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拿来主义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 格式:doc
- 大小:35.58 KB
- 文档页数:3
高一语文必修拿来主义知识点详解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虽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之久,今天读起时仍觉得虎虎有生气,充满力量。
这篇文章主要阐明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的态度。
所谓的“拿来主义”精华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其哲学依据在于辩证否定观。
银川君翰一对一辅导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高一语文必修一新版,第12课《拿来主义》知识点详解,希望能帮到大家。
知识点总结《拿来主义》鲁迅一.知识目标:1.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明确鲁迅所针对的那个时代特点和鲁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
3.学会立论驳论相结合说理、抒情;学会根据语境辨识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一)重点:1.本文十个自然段可以概括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是批判“送去主义”,第二部分则是正面论述“拿来主义”。
采用“破”字当头的迂回笔法,先破“送去主义”,再立“拿来主义”,这就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上点明国民党反动派与腐朽的清政府一脉相承,提示了“送去主义”的本质。
批判“送去主义”即是对“拿来主义”的肯定,前者的危害提示越彻底,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越充分,文章的立论更鲜明有力。
2.对“送去主义”的批判及其手法:鲁迅批判文化领域里的“送去主义”列举了三件事。
行文中说国民党反动政府大干出卖祖国山河、资源和主权的勾当,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后,又葬送了大片国土。
这三件事增添了揭露的深刻性,且善用反语:是“一点进步”等,表达了强烈的憎恶之情。
3.“送来”与“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对二者加以区别?“送来”是帝国主义从经济、军事到文化对我国进行贪得无厌的侵略和掠夺,以实现亡我野心。
“拿来”则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根据中国人民的需要,积极主动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目的是为了丰富和滋养本身。
二者虽一字之差,却本质迥异,将二者区别,既可明辨是非,又可使立论更加鲜明突出。
《拿来主义》三个多重复句析赏《拿来主义》三个多重复句析赏一、“要这把锁?拿来拿去,没准人家赖你”《拿来主义》这首歌是由《爱情公寓》系列中歌唱组合小伙伴乐队演唱的歌曲。
歌词反映了当今年轻人面临家庭社会压力,失去自我焦虑空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外的贪婪,欲望和虚荣上时的心理情况。
歌词中的“要这把锁?拿来拿去,没准人家赖你”把这些欲望表现出来。
这里的“锁”代表的,其实就是物质欲望,年轻人希望拿着名牌包来炫耀,但又怕被人知道是拿别人的,以免引起指责和唾弃,所以只有“拿来拿去”。
也就是只能拿走,不允许留下自己的痕迹,却又怕别人拿偷了被人赖账,而不是偷家里的锁,而是指物质欲望。
二、“要用几世轮回才买得起某某?”理想是目标,也是年轻人前进的动力,但个体如果脱离社会实际,让自我变得过于苛刻,容易使自己走入死胡同。
“要用几世轮回才买得起某某?”这句歌词在此表达的是,年轻人不仅要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物质和名牌而牺牲自己,甚至为了物质的金钱换取,用“轮回”的比喻,人们似乎要多死多活才能获得彼此想要的东西。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代盛行的拿来主义已经把人们的贪婪欲望带到了极致。
三、“如过泳池夏日无尽期”“如过泳池夏日无尽期”这句歌词,把人们的物质欲望比作夏日里到泳池里游泳的热闹,意拟出人们的贪婪,把物质劳碌拿来的心情。
这里的“无尽期”亦表现出,尽管知道物质拼命攒来的欲望最终是会带来虚无,但也无法改变内心里物质欲望的冲动。
结语从《拿来主义》中的三个多重复句可以看出,年轻人焦虑、失去自我、贪婪物质化,以及形成拿来主义虚荣生活都是社会背景下面临负担和依赖关系化所带来的,它也暗示了拥有更多物质和名牌只是短暂的快乐,只有对自我有信心,对社会关系有责任感,才能创造持久的幸福。
鲁迅拿来主义经典句子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鲁迅及其拿来主义思想
2.鲁迅的拿来主义经典句子概述
3.分析鲁迅拿来主义经典句子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4.结论:倡导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精神
正文
鲁迅,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拿来主义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谓拿来主义,就是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应采取批判性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
这种精神在当今世界日益紧密联系的全球化背景下,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鲁迅曾说过一句著名的拿来主义经典句子:“我们要拿来,我们要使用,我们要选择,我们要批判。
”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拿来主义的核心要素。
首先,我们要敢于拿来,不拘泥于陈规陋习,勇于接受新事物。
其次,我们要善于使用,发挥拿来的东西的最大价值,使之服务于我国的发展。
然后,我们要精于选择,区分优良与劣质,避免盲目模仿。
最后,我们要勇于批判,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使之更加完善。
在当今社会,拿来主义精神在诸多领域都有体现。
例如,我们在科技领域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发展,为我国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在文化领域,我们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汲取外来优秀文化,同时弘扬传统文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
