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诊断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病历与诊断书的区别及编写方法——一张诊断书教案二详解病历和诊断书是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例,这两个条例的编写可以有效地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准确性和连续性,也是医生完成诊疗任务的重要手段。
在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中,病历和诊断书的意义更加重要,其编写方法也需要更加科学和规范。
本文将从病历与诊断书的区别以及编写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供一张系统的诊断书教案,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病历和诊断书的编写。
一、病历和诊断书的区别病历和诊断书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使用范围,实质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病历是指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记录的那一系列内容,是一种完整的记录形式,是医生服务过程的主要记录,而诊断书则是一份简短、精确、明确的医疗文件,是医生对患者的诊断结果的文字表达。
具体来说,它们有以下区别:1.目的不同病历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记录的主要内容,它的目的是记录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分析、诊断、检查、治疗和预后等信息,提供准确的历史记录,方便医生进行临床判断。
而诊断书则是针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记录和描述,目的是为其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2.使用范围不同病历是全面、系统、严格地记录患者诊断、治疗过程的整个记录,用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包括诊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并且是医生在患者每次就诊时进行记录。
而诊断书则是医生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纪录,主要应用在诊疗、保险理赔、医疗保险认定、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并且一般仅涉及患者诊断结果。
3.内容不同病历是一份完整的医疗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症状、检查结果、病史、诊断、治疗、复查等多方面的内容,而诊断书则主要涉及患者的诊断结果和主要症状,需要言简意赅,精准明了。
二、病历和诊断书的编写方法1.病历的编写方法(1) 开头: 包括医疗机构名称、科室名称、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或门诊号等基本信息。
(2) 主诉:即患者自述的主要症状,应该详细、准确地记录下来。
(3) 病史:包括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史、个人史等,应重点记录患者与此次病情有关的病史。
一张诊断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初中数学教材第八章第二节《一张诊断书》。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通过一张诊断书的问题引入,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2. 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分析诊断书中的问题,求解未知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2.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解题思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2.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张诊断书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 讲解概念: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3. 例题讲解:讲解诊断书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4.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 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商店进购一批商品,进价为每件20元,售价为每件30元。
若商店卖出x件商品,求商店的盈利为多少元?答案:商店的盈利为10x元。
2. 题目:某患者在医院做了一次检查,检查费用为100元。
若患者支付了y元,求患者支付的费用占检查费用的几分之几?答案:患者支付的费用占检查费用的y/10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诊断书的问题引入,让学生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了方程的实际意义,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更多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标题着眼感知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
2、通过文中关键语句和细节描写,体会林巧稚的敬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
体会作者对林巧稚的感激怀念之情。
3、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
