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1书法的点画之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51.01 KB
- 文档页数:8
《书法的笔画之美》随州一中黄文文教学目标:1、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传承书法艺术,发扬书法文化,了解汉字书法笔画的发展变化以及独特之美。
2、联系日常生活,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意境、风骨之美。
3、尝试使用毛笔来体会书法中笔画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日常生活,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意境、风骨之美。
难点:按照笔画的书写要求临写出优美的字体。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播放视频《汉字五千年》,《汉字英雄》等吸引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
二、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字体的笔画特点,感受“横”、“竖”“点”等笔画特点及美感。
欣赏内容:①天下三大行书:王羲之(晋)的《兰亭序》颜真卿(唐)的《湖州帖》苏轼(宋)的《寒食帖》②“宋四家”:苏黄米蔡三、金钩银画,气态万千给学生展示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书法笔画的变化,重点观察作品中的八大基本笔画,注重笔画在具体字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大小不同,长短不同,角度不同,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笔画特征。
学生明确:1、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总体看,汉字的笔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圆变方,由繁到简2、小篆典型的笔画特征是:粗细均匀、藏头、护尾。
3、隶书笔画的突出特征是:“蚕头雁尾” 是典型的隶书笔画。
四、结合晋代卫夫人《笔阵图》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掌握书法艺术中“横竖撇捺”等笔画的特点。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
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
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
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 [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丶 [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 [撇]陆断犀象。
┐ [折]百钧弩发。
丨 [竖]万岁枯藤。
ㄟ [捺]崩浪雷奔。
[横折弯钩]劲弩筋节。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习者将会:•了解书法的历史和发展;•学习书法中最基础的笔画:点、横、竖、捺、提、钩;•学会运用这些基础笔画,书写简单的汉字;•体验书法艺术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2. 教学步骤2.1 介绍书法的历史和发展通过图示和简单的介绍,让学习者了解古代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并且了解书法在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
2.2 讲解六种基本笔画在墨宣纸笔的带领下,讲解六种基本笔画:1.点:以笔锋的顶端在纸上轻轻落点,点画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横:以笔锋水平放置于纸面,手腕用力向右扭转至笔头离开纸面,呈现出一条横线。
3.竖:以笔锋垂直放置于纸面,由上至下运笔,呈现出一条竖线。
4.捺:以笔锋斜着放置于纸面,由上至下、由右至左、由左至右中的一方向运笔,呈现出一条斜线。
5.提:以笔锋斜着放置于纸面,在竖行或横行的基础上,由下至上加以提笔,呈现出一条斜线。
6.钩:以笔锋斜着放置于纸面,从下至上画出一个小弯,再从上至下画出一条直线,呈现出一条勾线。
2.3 练习基本笔画教师带着学生练习基本笔画,通过纸笔的感性体验,让学习者理解更深刻。
2.4 书写简单汉字让学生根据练习所得的基础笔画,书写简单汉字,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点评指导。
2.5 欣赏书法作品通过欣赏一些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书法家的风格与表现方式。
并且,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书法作品。
3. 教学工具1.墨宣纸笔;2.书法字帖;3.著名书法家作品集。
4. 教学反思书法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我们的美育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通过练习基本笔画、书写汉字、欣赏作品等一系列环节,让学生在实践当中领悟到书法的艺术之美。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实际上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淀的过程,学生不可能一节课就能掌握所有的技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积累,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步步练习中逐渐掌握书法的精髓和规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和点画的书写规则。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耐心、细心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书法的基本概念: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流派。
2. 点画的书写规则:点、横、竖、撇、捺、折等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3. 书法作品的欣赏:分析经典书法作品,体会点画之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书法的基本概念、点画的书写规则。
2. 教学难点:书法作品的欣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和点画的书写规则。
2.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书法书写,学生跟随练习。
3. 欣赏法:分析经典书法作品,引导学生体会点画之美。
4.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书法,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书法教材、经典书法作品、毛笔、墨汁、宣纸等。
2. 学生准备:书法练习本、毛笔、墨汁、宣纸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书法的基本概念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流派,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历史背景。
