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解剖学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111.75 KB
- 文档页数:3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1.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在各型颈椎病中,椎动脉型相当多见,其发病率仅次于根型。
一侧或双侧椎动脉第一、二、三段都可扭曲、被压,并且受到颈交感神经的影响,发生痉挛,引起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供血不足,而椎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有除额顶二叶以外的整个大脑,以及小脑、间脑、脑干、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又供给内耳和眼,因此它的症状和体征千变万化,不能一概而论,它所需要鉴别的病症也很多。
本节所述只是一些简单的病症。
(1)内耳疾患:可以是内听动脉栓塞,突发耳鸣、耳聋、眩晕,症状严重而不减。
也可为美尼尔综合征,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脉率减慢、血压下降。
鉴别点:常与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而非由颈的活动所诱发。
(2)眼源性眩晕:由屈光不正等因所致。
鉴别点:闭目时眩晕消失,有屈光不正,眼源性眼震阳性等。
(3)动脉硬化症:鉴别点:①高血压病史。
②椎动脉造影。
(4)胸骨后甲状腺肿:压迫椎动脉第一段。
鉴别点:椎动脉造影。
(5)其他:如贫血或长期卧床后引起的眩晕及神经官能症等。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更侧重于椎动脉机械压迫所致椎动脉血运障碍而产生的供血不足;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侧重于交感神经兴奋或激惹而引起的椎动脉痉挛所致的供血不足。
此外,后者除椎间盘退变外,非退变因素如外伤、炎症(咽炎等)、肌张力失衡等,也是其常见诱因。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症状不仅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表现,而且还有其它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即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如头疼、头晕、心动过速、肢体发凉等,或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肠蠕动加强、流泪、鼻塞等,有近1/3的患者没有颈椎病的其他症状。
脑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是最易发生硬化的三大部位之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椎病可合并有脑动脉硬化(尤多见于椎-基底动脉硬化)、二者均可出现头晕、上肢麻木及病理反射等,故甚易误诊。
但以下几点可作为诊断依据,并可与推动脉型颈椎病相鉴别:◆ 40岁以上,逐步出现大脑皮层功能减退的症状,如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
颈椎病的分类及特点:1、颈型颈椎病临床特点:主要为主诉颈、肩及枕部疼痛等感觉异常,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及颈部呈僵直状。
2、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特点:为五个方面:1【颈部症状】颈部痛、椎旁肌肉压痛、颈部立正式体位及颈椎棘突或棘突间直接压痛或叩痛多为阳性,尤以急性期为明显。
2【根性痛】最为多见,其中以手指麻木、指尖过敏及皮肤感觉减退等为多见。
3【根性肌力障碍】以前根先受压者为明显,早期肌张力增高,但很快即减弱并出现肌萎缩征。
在手部以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为明显。
4【减反射改变】早期呈现活跃,而中、后期则减退或消失,检查时应与对侧相比较。
5【特殊试验】凡增加脊神经根张力的牵拉性试验大多阳性,尤以急性期及后根受压为主者。
3、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特点:1【椎体束征】多先从下肢无力、双腿发紧(如缚绑腿)及抬步沉重感等开始,渐而出现足踏棉花、抬步打飘、跛行、易跪倒(或跌倒)、足尖不能离地、步态拙笨及束胸感等症状。
2【肢体麻木】自内向外为颈、上肢、胸、腰、下肢和骶部的神经纤维,出现症状的部位及分型与前者相一致。
3【反射障碍】生理反射异常:上肢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桡反射,下肢的膝反射和跟腱反射多为亢进或活跃。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可减弱或消失。
4【排便排尿功能障碍】多在后期出现,起初以尿急、排空不良,尿频及便秘为多见,渐而引起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
5【屈颈试验】此种类型最怕屈颈动作。
如突然将头颈前屈,双下肢或四肢可有“触电”样感觉。
4、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特点:1【颈椎病之一般症状】颈痛、后枕痛、颈部活动受限等。