教学难点:1、品读关键语句,体会林巧稚的敬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对林巧稚的感激怀念之情。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题目《一张诊断书》会想到什么?(一张什么样的诊断书?谁的诊断书?谁开的诊断书?……)二、新课学习(一)预习感知课文1、了解作者乐拓和林巧稚2、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3、林巧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精读课文(分组讨论展示)1、文章开头采用的叙述方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作者回忆往事,是什么事情让他对林大夫心怀感激?3、文中对林大夫采用了哪些描写方式?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林大夫哪些高贵品质。
4、林大夫及时地帮助了“我”的妻子甚至“我”的家庭,“我们”一家对林大夫充满了感激和赞扬,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5、文章的最后一段:“林巧稚一生的业绩,是一棵伟岸高大的常青树;给我们的诊断书,是常青树上的一片绿叶。
”采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有什么作用?三、思考1、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敬业或不敬业的人,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行为?2、结合自己的职业理想,谈谈在你未来的职业中,将怎样敬业并乐业?四、总结全文林巧稚大夫的高尚人格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同时我们也应该像作者一样,对于帮助、关心我们的人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一张诊断书》故事梗概:这件事情发生在1968年,“我”的妻子因为曾任过外国专家的译员,又自愿由首都调到边疆小城教书,被怀疑是一个“男扮女装”的特务,孩子成了搞特务的掩护。
最终,一个母亲失去了孩子……“我”的妻子被逼成了疯子,为了证明她的身份,“我”带着妻子去协和医院找林巧稚医生。
在这个人妖颠倒的年代,林巧稚,一个著名的妇科专家,此时却在走廊上叫号。
课题一张诊断书授课日期课时数 2 教学内容授课班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倒叙的记叙方法、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人物刻画方法过程与方法:任务引领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切领会林巧稚医生困境中坚守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与一生正直勇敢做人的高尚品质,立志自己将来走上工作必须爱岗敬业,做人必须正直勇敢。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倒叙的记叙方法、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人物刻画方法。
难点:理解林巧稚大夫困境中对职业操守的坚持的难能可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林巧稚作为一名医生,职责就是治病救人,患者得到一生的救治在现实生活中是平常事,而乐拓夫妇却将一张诊断书珍藏了15年,直至发黄都不舍得丢弃,这其中必有其不同寻常的故事。
怎样不寻常呢?二、品析文章,感受林巧稚医生品质与精神(一)不同寻常的背景发生的不同寻常的事故事发生在一个“人妖颠倒的时代”,即“文化大革命”时代,患者与大夫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都是受迫害的对象。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相关段落,找出能证明“我”妻与林巧稚医生身份与被迫害的信息。
明确:妻子本是外国专家的译员,后又自愿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到边疆小镇教书,是一个为国家建设做出过贡献又有奉献精神的高级知识分子,如今却被“荒唐”地“审查”为“根本不会生孩子的”“男扮女装的特务”,结果被逼成了疯子。
学生课前准备笔名乐拓,真名王念临,河南郾城人。
民盟成员。
大专毕业。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林巧稚医生本是一位医学博士,妇科专家,是更为高级的知识分子,同样也“犯了错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沦为“走廊上叫号”的勤杂人员,剥夺了其治病救人的资格。
,教师不让教书,军人不能保家卫国,医生不能治病救人,空有才华不得施展,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2.深刻体会人物的品质我们这样设想,一个“犯了政治错误”的医生,为“一个男扮女装的特务”看病,是会担多大的风险啊!然而林巧稚医生就看了,而且热情地看了,并且开了诊断书。
一张诊断书优秀教案23《一张诊断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标题着眼感知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文中细节描写的关注和对关键语句的品读,体会林巧稚的敬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
体会作者对林巧稚的感激怀念之情。
3.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1.学会从细节描写中体会情感。
2.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
教学难点1.品读关键语句,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把握体会林巧稚的敬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对林巧稚的感激怀念之情。
2.学生敬业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点拨、课堂交流讨论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课题是《一张诊断书》,在没有阅读课文之前,同学们能针对这个标题提出哪些疑问呢?学生带着疑问,跳读课文,找出所提问题的答案,交流发言。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了解作者了解林巧稚齐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如何划分本文的结构?明确:本文的线索是一张诊断书,本文结构共分为三个部分。