3. 演示:教师现场演示点画的书写方法,包括点、横、竖、撇、捺、折等基本笔画。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点画的书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 欣赏:教师展示经典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点画之美。
6. 实践:学生动手练习书法,尝试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
7.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书法,重点掌握点画的书写方法。
2. 选择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进行欣赏,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
九、拓展活动1. 组织书法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才华。
2. 邀请书法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书法艺术。
3.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湘教版七上美术第七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书法的点画之美2.教学年级和班级:湘教版七上美术3.授课时间:2022年9月20日4.教学时数: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点画之美,掌握基本的书法笔画和结构,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书法作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学会欣赏书法作品。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4.技能目标:学会运用书法工具,掌握书法基本技巧,提高书法创作能力。
5.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难点:理解书法笔画的形态和特点,掌握笔画的正确书写方法。
2.重点:书法的布局与章法-难点:掌握书法作品的布局规律,学会合理安排字体大小、间距和位置。
3.重点:书法的墨色运用-难点:掌握墨色的浓淡变化,学会根据作品内容选择合适的墨色。
4.重点:书法的节奏与韵律-难点:理解书法作品的节奏与韵律,学会在书写过程中体现节奏感。
5.重点:书法的审美鉴赏-难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学会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书法作品。
6.重点:书法创作与实践-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法创作,提高创作能力。
7.重点:书法的历史与文化-难点:了解书法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8.重点:书法工具的使用与保养-难点:学会正确使用书法工具,掌握工具的保养方法。
9.重点:书法作品的评价与分析难点:学会从多个角度评价和分析书法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10.重点:书法学习的持续与坚持-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a.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笔画、结构、布局等知识。
b.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学习书法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设计
再次使学生了解字体的发展是跟历史的变迁有关系的,简单使学生了解一下篆书在整个字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教师提问,分析出篆书的基本特征。
通过教师提出疑惑,学生自己尝试找出正确的方法,再通过教师的总结学生就很好理解,同时识记并熟练运用专业术语(中锋用笔)。
通过自己观察发现问题,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识记并熟练运
用专业术语(藏头护尾)。
(通过学生自主探
索这一小环节的设
计,达到两个
目的,让学生自己
发现问题,解决问
隶书:点画出现肥瘦的变化
(3)欣赏《曹全碑》局部(课件字帖)
肥瘦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哪个笔画呢?
长横长捺
以长横为例分析其特点
出示自然形象的图片进行分析
师总结:蚕头雁尾
师:怎么写出来的呢?
出示专业术语:
藏锋出锋提按
教师示范讲解(课件视频)
学生小练习
师提出疑惑:是不是一个字中的每一笔都写成藏头雁尾呢?
再次出示《曹全碑》局部图
师小结:
“蚕无二设雁不双飞”
3、总结隶书的点画特点
书法的点画之美
五,板书设
计
鱼。
课题名称:《魅力篆书》教学目标:观察并赏析《秦公簋》、《石鼓文》《袁安碑》三件作品,归纳小篆的特征,增强对汉字结构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总结篆书的特点,能够运用正确的笔法进行篆书的书写。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篆书的特点,有利于书写。
一、导入课题1、与古诗相约春景,欣赏篆、隶、楷、名家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了解各个不同书体特征,感受汉字之美。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作品中的粗细、长短、浓淡、快慢等变化,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3、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欣赏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
二、学习目标的解读观察并赏析《秦公簋》、《石鼓文》《袁安碑》三件作品,归纳小篆的特征,增强对汉字结构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赏析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特征1、《秦工簋》从书体演进的角度来看,形象蜕变和强化图案性是周秦文字形体发展的基本规律。
作品为恒公时期,时当春秋中晚期之际。
2、《石鼓文》是秦国时期的代表作品,石鼓,共十石,以石形类鼓而得名,为大篆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汉字有金文,大篆转向小篆的过渡性作品,在文字发展史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袁安碑》明万历间出土,,字迹清晰,东汉时期作品,为之小篆,与秦刻石小篆比,可谓“笔迹相乘小异”。
四、小篆字体特征分析方法1.外形:加强了横平竖直的用笔,使结体更加趋于方整,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2.点画方向:经过系统整理,点画符号化,确立了部首,点画基本趋于固定,有规律可寻。
3.点画疏密:点画的距离疏密就不如大篆强烈基本上比较匀称,整体上看没有大疏大密之感。
4.点画交接:小篆点画的交接相比较大篆,不如大篆紧密,也无“焊接点”衔接处也不显得特别粗重,点画匀称,用笔起伏不大。
小篆的特点:端庄典雅,玩转湿润,舒展而有度。
五、篆书书写练习运用正确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练习。
六、篆书作品装饰学生发散思维,在作品上装饰图案,起到美化作品的形式。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字书法的点画构成和重心设计;
2. 培养学生对视觉感知的准确把握和对审美价值的敏锐度;
3. 提高学生运用不同点画形态和结构排布表现情感和意象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
1. 通过投影向学生展示各类书法作品中的点画特征和构造方式,解释和演示基本点画的书写方法,让学生逐渐熟悉点画的类型和运用规律。