在教育领域,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改革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提高国民素质。
总之,鲁迅的拿来主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面对外来文化,去拥抱全球化。
拿来主义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拿来主义》中,作者表明观点的句子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其含义是独立思考,鉴别精华与糟粕,独立自主地选择。
扩展资料: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
这篇文章,一是针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二是针对革命文艺阵线内部的两种错误倾向,即割断历史,全盘否定的“左”倾错误和拜倒在洋人脚下,主张全盘吸收的右倾错误。
作品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让人不能不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叹为观止。
高二必修四语文《拿来主义》课文解读《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代表作品,一篇具有强烈战斗性和高度艺术性的杂文,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必修四语文《拿来主义》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课文解读一(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①”,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①闭关主义: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概括了闭关主义的特征。
“一向”二字,突出了它由来己久和顽固不化。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①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②,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①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
②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列强相继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由借代、比喻构成的形象语言,既揭露了闭关主义造成的后果,又揭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原因,腐败无能的政府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
“到现在”,即1934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当权;“什么”,即全部、所有都“送”了出去,暗讽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①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②,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③。
(①学艺:泛指学术文艺。
②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
③“发扬国光”: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
“发扬国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
)[此句紧承上句而来,上句撒了开去,说“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白银、送土地,送主权,这一句则是收回来,归到“学艺”这个本文议论的中心。
“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寒碜可怜。
“捧”字颇富深意,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
拿来主义是一种观念或态度,强调借鉴和采用他人成功的经验或方法,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以下是30句体现拿来主义内涵的句子:1. 学习拿来主义,借鉴他人成功之道。
2. 拿来主义让我们少走弯路,更快达成目标。
3. 拿来主义是汲取智慧的泉源。
4. 拿来主义不是照搬,而是灵活运用。
5. 拿来主义是智者的选择,而非盲目跟风。
6. 善于拿来主义,创新才能不断涌现。
7. 推崇拿来主义,助力个人和团队的成长。
8. 拿来主义是学习的一种智慧。
9. 拿来主义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10. 拿来主义不仅是取,更是学习的过程。
11. 拿来主义是知识共享的理念。
12. 运用拿来主义,让经验倍增价值。
13. 拿来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必备思维。
14. 拿来主义是积累经验的捷径。
15. 拿来主义是构建自身优势的有效途径。
16. 拿来主义是创造力的源泉。
17. 拿来主义是尊重前人智慧的表现。
18. 拿来主义是开拓视野的重要方式。
19. 拿来主义让我们受益于前人的智慧结晶。
20. 拿来主义是打造精英团队的法宝。
21. 推崇拿来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2. 拿来主义是不断吸收新知识的过程。
23. 拿来主义是学习的一种态度。
24. 拿来主义是加速个人成长的捷径。
25. 拿来主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26. 拿来主义是开拓创新的必要手段。
27. 掌握拿来主义,汲取智慧的火种。
28. 拿来主义是思考的广阔天地。
29. 拿来主义是不断完善自我的方法。
30. 推崇拿来主义,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拿来主义中经典句子1. "拿来主义即是拿来即用,不必刻意追求原创,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好的。
"2. "拿来主义强调实用性,不拘泥于个人创造,而是注重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果。
"3. "拿来主义是一种智慧的运用,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快速解决问题。