2【椎-基动脉供血不全症状】偏头痛(80%以上);耳鸣、听力减退及耳聋(80%);眩晕(70%);记忆力减退(60%);视力减退、视力模糊、复视、幻视及短暂的失明等(40%);神经衰弱(40%);发音不清、嘶哑及口唇麻木感等(20%);猝倒(20%)。
3【自主神经症状】胃肠、心血管及呼吸症状为多。
5、食管压迫型颈椎病临床特点:吞咽障碍【轻度】仰颈时吞咽困难,屈颈时则消失。
2019.08科学技术创新-47-正常椎动脉解剖特点及其变异概括王炳洋(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黑龙江大庆163319)摘要: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在颈椎病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特别值得着重强调的疾病类型,在人类脑部血液供应的来源中,椎动脉是至关重要的直接来源,如果在某种程度上椎动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范围里面的器官出现缺血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对于患者器官的功能产生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引发与之相对应的严重症状。
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正常椎动脉解剖特点及其变异内容,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希望通过本文的概述,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正常椎动脉;解剖特点;变异中图分类号:R3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19)08-0047-021概述根据相关的报道和实践检验统计,有70%以上的颈椎病在同时都伴随有比较典型的椎动脉受累情况,这种疾病类型的高发年龄往往比其他的颈椎病类型更高,最为常见的年龄阶段在50~60岁。
从医学角度来看,椎动脉作为锁骨下动脉的第一分支,它的走行相对来说是比较长的,在合成基底动脉之前,它可以分为四段,分别是:近段:也就是第一段,主要是自锁骨下动脉分出处至第6颈椎横突;横突段:也就是第H段,主要指的是自第6颈椎横突一直到第2颈椎横突上缘以下;远段:也就是第DI 段,主要指的是从第2颈椎横突上缘一直到颅底的寰枕膜;最后就是第IV段,主要指的是从寰枕膜一直到两侧椎动脉的汇合处。
从总体概括上来看,椎动脉的颅外部主要指的是前三段,椎动脉的颅内部主要指的是IV段。
椎动脉因为它在走行方面有点十分典型的特殊性,其周围组织结构对其有着十分典型的影响,所以在发病学方面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其正常椎动脉解剖特点及其变异情况进行着重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为患者在临床实践中进行颈部手术,或者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切实有效的治疗提供关键的参考和指导。
椎动脉第2、3段的应用解剖
张奎启;王福;卢云;鞠成林
【期刊名称】《解剖学杂志》
【年(卷),期】2004(027)005
【摘要】基底动脉缺血或功能不足是脑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脑循环梗死在急性期死亡率高达20%~30%。
对椎-基底动脉狭窄和闭塞临床上采用多种动脉手术进行治疗。
这对椎动脉的解剖学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关于椎动脉解剖学、影像学研究很多,但还没有见到展示椎动脉(V2)后面观和V3
【总页数】2页(P563-564)
【作者】张奎启;王福;卢云;鞠成林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教研室,大连,116027;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教研室,大连,116027;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教研室,大连,116027;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教研室,大连,116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椎动脉的解剖研究及在上颈椎椎弓根置钉中的应用 [J], 武兴国;黄健;蒋煜青;郭伟康;王军
2.椎动脉寰椎部的应用解剖 [J], 郭徐华;高宜录;金国华
3.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解剖学特点 [J], 孙希化
4.影像学在椎动脉V3段相关解剖及寰枢椎手术中的应用 [J], 李小海(综述);李晓兰
(审校)
5.椎动脉第一段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解剖 [J], 刘兵;戴玉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多由颈椎不稳、滑脱、退变、直接压迫刺激椎动脉,或刺激颈椎关节囊、韧带、或椎动脉壁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的痉挛而发生本病。
其临床症状复杂,特点是椎动脉供血不足,约占颈椎病总数的10~15%。
特点: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供血不足。
