中。
5. 矿物质矿物质是地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主要由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等组成。
例如,铁、铜、锌等金属元素通常以矿石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三、地壳的化学成分1. 氧化物氧化物是构成地壳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占据了地壳总体积的46.3%。
其中二氧化硅占据了最大比例。
2. 氧化物和硫酸盐氧化物和硫酸盐也是构成地壳的重要化学成分。
它们主要由氧化铝、氧化钙、二氧化硅等元素组成。
3. 碱性金属和碱土金属碱性金属和碱土金属是构成地壳另外两个重要的化学成分。
它们主要由钙、镁、钾等元素组成。
四、地壳不同深度的组成变化地壳不同深度的组成变化是研究地壳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方面。
随着深度的增加,地壳中的岩石类型和矿物成分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地壳下部,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岩石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五、总结地壳是构成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它由硅铝质岩石、镁铁质岩石、沉积岩、硫酸盐和盐类沉积物以及矿物质等组成。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氧化物、氧化物和硫酸盐以及碱性金属和碱土金属。
同时,在不同深度下,地壳中的组成也会发生变化。
高中地理沉积岩种类沉积岩是指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
沉积岩主要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碳酸盐岩、碎屑岩、角砾岩、泥质岩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沉积岩类型:碎屑岩:碎屑岩是由碎屑和胶结物组成的沉积岩,按粒度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
砾岩是粗碎屑含量大于30%的岩石,绝大部分砾岩由粒度相差悬殊的岩屑组成,砾石或角砾大者可达1米以上,填隙物颗粒也相对比较粗。
砂岩是由粒度在2~0.1毫米范围内的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在砂岩中,砂含量通常大于50%,其余是基质和胶结物。
粉砂岩中,0.1~0.01mm粒级的碎屑颗粒超过50%,以石英为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较少,岩屑极少见到,黏土基质含量较高。
粘土岩:粘土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是由粘土矿物组成的沉积岩,如泥岩、页岩。
碳酸盐岩:碳酸盐岩是由碳酸盐矿物质组成的沉积岩,如石灰岩、白云岩。
常见的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和白云岩,是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
碳酸盐中也有颗粒,陆源碎屑称为外颗粒;在沉积环境以内形成并具有碳酸盐成分的碎屑称为内碎屑。
生物岩:生物岩是由生物沉积物组成的沉积岩,如煤、油页岩。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沉积岩类型,还有一些其他的沉积岩类型,如角砾岩、泥质岩等。
角砾岩和砾岩一样,也是一种碎屑岩,由从母岩上破碎下来的,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碎屑,经过搬运、沉积、压实、胶结而形成的岩石。
泥质岩是指泥质质点(主要指粘土矿物)含量超过50%的沉积岩,且粒径小于0.0039毫米,又称粘土质岩。
总的来说,沉积岩的种类繁多,其形成过程受到地理环境和大地构造格局的制约。
不同类型的沉积岩在成分、结构、形态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地质勘探、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组成地壳的岩石——红楼梦通灵宝玉
《红楼梦》中贾宝玉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通灵宝玉来,众人皆以为奇异,他的祖母贾母更是爱如珍宝。
海边的礁石被磨地大小不一,高山岩石有饱经风霜的皱纹,水底的鹅卵石像是一块块小香皂,这些都是被水或者风造就的样貌。
自然界中的岩石自形成之初就各具形态。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是岩石的三种主要类型。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其中在地表以上形成的称为喷出岩,在地表以下形成的称为侵入岩。
我们平时用的磨脚石是玄武岩。
它浑身布满了气孔,是一种喷出岩。
侵入岩没有这样神奇的气孔构造,地面全部由花岗岩铺成。
花岗岩就是典型的侵入岩
喀斯特溶洞这里的岩洞在被誉为“神仙洞府”。
钟乳石就是石灰岩,它是一种沉积岩。
它可以缓慢地被水溶解,又缓慢地从水中析出,因此在地下形成了溶洞奇观。
沉积岩是自然界中风和水在天长日久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之后逐渐排水固结形成的,因此它具有层理构造,并且可能含有化石。
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时就变成了大理岩。
大理石是由中国云南大理市点苍山所产,它由石灰岩变质而成,是变质岩。
白色的大理石也被称为汉白玉
姹紫嫣红不只可以形容花卉,也可以拿来比喻岩石。
从上等珍品羊脂白玉,到瑰丽吉祥的翡翠碧玺,宝石之美,亦如群芳争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组成地壳的三大类岩石
地壳是由三大类岩石组成的,即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l)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岩浆处在很深的地下,随着巨大压力,在地壳构造运动作用下,它可以沿着地壳裂隙渗涌到地壳的上层或直接喷出地面(火山爆发),由于压力下降,岩浆中挥发性物质大量逸出,温度也逐渐下降,岩浆逐渐冷凝、结晶成为岩浆岩。
(2)变质岩:变质岩是原来的岩石在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等)作用下变质而形成的新岩石。
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可以做装饰材料)和石英岩等。
(3)沉积岩:沉积岩就是原来的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遭受风化剥蚀,经搬运与沉积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是组成地壳表层的最重要的一类岩石。
它蕴藏若丰富的矿产,如金、银、铜、铁、锡等绝大部分都蕴藏在沉积岩中,石油也生成于沉积岩、而且绝大部分储存在沉积岩中。
组成地壳的岩石组成地壳的岩石地球的外壳由几个不同的主要部分组成,这些部分被称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其中,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由各种岩石组成,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火成岩火成岩,也称为岩浆岩,是由地球内部熔岩或岩浆冷却和固化而成的。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且主要由矿物晶体组成。
根据其形成环境,火成岩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形成于地下深处,当熔岩或岩浆侵入地表时,它们会形成巨大的岩石块。
喷出岩则是由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熔岩或岩浆冷却后形成的。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水或冰等运动的物质在地球表面沉积形成的。
这些岩石通常具有明显的层理,并由矿物、岩石碎片和有机物质组成。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而且由于它们记录了地球的历史,因此对科学家来说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三、变质岩变质岩是由火成岩或沉积岩经过高温和高压条件变化而成的。
这些岩石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了新的矿物和结构。
例如,大理石就是由石灰岩经过高温和压力作用变成的变质岩。
地壳中的岩石对于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不仅仅是地球表面的组成部分,而且还记录了地球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岩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过去和未来。
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地壳组成与地质演化天山山脉位于中亚腹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山系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天山山脉的地貌特征、地壳组成和地质演化过程。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自然系统的形成和演变,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见解。
一、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天山山脉的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2500公里。
山脉平均海拔约4000米,地形起伏剧烈,山峰尖锐,坡度陡峭。
天山山脉的西部是塔里木盆地,东部为河西走廊,北部为准噶尔盆地,南侧为印度河-恒河平原。
天山山脉的自然景观壮丽,有雪山、冰川、峡谷、湖泊等多种地貌。
其中,天山山脉的雪峰、冰川和湖泊是最为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