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基本结构树状图
- 格式:docx
- 大小:13.29 KB
- 文档页数:2
教你如何用PPT制作树状结构图来源:U大师u盘装系统熟悉使用电脑软件,可以减少许多操作时间。
小编今天教你如何用PP T制作树状结构图。
首先,打开Powe rPoin t,新建一演示文稿,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图片”,选择“组织结构图”命令,打开“Micros oft组织结构图”窗口(如图)此时“Micros oft组织结构图”窗口以及其自有的菜单和工具栏代替了Powe rPoin t的菜单和工具栏,并且两者有很大的差别,可将鼠标指针移到每个工具栏按钮处并停留几秒,可获得有关该按钮的提示。
这时,在方框中就可以输入相关内容了。
如果要在某一个结构的左、右、下方增加分支时,根据需要单击窗口中不同的工具(部下、同事、经理、助理等)至目标位置即可。
还是以“用Word2003绘图工具制作树状结构图”一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图为例,先在第一框中输入“计算机系统”,再在其下属位置分别输入“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用“Del”键将无用文本框删除(因为只需两个下属),然后再在其下面插入相应数量的文本框并输入内容,PowerP oint会根据组织结构图的大小自动调整整体大小(如图)这里的效果可以根据自己来设定。
在Micro soft组织结构图编辑器中,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组织结构图。
可以在“样式”菜单上选择一种样式(如图)这里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样式前,必须先选中需要更改样式的部分。
创建好的组织结构图,应将其保存后再放置至幻灯片上,PowerP oint会将其作为一张普通的图表来对待。
也可以使用P owerP oint中的“绘图”工具栏对其进行多种文字和图形的添加,编辑和修改操作。
还可以通过“文件”菜单下的“另存副本为”保存图表为组织结构图文件(.opx)。
教你如何用PPT制作树状结构图来源:U大师u盘装系统熟悉使用电脑软件,可以减少许多操作时间。
小编今天教你如何用PPT制作树状结构图。
首先,打开PowerPoint,新建一演示文稿,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图片”,选择“组织结构图”命令,打开“Microsoft组织结构图”窗口(如图)此时“Microsoft组织结构图”窗口以及其自有的菜单和工具栏代替了PowerPoint的菜单和工具栏,并且两者有很大的差别,可将鼠标指针移到每个工具栏按钮处并停留几秒,可获得有关该按钮的提示。
这时,在方框中就可以输入相关内容了。
如果要在某一个结构的左、右、下方增加分支时,根据需要单击窗口中不同的工具(部下、同事、经理、助理等)至目标位置即可。
还是以“用Word 2003绘图工具制作树状结构图”一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图为例,先在第一框中输入“计算机系统”,再在其下属位置分别输入“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用“Del”键将无用文本框删除(因为只需两个下属),然后再在其下面插入相应数量的文本框并输入内容,PowerPoint会根据组织结构图的大小自动调整整体大小(如图)这里的效果可以根据自己来设定。
在Microsoft组织结构图编辑器中,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组织结构图。
可以在“样式”菜单上选择一种样式(如图)这里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样式前,必须先选中需要更改样式的部分。
创建好的组织结构图,应将其保存后再放置至幻灯片上,PowerPoint会将其作为一张普通的图表来对待。
也可以使用PowerPoint中的“绘图”工具栏对其进行多种文字和图形的添加,编辑和修改操作。
还可以通过“文件”菜单下的“另存副本为”保存图表为组织结构图文件(.opx)。
体系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1.引言1.1 概述概述体系结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
它们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组织方式和相互关系。
物理结构是指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式。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体系结构定义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方式。
它包括计算机的总线、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处理器等组件。
体系结构确定了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特征。
逻辑结构则描述了数据的逻辑组织方式。
它包括了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逻辑结构可以是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形结构等。
线性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树形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图形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
物理结构则定义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式。
常见的物理结构包括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和索引存储结构等。
顺序存储结构将数据元素按顺序存储在存储介质上,链式存储结构通过指针将数据元素链接起来,索引存储结构则使用索引表来实现对数据的快速访问。
本文将重点讨论体系结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深入理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体系结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相关内容,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最后,本文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在体系结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方面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体系结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这将有助于读者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中应用这些概念,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关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它涉及了计算机的原理、算法、编程语言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等。
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相关内容。
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它研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而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理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对于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至关重要。
