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模式选择对重庆的启示_来自美日法三国的经验比较_黄庆华
- 格式:pdf
- 大小:624.09 KB
- 文档页数:8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外现代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农业服务、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讨国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首先,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注重科技创新和农业教育培训,这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外现代农业注重科技创新,通过引进和培育高科技农业企业,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国外也注重培养农业人才,加强农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再次,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注重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外现代农业注重农产品的加工和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通过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创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国外也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和节约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创新和设备的引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大对可持续农业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在农业科技、农业服务、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教育培训的投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推广可持续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
只有不断吸取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加强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
美国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借鉴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使农业成为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和合理、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
从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所经历的过程来看,农业现代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农业变革阶段、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和农业现代化完善提高和继续发展阶段,。
我国农业正处于新阶段的“爬坡”时期,从历年农民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大增长,扭转了下降的局面,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步履艰难,面临着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进口农产品冲击和国际经济严峻形势三大考验。
关于中国的农业科技进步现在可以讲三句话:贡献很大、差距不小、潜力巨大。
经过60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农业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高,可以说农业科技进步为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差距主要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跟它们比,与我们国家农业发展的新要求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自主创新的能力还不够强,重大的成果还不够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滞后,科技成果的转化还不够快,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从我们国家的国情特色出发,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最根本最大的潜力还是要依靠科技,必须在这方面下大力气。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必须充分考虑我们国家农业的产业特点和国情特色。
我们国家农业生产主体、生产主要形式对科技需求,包括科技推广的应用方式都有鲜明的产业特点,它不同于二三产业。
我们国家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产业条件、体制环境,所肩负的任务和服务的对象具有显著的、鲜明的国情特色,又不完全同于一些发展国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抓农业科技工作必须很好地把握这个产业特点和国情特色。
要立足产业需求去抓创新,立足农民的需求抓推广应用和转化。
要立足于新实践、新创新不断强化科技队伍建设。
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1860一1914年,农业资本主义中的“美国式”道路开始确立。
农业现代化中国与美国的路径选择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人工劳动向机械化、自动化和科技化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过程。
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农业大国,其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有着一些共同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就中国和美国的农业现代化路径进行探讨。
一、政策导向的差异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
中国和美国的政策导向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和优惠政策等手段,鼓励农村经济的发展。
美国政府则更加市场导向,鼓励农民自主经营,提供市场信息和贷款支持,同时保护农民的利益。
二、农业科技的运用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中国和美国在农业科技的研发和运用上有所不同。
中国注重农业科技的引进和创新,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美国则在农业机械化和基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也是中国和美国的一个重要差异。
中国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注重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将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美国则以家庭农场和大规模农业企业为主导,采取市场竞争的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不仅要注重生产效率的提高,还要兼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和美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上有所差异。
中国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方式,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
美国则更加注重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推动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和美国在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注重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而美国则更加市场导向,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市场竞争。
两国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根据国情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同时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推动农民自主经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待遇。
美日法3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经验借鉴与思考作者:扈云峰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9期摘要:近年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然而,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比较落后的,因此,我国需要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中学习经验。
基于此,介绍了美日法3国农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及其发展特点,通过比较分析美日法3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异同,并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得到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美日法;农业现代化;模式选择;经验借鉴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047-02引言农业作为一国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现代农业则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各国集中优势技术使其向产业化、机械化和更具效率化等方面发展的集中体现。