2. 通过学习范字的点画设计和笔画组合,加深学生对构图平衡和意境表现的理解,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讲解方式,使学生对书法点画之美有更深入的体会。
3. 金砖银壶即兴练习。
教师给定一个字或一个词,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自由发挥,练习通过点画的灵活变化和组合表达自己的感情和主题,注重点画的独创性和个性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点画的基本类型和结构的学习和掌握;
2. 如何运用点画来构思和表达具体的意象;
3. 着眼于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书法点画之美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策略:
1. 视听同步教学,采用呈现、解释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书法点画的奥妙;
2. 组织即兴练习和小组竞赛,鼓励学生发挥个人创造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书法点画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评价:
1. 常规测试:通过检测学生的书写规范和点画掌握程度来考察
教学效果;
2. 作品展示:通过学生书法作品的展示和评选,对学生的创新和个性化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3. 学生问卷调查:通过听取学生对书法点画教学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改进措施。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点画。
2.识别书法作品中的点画元素。
3.了解书法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4.能够模仿书法的基本点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书法的点画元素和基本笔画。
2.教学难点:针对学生书法习惯不好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三、教学过程
3.1 导入(10分钟)
1.老师出示多幅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说出书法中的点画元素。
2.引导学生思考:书法中点画的作用是什么?
3.2 讲解(20分钟)
1.讲解书法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讲解书法中点画的分类和基本笔画。
3.让学生认真观察和模仿书法的点画和笔画。
3.3 练习(30分钟)
1.进行基本点画的训练:让学生分别练习横、竖、撇、捺、点等基本点画。
2.进行字体的练习:让学生仿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字。
3.进行字体拼写练习:让学生拼写“书法”、“世界之极”等词语,并进行点画练习。
4.老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3.4 总结(10分钟)
1.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要点,和自己的学习心得。
2.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点画,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点画的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但是对于一些书法习惯不好的学生,需要进行个别辅导,以克服不良的书写习惯。
下一次教学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具体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书写水平,唤醒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点画特点和书写方法。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书法的基本点画特点和书写方法。
2. 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教学难点:1. 书法点画的书写技巧。
2. 书法作品的创作。
教学准备:1. 书法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毛笔、墨汁、宣纸等书法用品。
3. 书法作品展示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书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书法中的点画美感。
二、基本点画的书写方法(10分钟)1. 教师演示基本点画的书写方法,如横、竖、撇、捺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书写基本点画。
3. 教师点评学生的书写效果,给予指导和建议。
三、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书法作品的感受和看法。
3. 教师总结评价,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四、书法创作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的基本点画方法,进行书法创作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3. 学生完成自己的书法作品。
五、作品的展示和交流(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
2. 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验。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创作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练习书法,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2. 学生可以参加书法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才华。
3. 学生可以深入研究书法艺术,了解其历史和发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和交流,让学生了解了书法的基本点画特点和书写方法,提高了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艺术素养的提高。
六、书法艺术的历史与文化(10分钟)1. 教师介绍书法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设计
再次使学生了解字体的发展是跟历史的变迁有关系的,简单使学生了解一下篆书在整个字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教师提问,分析出篆书的基本特征。
通过教师提出疑惑,学生自己尝试找出正确的方法,再通过教师的总结学生就很好理解,同时识记并熟练运用专业术语(中锋用笔)。
通过自己观察发现问题,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识记并熟练运
用专业术语(藏头护尾)。
(通过学生自主探
索这一小环节的设
计,达到两个
目的,让学生自己
发现问题,解决问
隶书:点画出现肥瘦的变化
(3)欣赏《曹全碑》局部(课件字帖)
肥瘦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哪个笔画呢?
长横长捺
以长横为例分析其特点
出示自然形象的图片进行分析
师总结:蚕头雁尾
师:怎么写出来的呢?
出示专业术语:
藏锋出锋提按
教师示范讲解(课件视频)
学生小练习
师提出疑惑:是不是一个字中的每一笔都写成藏头雁尾呢?
再次出示《曹全碑》局部图
师小结:
“蚕无二设雁不双飞”
3、总结隶书的点画特点
书法的点画之美
五,板书设
计
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