"4. "拿来主义鼓励人们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
"5. "拿来主义是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能够促进创新和进步。
"6. "拿来主义不是剽窃,而是在他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
"7. "拿来主义能够帮助我们避免重复造轮子,节省资源和成本。
"8. "拿来主义是一种学习的态度,能够让我们更加谦虚和开放。
"9. "拿来主义强调团队合作和共享,能够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同进步。
"10. "拿来主义能够帮助我们快速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提高工作效率。
"11. "拿来主义是一种跨界融合的思维方式,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12. "拿来主义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区和开放共享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13. "拿来主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更大的价值。
"14. "拿来主义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取得成果。
"15. "拿来主义强调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
"16. "拿来主义是一种开放的心态,能够让我们更加包容和接纳他人的贡献。
"。
第一单元第12课拿来主义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国粹.(cuì)仪.节(yí)自诩.(xǔ)残羹冷炙.(zhì)B.供给.(gěi)吝啬.(sè)脑髓.(suǐ)冠.冕堂皇(guān)C.摩.登(mó)鸦.片(yā)孱.头(càn)故弄玄.虚(xián)D.勃.然(bó)蹩.进(bié)譬.如(bì)礼尚.往来(shàng)【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B项,“给”应读jǐ。
C项,“玄”应读xuán。
D项,“譬”应读pì。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缘故挖掘发扬广大大宴宾客B.女婿精典佳节大典剔除糟粕C.存膏倘使性格不合象征主义D.徘徊儒弱自我炫耀欣然接受【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
A项,“发扬广大”应为“发扬光大”;B项,“精典”应为“经典”;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典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
D项,“儒弱”应为“懦弱”。
故选C。
3.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捧”表示郑重,几张画却郑重地挂过去显得寒磣可怜)B.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用“催进”讽刺“送去主义”的卖力媚态)C.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不知后事如何”可理解为展品下落不明)D.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进步”是运用反语进行讽刺,实为“堕落”之意)【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拿来主义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拿来主义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知识点总结1.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参考:“送去主义”与“闭关主义”有着内在的历史的联系,而且二者一脉相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解析:清王朝的“闭关主义”盲目排外,与世隔绝,“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结果使中国处于腐败落后的境地,最终在别人的枪炮面前,“碰了一串钉子”,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闭关自守”的“大门”早就没有了,“守”也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由“闭关主义”走向另一个极端“送去主义”。
二者都是腐朽、落后、反动本质的反映。
2.“送去主义”表现在很多方面,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参考:送古董、送画、送活人。
解析:这些东西决不是正常的文化交流,而是媚外求荣。
作者在列举这几个事例时,字里行间充满了辛辣的讽刺、无情的嘲弄和深刻的批判。
因为本文论述的中心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所以用“单是”一词将列举重点集中在“学艺方面”,这样选材才更准确,与中心一致。
3.作者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参考:因为“送去主义”有着严重的后果,其实质是亡国灭种。
解析:(1)第1、2段所论,现在实行的“送去主义”乃是一种“有往而无来”的行径,它有悖于“礼尚往来”的交往原则。
(2)第3、4段所论,“送去主义”必然让我们的子孙沦为乞丐,让我们的民族亡国灭种,让我们的人民更加陷于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
(3)第6段所论是揭示“送来”的危害性。
一味地听凭“送来”,必然招致帝国主义的进一步侵略,“鸦片”、“香粉”等已经充斥我们的市场,使中国更加殖民地化。
这样的现实教训,我们应该吸取,铭记在心。
4.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什么?参考:占有,挑选。
解析:先占有,后挑选。
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
对于好的东西要吸收;对于有利有害的部分要区别对待,发挥其有用的作用;对于糟粕部分全部毁灭。
5.“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
教师姓名杜承谕单位名称河北省保定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填写时间2020年07月27日学科语文年级/册高一/基础模块上册教材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版课题名称理解《拿来主义》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难点名称文中作者的视角该怎么理解,拿来主义是要我们怎么拿?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拿来主义,是单纯的拿或是复制吗?如果我们不能吸收新技术寻求发展将会怎样?怎样才能吸收新知识新技术?难点教学方法 1.把20世纪的情况和文中的重点词句,用现代生活化的语言配合画面,轻松讲解,不教条。