世界范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启动的。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各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基础不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上也不同。
但其本质特点都离不开美、日、法这3种典型的模式。
一、美日法3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选择及比较(一)美国模式美国土地辽阔、可耕地多、土质肥沃,而且美国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但美国从事农业活动人口却不足300万人,是一个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
美国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属于典型的“劳动节约型”模式。
美国模式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
1.政府对农业的扶持。
美国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发展出台了许多农业政策,主要包括对农业资源的保护政策、农业信贷政策、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等。
其目的就是保护农业健康发展和农民获取正常的利益,保证消费者所需的农产品得到稳定的供应,以维护良好市场的秩序。
2.土地大规模经营、生产向大农场集中,是美国农业现代化模式最显著的特征。
中国农业发展借鉴美国经验的启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和各国农业产业的日益竞争,中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和保障粮食安全,中国可以借鉴美国农业发展的经验。
美国作为全球农业大国,其农业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宝贵经验和启示。
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在美国,农业科技的创新与研发一直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农业发展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培育。
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美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加大力度。
通过引导和支持农民组织农业合作社、农业经纪人等,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美国政府在农业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农民提供贷款、补贴和保险等支持。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在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的同时,加强农民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四、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美国在农村土地利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积极推动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和规划管理。
通过加强土地整治、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五、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美国农业发展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六、拓宽农产品国际市场美国农业以其优质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积极拓展农产品的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应,扩大农产品的出口规模,增加农产品出口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农业发展可以从美国借鉴其科技创新、产业化、支持政策、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以及拓宽国际市场等方面的经验。
中外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的比较借鉴作者:郭俊楠李铜山来源:《市场周刊》2016年第05期摘要: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模式,各国根据不同国情及农业现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美国建立了以大规模机械化为主的劳动节约型农业,日本则根据自身地少人多的国情建立了土地节约型农业,欧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取二者之长,建立了生产集约加机械化应用的中间模式。
通过分析美日欧三种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对比其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总结三种模式各自的优势、特征以及成功经验,提出三种模式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启示和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实践道路;美日欧模式;借鉴启示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5-03 -03一、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创新模式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对建设农业现代化提出新思考、新方略、新要求,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为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所作的战略部署。
农业现代化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发展和演变模式。
一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践模式,往往由其具体的国情所决定:耕地多少、人口数量、气候条件、地理特征、资源禀赋、工业化水平等因素都对本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发达国家以美日欧为代表,形成了三种各具优势的农业现代化模式。
(一)美国节约劳动型模式1.大型农业机械应用广泛美国具备优越的土地资源禀赋,然而劳动力却十分短缺,这导致土地的相对价格长期下降,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不断上升,大大刺激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
截止2014年6月,美国拥有各种类型的拖拉机531万台,各种联合收割机150万台,各类农用深松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植保机械、联合作业机械配套齐全,各类节水灌溉设施如滴灌、喷灌、沟灌技术日臻成熟。
2.大规模产业化经营美国联邦政府将全国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生产1~2种农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配以发达的农业金融工具和保险产品,使得美国农场经营形成了大规模、专业化、精准化的生产模式。
一、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武装农业 , 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 , 把生产力状况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变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的历史过程。
英、法、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 先后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 发展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农业。
面临 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对农业问题造成的威胁 , 发达国家也相应调整农业政策 ,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 使现代农业机制日趋完善。
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特点 : (一农业机械向大型化、智能化、精量化和多功能联合型方向发展。
发达国家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之后 , 依据本国国情发展各有特色的现代农业。
美国地多人少 , 工业化开始比较早 , 基础比较雄厚 , 在农业实现全盘机械化之后 , 又朝着大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已有 15%的农户使用了装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农业机械。
日本和荷兰由于人多地少 , 地势特殊 , 机械化难度较大 , 很少使用大马力农业机械 , 所以大力普及精量化施肥、喷药和灌溉系统。
英国则介于美日之间 , 在发展中、小型农机具的同时 , 也大力发展大型、高效农机具 ,向多功能联合型方向发展。
目前 , 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均不超过 5%。
而且 , 由于使用了先进的农机设备 ,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也得到迅速的提高。
(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长期以来 , 随着科技革命 ,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 将现代农业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各国有效地建立了农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组织机制 , 农业科技含量平均达 80%以上。
各国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工作 , 农田灌溉基本实现滴、喷灌 , 已全面实现良种化 , 有的国家利用育种新技术进行基因组织培育优质畜牧业产品。
一些大型农场已开始用遥感、遥测和计算机程序控制拖拉机耕地 , 很多农民家里的计算机都与国际互联网联接 ,通过计算机得到科技推广信息。
