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知识点教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7.01 KB
- 文档页数:3
七上《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小知识点第八课:探问生命1.生命的特点: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也是短暂的。
2.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2.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3.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4.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
5.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第九课珍视生命1.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护视力、远离烟、毒品等。
2.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3.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4.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5.挫折的含义:遇到的阻碍、失利、和失败。
6.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7.挫折包括三个方面: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
其中挫折认知是关键因素。
8.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
产生这些负面情绪是正常的。
9.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10.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方法):①欣赏、培养幽默感。
②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
③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
④关心、帮助他人。
⑤培养某方面的兴趣。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1.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2.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点地建构自己,形成“我的人生”。
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2课时)1.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2.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
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知识目标1.知道生命的特征。
2.理解生命的延续承载的意义。
能力目标1.了解生命的内涵、特征和生命发展规律的难以抗拒性。
2.对生命的持续有一定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生命、敬重生命。
2.树立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意识,努力实现生命的接续。
重点认识生命的独特性等特征。
难点对生命独特性的认识,努力实现生命的接续。
教师准备:认真备课,搜集素材,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列出提纲;2.搜集身边长寿老人的事例。
方式一:多媒体展示小组收集的“最长的生命”资料,如海龟、蜥蜴、龙血树、银杏树、灯塔水母等。
引出话题: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如果可以,它将会怎么实现?方式二:出示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所写的诗歌《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导入:怎样理解这里的“活着”和“死了”?学习完本课时,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探究一:生命有时尽1.生命的特性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9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1)在上面的生命故事中,两个女孩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感受?教师点拨:生命过程会遇到许多不如意,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
思考问题:(2)她们的分享使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教师点拨: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
我们要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等等。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9~90页的正文内容。
思考问题:请大家归纳生命有哪些特性?教师点拨:①生命来之不易。
②生命是独特的。
③生命是不可逆的。
④生命也是短暂的。
【知识拓展】据研究和经验表明,人的指纹、掌纹、面孔、发音、虹膜、视网膜、骨架等都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即每个人的这些特征都与别人不同,且终生不变,因此可以据此识别出人的身份。
七年级上册4单——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目标】1.体会每个生命会有不同经历,了解生命的贫乏与充盈,学会充盈自己的生命。
2.认识生命拒绝冷漠,做到关切别人,营造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3.体会生命的平凡和伟大,树立在平凡中创造伟大的正确观点,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重难点】重点: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
难点:正确认识伟人与普通人的生命价值,从平凡的生命中创造出伟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我为生命的本身而欢喜。
对我而言,生命并非短暂的蜡烛。
它是一种光辉的火炬,此刻为我所拥有;在交给将来的世代之前,我要使它尽量烧得光亮。
——萧伯纳播放电影《中国机长》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燃烧得光亮?活动:在我们的生命里,会和许许多多的人相遇,他们曾经有过怎样的经历?又有哪些生命故事?请你选择你认识的一个人,将他对生命的热情、努力活出生命精彩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下。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
一、贫乏与充盈1.教师:“生命的质量在于追求,而不仅仅在于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
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2.阅读教材P115探究与分享,回答:(1)同是16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在他们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
请你说说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2)请大家脑补一下你自己到16岁时将会是怎样的?答案提示:(1)他们都在收获人生经历与经验,都在创造人生的价值。
(2)我希望我的16岁是阳光灿烂的,有着优异的学习成绩,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能够自觉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3.教师:寒假快要到了,一些学生的做法,出示图片:每天睡到中午才起来。
每天通宵打游戏。
你认为这些学生的生命贫乏吗?他们生命贫乏的主要原因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限制了生命的成长。
4.阅读教材P116上面探究与分享,与同学交流:如何让生命充盈?答案提示: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培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讨论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初期,他们对生命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但受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生命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对人生的价值观容易产生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培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思考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培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问题驱动法: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生命的价值。
4.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案例材料:收集与生命意义相关的案例。
4.思考题: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珍贵和独特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案例,如残奥会运动员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顽强和价值。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复习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过程2.珍爱生命,尊重生命3.生命的价值4.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往往缺乏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发现他们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1.对生命的认识片面,把生命仅仅看作是生存和生活2.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模糊,不知道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3.部分学生存在消极对待生活的态度,缺乏对生活的热爱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过程,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3.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学会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过程2.珍爱生命,尊重生命3.生命的价值及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价值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体会3.实践活动法: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价值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生命价值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讨论2.准备公益活动场地,便于学生实践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来之不易,引发学生对生命的重视。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生命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体会,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成果,强调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重要性,让学生牢记生命的价值。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
