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9
部编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总复习一、议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方法(如何证明)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二、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
具体如下: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2024年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考查趋势+思维导图+复习要点+解题方法(全国通用)议论文阅读(十三)从论的方向视角看,议论文可划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
立论文指直接正面阐释自己观点的议论文,如《怀疑与学问》;驳论文指先摆出对立的反方观点,批驳反方观点,然后再提出自己观点的议论文,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立论与驳论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有时也会融合交汇于一文。
中考试卷看,立论文是考查主体,但复习时这两种议论文的阅读训练都要加强。
从论的对象角度看,可以将议论文划分为时评、文艺评论、科学评论和道德评论。
中考议论文的题材,主要集中于时评和文艺评论以及道德评论,文艺评论如河北卷《略谈文章的结尾》,科学评论如四川自贡卷《信息和情感不可混淆》。
语言层的理解,考查任务主要是字词的音形义,应用层级考查主要任务有关联词语的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改写等。
备考时,我们还要加强评鉴层和应用层的训练,一方面要抓好词语语境义解释的训练,对关键词语作出评价与赏析,另一方面要重视语言运用。
信息层考查等级包括理解、评鉴与应用,理解层主要是中心论点(及分论点)的辨识、筛选、提取、判断与归纳,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的记忆、辨识;评鉴层主要考查中心论点、分论点与论据的解释与评价、赏析,或联系生活实际评价观点;应用层的主要考查方式是根据论据提炼分论点,根据分论点与自己的阅读或生活经历选择、拟写恰当的论据。
未来对于信息层的考查会趋向社会生活情境化,且走向创造等级,要求考生进行创造性评价或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艺术层,主要考查等级是理解、评鉴与应用,其主要任务有全文宏观与微观段落论证思路的梳理、归纳、解释与评价、赏析,引论方式与结构功能及过渡语段的辨识、解释与评价、赏析,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与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的辨识、判断、解释与评价、赏析,议论文语言特征或文体风格的评价与赏析。
议论文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并列、递进、正反);解决问题(结论)。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练习1、分清论点和论题。
①论点:观点、主张。
如反对自由主义。
②论题:论述的问题。
如论自由主义。
2、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①标题,例《应有格物致知精神》②开头,例《谈骨气》、《怀疑与学问》(指示型) :③文中,例《想和做》、《发问的精神》④结尾,例《哨子》、《论求知》(蕴含型) :归纳段意、层意,概括。
3、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1)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
(2)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例: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中心论点)分论点一: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目的)分论点二: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态度)分论点三: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意志)考试中常见题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②归纳和找出文章的论点或是中心论点4、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 。
文章的论点一般是非常精练的语言,明确地表达作者的看法和主张,一般不用比喻句,很少用反问句式,不会用设问、疑问等句式。
5、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
6、辨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基本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1)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 道理论证--用名言/谚语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来证明论点。
常用方法:(3)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考试题型:①判断某段、某句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②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③围绕某个论点,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7、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概括事例) 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奇闻趣事):增强论证的趣味性。
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复习资料-议论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素材-新人教版议论文是中考语文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学生在中考中根据提供的议论文材料进行阅读和答题。
下面是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议论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素材的相关资料。
一、议论文的基本特点:1.已知观点明确:议论文的文选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观点,一般在开篇或结尾部分进行表述。
2.已知论据充分:议论文的文中会给出足够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3.发展条理清晰:议论文的文中会有明确的论点和论据,并通过逻辑关系来连接。
4.掌握论据和论证关系:议论文的论据与结论之间应有明确的关系,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并把握。
5.掌握论证方法:议论文会采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并分析。
二、议论文的阅读考点:1.阅读理解: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意。
2.理清条理:理解文章的结构,抓住主题和论点。
3.掌握关键词: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和词组,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5.辨析论证方法:分析文章中采用的论证方法,理解其合理性和说服力。
三、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1.充分理解题意:在阅读题目之前,先通读一遍文章,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观点。
2.理解选项:阅读选项时,要准确理解选项的含义,尤其是含有否定词、修饰词等的选项。
3.选项排除法:通过排除干扰项,找出与文中观点一致的选项。
4.同义替换法:部分答案与文章中的观点可能存在同义替换,需要学生掌握并识别。
5.解析论证关系:在阅读题目时,要仔细解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观点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准确回答问题。
四、议论文阅读答题素材:1.主题和论点:在阅读文章时,学生需要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论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意。
3.词语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和词组,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4.修辞手法:学生需要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理解其修辞效果。
5.文章结构: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发展脉络。
通过以上的议论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素材的相关资料,希望学生能够在中考中更好地应对议论文阅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专题十五议论文阅读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一、(2022河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本一谈青年的责任担当张建林①李大钊先生说过:“青年者,国家之魂。
”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理应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
②青年要担当,就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青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发展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青年时就立志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工作,并用一生来践行,正是这样的崇高理想成就了他的伟大事业。
青年最有朝气,最肯学习,最具有创造未来的能力,早一点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能早一点明确人生的方向,正如一首诗所写的那样:“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青年只有树立崇高理想,才能获得动力,激发潜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③青年要担当,就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能使人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鲁迅先生便是在爱国情怀的指引下不断寻找救国道路的。
他最初为实业救国而学洋务,转而为寻求救国道路远赴日本学医,后来意识到精神上的“愚弱”远比身体上的疾病更需要“疗救”,就弃医从文,用笔唤醒无数麻木的灵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自觉地以爱国之情深化爱国之行,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唯其如此,才能担当重任。
④青年要担当,就要锤炼过硬本领。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为之。
”担当需要本领,本领源自学习。
青春年华是学习的大好时光,青年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明道,知行合一,探求真学问,锤炼真本领。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青少年时就立志向学,虽历经磨难,始终勤学不辍,刻苦钻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现在的中国青年处于好时代,读书资源丰富,环境优越,更应珍惜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增长本领,为青春远航蓄力。
议论文阅读一、(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把鲜花和掌声送给“备份英雄”①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伴月升空,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开始了为期半年的空间站生活。
至此,我国圆梦太空的航天员已有13位,这一数量是我国所有航天员人数的三分之一。
今年早些时候,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在天宫号空间站展示了一张我国现役共34位航天员的合影。