(正)国外农业产业化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外农业产业化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由于起步较早等原因,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水平比较高,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立足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一、美国农业产化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首先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组织体系;其次是100多年来逐步形成的法律法规体系;再次是完善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美国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美国农业产业化走在了世界前列,领导了农业一体化的方向。
(一)、美国农业产业化体系1 、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农工综合企业;二是工商企业;三是农业合作社。
美国的食品加工业已是各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
1)、农工综合企业。
农工综合体是把农业生产本身同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或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过程的若干环节,纳入一个统一的经营体内,融合为一个企业。
综合体实行统一核算,形成完全垂直一体化的综合经营。
在综合体一体化经营的基础上,几个相互连接的生产环节被臵于单一所有权下,由同一个指挥中心管理和协调,实行类似流水作业的工作程序。
(与我们集团公司把整个产业链细分成各个公司有异曲同工之妙)2)、工商企业。
由私人工商企业与农场主签订合同,通过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以直接的业务往来向农场主提供服务,通过合同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联系,从而把产供销统一起来,原有的工商企业和农场仍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不变。
合同制在战后成为私人公司与农业结合的一种主导类型,在目前实现了一体化经营的农产品的产值里,合同制部分占75%。
3)、农业合作社。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单个农民出于自身产销利益的考虑,自发组织起来的互助合作经济组织。
美国合作社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是生产、销售、购买供应和服务合作社。
国外农业流通现代化及其经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流通模式常被视为农业流通现代化发展的导向,其经验多有可借鉴之处。
美国在地多人少、物产富饶、大规摸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凭借强大的工业支撑、发达的交通网络实现了资本密集型农业流通模式;日本在地少人多、资源短缺、农户小规模经营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凭借工业、政策引导实现了劳动密集型农业流通模式;国情介于美日之间的法国,通过发展农村超市和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实现了两者兼顾型农业流通模式。
中国特色农业流通的发展方向不是对美日法三国模式的加减取合,而应充分考虑国情特色和国家实力,充分发挥自然、人文、社会和经济潜力。
关键词:农业流通;美日法模式;启示农业现代化由生产技术现代化、生产的组织方式(包括经济体制)现代化和流通现代化3个方面组成。
从现有的文献看,从生产技术和组织方式方面入手研究农业现代化的比较多,较少有学者将农业流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部分进行系统研究。
本研究在探讨西方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农业流通现代化方面探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对于农业流通现代化,国内外普遍认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虽然有一些公认的标准和内容,但因各国的人文、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条件的不同,其所采取的步骤和措施亦有所差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流通现代化道路。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3种农业流通代表模式。
(1)资本(资源)密集型,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
这些国家的基本国情是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劳动力不足、以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农业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
其农业流通现代化的道路为农业投入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化程度高,农产品购销体系完善,流通环节较少,区域专业化的产地集中销售。
(2)劳动密集型,以日本、韩国等国为代表。
其基本国情是地少人多、自然资源匮乏、耕地不足。
因此,这些国家的农业流通现代化的道路为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适当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型农业协作组织,重视农业教育和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以及农民就业的兼业化。
美国农业现代化对我国的启示,不少于1000字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创新,美国农业现代化近几十年来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果,从而为我们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美国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等技术的应用。
在美国,农民们普遍使用高科技的农业机械设备,如立体种植机、自动灌溉系统、无人机等,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
这也为我国推进现代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我们可以借鉴先进的农机设备以及高端的农业技术,加强现代化农业的建设。
其次,美国农业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价值。
美国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同时在销售环节中大力打造品牌,建立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和更稳定的市场收益。
这对我国的农业企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在加强技术研发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建立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另外,美国农业现代化还强调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等方面。
美国农业部门不断推进绿色生产和环保工作,例如大力发展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探索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等,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同时也兼顾了环保、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这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美国农业现代化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
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益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了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
同样的,我们国家也应该加强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美国农业现代化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指引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加快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从而加强农民群众的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带动农村的发展和进步。
日、美、法现代农业比较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现代农业已成为全球的焦点。
日本、美国和法国在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日、美、法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探讨三国现代农业的共性和差异,以期为世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日、美、法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三国现代农业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案例研究,深入探讨三国现代农业的优缺点及原因。
日本现代农业以高效、优质、生态为主要发展方向,注重科技创新和劳动力素质提升。
美国现代农业以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为主要特征,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产量。
法国现代农业以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为主要特点,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
日、美、法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
三者都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者都加强了农业的法治建设,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者都注重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日、美、法现代农业也存在一些差异。