占10-15%1 眩晕:大多数病人均有眩晕,可伴有复视、眼震、耳鸣、耳聋、呕吐、恶心等症状。
常在头后伸或旋转到某一位置时诱发或加重。
2 猝倒:病人肢体突然失去支持而猝倒,猝倒时尚能保持头脑清醒,猝倒后还能自行慢慢起来。
3 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持物落地。
4 头痛:头痛多位于枕部、枕顶部或颞部,多是跳痛,在晨起头部活动或乘车颠簸时出现或加重。
5 部分病人还可出现失音、声嘶、吞咽困难及Horner征,即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
6 病认可有颈部肌肉发僵,活动受限。
(颈部活动与眩晕有关,称颈性眩晕)7 枕部压痛,项韧带部位有压痛、触摸时常有局部增厚及摩擦感。
8 X线:正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密度高,椎间隙狭窄,两侧钩椎关节间隙不对称。
侧为片可见椎间隙狭窄,椎体滑脱,椎间孔改变及项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到椎间孔和钩椎关节改变。
(四)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由颈椎退变直接或间接刺激交感神经,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可由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小关节错位、锥体滑脱、钩椎关节及椎体的增生等对椎动脉、硬膜、后丛韧带、关节囊等部位的交感神经末梢的刺激或压迫:也可由颈椎退变对颈脊神经的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的反射,产生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临床上出现某一脏腑或器官的症状,常称为"颈性心律不齐""颈性视力障碍""颈性类冠心病征""颈性血压升高",可单独由颈椎病变引起也可与其他内科疾病同时存在。
如"颈性类冠心病征"既可有颈椎病交感神经刺激而引起的胸痛症状,又可有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冠心病。
颈椎病解剖经典影像可别弄错了!颈椎的解剖学特点1、环椎前结节(1)、前弓、齿凹(2)两侧为侧块、侧块上面有上关节凹(5)与枕骨形成关节、下面有下关节面(4) 与枢椎形成关节、后弓(6)、后结节(7)、两侧块外后的横突中间有横突孔(8),走行椎动脉。
2、枢椎齿状突(5)前关节面与环椎齿凹形成环齿关节;齿突后关节面与环椎后韧带相连;无上关节突,两侧的上关节面(9)与环椎的下关节面相连形成关节。
张口前后位显示的正常环枢关节3、椎弓根下部颈椎的椎弓根倾向于前后走向,而向上则逐渐倾向于横行,故椎间孔和横突距椎体侧后缘较近。
正位片下部椎弓根呈“0”形,而越向上越不清楚。
4、横突走向:由椎体侧缘和椎弓根外前缘走向外前方。
横突孔:位于横突根部,距椎体侧缘(钩突)较近,其内有椎动脉、椎静脉和神经穿行。
横突沟:位于横突上缘,有神经通过此沟。
前/后结节:位于横突末端横突沟的前后方。
5、棘突除C7的棘突外,其他棘突分叉,且叉的大小不对称。
6、椎间孔因颈椎椎弓根斜向外后方,故其椎间孔在50°斜位上显示清楚,呈纵径大于横径的卵圆形(占90%),一般纵径约等于同椎体的3/5,横径相当于纵径的2/3,少数呈圆形。
有时因位置或中心线的关系,椎间孔可以由上向下依次增大或变小,无病理意义。
环/枢椎不构成椎间孔。
穿行于椎间孔的神经根约占椎间孔内径的1/2,故一般情况下纵径轻度变小不产生临床症状,而横径变小则可以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
上下小关节突显示光滑,无变尖或肥大硬化,关节间隙清楚。
钩椎关节在椎间孔前下方。
椎间孔的构成:上为上位颈椎椎弓根的下切迹;下为下位椎弓根的上切迹;前有钩椎关节;后有上/下关节突。
因钩椎关节和上下关节突最容易增生,所以椎间孔往往是横径变小。
多排CT图像重建显示椎间孔7、钩椎关节又称钩突关节、椎体半关节、弓体关节、Luschka氏关节为后天逐渐形成的滑膜关节,至青春期发育完整。
钩椎关节是一个不完整的滑膜关节,关节囊的一部分由纤维环组成。
中医骨伤科学综合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3型题 2. A3型题 3. A1型题男性,58岁。
双膝关节疼痛一个月,疼痛剧烈,痛如刀割或针刺,痛有定处,常在夜间加剧,关节活动不利,舌质紫暗有瘀点,脉细涩。
1.此病例证属:A.瘀血阻络B.肝肾亏虚C.气阴两虚D.外感寒湿E.中气下陷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2.此病例治法为:A.祛风通络、除湿止痛B.培补肝肾、益气活血C.活血化瘀、散寒止痛D.祛风通络、理气止痛E.补益肝肾、佐以通络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患儿,2岁。
自床上摔下一小时,烦躁哭闹,右上肢不能抬举,托其右侧腋窝哭闹加重。
3.此病例最有可能的损伤是:A.锁骨骨折B.桡骨小头半脱位C.肱骨干骨折D.肘关节脱位E.肱骨髁上骨折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4.如为锁骨骨折其主要鉴别点为:A.外伤史B.哭闹C.抬举不能D.年龄E.托其腋窝疼痛加重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患儿,男性,9岁。
扭伤右足4小时,负重不能。
检查:外踝部位肿胀明显,且有环行压痛,被动内翻外翻时疼痛加重。
