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4.68 KB
- 文档页数: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科学教育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熟悉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能够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并能够对教育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
依据幼儿教师进行科学教育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开设该门课程。
幼儿教师进行科学教育的工作任务包括撰写教学设计、安全的组织和实施科学活动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等,这些任务是幼儿教师的核心能力。
依据学前教育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科学、科学教育的含义,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领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及各个年龄阶段的目标,熟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学会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掌握先进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
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职业能力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并撰写方案的能力;・组织和实施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四、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与编写教材:陆兰。
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9参考教材:1.夏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3.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科学。
艺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教学建议1.可采用理实一体的方法进行教学,强调学生参与式学习,加大实践力度,在实践中理解科学教育理念及方法。
2.深入理解什么是幼儿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特点,通过观看大量的教学视频或者体验式学习,掌握科学教育的特点,熟悉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和教学方法,为后面教学方案的设计及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打基础。
3.明确每次课程实践的目标,并要求学生做好每一次的课程实践笔记。
(Ξ)教学基本条件1.该课程任教的教师必须对科学教育有较深的研究,同时要有丰富的幼儿科学教育实践经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能力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学分:2适用对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参考学时:总学时:36 理论学时:18 课内实践学时:1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能力必修课程,是一门以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学科。
该课程以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和幼儿园教学法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原则来实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其以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育和活动设计为主线,从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出发,围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达到的目标,探索促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途径与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学前儿童科学领域教育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核心的理论性为基、实践性为主的专业技能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以着眼于学生综合实践素质的养成,落脚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总体而言,依据“理清基本原理,夯实理论基础;充实最新成果,反映改革前沿;强化实践环节,注重技能训练”的设计准则。
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根本目的,重点在使学生形成教师专业观念上下功夫,在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原理上下功夫,在加强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上下功夫。
本科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完成实际工作项目所需的实践能力的培训相结合,使岗位操作训练成为日常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让课程的教学实现“顶用、即创造精神独当一面;实用、即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及教学工作的需要;好用、即专业思想牢固,职业道德高尚”的应然标准,从而更能满足社会、幼儿园对幼教人才的需求。
具体而言:其一,以实践能力为本位,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做”的融会贯通。
课程教学内容组织采用“情境任务→感知解构→探究建构→设计组织→展示表演→反思迁移”的理路,突出现象直观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探索教案教案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探索教学目标:1. 培养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5. 培养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旨在引导学前儿童通过科学探索活动,积极参与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
活动一:观察与描述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步骤:1.教师选择一种常见的物体,如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学生进行观察,可以使用触摸、闻、听等多种感官进行体验。
3.学生在观察后,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例如苹果是圆形的,颜色是红色的等。
活动二:实验探究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实验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步骤:1.教师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验课题,如浸泡鲜花。
2.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鲜花会在不同的液体中有什么变化?3.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结果,回答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活动三:团队合作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步骤: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5人。
2.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问题,如:如何建造一个稳定的纸塔?3.每个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进行实践操作。
4.小组展示并讨论各自的方案,并对其他小组的成果提出建议和评价。
活动四:创意设计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步骤: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意设计的题目,如:设计一个能够保护鸡蛋不破裂的装置。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头脑风暴,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实践。
3.学生展示并解释他们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成果。
4.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对其他设计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对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和观察结果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作品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能力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学分:2适用对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参考学时:总学时:36 理论学时:18 课内实践学时:1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能力必修课程,是一门以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学科。
该课程以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和幼儿园教学法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原则来实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其以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育和活动设计为主线,从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出发,围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达到的目标,探索促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途径与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学前儿童科学领域教育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核心的理论性为基、实践性为主的专业技能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以着眼于学生综合实践素质的养成,落脚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总体而言,依据“理清基本原理,夯实理论基础;充实最新成果,反映改革前沿;强化实践环节,注重技能训练”的设计准则。
