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WORD版 高考一轮复习 考场作文之议论性散文备考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2023年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二:如何写好议论文?2?议论文是中学语文备考中较重要的一种文体,它要求考生以清晰晓畅、逻辑清晰为基本原则,运用多方面的素材,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刻分析,阐明自己的立场。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写好议论文。
一、认真审题写好任何一篇文章都要从认真审题开始。
而认真审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了解所要讨论的问题,明确自己的论述方向。
在审题之前,我们需要通读题目,抓住关键词,分析题目中隐含的意义,明确文章的基本方向和立场,确立自己要进行怎样的思考和讨论。
同时,还要在审题的同时,思考要向读者传递什么信息,如何让读者了解自己的观点,如何使自己的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二、准确理解命题意图议论文通常是由一个命题发起,传达命题者的意图。
因此,准确理解命题者的意图也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所在。
命题者的目的往往不是单纯地考察考生的知识水平,而是希望通过题目让考生思考一个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因此,在阅读命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命题,了解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自己要阐述的立场,并针对命题者的意图,有针对性地构思论述要点。
三、准确运用有关素材写好议论文还要准确运用有关素材。
这包括谋篇布局,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恰当的证明,在文章中准确运用各种有关素材。
除此之外,对于材料的表述和归纳总结,也需要注重细节和表达的准确性,用最恰当的语言描述,以达到更好的表达和传达自己的意思。
四、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也是写好议论文的重要基础。
逻辑推理是通过思维进行结论的推断和论证,让阅读者能够顺利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中的论证过程。
因此,在写作时,考生需要注意清晰的逻辑关系,分析事物的成因和关系,特别是要注意论点之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做到言之有据、有理可循。
五、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议论文还需要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是一种运用语言的艺术,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以达到更好的表达和传达作者的意思。
在议论文中,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能够使文章更加有趣和生动。
作文教学51㊀20189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指导策略施㊀永㊀㊀近年来ꎬ高考试卷中议论性散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ꎮ这是由于新课程改革提出: 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ꎬ发展创造性思维ꎬ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㊁有个性的表达㊁有创意的表达ꎬ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ꎮ 为此ꎬ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的指导ꎬ帮助学生提升文字表达水平ꎬ增强语文综合能力ꎮ一㊁段首突出ꎬ眼前一亮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ꎮ写作议论性散文时ꎬ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学习散文的一种写作方法ꎬ即段首突出ꎬ前后照应ꎬ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ꎮ这种结构要求在文章的重点段 开头的第一句便要突出主旨ꎬ在形式上前后照应ꎬ以点明中心ꎮ以写«何妨让思维转个弯»为例ꎬ在文章开头ꎬ可以一个案例引出ꎬ一考生这样写道: 超人脱下他的袍子后也只是个会从马背上摔下导致瘫痪的普通人ꎬ然而演员克里斯托福 里夫懂得在消沉的黑暗中轻松让思维转弯ꎬ禁止通行的路牌不是要你停下ꎬ而是在提醒你该转弯了ꎮ 这个开头一针见血地说明了什么叫思维转个弯ꎬ怎样转个弯以及为什么转弯ꎮ文章在开头上明显胜人一筹ꎬ这样的写作方式比直接用类似 