【过程与方法】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照片拍摄于2015年,照片中的小孩名叫Hudea ,拍照的时候只有4 岁。
他在哈马轰炸后失去了父亲,随后他和母亲以及三个兄弟姐妹一起住到了土耳其边境的一个难民营。
“他的脸立刻收紧。
他咬着下嘴唇,慢慢地举起了手。
他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
要宽慰这个把照相机当成手枪的孩子并不容易。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守护生命有什么认识?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爱护身体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1)展示关于爱护身体的名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毛泽东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陶行知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
——富兰克林(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 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体育课后,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小李同学迅速打开空调,温度调到最低16℃。
站在空调口处吹风乘凉,心满意足地喊着:“热死我了!好凉快!”其他同学也纷纷凑过来。
空调的风又强又冷,小张同学却用校服把头包起来,一边喝水,一边在教室里溜达。
很多同学看到小张的样子,乐得前仰后合,说:“哇!看,多像翠花儿!”(1)小李和小张谁做得对?提示:运动后直吹空调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小张同学做得更好,因为,他懂得如何爱护身体。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单元综述【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是唯一一个以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单元,在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书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
在课程设置上,虽然只是作为一单元内容来呈现,但对初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关切,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理念之一,要贯穿学科教学的全程。
本单元主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命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守护生命的意识和能力,引领学生认真审视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引导学生做自己生命的导演,提升生命的品质,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努力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追求生命的美好,活出生命的精彩。
【链接新课标】成长中的我2.1 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2.2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单元重难点】重点:生命来之不易,是独特的;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掌握一些常用的求生、救生方法;珍爱生命。
难点: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单元知识树】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导与学过程探究(二)生命有接续1.活动二:你的出生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参考答案:(1)我的家人有了新的身份。
(2)姐姐说自从有了我,她就“升级”了……教师总结:我们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在传承中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2.活动三:多媒体展示家风、国风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生命哪些方面的传承?小组探究,组员轮流发言。
参考答案: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因此,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教师小结:生命可以永恒吗?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一方面生命是独特的、是不可逆的、是短暂的;一方面生命是可以传承的,可以接续的。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框守护生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珍视生命”,属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针对七年级学生。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学会守护生命。
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关爱生命,以及如何守护生命。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生命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关于生命的问题,但缺乏系统的生命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既能产生共鸣,又能提高自我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关爱生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守护生命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关爱生命。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守护生命的意识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的相关内容。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案例、问题等,以便于教学演示。
3.视频:准备一些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视频材料,用于课堂导入和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关于生命起源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奥秘和宝贵。
然后,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生命的故事和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独特性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急救技能培训、自我保护演练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框守护生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是针对七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
本课《守护生命》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性,理解守护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从自我为中心转向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学会尊重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性,理解守护生命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回馈社会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性,理解守护生命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守护生命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案例: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2.准备讨论题:为学生提供引导性的讨论题目,以便进行小组讨论。
3.准备情境模拟:设计情境,准备相关材料,让学生亲身体验守护生命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生长发育、老年人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守护生命的案例,如见义勇为的事迹等,让学生了解守护生命的重要性。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教学设计(六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主要围绕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展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明白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生命。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命的多样性、生命的源泉、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生命的意义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初步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的理解。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生命的多样性,认识到生命的源泉,了解生命的价值,学会珍爱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增强生命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命的多样性、生命的源泉、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生命的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美好和脆弱。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4.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案例:收集相关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教学素材: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4.作业设计: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命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生命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内容,讲解生命的源泉、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生命的意义等概念。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福宝中学刘佳怡一、课标分析“增强生命的韧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认识自我”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是本课内容的落脚点。
分析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响,明确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还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三、学情分析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遇到成长中的挫折,不是勇敢地去面对,而是逃避,有时候用伤害生命的方式来应对。
近年来,未成年人经受不住一时的挫折而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时有发生。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