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根本目的,重点在使学生形成教师专业观念上下功夫,在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原理上下功夫,在加强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上下功夫。
本科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完成实际工作项目所需的实践能力的培训相结合,使岗位操作训练成为日常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让课程的教学实现“顶用、即创造精神独当一面;实用、即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及教学工作的需要;好用、即专业思想牢固,职业道德高尚”的应然标准,从而更能满足社会、幼儿园对幼教人才的需求。
具体而言:其一,以实践能力为本位,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做”的融会贯通。
课程教学内容组织采用“情境任务→感知解构→探究建构→设计组织→展示表演→反思迁移”的理路,突出现象直观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介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有趣的方式带孩子们了解这个世界的奇妙奥秘。
你想象一下,孩子们一开始接触到的世界,可能就是“这个球是怎么飞起来的”或者“这颗星星为什么会闪闪发光”这种天真无邪的问题。
哎呀,这些问题可真让大人们头大,知道了多少却又解释不清,真的很有趣又很让人头疼呀!而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意义,就是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活动和方法,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这些原理,不再是“死记硬背”或者一味的读课本。
你看看孩子们,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知道。
比方说,一个小小的实验,一只气球被吹大了以后,啪的一声爆炸,那些眼睛瞪得大大的小朋友,哇塞,简直是要飞起了!科学教育的魅力,就在于能让孩子们看到、听到、触摸到、甚至是体验到“看似简单”的东西背后的“奥秘”。
比如说,光线为什么会折射,空气是怎么流动的,水会怎么样随着温度变化而变成冰块或者蒸汽,这些看似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儿,经过一点点小小的引导,就能让孩子感受到巨大的惊奇。
而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不光是做实验,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要知道,孩子的脑袋可是个超级大脑袋,它们随时都能捕捉到身边的所有信息。
今天可能还在看蚂蚁排队,明天就可能在观察水里泡泡是怎么来的,这种自然的好奇心就是学习科学的种子。
所以呢,课程不光是让孩子们学知识,更是要鼓励他们去提问,去探索,不管这些问题多么简单,甚至有点傻乎乎的。
你看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提问,不知道有多可爱:“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然后你就看着大人愣在那里,想不出答案。
哈哈,这才是学前教育的魅力呀!给他们提供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妙。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那科学教育就一定要有高深的知识吗?”其实不是的。
学前的科学教育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实验室或者深奥的公式,它讲究的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抓住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在玩耍中发现。
比如说带孩子去公园,观察一下不同的树叶是怎么变化的,或者一起观察一下雨后的彩虹,这些都是很自然的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教案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此期间需要通过科学探究来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本教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学前儿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通过充满趣味的活动和实践,儿童将能够观察、探索并做出自己的发现。
一、活动目标在这个部分,我们会介绍该教案的活动目标和目的。
通过这些活动,学前儿童将能够:1. 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乐趣;2. 开发观察和实验的能力;3. 学习如何形成和验证假设;4. 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5. 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技巧。
二、活动一:自然界的观察与描述这个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来开发他们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如何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描述。
1. 准备一些自然界中的物品,如鲜花、石头、昆虫等,并放置在桌子上。
2. 让每个学前儿童轮流选择一个物品,观察它,并描述它的特征和颜色等。
3. 鼓励学前儿童用形容词来描述物品,例如“柔软的花瓣”、“光滑的石头”等。
三、活动二:科学实验体验这个活动旨在通过实际的科学实验来培养学前儿童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1. 选择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观察水的沸腾过程。
2. 将所需材料准备好,如水、烧杯和加热源。
3. 带领学前儿童一起进行实验,引导他们观察和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4. 鼓励学前儿童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水会沸腾?”或“沸腾需要多长时间?”等。
四、活动三:解决问题的游戏这个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技巧。
1. 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一个问题或情景,例如“一只小鸟掉到了树上,怎么办?”。
2. 鼓励学前儿童共同讨论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3.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轮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 鼓励学前儿童动手实施解决方案,并评估结果的效果。
五、活动四:科学展示和分享这个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通过展示和分享他们的科学探究成果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展示技巧。
1. 学前儿童可以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究,如动物、植物等。
2. 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亦科学探究中.按照客观出实认识书物•拙除个人偏见及其他姿索的影札 同时,倾听并尊蕴他人总见,接受他人的∣∣∙M 点,并及时修ιEQYf 观点科学迅求真理、强训实i 正和科学推理。
同石世何力物不断地发展变化,人 们需嬰以怀疑、批判的眼光看•待科学科学活动足水无止境地迫求真理的活动。
科学的也础是创新,创新足科学 的生命和灵魂追求科学的道路充淌无数的闲难和挫折.每 项科学成果祁饱伶春科 学家的无限艰卒与不懈追求°因此,坚持足科学家的定贵耕神品质 和学探究离不开科学家Z 间的紧密合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社会性 越来越突出3. 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 科学知识的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
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爭实是•切科学槪念产6和发展的 科学概念是在科学半实的呈础卜.运川 基础,是•种客观“在虽观能动性在爭实与信息Z 间建工僦 义的联系,将木质概括成概念科学理论是对模梅和隐誠在能直接观察 科学模型是通过解释和整合佶息形成 到的现象外的现实的解释。
科学理论不会 的.适用「•解释•些特定的口然现彖。
成为科学爭实,始终保持其暂时性科学模羽有助丁•将理论特征概念化科学理论科学模型(1) 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探索的过程(2) 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同时也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 3. 科学是世界观(三)科学的内涵1. 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科学探究过程的四大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
通过观察发现H 然界中各种未知的啦物和现 釦从而提出问题假设源于提出的问题•是对问题的•种简洁陈 述,试图解秤•种模式或侦测•种结呆实验求证实验足对假设的 种验证•通过实验,假设 有可能被证实,也冇可能被推翻得岀结论在对假设进行验证的宰础匕总结发 现并得出结论观察提问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与意义(-)学前儿童科学教冇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冇的意义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1) 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疗,有利于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科学学习,并为科学素 质的早期培养奠宦良好的基础。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的认识哎呀,说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我就觉得有点儿头疼啊!不过,既然咱们要聊聊这个话题,那我就得好好说说我的看法了。
我觉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科学知识。
你知道吗,科学知识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我们认识世界的大门。
而学前儿童正处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段,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探索欲望。