思维并不是一条直道ꎬ有时候前方有阻拦时更应该转个弯来使路程通行得更顺畅 这种开头要有意思得多ꎮ除了事例开头外ꎬ也可以用引用开头ꎬ以名言警句起笔ꎬ更能达到简明扼要的效果ꎮ结尾处最好与段首呼应ꎬ比如: 何妨让思维转个弯ꎬ也许前程更畅快ꎮ 与文章标题相对应ꎬ且一句概括上文ꎬ增强了感染力与说服力ꎮ但值得注意的是ꎬ教师要提醒学生每次的照应不可以完全重复ꎬ而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去点明主旨ꎮ这样可以使文章的思路更加开阔ꎬ文章形式显得更加自由ꎬ符合议论性散文的文体特点ꎬ不像典型的议论文那样严谨ꎬ也不像散文一样随意ꎬ结合了两者的共同特征ꎬ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文章内容ꎮ二㊁列小标题ꎬ层次清晰小标题在议论性散文创作中经常可以看到ꎬ一般写作水平不够高㊁对文章脉络把握不够到位的学生ꎬ教师可以推荐他们用这种方法使文章的层次更加清晰ꎮ首先ꎬ小标题应突出文章中心ꎬ体现出行文思路ꎮ每个标题都是段落内容的概括ꎬ所以ꎬ在拟写标题时应注意抓主要部分ꎬ将这一部分的态度㊁情感㊁价值观融入到小标题中ꎮ要学会化整为零ꎬ逐一击破ꎬ才能给阅卷人一种层次明了㊁脉络清晰的好印象ꎬ让他明白你的行文思路ꎮ其次ꎬ小标题与小标题之间应体现出内在联系ꎮ通常有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ꎮ并列指从不同的角度去反映事物呈现出一种横向的联系ꎬ围绕着共同的中心ꎬ从不同的时空ꎬ截取精彩的片段ꎬ以蒙太奇式的手法ꎬ把看似不相干的几件事组合起来ꎬ进而形成并列的板块结构ꎬ这种写作手法最容易被人掌握ꎮ递进关系则是以事情发展的程度去拟写标题ꎬ彼此之间形成纵向联系ꎮ比并列关系情感表达得更加强烈ꎬ更有说服力ꎮ最后ꎬ小标题的格式最好统一ꎬ给文章以工整美ꎮ每个小标题的结构应一致ꎬ字数相等ꎬ形成排比ꎬ让文章整体看起来舒服自然ꎮ如 传递是一种必备的责任 传递是一种优良的美德 传递是一份崇高的使命 ꎮ此外ꎬ为了使小标题拟写得更加恰当ꎬ给阅卷人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ꎬ可以用类似 岁作文教学52㊀2018 9岁年年人不同 这样的句子做标题ꎬ有意味深长的效果ꎮ论证实例可以是古代的和当今的ꎬ使论据更加充实ꎮ首尾做到呼应ꎬ结尾处适当升华ꎬ利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更加有气势ꎮ三㊁融情于景ꎬ托物言志融情于景ꎬ即把自身的情感与景色融合起来ꎬ做到更充分地抒发内心的情感ꎮ从中能够比较隐晦地去阐述某种哲理ꎬ使文章语言优美ꎬ意涵丰富ꎮ中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很多语言优美的议论性散文ꎬ比如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ꎬ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 江南的冬景 做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ꎬ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ꎮ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ꎬ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ꎮ在教学时ꎬ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提醒学生模仿作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ꎬ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景色之中ꎬ使文章读起来优美动人ꎮ同样ꎬ托物言志也是议论性散文写作常用的手法ꎬ如望月怀远㊁伤春悲秋㊁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㊁折柳送别㊁闻雁思归㊁听梧桐而心悲凉值得注意的是ꎬ议论性散文虽是散文ꎬ但是具有很强的议论性ꎮ教师教学时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理ꎬ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ꎮ融情于景ꎬ托物言志是议论性散文必备的写作技巧ꎮ教师在日常议论性散文教学过程中ꎬ要给学生讲解文章的各种表达方法和表现技巧ꎬ丰富学生的作文基础知识ꎬ使他们明白该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为作文增色添分ꎮ久而久之ꎬ学生在写作时自然而然地会运用景物来寄托自身的情感ꎬ写出来的文字也会声情并茂ꎮ总而言之ꎬ议论性散文的写作技巧层出不穷ꎬ这些都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ꎬ运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写作水平ꎮ这并非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ꎬ而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ꎬ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性作用ꎬ为学生的写作亮起启明灯ꎬ为他们后续的语文学习铺好基石ꎮ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第一中学(226100)让古诗词鉴赏助力学生写作刘文敏㊀㊀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ꎬ从«诗经»«楚辞»ꎬ到汉魏乐府㊁六朝古诗ꎬ再到唐诗宋词元曲ꎬ源远流长㊁博大精深ꎬ其感情真挚㊁语言精练ꎮ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大量篇幅ꎬ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ꎮ诗歌渗透在每一个学者的心中ꎬ语文教师将古诗词鉴赏与写作训练相结合进行教学ꎬ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ꎬ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ꎮ一㊁从作者出发ꎬ丰富写作素材高中语文教师在鉴赏古诗词时首先要从作者的写作背景㊁人生经历来着手ꎬ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ꎬ进而才能对诗歌进行客观的判断与分析ꎮ如王冕的«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ꎬ个个花开淡墨痕ꎮ不要人夸好颜色ꎬ只留清气满乾坤ꎮ 想要读懂这首诗ꎬ先要了解王冕的人生经历ꎮ王冕自幼家贫ꎬ白天放牛ꎬ晚上苦读ꎬ但是长大后却屡试不第ꎬ又不愿巴结权贵ꎮ这首诗其实是借梅自喻ꎬ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ꎮ那么ꎬ这就为学生写表达这一中心主旨的文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ꎮ又如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
高考散文阅读一轮复习备考策略浅析黄州区第一中学张爱玲2014年17套高考试卷题中有9套依然保持了文学作品阅读中考查散文阅读,所占分值在20分左右。
湖北卷自课改后三年试卷中仅有2014年一套涉及小说阅读考查,说明散文复习依然是一轮复习备考的重头戏之所在。
散文阅读考查包括感受形象、情节结构、品味语言、领悟主旨、分析技巧、探究人文精神几个方面。
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谈谈一轮复习备考的建议,供各位同行老师批评指正。
一.感受形象散文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多是在特定的场景中描写人物,透过人物寄托一定的意义和情感。
它可以是人物的神态、动作、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人物的语言、典型的细节等。
景物形象就是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或事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其他人物的思想感情。
高考对散文形象的考查,多从两方面设题,一是概括形象的特点及分析塑造形象的方法,二是分析形象的作用及典型意义,命题者往往又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其中,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多关注形象特征、象征意义以及借助景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主旨态度。
1.“形象”的表现形式高考命题,主要考查散文形象中的人物形象(含自我形象)和景物形象(含植物)。
这些形象的特点有:(1)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即生动地描绘出人物或事物的特征。
(2)形象的情感性。
文学形象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有其客观性,但它更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蕴含着个人的褒贬和爱憎,所以有浓烈的主观感情因素。
(3)形象的典型性。
任何文学形象都是作者根据生活素材经过集中、概括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它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具有普遍性。
【设问方式】1.2014•北京卷第19题通读全文,用一句话简要表述作者所理解的“废墟”。
2.2014•山东卷第21题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
3.2014•福建卷第14题文中借“燕子窝”表达了“我”的什么情感?请简要说明。
【答题角度】1.搞清楚形象特征。
形象特征包括外在形象(如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和内在形象(性格、本质、精神等)以及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爱、憎、喜、恶等)。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性散文的写法议论性是一种散文,但这种散文具有鲜明的议论性。
