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要污水处理工艺比较表
- 格式:xls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8
三、传统工艺介绍根据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特点,对该类污水宜采用生物法为主的处理工艺。
生物法处理的机理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吸附、降解从而去除,达到排放标准。
其反应通式可表达为:有机物+a'O 2+N +P ─→a (新细胞)+CO 2+H 2O +不能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细胞+b'O 2─→CO 2+H 2O +N +P +残留的细胞残渣生活污水处理常用的生化法有传统活性污泥法、SBR 法、A/O 法以及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各种处理工艺比较如表1.四、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介绍膜生物反应器(MBR )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被称为“21世纪的水处理技术”,系国家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被列为“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能力及可持续发展实用新技术”。
我公司的膜生物反应器,是引进韩国KMS 公司生产的膜组件,膜的质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使用寿命可以达到5年以上,已成功用应于国内多处中水回用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抵抗污泥膨胀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可靠,出水中没有悬浮物; 2.在污水处理史上首次实现SRT 和HRT 的彻底分离,使运行控制更加灵活和稳定。
3.污染物去除效率高,不仅能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而且能有效地去除病原微生物。
4.省去了二沈池和三级深度处理(加药、过滤)单元,大大节约了土建投资和占地,工艺流程更加简单。
5.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高,是常规处理工艺的3-10倍,因此容积负荷大,占地面积小。
6.硝化能力大大提高。
污泥絮凝颗粒存在由外到内的DO 梯度,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区,可有效实现反硝化和生物除磷。
7.由于SRT 很长,生物反应器又起到了“污泥硝化池”的作用,从而显著减少污泥产量,剩余污泥产量低,污泥处理费用低;8.结构紧凑、模块化设计,一体化自动控制,工艺操作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介绍及对比分析2020年9月6日星期日目录一、生物脱氮 (3)1、硝化过程 (3)2、反硝化过程 (4)3、生物脱氮的基本条件 (5)4、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方法 (6)二、化学脱氮 (7)1、吹脱法 (7)2、化学沉淀法(磷酸铵镁沉淀法) (8)3、低浓度氨氮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9)4、不同浓度工业含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比较 (11)三、化学法除磷 (11)1、石灰除磷 (12)2、铝盐除磷 (12)3、铁盐除磷 (13)四、生物除磷 (13)1、生物除磷的原理 (13)2、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 (14)3、废水生物除磷的方法有哪些 (15)4、除磷设施运行管理的注意事项 (15)一、生物脱氮脱氮技术包括化学法和生物法,由于化学法会产生二次污染,而且成本高,所以一般使用生物脱氮技术。
污水生物处理脱氮主要是靠一些专性细菌实现氮形式的转化。
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分解转化为氨态氮NH4+或NH3,这一过程称为“氨化反应”。
硝化菌把氨氮转化为硝酸盐,这一过程称为“硝化反应”;反硝化菌把硝酸盐转化为氮气,这一反应称为“反硝化反应”。
含氮有机化合物最终转化为氮气,从污水中去除。
1、硝化过程硝化菌把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称为硝化过程,硝化是一个两步过程,分别利用了两类微生物——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
这两类细菌统称为硝化菌,这些细菌所利用的碳源是CO32-、HCO3-和CO2等无机碳。
第一步由亚硝酸盐菌把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第二步由硝酸盐菌把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这两个过程释放能量,硝化菌就是利用这些能量合成新细胞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并不是去除氮而是减少了它的需氧量。
氧化1g氨氮大约需要消耗4.3gO2和8.64gHCO3-(相当于7.14gCaCO3碱度)。
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1)温度:硝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30~35℃,温度不但影响硝化菌的比增长速率,而且会影响硝化菌的活性。