这时候,给他们上一堂科学课,就像是给他们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那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该怎么进行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我们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就像小时候,我们都曾经做过那个简单的“火山喷发”实验一样,那种兴奋和惊奇的感觉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通过这样的实验,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科学知识,还能够在玩耍中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非常有趣,比如为什么天是蓝色的?为什么太阳会升起又会落下?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教授孩子们科学的契机。
通过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我们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比如说,我们可以教他们如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何分析实验结果等。
这些习惯对于孩子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且,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记录、积极发言的样子时,我们也会感到非常的欣慰和骄傲。
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科学的重要性。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科学,孩子们可以学会理性思考、逻辑分析等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孩子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享受科学的乐趣。
学前儿童科学教案中班1.引言1.1 概述学前儿童科学教案是指为中班学龄前儿童设计的科学学习计划和课程安排。
这个阶段的学前儿童正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教育对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学前儿童科学教案中班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并提供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材料,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篇长文将以学前儿童科学教案中班为主题,系统地介绍该教案的重要性、内容设计和实施方法。
文章将围绕教案的背景介绍、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学前儿童科学教案的建议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学前儿童科学教案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科学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实践经验,学前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其次,我们将探讨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正处于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教育对他们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科学教育还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最后,我们将就学前儿童科学教案中班提出一些建议。
在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具。
同时,教师应注重观察和引导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探索性学习。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案中班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教育工作。
它通过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综合发展。
因此,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我们应积极探索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他们的未来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组织文章的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统设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关的专业知识,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环境创设和材料选择、活动设计和评价等,从而具有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来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科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虽然是一门教育学科,但它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都和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理卫生等自然科学紧密联系。
同时,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必须以其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制订不同的科学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教材内容及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还要以学前教育的一般原理为根据,来分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际问题。
所以,自然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根据,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有助于这几门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是幼儿园各科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体育》等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科学教育为各科教育提供具体的内容,而各科教育又为科学教育的开展给予了生动形象的手段和形式,共同完成学前教育的总目标。
3.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实践的问题,并且与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实践密切结合。
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及实践演练等方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高职试讲试讲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尊敬的评委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节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试讲。
在此之前,我想先跟大家明确一下,我所讲解的内容是基于我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解和教学经验。
一、课程引入首先,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太阳为什么会升起吗?”这个问题会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关于天文学的基本知识,比如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
二、探究活动接下来,我们将组织一个探究活动。
让孩子们用积木搭建一个“太阳系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和发现各个行星之间的距离、大小和形状等不同特点。
这样,孩子们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太阳系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科学实验然后,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
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植物是怎样吸收水和阳光的。
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小植物、土壤、水瓶和手电筒等材料,让孩子们观察植物在缺水和充足水的情况下的生长情况,以及植物在光照充足和不足的情况下的生长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到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等基本条件。
四、总结与延伸最后,我们将对今天的课程进行一个总结。
让孩子们了解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就能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提问题、多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
五、课程评估在课程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孩子们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在探究活动和实验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问题的回答情况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种评估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还能够为我们提供反馈,帮助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六、教学反思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学前儿童发展科学》(第4版) 课程内容一、课程简介《学前儿童发展科学》(第4版)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儿童发展观察和评估能力,培养学生的儿童发展干预和教育实践技能。
本课程以儿童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涵盖了学前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身心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1. 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智力、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 掌握儿童发展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本课程将系统介绍儿童发展的相关理论,包括生态系统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同时也将介绍国内外相关儿童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
3. 提高儿童发展观察和评估能力: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观察等方式提高儿童发展观察和评估的能力,能够准确地识别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问题。