我们关注这种文体,主要是因为它在近年来的考场作文中大获丰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议论性散文的写法,欢迎大家参考!【议论性散文的写法】一、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性散文在写作上较为自由,它不需要像议论文那样步步为营,循规蹈矩,它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能在形象中传达道理,在抒情中渗透观点;它具有议论性,所以观点明朗,态度鲜明,不像一般散文那样含蓄蕴藉,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更便于阅卷者快速领会作文的内容和目的。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
比较一:在结构和语言方面,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有明显不同。
先看一组例子。
高考议论文《把握人生的弯道》片段:开头部分:弯道是赛车运动中的必经路段,而“弯道超越”则是每位一流赛车手的必备技术。
一些车手注重车行中的弯道,于是他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而一些车手却轻视弯道,于是他们注定要失败……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些人成功了,因为他们实现了“弯道超越”;而相反,一些人则将自己的前途断送在了弯道上。
结尾部分:面对弯道,我们无法避免;面对弯道,我们只有向前。
前方是绝路,希望在拐角。
勇敢面对,把握人生的弯道,超越对手,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腾飞。
高考议论性散文《让弯道一马平川》片段:开头部分:当“挑战无处不在”的竞争在现代人身上已得到切肤刻骨的体现时,当“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求胜意志已渗透芸芸人心时,我们在哪里攀援、超越、享受胜利之后的生命大欢欣?我们在哪里获得失败后修复生命的回天之术?李敖给出了漂亮的答案:“若是生命没有弯曲的荆棘之原,创造会终结,信念会熄灭。
”他的神来之语让答案昭然若揭——在弯道处超越,弯道便将一马平川。
结尾部分:苍山不语,尚倚红日傲风云;流水不止,犹作清泓向碧心。
弯道,不仅要迎接,更要超越。
迈出坚定的双脚,弯道也将一马平川。
从上述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议论文开头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结尾旗帜鲜明地解决问题,行文过程着眼于概念的阐释和问题的分析,语言理性、冷静、严密;而议论性散文不管是开头的入题,还是结尾的总结,似乎把理性的目的收在身后,而在身前举出感性的大旗,摇动大旗鼓动人心,语言鲜活,充满感情甚至是激情,指引人走向既定的目标。
第4练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要阐明一个论点,因而是议论文,从笔法角度看,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而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因而是散文。
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是议论性散文的最显著的特点,它富含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给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技法点击一、用生动的描写蕴涵情理散文讲究形象思维,强调以生动的描写来表达思想和情感,靠鲜明生动的画面感染读者。
因此,写作议论性散文,对具有论据作用的材料,就不能像一般议论那样高度概括,而必须作一些生动的描写,把情理蕴涵在生动的描写之中,以此感染读者。
【原文】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英雄也会犯错误。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常有人这样嘲笑英雄的失误。
可是,我要说,不能用英雄的失误否定英雄的行为,怕失误而作茧自缚,毫无作为,这是最大的错误。
鹰有时飞得不如鸡,但是鸡从来没有领略过搏击风云的快乐。
【升格】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常有人这样嘲笑英雄的失误,我敬佩嘲笑者的智慧,可我还是想讲一个故事。
那是一只鹰,拥有彪悍的身躯和搏击长空的浩气。
黑夜里,它用闪电般的身影撕裂长空;雷雨中,它用尖锐的鸣声盖过风雨。
俯冲大地,它用利爪见证自己的实力;直插云霄,它用羽翼证明自己的傲骨。
它的身影在天边滑过,悠闲的云朵黯然失色;它的嘶鸣响彻云霄,夕阳也默默地低头,血色的晚霞成了它身后的美丽陪衬。
“心在高空,志在必得,不留余地,你会吃亏的。
”在草垛旁觅食的鸡嘲笑它。
“飞翔是我的天性,搏击风云是我的乐趣所在。
”鹰坚定地回答。
又是一个雷雨天,鹰正在高空搏击风云,一不小心,从半空中摔了下来,落在草垛上,引起鸡一阵哄笑。
智慧的鸡和鹰处在了平等的位置上,但是鸡从来没有领略过搏击风云的乐趣。