倒叙方式点出一张诊断书。
追忆一张诊断书的来历。
珍藏一张诊断书,感激怀念林巧稚医生。
2.林巧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林巧稚是一位医术精湛、救死扶伤、仁爱正直、品格高尚的医生。
三、精读课文精读第一部分。
1.提问:文章开头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从结构上看,开篇点题。
从内容上看,点明了这张诊断书不同寻常。
开篇文笔饱含悲痛及怀念之情,确立了本文追忆往事时感恩于恩人的基调。
2.提问“这是一张珍藏了多年的诊断书,纸已变黄。
” “由她亲笔开出的诊断书也是无可计数的……像这样的诊断书一生中您仅仅开过这一次。
”精读第二部分。
1.提问:第二部分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点明时间,夜深了“我”和妻子还没入睡,从侧面写出“我们”对恩人的去世感到悲伤难过。
“深夜”、“呼啸的春风”、“摇曳的灯光”、“飘落”等词营造出淡淡的哀伤。
2.提问:作者回忆往事,是什么事情让他对林大夫心怀感激?明确:是因为她以正直的人格在自己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还心系病人,并且是一个别的医院不愿接收的带有政治色彩的病人,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开了一张证明病人身份的诊断书,不仅挽救了一个人的健康,更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
一张诊断书教案《一张诊断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标题着眼感知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文中细节描写的关注和对关键语句的品读,体会林巧稚的敬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
体会作者对林巧稚的感激怀念之情。
3.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1.学会从细节描写中体会情感。
2.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
【教学难点】1.品读关键语句,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把握体会林巧稚的敬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对林巧稚的感激怀念之情。
2.学生敬业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点拨、课堂交流讨论【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的课题是《一张诊断书》,在没有阅读课文之前,同学们能针对这个标题提出哪些疑问呢?(一张什么样的诊断书?谁的诊断书?谁开的诊断书?这张诊断书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带着疑问,跳读课文,找出所提问题的答案,交流发言。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一)了解作者(见教学资料)笔名乐拓,真名王念临,河南郾城人。
民盟成员。
1949年考入重庆南温泉新闻专科学校毕业。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
代表作品《早晨好》,1987年曾获中国作家协会为我国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做出贡献的证书、奖牌,并获内蒙古文联30年对文学事业有成就贡献奖。
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二)了解林巧稚(见教学资料)林巧稚(1901-1983),医学家。
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又与梁毅文被合称为“南梁北林”。
(三)齐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如何划分本文的结构?明确:本文的线索是一张诊断书,本文结构共分为三个部分。
《一份疾病诊断》教案一份疾病诊断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介绍一种常见的疾病诊断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疾病的诊断过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疾病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掌握常用的疾病诊断方法和工具;- 能够分析和解释疾病诊断结果;- 了解疾病诊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误诊可能性。
教学内容1. 疾病诊断的基本原理- 疾病诊断的定义和重要性- 疾病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诊断的准确性与误诊的影响2. 常用的疾病诊断方法和工具- 体格检查:观察、听诊、触诊等- 化验检查:血液、尿液、组织等- 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 生物学检查:病原体检测、基因检测等3. 疾病诊断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正常范围和异常指标的解释- 比较不同检查结果的关联性和权重- 确定诊断结果的可信度和确定性4. 疾病诊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误诊可能性- 预防误诊的措施和注意事项- 检查结果的解读与医生沟通的重要性- 非特异性症状的诊断难度和注意事项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疾病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对疾病诊断方法和结果的理解;-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病例或模拟病例的分析,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疾病诊断;-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医疗机构,观察和了解疾病诊断过程的实际运作。