1.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并进行运算。
中央处理器分类为:单核处理器、多核处理器、超线程技术等。
每个处理器核心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单元(CU)和寄存器等。
1.2 主存储器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的临时数据存储设备,它用于存储正在执行的程序、数据等信息。
主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是可读写的,而ROM只能读取。
主存储器的容量表示计算机的存储能力。
1.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输入设备将外部数据输入计算机,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用户。
输入输出设备的性能对计算机的使用体验至关重要。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数据的组织方式和相应的操作方法。
数据结构包括线性结构、树状结构、图状结构等;算法则包括排序、查找、图算法等。
深入理解数据结构与算法能够提高编程效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一种简单的数据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包括线性表、栈和队列等。
线性结构的应用广泛,例如用线性表表示数组和链表,用栈实现函数调用等。
操作系统3.1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系统软件,协助计算机完成基本的硬件操作,同时也和外面一层的应用软件进行交互,完成一系列的应用任务。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与其他软件的接口,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是计算机系统中发生的所有活动的总控制器,而且是决定计算机兼容性和平台的因素之一。
操作系统能做什么?提供了运行软件和控制外设的环境。
操作系统处理多进程,管理进程的方式有多任务、多线程以及多重处理。
多任务允许多个任务、作业、程序同时运行。
多线程允许多个部分或线程同时运行。
多重处理能力将任务平均分配给所有处理单元。
3.2操作系统的分类用户界面类型划分:①命令行界面的操作系统②图形用户界面(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按操作系统的使用对象来分①桌面操作系统(客户端操作系统或个人操作系统):是专门为单用户微机设计的②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是专门为网络中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设计使用的,用来管理分布式网络、电子邮件服务器和虚拟主机托管网站的工具。
Mac OS X server ③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种支持嵌入式系统应用的操作系统软件。
它把操作系统嵌入到电子设备中,以控制设备的运转。
在系统的实用性、硬件的相关依赖性、软件的固化以及专用性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
a.面向控制、通信等领域的实时操作系统b.面向消费电子产品的非实时操作系统(PDA,机顶盒)④手持操作系统(移动操作系统)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样的设备设计的。
⑤单用户操作系统(Single-user operating system)DOS⑥多用户操作系统(Multiuser operating system)IBM的z/OS就是最常见的多用户操作系统之一。
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文化》p127-137操作系统的大部分内容都存储在硬盘上。
在引导过程中,操作系统内核(提供的是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服务,如内存管理和文件访问)会加载到内存中。
填空1、常见的三种拓扑结构总线型、星状、环状。
2、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3、OSI参考模型共七层,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和表示层。
4、OSI模型的原语有四种类型,即请求、指示、响应和确认。
5、下层能够向上层提供的服务有两种基本形式: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面向连接的服务又称为虚电路服务,无连接服务又称为数据报服务。
6、通信用的互联设备指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间的互联设备。
7、每次通信都要经过建立通信链路和拆除通信链路两过程,这种建立起来的数据收发关系就称为数据链路。
8、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位是帧。
9、常见的数据链路层设备有网卡、网桥和交换机。
10、数据链路层将本质上不可靠的传输介质变成可靠的传输通路提供给网络层。
11、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2、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选择、流量控制、传输确认、中断、差错及故障的恢复等。
13、路由选择算法一类是自适应算法,另一类是非自适应算法。
14、传输层是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的界面和桥梁。
传输层下面三层面向数据通信,上面三层面向数据处理。
15、数据传送包括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的问题。
语义即与数据内容、意义有关的方面;语法则是与数据表示形式有关的方面。
16、传统局域网采用共享介质方式的CSMA/CD、令牌传递控制等方法。
17、在传统的广域交换网络的通信子网中,使用的数据交换技术有两种:电路交换技术和存储转发交换技术。
存储转发交换技术又包括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
18、局域网标准主要是由IEEE制定的IEEE802系列标准。
19、常见的局域网标准有以太网、FDDI、ATM、无线局域网。
20、ATM信元结构由53B组成,53B被分成5B的头部和被称为载荷的48B信息部分。
21、在FDDI网络中,工作站、集中器和FDDI互连设备等都被称为站点。
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第1章信息:对客观事物存在形式及运动状态的描述。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可被储存和使用。
特点:不灭性、可廉价复制,广泛传播、时效性第二章2.1计算机:是一种在储存的指令集控制下,接受输入、处理数据、储存数据并产生输出的多用途设备。