2.让学生理解人类需要持续进步和发展,就必须加入新技术新观念,正确思考怎么拿来。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配合老上海租界视频片段,讲述当时面临着尴尬的国际形势,别人对贫穷国家的古老艺术是什么看法,如果送出资源过多,没有创造和生产出新产品,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2.配合视频画面,讲解在当时不平等的外交中,接受者们的负面思维等等。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用现代思维和现代语言,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含义。
(1)送去主义 用现代语言来解释,就是:“贫穷又自卑的外交方式:给人家送点土特产,乞求认同。
”(2)活人代替古董,也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现代语言解释,并引发思考:“把资源和古董送出去,这都是先辈留下的东西,这种外交只是靠老祖宗撑脸面,自主创造生产的新东西一点都没有,京剧虽然是传统艺术,也是传下来的,虽然是新的艺术家,表演形式还是古老艺术,外国人对这个没什么兴趣,同时我们自己也思考一下,当代年轻人又有多少真喜欢古老艺术呢?”(3)正常外交是这样的吗?“不,我们认为好的东西硬塞别人,别人认为不好的东西硬塞我们。
”(4)不能只顾眼前,为了一点外交上的面子,把我们自然资源都送出去,将来怎么办?【配合视频画面】 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而且是我们生存的空间。
(5)理性判定外来的精华和糟粕,对我们有什么用对外来的东西,不能像孱头他们那样意气用事,应该理性分析,思考,这些对我们有什么用?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有用的技术?(6)拿来主义到底怎么拿?首先态度上就要主动,不是逃避,或者毁灭,也不是盲目接受,如果被动,不做思考分析学习研究,就无法自强,那永远被欺负,永远是被抛给或送来那些没什么用的东西。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①”,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①闭关主义: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概括了闭关主义的特征。
“一向”二字,突出了它由来己久和顽固不化。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①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②,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①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
②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列强相继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由借代、比喻构成的形象语言,既揭露了闭关主义造成的后果,又揭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原因,腐败无能的政府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
“到现在”,即1934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当权;“什么”,即全部、所有都“送”了出去,暗讽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①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②,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③。
(①学艺:泛指学术文艺。
②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
③“发扬国光”: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
“发扬国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
)[此句紧承上句而来,上句撒了开去,说“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白银、送土地,送主权,这一句则是收回来,归到“学艺”这个本文议论的中心。
“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寒碜可怜。
“捧”字颇富深意,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
“一路的挂过去”,讽刺这些“大师”好似江湖上卖狗皮膏药的郎中,自吹自擂、招摇过市、到处拍卖的可怜相。
引用“发扬国光”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态。
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阐释词语,要依据语境,首先是词语所在的句子。
阅读鲁迅的《拿来主义》,阐释第⑧段中的“孱头”、“昏蛋”、“废物”。
由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可知:孱头——软弱无能、不敢接受外国文化的逃避主义者;昏蛋——盲目排斥、拒绝接受外国文化的虚无主义者;废物——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2.依据前后句子述说的内容词语所在句子前后述说的内容,是词语更大一点的语境。
阐释《拿来主义》第①段中“送去主义”:从本段举例“单是学艺上的东西”看,是送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二是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三是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可见,“送去”的实质是媚外。
3.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有的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依靠当句或前后句所述的内容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要靠对相关文字甚至全文的思路作分析来解决。
阐释《拿来主义》第④段中的“抛给”。