教学评估-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疾病诊断案例的分析和解答;- 实地观察报告。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病例分析材料;- 观察实践指南;- 讨论和评估表格。
教学时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建议为5个学时。
以上是《一份疾病诊断》教案的概要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如需详细内容,请与我联系。
《一张诊断书》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标题着眼感知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文中细节描写的关注和对关键语句的品读,体会林巧稚的敬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
体会作者对林巧稚的感激怀念之情。
3.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会从细节描写中体会情感;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
2.难点:品读关键语句,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把握体会林巧稚的敬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对林巧稚的感激怀念之情;学生敬业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点拨、课堂交流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课题是《一张诊断书》,在没有阅读课文之前,同学们能针对这个标题提出哪些疑问呢?(一张什么样的诊断书?谁的诊断书?谁开的诊断书?这张诊断书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带着疑问,跳读课文,找出所提问题的答案,交流发言。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一)了解作者乐拓,原名王念临。
河南郾城人。
民盟成员。
大专毕业。
1949年考入重庆南温泉新闻专科学校。
同年参军,任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学员、中央军委防空军事学校高炮专业学员,后任团作战参谋,1952年赴朝参战,1956年转业,后历任包头一机军工厂专家室秘书,包头市文联筹建组成员《鹿鸣》杂志文学编辑,包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
内蒙古文史馆馆员,包头大漠文化艺术中心副理事长,包头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
1987年曾获中国作家协会为我国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做出贡献的证书、奖牌,并获内蒙古文联30年对文学事业有成就贡献奖。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绿林好》(与苏涛合作),小说散文集《早晨好》,小说集《骑兵战士》,报告文学集《创造太阳》,散文集《双翼神马》,长篇童话《神马萨日勒》(合作),中篇童话《月亮湖》(合作),电视连续剧剧本《额吉和她的孩子们》(已录制播出)等。
散文《一张诊断书》选入全国通用职业高中语文教材,散文《百灵庙之晨》、《阿尔山森林风光》选入内蒙古教育出版社蒙古族高、初中教材。
作传记文学《中西文化传媒人——梁发》被列入岭南文化书系。
电视专题片撰稿《内蒙古风情录》、《鄂尔多斯婚礼》、《可怕的烟》、《母亲的碑》(均已录制播出)曾获奖。
(二)了解林巧稚林巧稚(1901年-1983年),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
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为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1929年毕业,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科学士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当届“文海”奖学金唯一获得者。
1959年她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首届当选的唯一女学部委员;又曾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医学组成员、中央技术管理局发明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妇产学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妇产科杂志社总编辑,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考试委员会委员、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等。
2009年,她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林巧稚一生亲手迎接了5万多条小生命来到人间,这位不曾做过母亲的伟大女性,被尊称为“万婴之母”。
她说,自己最爱听的,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林巧稚不仅医术高明,她的医德、医风,奉献精神更是有口皆碑,自她走上工作岗位到临终前夕,心中装着的只有妇女、儿童的安危。
在生活和事业两者不可兼得的条件下,她选择了事业,为事业终身未婚。
追悼会遗像两旁垂下4.5米高的幛联,上面写着:“创妇产事业,拓道、奠基、宏图、奋斗、奉献九窍丹心,春蚕丝吐尽,静悄悄长眠去;谋母儿健康,救死、扶伤、党业、民生,笑染千万白发,蜡炬泪成灰,光熠熠照人间”。
60个字反映了她60余年的工作和业绩。
林巧稚不但给有钱有势的妇女看病,对穷苦百姓都一视同仁,交不起钱的病人,她就免费治疗。
她有一个出诊包,包里总放着钱,以便随时接济贫困百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她在协和医院门诊看病,同样鼓励贫民百姓不要挂她的专家号,告诉他们挂我的普通号,同样是我给你看病。
她教育妇产科所有的人,救活一个产妇、孕妇,就是救活了两个人。
