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教材)古诗二首名师推荐
- 格式:pptx
- 大小:12.97 MB
- 文档页数:72
《古诗二首》名师精品教案一、文本教学解读《登鹤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是两首古诗,皆为远望之作。
《登鹤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远眺依山的落日和奔腾的黄河有感而作,折射出不凡的胸襟抱负。
《望庐山瀑布》一诗,唐代诗人李白紧扣“望”,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了瀑布的雄伟奇丽。
诗文注音并配以插图,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朗读及认识事物,借助插图感知风景欣赏美。
1.识写生字。
本课有12个生字要求会读,10个生字要求会写。
其中“楼、依、尽、层、炉、烟、川”既要求认读,也要求书写。
认读“楼、层、瀑、布、炉、烟、川”7个字,借助课文插图或图片,将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利用整体认读音节来认读生字“依、欲”,利用左右结构特点识记生字。
将音、形、义结合起来认识“遥、尽、穷”。
先借助熟字比较辨析,再组词识记。
例如:用“遥”与“摇”比较辨析,再用“遥”组词“遥远”,理解识记“山遥路远”。
“尽、穷”与“尺、究”进行比较识记。
书写“楼、依、烟、炉、挂”5个字时,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结构特点。
学习左窄右宽这一类字的写法,注意提醒“木、火”做偏旁时的变化。
书写“尽、层”2个字时,注意“尸”的写法要领:横折稍斜横稍长,两横平行框略扁,主笔长撇要舒展。
书写“照、川、黄”。
“照”上下结构,注意指导“四点底”书写要领:四点排列要均匀,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略短,呈上聚下散状。
写“川”字时,中间一竖略短且在竖中线上。
写“黄”字时,注意指导“”的第二横要写长些,中间部分是“由”,不要写成了“田”。
2.朗读古诗。
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古诗。
重点指导读出古诗节奏。
读《登鹤雀楼》可用“二二一”的节奏形式,读《望庐山瀑布》可用“二二三”的节奏形式。
学生在跟读模仿中,掌握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基本读法和节奏。
抓住韵脚的押韵合辙,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明意背诵。
在正确、连贯地朗读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背诵古诗。
如:理解诗意背诵、想象画面背诵、游戏背诵等。
细腻的观察,大胆的想象——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两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古诗二首》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重组课文后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收录了两首古诗。
《夜宿山寺》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敕勒歌》是北朝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丰富的风光,抒发了敕勒人对生活的热爱。
课后设计了两道思考题,第一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积累的同时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第二题是想象画面,说诗句意思,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思维能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诗文中感受观察与想象。
本文插图与古诗的诗意和意境相连,可以成为学生想象、体会的抓手。
本课需要独立识读12个生字,正确工整书写8个生字。
需要书写的生字中有5个左右结构,3个上下结构。
其中“危”是学生书写的难点。
链接我爱阅读《分不清是鸭还是霞》,则进一步体会观察与想象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在单元整合中主要承担从诗文中感受观察与想象的任务,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二、学情分析1.结合书中的插图,自己想象这两首诗的意思,将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
2.请你将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中,写之前想一想怎么占格,写的时候做到不涂改,写工整,写正确。
3.学唱这两首诗。
【设计意图】这三道前测题,第一题考查学生的元认知及独立学习,提出疑问的能力;第二题为本课书写的相同结构的字打基础;第三题激发兴趣多种方式鼓励积累。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1)借助拼音和已经掌握的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读12个生字。
(2)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结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书写提示,巩固左右结构字的书写结构安排。
指导上下结构的生字书写,重点指导“危”。
(3)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借助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4)链接《语文园地七》的【我爱阅读】,开启观察与想象主题单元。
2.思维目标在读诗句、想画面的过程中培养想象思维,通过说一说的方式输出想象,培养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