国内30种污水处理常用工艺附:六大主流工艺特点介绍【格林大讲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已建成运营的污水处理厂数量约4000座,这其中有统计数据的污水处理工艺大约30种左右。
各类技术工艺排名如下:(主流6种)主要工艺及特点介绍01氧化沟工艺覆盖全国简介氧化沟工艺作为一种成熟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所以它在水力流态上不同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而是一种首尾相连的循环流曝气沟渠,污水渗入其中得到净化。
工艺特点1、简化了预处理氧化沟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比一般生物处理法厂,悬浮有机物可与溶解性有机物同时得到较彻底的去除,排出的剩余污泥已得到高度稳定,因此氧化沟可不设初沉池,污泥不需要进行厌氧消化。
2、占地面积少因为在流程中省略了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时还省略了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装置,使污水厂总占地面积不仅没有增大,相反还可缩小。
3、具有推流式流态的特征氧化沟具有推流特性,使得溶解氧浓度在沿池长方向形成浓度梯度,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条件。
通过对系统合理的设计与控制,可以取得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4、简化工艺将氧化沟和二沉池合建为一体式氧化沟,以及近年来发展的交替工作的氧化沟,可不用二沉池,从而使处理流程更为简化。
02A2/O工艺重在脱磷除氮简介A2/O工艺是Anaerobic-Anoxic-Oxic的英文缩写,是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
这种工艺处理效率一般能达到:BOD5和SS为90%~95%,总氮为70%以上,磷为90%左右,一般适用于要求脱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厂。
但A2/O工艺的基建费和运行费均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对目前我国国情来说,当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闭性水体或缓流水体引起富营养化,从而影响给水水源时,才采用该工艺。
工艺特点优点:1、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稳定,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
2、污泥沉降性能好。
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成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消毒是关键步骤之一,其目的是杀灭病原菌及其他微生物,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本文将介绍城市污水处理厂常见的消毒工艺,包括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并进行比较。
氯消毒氯消毒是最为普遍和常用的消毒工艺之一。
它的优点主要是操作简单,消毒效果好,而且具有消毒杀菌的广谱性。
氯消毒使用的药剂主要是氯化钠或余氯含量很高的含氯漂白粉等。
在氯化钠投加后, chloride离子(Cl-)在水中自动分解成自由氯[Cl2],紫外线漏斗灯等设备的存在可以使氯更快地溶化在水中,继而与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反应,氯气会与微生物中的蛋白质、酶等进行化学反应,进而杀灭微生物。
氯消毒的缺点是可能会产生副产物,如致癌物质三卤甲烷和氯仿等,同时对水中的TP和NH3-N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长期使用氯消毒技术,可能会产生氯耐药菌,影响消毒效果。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新型的无害消毒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紫外线通过对水中的病菌、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破坏性作用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其消毒效果与氯消毒类似。
紫外线消毒技术具有消毒速度快、无副产物、稳定性高等优点,在很多城市的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紫外线能深度透过水层,直接照射到细菌等微生物细胞中,使微生物DNA分子的氢键发生断裂,致使病毒DNA脱氧核苷酸无法合并,使得微生物无法分裂繁殖,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紫外线消毒技术的缺点是随着紫外线波长的增大,消毒效果会变得差一些。
另外,在处理含悬浮物较多的污水时,其阻挡紫外线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消毒效果下降。
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污水处理中以臭氧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氧化和分解有机物质,进而达到消毒杀菌和水质改善的功效。
臭氧消毒技术具有消毒效果好、无臭味、可降解水中有机物等优点,在处理高浓度有机物质时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臭氧消毒技术中,臭氧气体首先通过臭氧发生器制造,经过管道输送到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加氧(插入式O3/reactor)和注射。