日本现代农业注重细节和精耕细作,而美国和法国则更注重规模化和机械化。
日本和美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较为单一,而法国则更加注重农业的多样化和专业化。
日本和美国的农产品价格较高,而法国的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这与其产业化程度较高有关。
通过比较分析日、美、法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可以得出以下三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各不相同,但都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了农业法治建设,实现了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国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日本和美国的农业生产成本较高,而法国的农产品价格竞争力相对较弱。
我们可以借鉴三国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美国、日本和法国的税务会计体系,探讨三国之间税务会计的异同点、影响税务会计发展的因素及其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摘要】国外都市现代农业以城市立体农业模式、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农业科技与农民合作、可持续发展和市场营销策略为特点。
这些模式在国外都市已取得成功,为国内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启示。
加强城市与农业的一体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创新科技与管理模式是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国外经验表明,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与农民合作共赢,构建可持续的生产体系,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是都市现代农业成功的关键。
这些经验对国内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国外都市现代农业, 城市立体农业, 智慧农业技术, 农业科技与农民合作, 可持续发展, 市场营销策略, 成功经验, 一体化发展, 创新科技, 管理模式。
1. 引言1.1 现代农业在国外都市的发展背景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国外的都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粮食供应压力和农业生产空间有限的挑战。
传统农业模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居民对食品的需求,因此现代农业技术和模式的发展成为迫切需要。
二、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国外都市地区面临着土地、水资源、能源等资源短缺问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长期以来对土地、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三、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挑战,需要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和模式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多样化供应。
以上是现代农业在国外都市的发展背景,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国外都市现代农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健康和多样化的农产品供应。
1.2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在国外都市中,现代农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对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农业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摘要]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于制度、市场和科技三者来实现的。
本文讨论了美国、日本和西欧三种农业现代化模式,结合对我国资源禀赋、科技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分析,提出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要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机械化、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等来实现。
(中经评论·北京)一、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一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究竟采用哪种起步方式,一般地说,主要是由当时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决定的。
人少地多的国家,首先从生产工具上进行改革,发展机械化以节约劳动力;人多地少的国家,则多投入劳动力,充分利用土地以提高单产水平。
日本经济学家早见次雄和美国经济学家费农·拉坦在大量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农业现代化可分为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西欧模式。
(一)美国模式美国模式是指在人少地多、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凭借发达的现代工业和低价能源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以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经营面积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的农业现代化模式。
美国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丰富,这一资源禀赋特征使得机械相对价格长期下降,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不断上升,促使农场主不得不用机械动力替代人畜力,这种替代包含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改进。
因此美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起步首先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功率拖拉机、多功能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得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机械化水平最高、人均经营耕地最多的农业大国。
以1990年为例,人均耕地73.75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农机150马力以上。
同时随着科技成果不断地应用于农业,美国农业不仅农机数量增加,而且性能不断提高,设计和制造出适应精细作业要求的农业机械,如谷物联合收割机由牵引式改为自走式,在拖拉机和其他机械上采用发动机涡轮增压、液压传动、电子监控、自动控制等新技术。
此外美国农业现代化采取的措施还有:重视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注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经营集约化、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武装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把生产力状况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变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的历史过程。
英、法、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先后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发展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农业。
面临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对农业问题造成的威胁,发达国家也相应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使现代农业机制日趋完善。
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特点:(一)农业机械向大型化、智能化、精量化和多功能联合型方向发展。
发达国家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之后,依据本国国情发展各有特色的现代农业。
美国地多人少,工业化开始比较早,基础比较雄厚,在农业实现全盘机械化之后,又朝着大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已有15%的农户使用了装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农业机械。
日本和荷兰由于人多地少,地势特殊,机械化难度较大,很少使用大马力农业机械,所以大力普及精量化施肥、喷药和灌溉系统。
英国则介于美日之间,在发展中、小型农机具的同时,也大力发展大型、高效农机具,向多功能联合型方向发展。
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均不超过5%。
而且,由于使用了先进的农机设备,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也得到迅速的提高。
(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长期以来,随着科技革命,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将现代农业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各国有效地建立了农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组织机制,农业科技含量平均达80%以上。
各国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工作,农田灌溉基本实现滴、喷灌,已全面实现良种化,有的国家利用育种新技术进行基因组织培育优质畜牧业产品。
一些大型农场已开始用遥感、遥测和计算机程序控制拖拉机耕地,很多农民家里的计算机都与国际互联网联接,通过计算机得到科技推广信息。