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开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开掘生命的力量。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开掘生命的力量,勇敢克服挫折。
教学难点: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六、教学方法与学法本节课我运用情景式、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七、教学过程经为了公务员考试每天坚持学习十个小时,可是最后还是遗憾落榜。
那你们呢?免有挫折生:提供师:可见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上总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和失败, 比方学习上-♦•人际交往上-♦•工作生活上・••等等,而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我们的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生活难免有挫折。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挫折的含义并进行标注、齐读;板书)2、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过渡:那面对挫折,你的感受如何?你是怎样面对这些挫折的?师:可见我们面对不同的挫折,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响。
第八课探问生命《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生命来之不易,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怀,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理解生命有接续,明确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第八课的第一框。
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贯穿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全书的两个核心词是“生命”和“成长”。
第四单元从“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三个不同却又相互联系的内容出发,引导学生深入开展对生命的思考,向学生渗透了向死而生的意义,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接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从而让学生珍爱生命,承担传承使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明确个体生命在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传承使命。
三、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一方面,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初一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
如果学生的这些思维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可能会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生命可以永恒吗(一)导语:这几天我经常看见同学们捧着《西游记》在看,同学们思考一下妖怪为什么非要吃唐僧肉呢?(二)评价任务认识到生命不仅是我们看到的肉体生命,还包括我们的精神生命,导入课题。
(三)反馈指导设问: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唐僧肉吗?我们真的能长生不老吗?生命真的可以永恒吗?(四)小结作为肉体的生命总会有尽头,精神却可以实现永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七上《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小知识点
第八课:探问生命
1.生命的特点: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也是短暂的。
2.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2.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3.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4.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
5.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第九课珍视生命
1.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护视力、远离烟、毒品等。
2.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3.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4.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5.挫折的含义:遇到的阻碍、失利、和失败。
6.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7.挫折包括三个方面: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
其中挫折认知是关键因素。
8.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
产生这些负面情绪是正常的。
9.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10.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方法):①欣赏、培养幽默感。
②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
③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
④关心、帮助他人。
⑤培养某方面的兴趣。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
1.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2.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点地建构自己,形成“我的人生”。
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4.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5.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七上《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标★的题目需重点背诵)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
8.1生命可以永恒吗
★1、生命接续的意义?
①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②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③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④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8.2敬畏生命
★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为什么说生命至上?\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②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
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③生命至上,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2、如何敬畏生命?
①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②我们不能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③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而且应该做到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第九课珍视生命
9.1守护生命
★1、如何爱护自己的身体?
①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不能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
③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如何养护精神?
①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②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③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3、灾害自救自护方法
(1)火灾逃生方法:
①保持镇静,不贪恋财物,迅速撤离;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撤离;
③不搭乘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④不盲目跳楼,可沿窗户外墙结实管道逃生自救。
(2)地震逃生方法:
①保持冷静,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②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③如在室外,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树木,撤离到空旷场所。
(3)安全游泳注意事项:①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②游泳时要有有成人带领,不私自下水;③游泳前要做好热身活动。
(4)如何援助落水者:①向有成人的地方高声呼救,不贸然下水救人;
②向落水者抛放木块、竹杆、自制浮具;③拔打“110”报警电话求救。
9.2增强生命的韧性★1、挫折的积极影响?
①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②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
③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2、如何面对挫折,发掘生命力量?
①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②我们要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③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
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
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1、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③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10.2活出生命的精彩
1、怎样拒绝贫乏,让生命充盈、丰富?
①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②热爱生活,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③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
★2、为什么要拒绝冷漠,让生命温暖?
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3、怎样拒绝冷漠,让生命温暖?
①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生命拒绝冷漠。
②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
并善待他人。
③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4、让生命充盈的具体做法/传递生命温暧的具体做法
①为灾区捐款;②义务植树;③到敬老院参加志愿活动
★5、怎样看待伟人的生命价值?
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
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6、平凡人怎样书写生命价值?/如何在平凡创造中伟大?
①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②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