5.此病例最有可能的踝部外伤姿势为:A.内翻位扭伤B.外翻位扭伤C.垂直位损伤D.跖屈位损伤E.背伸位损伤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6.如X线未见明显骨折征象诊断应考虑:A.下胫腓关节损伤B.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C.外踝骨折D.外踝骨骺损伤E.外侧韧带损伤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7.如为骨骺损伤,急性期最佳治疗应:A.按摩治疗B.夹板固定C.石膏固定D.理疗E.手术固定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8.如采取外固定法,踝关节应置于:A.内翻位B.外翻位C.跖屈位D.背伸位E.内旋位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9.此病例有可能出现的后遗症是:A.关节僵硬B.关节粘连C.骨不愈合D.骨坏死E.迟发性畸形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10.有关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治疗哪一项是错误的:A.筋膜间隔综合征应及时手术探查B.肘前骨突影响屈曲者行骨突切除术C.肘内翻畸形超过15°者可手术矫形D.防止损伤性骨化发生应大力被动活动肘关节E.疑为神经损伤者可观察2~3个月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11.不属于C1~4脊髓损伤特点的是:A.出现霍纳征B.膈肌麻痹C.肋间肌麻痹D.耳郭、枕部疼痛麻木E.四肢不全瘫痪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12.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特点是:A.头痛头晕,耳鸣眼花B.声音嘶哑,吞咽困难C.心率改变,听力下降D.头部旋转时眩晕,甚至猝倒E.上肢窜痛窜麻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13.踝足部内翻损伤不可能出现的是:A.内踝撕脱骨折B.外踝斜形骨折C.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D.内侧副韧带损伤E.外侧副韧带损伤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14.肱骨内上髁骨折治法中错误的是:A.用屈肘前臂极度旋前法整复Ⅲ度骨折B.用屈腕前臂旋后位整复C.屈腕前臂旋前位固定D.Ⅳ度骨折固定2~3周后开始活动E.1周内禁止作前臂旋转活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15.腕管综合征不可能出现的症状为:A.正中神经支配区域疼痛麻木B.有运动障碍C.屈腕试验阳性D.疼痛可放射至前臂E.夜间加重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16.小腿不稳定骨折非手术治疗可采用:A.手法复位B.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C.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跟骨牵引D.手法复位,石膏固定E.手法复位,踝套牵引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17.以下手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拔伸牵引--纠正分离移位B.成角折顶--纠正成角畸形C.屈伸收展--整复靠近关节处骨折D.旋转回绕--纠正背向移位E.夹挤分骨--纠正两骨并列移位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18.骨折的治疗原则中哪一项不确切:A.应充分的绝对的固定B.应注意骨与软组织并重C.发挥中医整体观念的优势D.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E.争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19.踝关节内翻型骨折不易出现的是:A.内踝骨折线斜向内上B.外踝撕脱骨折C.外踝斜形骨折D.胫骨后缘骨折E.胫骨前缘骨折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20.关于桡骨下端骨折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桡骨下端3cm范围内的骨折B.多见于老年人C.多为间接暴力所致D.常见有伸直型和屈曲型E.伸直型骨折又称Smith骨折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21.椎体压缩部分占椎体高度的1/2属于:A.I°B.Ⅱ°C.Ⅲ°D.Ⅳ°E.V°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22.以下各项哪一项不正确:A.肤色苍白,说明血循环障碍B.肤色变黑,提示组织坏死C.肤色由苍白变黑,说明静脉回流受阻D.肤色发红、皮温增高,提示感染E.肤色青紫,提示内有瘀血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23.间接暴力造成骨折的特点为:A.骨折发生在暴力作用位置B.软组织损伤较轻C.易发生感染D.粉碎性骨折多见E.常有合并损伤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24.胫骨平台骨折重度移位者应是:A.塌陷在2mm~5mmB.塌陷在5mm~10mmC.塌陷在10mm以上D.塌陷在15mm以上E.