⼀、连续循环曝⽓系统(CCAS) A、CCAS⼯艺简介 CCAS⼯艺,即连续循环曝⽓系统⼯艺(Continuous Cycle Aeration System),是⼀种连续进⽔式SBR曝⽓系统。
这种⼯艺是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处理法)的基础上改进⽽成。
SBR⼯艺早于1914年即研究开发成功,但由于⼈⼯操作管理太烦琐、监测⼿段落后及曝⽓器易堵塞等问题⽽难以在⼤型污⽔处理⼚中推⼴应⽤。
SBR⼯艺曾被普遍认为适⽤于⼩规模污⽔处理⼚。
进⼊60年代后,⾃动控制技术和监测技术有了飞速发展,新型不堵塞的微孔曝⽓器也研制成功,为⼴泛采⽤间歇式处理法创造了条件。
1968年澳⼤利亚的新南威尔⼠⼤学与美国ABJ公司合作开发了“采⽤间歇反应器体系的连续进⽔,周期排⽔,延时曝⽓好氧活性污泥⼯艺”。
1986年美国国家环保局正式承认CCAS⼯艺属于⾰新代⽤技术(I/A),成为⽬前最先进的电脑控制的⽣物除磷、脱氮处理⼯艺。
CCAS⼯艺对污⽔预处理要求不⾼,只设间隙15mm的机械格栅和沉砂池。
⽣物处理核⼼是CCAS反应池,除磷、脱氮、降解有机物及悬浮物等功能均在该池内完成,出⽔可达标排放。
经预处理的污⽔连续不断地进⼊反应池前部的预反应池,在该区内污⽔中的⼤部分可溶性BOD被活性污泥微⽣物吸附,并⼀起从主、预反应区隔墙下部的孔眼以低流速(0.03-0.05m/min)进⼊反应区。
在主反应区内依照“曝⽓(Aeration)、闲置(Idle)、沉淀(Settle)、排⽔(Decant)”程序周期运⾏,使污⽔在“好氧-缺氧”的反复中完成去碳、脱氮,和在“好氧-厌氧”的反复中完成除磷。
各过程的历时和相应设备的运⾏均按事先编制,并可调整的程序,由计算机集中⾃控。
CCAS⼯艺的独特结构和运⾏模式使其在⼯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1)曝⽓时,污⽔和污泥处于完全理想混合状态,保证了BOD、COD的去除率,去除率⾼达95%。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思路➢A2/O工艺传统A2/O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同时脱氮除磷的工艺,它是在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缺氧段和一个厌氧段。
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与回流污泥混合,在兼性厌氧发酵菌的作用下,废水中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VFAs这一类小分子有机物。
聚磷菌可吸收这些小分子有机物,并以聚β羟基丁酸(PHB)的形式贮存在体内,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聚磷链的分解。
随后,废水进入缺氧区,反硝化菌利用废水中的有机基质对随回流混合液而带来的NO3-进行反硝化。
废水进入好氧池时,废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较低,聚磷菌主要是通过分解体内的PHB而获得能量,供细菌增殖,同时将周围环境中的溶解性磷吸收到体内,并以聚磷链的形式贮存起来,经沉淀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统。
好氧区的有机物浓度较低,这有利于好氧区中自养硝化菌的生长,从而达到较好的硝化效果。
➢A/O工艺A/O法是缺氧/好氧(Anoxic/Oxic)工艺或厌氧/好氧(Anaero—bic/Oxic)工艺的简称,通常是在常规的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前,增加一段缺氧生物处理过程或厌氧生物处理过程。
在缺氧池中,回流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回流混合液中的大量硝态氮(NO X--N)还原成N2,而达到脱氮目的。
然后再在后续的好氧池中进行有机物的生物氧化、有机氮的氨化和氨氮的硝化等生化反应,氧化分解污水中的BOD5,同时进行硝化或吸收磷。
A/O工艺具有以下主要优点:①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率。
②流程简单,基建费用可大大节省,好氧池不需外加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
③容积负荷高。
④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⑤一次性投资较小。
➢CASS工艺CASS工艺是SBR工艺的一种变形,池体内用隔墙隔出生物选择区、兼性区和主反应区,每个区的容积比为1:5:30。
CASS工艺入口处设一生物选择器,并进行污泥回流,保证了活性污泥不断的在选择器中经历了一个高絮体负荷阶段,从而有利于絮凝性细菌的生长并提高污泥的活性,使其快速的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易降解基质,进一步有效的抑制丝状菌的生长和繁殖。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优缺点对比污水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它能够有效地净化污染的水体,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目前,污水处理常采用多种不同的工艺进行处理。
本文将对污水处理常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工艺进行优缺点对比。
一、物理工艺物理工艺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分离、沉淀或过滤,主要包括筛网预处理、沉淀和过滤。
其中,筛网预处理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过滤出较大的固体颗粒,起到初步去除污染物的作用。
沉淀过程主要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下沉至底部形成污泥,从而实现净化目的。