(三)注重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业企业的管理。
1.土地集约化管理。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在都市化进程中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都市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为我国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本文将结合国外一些典型的都市现代农业模式,探讨其特点及经验,以期为我国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屋顶农场屋顶农场是一种利用城市建筑屋顶或空地进行农业生产的模式。
这种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屋顶农场节约用地。
在城市中,土地资源非常宝贵,很难获得大规模的农田。
而利用屋顶或空地进行农业生产,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屋顶农场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周边农田耕地占用问题。
城市的扩张往往伴随着农田的减少,而屋顶农场的出现可以有效地解决农田被城市所占用的问题,保护了城市周边的农田。
屋顶农场可以提供当地新鲜的农产品。
由于屋顶农场靠近城市,所以它们可以及时向市场供应新鲜的农产品,有效地缩短了物流链,提高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屋顶农场的模式在都市现代农业中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屋顶农场的试点项目。
未来,可以加大对屋顶农场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城市居民参与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产供需。
二、立体农业立体农业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上,通过立体结构进行农业生产,可以使单位面积的产量大幅度地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立体农业可以有效地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
由于立体农业可以利用立体结构进行农业生产,所以不需要大规模的土地资源,可以有效地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
立体农业可以带来多种经济效益。
由于立体农业可以利用室内结构进行农业生产,所以可以实现全年的生产,从而可以提供全年的农产品供应,带来了多种经济效益。
三、城市农业园区城市农业园区可以提高城市周边农业的综合效益。
由于城市农业园区可以利用城市周边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所以可以提高城市周边农业的综合效益,推动城市周边农业的发展。
美国、日本的农地制度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启示●杨林娟1979年以来,我国的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按可比价格计算,1979~1992年农业总产值以平均5 9%的速度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粮食为2 7%,棉花为5 4%,油料为8 5%,糖料为10 6%,水果为9 8%,猪牛羊肉为9 3%,水产品为9 0%。
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1992年与1978年相比,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了1 6倍,化肥施用量增加了2 3倍,农村用电量增加了3 4倍(资料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这一成就的取得源于实行了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重新构造了我国农业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新的农地制度创新使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迸发出来,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飞速发展。
但是,农村家庭承包制并不能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所面临的所有问题。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承包制潜在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必然产生。
从农地制度看,最为社会普遍关注和议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1)农民承包的地块分散零碎,经营规模小,抵御灾害和风险能力很弱,扩大再生产的投资能力不强,只能维持粗放型的生产经营规模。
(2)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以及人口增长的压力,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从而使承包了的耕地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农民同耕地的关系一方面缺乏稳定感,另一方面缺乏自主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农民对土地的经营处于严重的短期行为之中。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不同类型国家农地制度现代化的比较研究,探讨农地制度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系,为我国建立可行、合理的农地制度提供依据。
●一、现代农地制度的内涵、实质●农地制度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农业生产中,围绕土地问题所产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总和,是规范人们在农业问题上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现代农地制度的内容,包括农地所有权制度和农地经营管理制度。
从世界不同国家现代农地制度看,农地的所有权是由所有权、处置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排他权等要素组成的。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外都市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发展模式。
它不仅使城市的食品供应更加可持续,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加了农业产值。
本文将介绍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希望可以为国内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垂直农业垂直农业是一种在城市中利用垂直空间进行农业生产的模式。
这个模式最早出现在日本,随后在美国、欧洲等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主要通过在建筑物内部或者屋顶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环境控制,使得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垂直农业的经验启示是:城市内部的空间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得到充分利用,有效解决了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
在国内也可以通过推广这种模式,利用城市内部的空间进行农业生产,来解决城市附近的农业用地不足的问题。
二、农业园区农业园区是一种在城市郊区建立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园,集种植、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模式。
这个模式在欧洲国家非常常见,一般是由政府大力支持,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引导,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农业企业,形成了规模效应,提高了农业产值和就业率。
农业园区的经验启示是:政府在农业园区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加大对农业园区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
还应该通过创新农业产业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和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产业链合作,提高整体的农业效益。
三、农业观光农业观光是一种融合了旅游和农业体验的模式,主要是通过农业观光基地吸引游客进行参观、体验和购买农产品。
这个模式在日本、新西兰等国家非常流行,很多农业观光基地都成为了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
农业观光的经验启示是:农业观光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帮助居民更加了解农业生产过程,提高他们对农产品的认知和信任度。
在国内,可以通过推广这种模式,建设一些农业观光基地,吸引城市居民参与,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美法以三国农业现代化经验浅析
彭烈耷
【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08(014)009
【摘要】发达国家的农业大多采用集约经营,集中表现为机械化操作和大量工业物资与能源的投入.这些年来,在寻求农业的持续发展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介绍了美国、法国和以色列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总页数】3页(P14-15,47)
【作者】彭烈耷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潜江市竹根滩镇镇政府,湖北潜江,433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英美法三国政体的异同及其文化成因比较
2.论美法德三国宪法监督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3.美法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专业化和一体化
4.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做法及其启示--以美法日为例
5.俄美法三国企业联合竞标保贝勒尼项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