4. 培养儿童发展干预和教育实践技能:通过课程实践环节,学生将掌握一些儿童发展干预和教育实践的技能,能够有效地对学前儿童进行干预和教育。
三、课程大纲1. 儿童个体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系统理论- 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儿童的影响2. 儿童身心发展的理论- 心理发展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身体发展理论3. 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 智力发展的特点- 儿童智力发展的评估方法- 智力发展的干预策略4.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语言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语言发展的评估方法- 语言发展的干预策略5.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社会性发展的评估方法- 社会性发展的干预策略6. 儿童发展的评估工具和方法- 儿童发展的评估工具介绍- 儿童发展的评估方法与实践7. 儿童发展的干预策略- 基于儿童发展阶段的干预策略- 干预策略的实践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相结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材
概述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材的内容和意义。
该教材的目标是通过有趣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提供给学前儿童科学知识和实践体验,促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材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材包含多个主题,涵盖了生物、物理和化学等科学领域。
教材内容的设计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研究才能。
以下是教材中的几个主要内容:
1. 异形生物探索:通过介绍不同形状和特征的动物,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和分类能力,激发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2. 探索物体的特点:通过触摸、观察和实践,让学前儿童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材质等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 简单实验:引导学前儿童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让他们通过实践探索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教材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材对学前教育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
过引入科学概念和实践经验,这份教材有助于学前儿童建立科学思
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通过培养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这份教材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结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材是一份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内容和方法
旨在促进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引入科学概念和实践
经验,这份教材有助于学前儿童建立科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设计将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学习才能充分考虑,使得
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
第一节 科学与科学教育(一)科学的内涵科学知识、科学活动与过程和科学价值等科学内涵。
(二)科学教育的内涵1.对科学教育内涵认识的发展与变化。
2.几种对科学素质的不同界定。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1.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涵的认识的发展与变化。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定义:以3-6岁幼儿为对象,引导幼儿探究科学的主动性、支持幼儿经历探究和发现、旨在培养幼儿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三位一体的科学素养的教育过程。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特点: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过程。
第二节 数学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什么是数学?描述了各个角度对数学的理解,特别是恩格斯的定义。
(二)什么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指遵循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前儿童积极建构数学经验,发展数学认知能力,并未正规的数学学习进行准备的过程。
第三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取向(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初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与变化。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解读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应包括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以及科学知识经验等三个要素。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20世纪80、90年代与21世纪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价值取向的定位及其变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本质及目标。
(一)国内外相关文件中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规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论述。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1.科学(1)生命科学。
生命体的身体特征、生命体的基本需求、生命体的简单行为、生命的生命周期、生命体的变化性与多样性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的关系。
(2)物质科学。
对物体与材料以及日常生活的周围环境中非生命物质的探究。
(3)地球与空间科学。
地球物质的性质、天气和气候、宇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课程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课程:培养小探索家的好奇心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科学教育课程,幼儿可以培养好奇心,了解自然环境,发展观察力和探索力。
在大班阶段,幼儿园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科学教育经验。
1. 了解科学:培养好奇心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并通过实验和探索来解决问题。
好奇心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它为孩子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大门。
例如,在观察天空时,幼儿会发现白天是明亮的,而晚上则变得暗淡。
这种现象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他们会提出问题:“为什么白天会有阳光?为什么晚上会漆黑一片?”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经历和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了解日光和月亮的作用,从而帮助他们理解这一现象并满足好奇心。
2. 探索自然:与自然亲密接触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育课程还注重让孩子们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
通过探索自然,幼儿可以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培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户外活动,如探索校园花园或野外考察。
孩子们可以观察不同的植物、昆虫和鸟类,并通过亲身经历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实验,例如制作小型温室,让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种子如何生长,印证他们之前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3. 实践探索: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科学教育强调实践探索。
在幼儿园大班,通过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不同材料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实验。
孩子们可以用纸板、塑料薄膜和布料制作模型,然后观察它们的承重能力、柔软程度和防水性能。
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幼儿们能够亲身参与并发现不同材料之间的差异,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教具利用:丰富多样的学习工具在科学教育中,教具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教具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习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教材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选择内容,结构编排上体现教法课的要求和特点,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述,配合丰富多样的案例,较全面的向学生展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自身的教师素养。
2.课程适用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教辅用书,也可作为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或在职进修及自学教材。
3.教学安排
本课程开设建议安排在第二学期。
教学共48学时,理论24课时,实践2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