而过滤则是利用过滤介质对水中颗粒物进行过滤,进一步净化水质。
物理工艺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能耗低、处理效果较好。
它适用于处理高固体浓度的污水,有较高的固体去除率。
另外,物理工艺不需要额外的药剂投加,不会引起二次污染,对环境影响小。
但是,物理工艺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对一些溶解性的有机物无法处理,如化学氧化需求物(COD)。
其次,物理工艺不能去除一些微小颗粒和胶体物质,同时对重金属等特殊污染物去除效果有限。
二、化学工艺化学工艺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凝固、沉淀或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
常见的化学工艺包括混凝、沉淀、氧化和还原等。
混凝是通过添加凝聚剂将悬浮物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方便后续的分离和沉淀。
沉淀则是指通过化学反应,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降至底部。
氧化则是使用氧化剂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还原工艺则是通过添加还原剂,使某些氧化物还原成相对无害的物质。
化学工艺的优点在于处理效果好,能够去除很小的颗粒物和微生物。
同时,它对处理一些难降解有机物具有较好的效果。
此外,化学工艺的处理过程可控,适应性强,可以针对不同的水质进行调整。
然而,化学工艺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需要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增加了处理成本和污泥处理问题。
其次,化学药剂选择和投加量的不当可能引起副产物,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另外,化学工艺操作较为复杂,安全风险较高。
几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较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消毒工艺是污水处理厂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有效杀灭污水中的有害微生物,保障水环境的安全和人们的健康。
本文将对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常见的几种消毒工艺进行比较,包括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分析其特点、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为污水处理厂的消毒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1. 氯消毒氯消毒是目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消毒工艺。
它通过向污水中加入氯化物等氯源,生成一氯胺类物质,进行消毒杀菌。
氯消毒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 成熟稳定:氯消毒工艺技术成熟,应用广泛,运行稳定可靠。
- 杀菌效果好:氯化物能够有效杀灭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有害微生物。
-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氯消毒工艺能够适应大范围的水质变化和冲击负荷。
然而,氯消毒工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对环境的影响:氯化物可能与有机物反应生成致癌物质,对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 氯副产物问题:氯消毒过程中会生成一系列氯副产物,其中部分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
2.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的消毒工艺。
它具有以下特点: - 无需化学药剂:紫外线消毒无需加入化学药剂,对水质无任何物质添加,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 杀菌效果好:紫外线能够高效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藻类等。
- 操作简单:紫外线消毒工艺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无需频繁更换材料。
然而,紫外线消毒工艺也存在一些限制: - 对水质要求高:紫外线对水中残留的颗粒物、浑浊度等有一定要求,需要配合前置处理工艺。
- 没有消毒剂残留:紫外线消毒工艺无法在水中留下活性物质,难以保证消毒效果的持久性。
3. 臭氧消毒臭氧消毒是一种将臭氧作为氧化剂进行消毒的工艺。
以下是臭氧消毒的特点: - 高度氧化性: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可以氧化和分解水中有机物和微生物。
- 残留消毒副产物少:臭氧消毒后,不会产生较多的消毒副产物,对水环境污染较小。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原理、优缺点及处理效率对比一、A/O工艺1、基本原理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
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1)效率高。
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