百姓为了感谢她的救命之情,把在林巧稚手里接产出生的孩子起名“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等名字,以示对林巧稚的永久纪念。
她献身医学事业,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刻敏锐的观察力,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有高超的本领和独到的见解。
她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妇产科各种疑难病,确认了癌瘤为戕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地跟踪追查、积累了丰厚的供后人借鉴的资料。
她的精湛医术,不断探索科学领域新课题、不治愈病人绝不懈怠的坚韧的作风,不耻下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深受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
林巧稚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人民,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人民的科学家,医务界的楷模,是中华民族的好女儿,当代妇女的杰出代表。
(三)齐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如何划分本文的结构?明确:本文的线索是一张诊断书,本文结构共分为三个部分。
(1)(第1——3自然段)倒叙方式点出一张诊断书。
(2)(第4——26自然段)追忆一张诊断书的来历。
(3)(第27——文末)珍藏一张诊断书,感激怀念林巧稚医生。
2.林巧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林巧稚是一位医术精湛、救死扶伤、仁爱正直、品格高尚的医生。
三、精读课文(一)精读第一部分。
1.提问:文章开头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1)从结构上看,开篇点题。
(2)从内容上看,点明了这张诊断书不同寻常。
(3)开篇文笔饱含悲痛及怀念之情,确立了本文追忆往事时感恩于恩人的基调。
2.提问:(1)“这是一张珍藏了多年的诊断书,纸已变黄。
”(2)“由她亲笔开出的诊断书也是无可计数的……像这样的诊断书一生中您仅仅开过这一次。
”(二)精读第二部分。
1.提问:第二部分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1)点明时间,夜深了“我”和妻子还没入睡,从侧面写出“我们”对恩人的去世感到悲伤难过。
(2)“深夜”、“呼啸的春风”、“摇曳的灯光”、“飘落”等词营造出淡淡的哀伤。
2.提问:作者回忆往事,是什么事情让他对林大夫心怀感激?明确:是因为她以正直的人格在自己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还心系病人,并且是一个别的医院不愿接收的带有政治色彩的病人,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开了一张证明病人(作者的妻子)身份的诊断书,不仅挽救了一个人的健康,更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
3.文中对林大夫采用了哪些描写方式?找出相关语句。
并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林大夫哪些高贵品质。
明确: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1)外貌:“一位瘦小的老太太。
”“戴着一副银边眼镜,前额高高的,显示着她的智慧。
”明确:显示出她医术精湛。
(2)神态:“她神态安然自若,给人一种可以信赖的感觉。
”“她那充满慈爱的目光,被晶莹的泪水模糊住了。
”明确:此时也是她的人生困境,一个著名的妇科专家,此时却在走廊上叫号,但她却能安然处之,可以看出她面对困境的平静与镇定。
第二句表现了她的仁爱善良。
(3)语言:①“她听完我的要求,竟脱口而出:‘我就是林巧稚。
’”②“病人在哪里?领我去看看!”③“把一个知识分子糟蹋到这种地步,残酷!请你们稍等一会儿,我去向他们要求,我要亲自为她检查。
”④“是我和孙医师共同给她检查的,诊断书上有我们两人的签名。
将来即使到法庭上,我们也对她完全负责任。
”⑤“这样的诊断书我还是第一次开。
”明确:从以上几句话可以看出,即使自己身处困境,依然不忘医生本职,时刻以看病救人为己任,她对知识分子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她敢于证实被迫害的知识分子的真实性别,这些都显示出她的仁爱和正直品性。
(4)动作:①“林大夫耐心地倾听着,时而摇头,时而叹息,终于她激动得从椅子上站起来,手里的病历卡在瑟瑟地发抖”。
②“她走到我妻子身边,用母亲般温暖的手,梳理我妻子面颊上散乱的头发,以专家的锐利目光,观察她痴呆的眼神、瞳孔。
”③“林大夫迈着急促的步伐走进室内。
”④“她们小心地搀扶着我的妻子。
”⑤“我们回头望望,只见可敬的林巧稚大夫,还在门外默默地向我们招手。
”明确:表现了她关爱病人、救治病人、正直善良。
(三)精读第三部分1.提问:林大夫及时地帮助了“我”的妻子甚至“我”的家庭,“我们”一家对林大夫充满了感激和赞扬,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明确:“那张挽救了我妻子生命的诊断书早已渐渐发黄。
可是,林巧稚同志的高尚品格、革命人道主义的医疗作风,是我们铭刻心上,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林巧稚一生的业绩,是一棵伟岸高大的常青树;给我们的诊断书,是常青树上的一片绿叶。
”2.提问:文章的最后一段,采用了那种修辞方式?有什么作用?明确: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林大夫作为一位品格高尚的医生,帮助到的不仅是“我们”一家,更有千千万万的病人和家庭,她的业绩和精神将在人们心中永存。
四、总结全文林巧稚大夫的高尚人格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同时我们也应该像作者一样,对于帮助、关心我们的人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五、思考讨论(一)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敬业或不敬业的人,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行为?(二)结合自己的职业构想,谈谈你认为在你未来的职业中,你将怎样敬业并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