塌陷在18mm以上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25.锁骨骨折向下向内移位不可能出现的是:A.刺伤锁骨下动静脉B.刺破胸膜或肺尖C.形成开放性骨折D.损伤臂丛神经E.可造成气胸血胸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26.将拇指屈曲、腕尺偏出现疼痛是用来检查:A.拇指屈肌腱腱鞘炎B.尺骨茎突滑囊炎C.腕三角软骨损伤D.桡骨茎突腱鞘炎E.腕桡侧副韧带损伤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27.有关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哪一项是错误的:A.严重肿胀者可先行牵引B.合并神经损伤者可观察2~3个月C.纠正桡偏移位重于纠正尺偏移位D.伸直型骨折,屈曲位固定E.屈曲型骨折,半屈曲位固定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28.关于前臂旋前运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在前臂中立位时检查其旋前动作B.正常可达90°C.掌心与地面平行为正常D.由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完成E.旋前动作不能由其他关节完成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29.关于髋关节脱位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后脱位多因直接暴力引起B.前脱位以杠杆力作用为主C.中心脱位多由传达暴力所致D.可压迫闭孔神经E.强大暴力同时可出现股骨干骨折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30.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股骨头颈部的血运来源:A.旋股内动脉B.旋股外动脉C.旋股中动脉D.股骨干滋养动脉E.圆韧带动脉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31.属于不稳定性骨折的是:A.嵌插骨折B.螺旋骨折C.多段骨折D.斜形骨折E.粉碎骨折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32.有关正中神经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正中神经是从臂丛神经后束延伸而来B.损伤后呈”猿手”畸形C.肘以上高位神经损伤者前臂旋前活动丧失D.损伤在腕部时手内在肌麻痹E.损伤后手掌的桡侧三个半手指感觉障碍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33.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后脱位的主要鉴别点是:A.疼痛肿胀B.靴状畸形C.肘三角关系D.张力性水泡形成E.功能障碍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34.成人股骨颈颈干角正常为:A.80°~100°B.90°~110°C.100°~120°D.110°~140°E.120°~150°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35.有关股骨颈骨折的特点错误的是:A.老年人常见B.股骨头供血不良C.股骨头下骨折血运可减少30%.D.易导致缺血性骨坏死E.可出现多种并发症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36.骨折三期用药中期可选用:A.复原活血汤B.桃红四物汤C.壮筋养血汤D.当归丸E.接骨续筋汤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37.以下哪型骨折应用夹板或石膏固定疗效不确切:A.需纠正成角移位的横行骨折B.需纠正短缩移位的斜形骨折C.粉碎性骨折D.青枝骨折E.需纠正旋转移位的骨折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38.单纯胸腰椎骨折重要的治疗方法是:A.垫枕复位法B.腰背肌功能锻炼复位法C.牵引过伸按压法D.二桌复位法E.两踝悬吊复位法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39.肱骨干上1/3骨折后的移位方向应是:A.近端向前向内,远端向上向外B.近端向外向前,远端向上C.近端向前,远端向后D.近端向后,远端向前E.分离移位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40.以下各项,哪一项不属于脱位的特有体征:A.关节畸形B.功能障碍C.关节腔盂空虚D.弹性固定E.可触摸到骨端关节面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41.我国现存最早一部有价值的骨伤科专书是:A.《仙授理伤续断秘方》B.《刘涓子鬼遗方》C.《金匮要略》D.《世医得效方》E.《医宗金鉴》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42.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一般需:A.2~3周B.4~8周C.9~10周D.11~12周E.3个月以上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43.小腿外侧、足背、拇趾麻木提示哪一神经根受压:A.L2B.L3C.L4D.L5E.S1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44.