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 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
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
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 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
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对比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深度的深化,污水厂污泥产量将有较大的增长,由此引起的二次污染已不容忽视。
污水处理厂污泥稳定化处理,安全处置及合理应用,已成为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瓶颈。
据统计,我国目前仅有10%的污泥通过堆肥,制肥回用到土地,少量被焚烧,或用于制作建材,仍有超过75%的污泥尚需实现稳定化和安全妥善处理处置。
目前常见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如下:一、厌氧消化污泥厌氧消化是指污泥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和厌氧细菌将污泥中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和水等,使污泥得到稳定的过程。
污泥厌氧消化主要有高温厌氧消化、中温厌氧消化和两相厌氧消化。
目前的研究热点在预处理高温热水解和高含固厌氧消化,国外均有成熟的技术。
1、工艺优点:1)可杀死部分病原菌和寄生虫卵,使污泥得到稳定化,不易腐臭;2)产生沼气,可实现生物质能的有效回收;3)可降解污泥中35%~50%的挥发性固体,减少污泥干固体量。
2、缺点:1)维持厌氧消化所需温度需消耗大量热能;2)污泥厌氧消化工艺停留时间较长,通常要达到20~30d,造成厌氧消化池体积庞大,操作管理复杂;3)厌氧消化之后污泥的含水率仍较高,必须进行后续处理。
3、单位处理量投资额:50-60万元/吨日(含水率80%)4、工艺运行成本:150-250元/吨(含水率80%)5、国内外相关企业:挪威Cambi公司、芬兰Envor Protech、普拉克、德国帕萨旺-洛蒂格、中持水务、安阳艾尔旺、大连利浦。
二、好氧发酵好氧发酵是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吸收、氧化、分解等活动,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同时释放出可供微生物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而另一部分有机物则被合成为新的细胞质,使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产生出更多的生物体的过程。
污泥高温好氧发酵的产品称为堆肥,可以用作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料。
目前污泥堆肥采用的主要工艺形式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又可根据物料堆放形式分为条垛式和仓式两种。
1.1.1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概述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是根据污水进水水质、出水标准、污水处理厂规模、排放水体的环境容量,以及当前的经济条件、管理水平、自然条件、环境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研究后确定的。
各种工艺有其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项目的具体特点而定。
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原则如下:1)工艺性能先进性:工艺先进而且成熟,流程简单,对水质适应性强,出水达标率高,污泥生成量少且易于处理、处置;2)高效节能经济性:耗电量小,运行费用低,投资省,占地少;3)运行管理适用性:运行管理方便,设备可靠,易于维护;4)文明生产安全性:重视环境,控制噪声,防治臭气,创造文明生产条件。
根据水质分析的结果,本工程进水水质浓度偏高,BOD5/COD cr=0.2、BOD5/TN=2.1、BOD5/TP=20,需要使用强化脱氮除磷工艺。
根据对各项污染物去除率的要求,表明污水处理厂需釆用强化生物处理工艺,但生物处理工艺在满足常规去除COD cr和BOD5以及SS的同时,必须具备除磷脱氮的功能。
通过对国内外釆用脱氮除磷工艺的污水厂设计参数和运行经验,釆用适宜的除磷脱氮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对表中污染物的去除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本工程进水的TP浓度较高,根据国内外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验,高浓度的TP完全依赖于生物除磷是有风险的。
为保证污水稳定的达标排放,本工程增设化学辅助除磷设施,与生物除磷相结合以强化除磷效果,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本工程进水中的SS浓度较高(以无机颗粒为主),如果不进行预处理,其对后续的生化处理系统影响非常大,所以应采取适当的预处理措施以降低进水中的悬浮物浓度。
根据以上分析,本工程污水处理工艺必须考虑加强除磷脱氮的工艺。
根据水质条件分析,本项目污水较适合使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目前国内应用的二级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A2/O、MBR与BBR等,本报告将对这几种处理工艺进行介绍,并进一步比选出本工程的推荐工艺。