算筹是一种计算工具2.2帕斯卡发明机械计算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计算机●计算机之父,计算机理论奠基人—图灵,贡献○1建立图灵机理论模型○2提出定义机器智能的图灵测试●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奠基人-----冯诺依曼●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计算机的发展: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计算机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具有超强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4实现自动控制并且具备人机交互功能5可靠性高6跨地域信息资源共享● 2.3计算机分类按规模----1巨型机2大型机3中型机4小型机5微型机6单片机按处理对象----1电子数字计算机2电子模拟计算机3数模混合计算机按用途—1通用计算机2专用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4计算机辅助系统(1)计算机辅助设计CDA(2)计算机辅助制造CAM(3)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2.5计算机未来趋势;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巨型化(速度高,容量大,功能强)、微型化(体积小,重量轻)、网络化、智能化发展2.6进位计数制:把数划分为不同的位数,逐位累加,加到一定数量之后,再从零开始,同时向高位进位。
三要素:数码、进位基数、位权逻辑运算:与或非2.8●数据的常用单位: 位(b)、最小的数据单位字节(B)、8位为一个字节,一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数位组成。
字节是计算机用来表示储存空间大小的基本容量单位1B=8b 1 KB=1024B TB GB MB KB字(word) 每个字中二进制位数的长度,称为字长,常见的有8位16位32位64位。
字是单位,字长是指标● 2.9数据编码-○1BCD码○2ASCII编码a=97 A=65 ○3汉字编码汉字的输入码音码:全拼码、简拼码、双拼码形码:五笔音形结合的编码:自然码汉字的机内码:是供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储存、加工处理、传输统一使用的代码汉字字形码,用于汉字的显示和打印第三章计算机硬件本组成3.2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存储程序●基本特点1计算机5个基本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2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数据和指令3采用存储程序方式●计算机硬件基本结构1运算器2控制器3存储器4输出设备5输入设备●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内存)和辅助存储器(外存)。
计算机基本结构计算机基本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组织和联系方式,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
硬件层面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层面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决定着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
一、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中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计算和控制指令。
它由运算器(ALU)、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
运算器负责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解析和执行指令,寄存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1. 运算器(ALU)运算器是计算机中的算术和逻辑运算单元,它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减、乘、除等各种运算操作,同时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如与、或、非等。
运算器的性能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处理能力。
2. 控制器控制器是计算机中的指令解析和执行单元,它负责解析指令、控制各个部件的工作顺序以及处理异常情况。
通过控制器,计算机可以按照指令的要求完成各种操作。
3. 寄存器寄存器是计算机中的高速存储器,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指令和数据。
计算机中有多个寄存器,包括通用寄存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
二、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的数据存储部件,主要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形式。
内存是计算机中的主要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外存则是辅助的存储介质,用于离线存储和长期保存数据。
1.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中的主要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类型。
RAM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可读写;ROM用于存储固定的程序和数据,只读。
内存的容量和速度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性能。
2. 外存外存主要包括硬盘、光盘、U盘等存储介质,用于离线存储和长期保存数据。
外存容量一般较大,但访问速度相对较慢。
三、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与外部环境交互的接口,主要用于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计算机硬件基本结构
计算机的5个基本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算术逻辑部件P46 、P73
1.运算器
寄存器P46 、P7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P74
内存储器
(又称为只读存储器ROM P75
主存储器
或内存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 P76
主存)
1.44MB31/2英寸软盘P94
软盘Zip盘P94
大容量软盘超级盘P94
2.存储器HiFD盘P94
内置硬盘P95
盒式硬盘P95
外存储器硬盘硬盘组P95
(又称为辅USB移动硬盘P95
助存储器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
或外存或光盘CD 写一次,读多次光盘CD-R(又称为WORM)
辅存)P97可写光盘CD-RW
光盘-只读存储器DVD-ROM
数字化视频光盘DVD-R
P97DVD-RAM和DVD-RW
磁盘P98
程序计数器PC P47
指令寄存器IR P47
3.控制器指令译码器ID P47
时序控制电路P47
微操作控制电路P47
传统设计键盘P80
键盘轮廓设计键盘P80
键盘输入无处理能力终端P81
智能型终端P81
终端网络终端P81
Internet终端P81
鼠标P82
游戏杆P82
触摸屏P82
定点输入设备光笔P82
数字转换器P83
4.输入设备数码相机P83
平台式扫描仪P83
图像扫描仪手持式扫描仪P83
扫描输入设备传真机P84
条形码阅读器P85
磁墨水字符识别MICR P85
字符和标记识别设备光学字符识别OCR P85
光学标记识别OMR P85 语音输入设备P86
数字笔记本P88
其他输入设备视觉系统P88
标准P89
显示器阴极射线管P89
平面显示器P89
高清晰度电视机P90
喷墨打印机P91
非接触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P91
热学打印机P91
打印机点针打印机P31
接触式打印机菊花轮打印机P31
5.输出设备行式打印机P31
笔式绘图仪P92
喷墨绘图仪P92
绘图仪静电绘图仪P92
直接成像绘图仪P92
缩微输出设备P93
其他输出设备语音输出设备P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