不属于肩关节容易脱位的原因是:A.肩部常接触外力B.关节运动范围广C.肱骨头大D.关节盂小而浅E.关节囊韧带薄弱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45.股骨大粗隆向上移位不可能出现在:A.股骨颈骨折B.股骨粗隆间骨折C.髋关节后上方脱位D.髋关节前方脱位E.股骨头坏死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骨伤科学。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内治1.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椎动脉型颈椎病因椎动脉特殊的解剖结构而致病原因异常复杂,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特色。
“同病异治”在该病中有充分体现,其中尤以用调补肝肾,活血化瘀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收到较好疗效。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
主要症状为眩晕,颈后伸或侧弯时眩晕加重,甚至猝倒,猝倒后颈部位置改变而立即清醒。
常伴有耳鸣、耳聋、记忆力和智力下降或复视、发音障碍等。
在临床上可观察到CSA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发病年龄逐渐下降。
CSA越来越引起医家的重视,试图用各种方法来治疗颈椎病。
如推拿、针灸、颈椎牵引、练功、西药、中药等。
其中,许多医家中药治疗CSA常取得较好疗效,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2.椎动脉解剖及发病学意义①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分出来后为第一阶段,进入第六颈椎横突孔,少数变异无第六颈椎横突孔,直接进入第五颈椎横突孔,向上经各颈椎横突孔,穿出第一颈椎横突孔,此为第二段1出孔后为第三段,向后绕过侧块,自第一颈椎后弓上方外侧椎动脉切迹进入枕骨大孔,左右联合成基底动脉,再分左右供应大脑半球1第二段在椎旁行走,受横突孔限制,钩锥关节在椎间盘侧方,可以阻拦椎间向侧方压迫椎动脉,当椎间盘退变狭窄时,此钩椎关节也受挤压而向外增生,而使椎动脉受压或受刺激痉挛或扭曲引起脑缺血产生症状。
②刘巍、成红兵对14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28侧椎动脉进行第二段解剖发现:其走行于一个由骨、肌肉、神经所围成的管道中。
C2~3、C3~4椎动脉后壁与神经紧贴,C4~5,C5~6间椎动脉后壁除与神经紧贴外,其中15个间隙因神经向外下倾斜度大,颈脊神经沟较深,椎动脉壁与上关节突相贴,颈椎上关节突前缘至横突孔后缘之间的距离为(1.62±0.52) mm,部分可超过横突孔后缘。
并认为上关节突增生压迫椎动脉是CSA一个重要因素。
③张清,孙树椿等对经福尔马林固定的12具成年尸体进行解剖,发现采自星状神经节的交感神经分布于椎动脉的表面及其外上方的前斜角肌,发自颈中节成节间支的交感神经,他们的节间支中79%行于C4~5横突间隙,21%行于C5~6横突间隙平面穿入颈长肌或前斜角肌,达椎动脉前内侧。
椎动脉解剖特点及其发病学意义标签:椎动脉;解剖特点;发病学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据报道,约70%的颈椎病伴有椎动脉受累的表现,其发病年龄高于其他颈椎病,以50~60岁为多见[1]。
椎动脉为锁骨下动脉的第一分支,走行较长,在合成基底动脉前分为四段。
第Ⅰ段自锁骨下动脉分出处至第6颈椎横突,即近段;第Ⅱ段自第6颈椎横突至第2颈椎横突上缘以下,即横突段;第Ⅲ段自第2颈椎横突上缘至颅底的寰枕膜,即远段;第Ⅳ段自寰枕膜至两侧椎动脉的汇合处。
其中前三段称为椎动脉的颅外部,第Ⅳ段称椎动脉的颅内部[2]。
椎动脉由于其走行的特殊性,周围组织结构对它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发病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椎动脉周围骨性结构的改变钩突后外侧的增生或钩椎关节肥大,向外延伸的骨赘可能机械性压迫椎动脉或椎动脉管壁外的交感神经丛,造成椎动脉痉挛、狭窄和供血不足[3]。
刘巍等[4]认为,当关节突增生、骨赘形成时,可从后方压迫椎动脉造成其狭窄,也可压迫颈神经前支,使其向前移位,加重压迫椎动脉;颈椎退变,关节囊松弛,摄X 线片可提示颈椎不稳,关节突关节活动度增大,增生的骨赘可刺激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引起血管痉挛而产生症状;经牵引制动,可使小关节分开,减少关节突前移的幅度,缓解椎动脉后方的压迫,从而使症状缓解。
因此,作者认为上关节突增生压迫椎动脉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又一个重要病因。
华锦明等[5]发现横径半孔的畸形率仅占7.4%。
横径半孔畸形是影响椎动脉血流的因素之一。
横突孔前后径女性显著较窄,表明女性椎动脉受累机会较多。
横突孔横径左侧较窄,女性右侧椎动脉横间径较男性略窄。
据此,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在女性可能高于男性,并好发于右侧,如同时合并血管硬化或外伤则很容易刺激椎动脉反应性血管痉挛,导致椎动脉血供不足。
椎动脉位于横突孔内侧占57.86%,表明钩突增生极易影响椎动脉血流。
2 椎动脉周围神经的因素张清等[6]认为椎动脉及周围神经丛分支的特点,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