其中有一个人显得很特别,他是我国第一批航天员中唯一尚未执行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邓清明。
自1998年宣誓成为一名航天员,23年间,邓清明每一天都在为实现飞天梦想而努力。
因为微弱的差距,他先后错过了成为神舟九号、十号、十一号执飞航天员的机会,并数次进入备份乘组。
每一次从零开始备战,邓清明都和主份航天员一样完成同样数量、难度和标准的训练。
②如今,55岁的邓清明依然坚持训练。
他说他永远记得,和自己同为第一批航天员的陈全说过,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我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
”通过媒体报道,人们了解了邓清明的故事,给予了他不亚于任何飞天航天员的肯定和赞扬——“虽未披甲征战,已是鞠躬尽瘁。
”“鬓微霜,又何妨?”“你同样是中国航天的英雄。
”③事实上,除了邓清明,在中国航天史上,还有包括陈全等在内的5名直到退役也没能飞上太空的航天员。
然而,正是有了他们与战友间相互督促、你追我赶的训练,才让我国拥有了各方面素质均过硬的飞天好手;正是因为他们坚持多年一丝不苟地执行备份任务,才让所有参与发射任务的人既踏实又安心。
在那些圆梦太空的航天员中,最海胜也曾3次备份,驾驶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对接的刘旺,则为那一刻整整准备了14年!④这样的“备份英雄”,同样存在于其他领域。
在2015年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经过严格训练的女飞行员陶佳莉作为备份和编队战机一起起飞,但没有通过天安门广场。
她说,这也是一种受阅,检阅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和对待不同分工的工作态度。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专题16 议论文、说明文阅读(2024·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这就为我们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迅速发展、壮大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已成为我国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重要任务。
因此,我们应。
②究竟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所谓“尖”,即在从事的领域,有开阔的学术视野、高水平的业务素养和技能,能够占据前沿领军地位;所谓“新”,是指能够创造新知识、开拓新领域、发明新技术。
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向上发挥关键作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
③作为拔尖创新人才,还必须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要以时代、国家需要为己任,勇于担当。
正如七十多年前,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以国家利益为先,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是这样一批具有高尚爱国情怀、强烈担当意识的顶尖人才,勇敢地担起了强国的时代重任,在国家发展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也应该像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那样肩负起国家和时代使命。
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明确自主创新这一培养方向。
当今世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
自主创新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才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我国自主开展的5G技术研究,从标准引领到应用规模化发展,从技术突破到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这项研究已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在国际上赢得了机遇和发展空间,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证实了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资料文体知识部分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要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它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二、论据的类型: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
注意,有的时候道理论据也指作者的推理。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四、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1.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2.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3.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4.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5.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五、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六、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
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住准确、概括、严密六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指导考纲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提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能辨析论据类型,概括论据,按要求补写论据;能辨识、理解论证的方法和方式,理清论证的结构;能分析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能辨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考查重点:1.找出中心论点或用自己的话归纳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的把握是有规律可循的,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三管齐下:①从内容上看,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②从句式上看,是一个明确的表态性的判断句,一般有提示性的语言,如开头的“我们要”、“我们应该”、“我认为”、“由此可见”、“可见”;结尾有:“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
③从位置上看,在标题、开头或结尾出现的居多,中间较少。
还有的需要从议论的对象、范围、重点等方面着手加以概括。
如:《伯乐就是你自己》第一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第二题,《不朽之盛事》第一题《人人可以创新》第一题2.论证方法,尤其是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
其中对比论证要注意跨段的情形。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如:《人民需要游手好闲》:文章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不朽之盛事》第三题《谈尊严》第三题3.某一论据的作用。
要注意区别是以来论证中心论点还是分论点的。
《只追前一名》第四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第三题。
4.某一句子的含义。
当然是指在文段中的特定意思,切勿自我胡乱发挥,有的可以从修辞方法上来分析,有的可从论证方法来分析。
《科学不怕挑战》第五题《不朽之盛事》第二题《人人可以创新》《人民需要游手好闲》第四题5. 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谈尊严》第二题,《交往的质量》第一题6.分析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如《只追前一名》第三题《交往的质量》第二题7.议论文开头的作用引出论题或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但应注意区分好论点与论题:论点是对论题的扩充。
论题是作者在一篇议论文中要论述的问题,一般是短语或词语,而论点是作者对说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是个明确的表态性的判断句。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第二题。
附:阅读篇目练习伯乐就是你自己赵锁仙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
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
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
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
”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的伯乐呢?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
”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正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才勇敢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给了众人,他就是自己的伯乐!④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健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
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
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当义无反顾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感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
那么,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伯乐吧,别让自己把自己理没,努力地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并将其发扬光大。
把我们心中的巨人唤醒,让我们发现自己、赏识自己,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
(有删改)1、第②段引用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唤醒心中的巨人》中的话的用意是什么?2、本文的中心论点————————3、第五段以一生等待伯乐的姜子牙作为范例事例,告诫人们————4.读完本文后,你发现自己的潜能了吗?你将如何将其发扬光大呢?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
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
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
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
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
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
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
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
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
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
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
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
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
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