从本段“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看,“抛给”即“送来”;再从下文第⑥段看,“送来”的东西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可见“送来”、“抛给”是强加于人,怀有不良企图,是侵略。
二、理解、阐释句子的方法1.从阐释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阐释整句的意思了。
阐释《拿来主义》中“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就是对于外国文化,要思考、鉴别,分清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甚至有害的;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拿”就是做出挑选,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
2.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如果是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阐释《拿来主义》末段中“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总之”表明这是总结上文。
拿来主义与鲁迅对比论证拿来主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1. 定义和特点拿来主义是指模仿、抄袭和盗用他人的作品、观点和思想,以获取个人或集体的利益的一种行为。
它强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特点,即通过借鉴和模仿他人的经验和知识来实现个人或集体的价值。
2. 优点和益处•拿来主义可以帮助个人或集体快速获取知识和经验,节省时间和精力。
•通过拿来主义,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避免重复摸索和错误。
•拿来主义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推动共同进步和发展。
3. 不足和问题•拿来主义容易导致创新的匮乏,缺乏个性和独特性。
•过度依赖拿来主义可能导致无法自主思考和独立行动。
•拿来主义存在知识和观点的盲从,可能忽视个人的价值和思考。
鲁迅:自主思考,独立精神的代表1. 鲁迅的背景和影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独立思考,持续发表批判和反思的文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提倡独立精神和人文主义,他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自主思考和独立见解的能力。
2. 鲁迅的思想和观点•鲁迅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个性的发展,反对盲从和拿来主义。
•鲁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自主思考和独立行动,发展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力。
3. 鲁迅对拿来主义的批判•鲁迅认为拿来主义导致人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陷入思维的固化和僵化。
•鲁迅对拿来主义持批评态度,他认为人们应该通过独立思考和创新,发挥个人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拿来主义与鲁迅的论战1. 拿来主义的辩护•拿来主义支持者认为通过拿来主义可以迅速获取知识和经验,取得成功。
•拿来主义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2. 鲁迅的反驳•鲁迅认为拿来主义削弱了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导致社会的思维固化和僵化。
•拿来主义的盲从和模仿容易产生浮躁和功利心态,无法培养人的独立人格和自主创造力。
总结拿来主义作为一种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方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
鲁迅拿来主义经典句子摘要:1.鲁迅与拿来主义2.拿来主义的内涵3.鲁迅的拿来主义经典句子4.拿来主义在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鲁迅,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在他的作品中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观点和思想。
其中,拿来主义是他在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理念。
拿来主义主张借鉴、吸收、创新,强调在文化发展中,要取长补短,不断自我更新。
拿来主义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敢于借鉴。
借鉴是发展的基础,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不断进步。
其次,要善于吸收。
吸收是借鉴的目的,将别人的优点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使之成为自己的养分。
最后,要勇于创新。
创新是拿来主义的核心,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使文化不断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鲁迅的众多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拿来主义的经典句子。
例如:“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的财富,我不觉得拿来了有什么不好意思。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鲁迅拿来主义的精神,他认为好的东西是大家共同的,没有国界之分,我们应该敢于去学习、借鉴。
又如:“不满足于现在,不崇拜过去,不害怕未来。
”这句话表达了鲁迅的创新精神,他认为在文化发展中,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盲目崇拜过去,更不能畏惧未来的挑战。
只有在这样的精神指导下,我们才能在拿来主义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拿来主义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敢于面对世界文化的冲击,勇于借鉴、吸收、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总之,鲁迅的拿来主义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依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