1.1.2 A2/O工艺概述A2/O是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而研究的最典型也最原始的除磷脱氮工艺。
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较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水质已经改善,细菌含量也大幅度减少,但细菌的绝对数量仍很可观, 并存在有病原菌的可能, 必须在去除掉这些微生物以后,废水才可以安全地排入水体或循环再用。
随着居民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 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出水对城市水体造成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健康和安全问题的更多关注.消毒是灭活这些致病生物体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消毒已经成为污水处理中的重要工序,水处理专业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污水消毒的最佳方法。
1 几种消毒工艺方法1。
1 物理消毒方法——紫外线消毒1. 1. 1 紫外线消毒原理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方法, 紫外线消毒并不是杀死微生物,而是去掉其繁殖能力进行灭活。
紫外线消毒的原理主要是用紫外光摧毁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 DNA 或RNA ),使其不能分裂复制。
除此之外, 紫外线还可引起微生物其他结构的破坏.紫外线是一种波长范围为136 nm ~ 400 nm 的不可见光线。
在该波段中260 nm 附近已被证实是杀菌效率最高的,目前生产的紫外灯的最大功率输出在253. 7 nm 波长。
该波长输出在目前世界顶极紫外灯中已占到紫外能量的90%,总能量的30%,由于高强度、高效率的紫外C 波段的存在, 紫外技术已成为水消毒领域一个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技术。
1。
1。
2 紫外线消毒器的结构形式1)敞开式结构。
在敞开式UV消毒器中被消毒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经UV 消毒器并杀灭水中的微生物.2)封闭式结构。
封闭式UV 消毒器属承压型, 用金属筒体和带石英套管的紫外线灯把被消毒的水封闭起来。
1。
2 化学消毒方法1。
2。
1 液氯消毒1)液氯消毒原理。
向水中加入液氯或者次氯酸盐(如Na C lO)溶液消毒时,在水中发生如下反应:HOC,l OC l—之和称作有效自由氯,其中以HOC l消毒效果最好。
排入水体时, 氯会和水中的氨氮、有机氮反应生成消毒效果较差的无机氯胺和有机氯胺,称作化合氯。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思路➢A2/O工艺传统A2/O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同时脱氮除磷的工艺,它是在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缺氧段和一个厌氧段。
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与回流污泥混合,在兼性厌氧发酵菌的作用下,废水中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VFAs这一类小分子有机物。
聚磷菌可吸收这些小分子有机物,并以聚β羟基丁酸(PHB)的形式贮存在体内,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聚磷链的分解。
随后,废水进入缺氧区,反硝化菌利用废水中的有机基质对随回流混合液而带来的NO3-进行反硝化。
废水进入好氧池时,废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较低,聚磷菌主要是通过分解体内的PHB而获得能量,供细菌增殖,同时将周围环境中的溶解性磷吸收到体内,并以聚磷链的形式贮存起来,经沉淀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统。
好氧区的有机物浓度较低,这有利于好氧区中自养硝化菌的生长,从而达到较好的硝化效果。
➢A/O工艺A/O法是缺氧/好氧(Anoxic/Oxic)工艺或厌氧/好氧(Anaero—bic/Oxic)工艺的简称,通常是在常规的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前,增加一段缺氧生物处理过程或厌氧生物处理过程。
在缺氧池中,回流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回流混合液中的大量硝态氮(NO X--N)还原成N2,而达到脱氮目的。
然后再在后续的好氧池中进行有机物的生物氧化、有机氮的氨化和氨氮的硝化等生化反应,氧化分解污水中的BOD5,同时进行硝化或吸收磷。
A/O工艺具有以下主要优点:①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率。
②流程简单,基建费用可大大节省,好氧池不需外加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
③容积负荷高。
④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⑤一次性投资较小。
➢CASS工艺CASS工艺是SBR工艺的一种变形,池体内用隔墙隔出生物选择区、兼性区和主反应区,每个区的容积比为1:5:30。
CASS工艺入口处设一生物选择器,并进行污泥回流,保证了活性污泥不断的在选择器中经历了一个高絮体负荷阶段,从而有利于絮凝性细菌的生长并提高污泥的活性,使其快速的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易降解基质,进一步有效的抑制丝状菌的生长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