原文是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言之有理却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升格文将原文中“鸡从来没有领略过搏击风云的快乐”转化为生动的场面描写,有背景,有人物(动物),有对话,性格鲜明,情和理既含而不露,又跃然纸上。
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学习目标】1.提高学生议论性散文写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议论性散文的入格3.如何指导学生在散文中运用议论扣题【知识链接】一、议论性散文在高考中议论性散文十分沾光,一是议论便于联系话题,二是散文形式较灵活,自由,便于广泛地选取材料。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它属于散文,而不是议论文。
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
还有两点特别值得同学们注意,那就是:1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
2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二、品味感知感恩鲁迅即使我只能做一朵开放在阴湿泥地上的苔花,也要把苦涩的香味献给那寂寞的勇士;即使我只能做一只朝生暮死寄生在水面上的蜉蝣,也要把我短暂的微热温暖他那支冷硬的笔管。
感恩鲁迅,感恩他的清醒。
我曾幼稚地以为,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的小说才是好小说。
读小学时,我就爱读课外读物,尤其是读中国通俗演义类的,如《杨家将》、《封神榜》、《三侠五义》等,沉迷到那一个个紧张曲折、环环相扣的故事里去。
太阳西斜,夜色渐起,仍然不舍得丢下。
总要在父母一遍遍的催促甚至骂声里才恋恋不舍地合上书,胡乱扒拉几口,又继续去会我的杨六郎、锦毛鼠去了。
当时也颇是骄傲,小小年纪竟啃起了一本本又厚又大的书,比同龄人成熟得多呢!直到上初三,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起了《孔乙己》,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个压抑沉闷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也许你没有明确的敌人,也许生活有条不紊,但你同时也缺乏朋友和轻松真诚的笑。
小说出现14次笑,但哪一次是孔乙己自己轻松地笑出来的呢?笑成了一把并不锐利的刀,在他并不敏感的心灵上来回刺穿。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考场作文增分技法与训练训练十精心打造议论性散文不分版本训练十精心打造议论性散文[目标略语]在考场众多文体中,议论性散文可能表现得最为出彩。
它以其不拘时空的广阔题材、文采斐然的抒情说理、深厚的文化底蕴,征服了阅卷老师和考生。
君不见,那些考场优秀作文,大多是议论性散文。
但是,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并不容易。
议论性散文写作最大的问题是把这种文体写得不像,或者议论性散文的文体特征表达得缺乏。
如果想写好这种最受阅卷老师青睐的文体,除夯实写作功底外,还要认识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掌握其写法。
佳作悟法真题回放(XXXX·江苏)题目见本章训练三“真题回放〞总分值样卷逝去的永恒迎着晨曦微光印上时间的痕迹,跋涉于人生浅滩的步伐逐渐蹒跚;带着珍惜的心行走,不老的生命会在风浪之后更加通透与慈悲。
诗意形象的语言,点出青春虽逝,精神永存。
自然永恒,年华将逝。
纵使万物皆逝,有一种精神独留生命的长河,那就是以梦为马、奋斗不息。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人的可贵之处,恰在于坚持最初的选择。
时光溜走得那样义无反顾,一味凭栏望月自叹,是一种愚行;任时光悄然而逝无所为,是一种堕落。
生命逝去了,留下的当是一份永恒的禅意。
“生命逝去了,留下的当是一份永恒的禅意〞,审题正确,立意高远。
人们说,勤劳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草木得常理,每时每刻都在拼命生长,决不辜负一颗种子的期望。
小小的三文鱼,河流是它今世的家,海洋是它前世的梦。
在肉眼不可及的河流深处,它们奔涉万里,不休不止,正以一种极其悲壮的形式主演着一种存在千年的对梦想的坚持。
生命如此短暂,却不留私心地将青春消费在洄游中。
它们选择流浪,青春的远离,却将生命代代延续,成为永恒……作者的剖析,从大自然中几种微小的生命入手,用例精美,慧眼独具:小蜜蜂,勤劳得没有时间悲哀;三文鱼,选择“流浪的青春〞,以极其悲壮的形式主演着千年梦想的追求,将生命代代延续;小麦花,只开极其短暂的五分钟,却尽心地开放,安心地凋谢,留下灿烂的果实。
考场作文之议论性散文备考策略
议论性散文顾名思义就是“议论+散文”的组合,即采用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创作的散文作品。
“议论文的框架”即要求这类文章要有论点和论证过程,只不过论证不是单凭逻辑推理,而是通过高度提炼的事例、形象生动的描绘和强烈的情感抒发来说理。
而“散文化的笔法”是指在题材选择上,善于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热点话题,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海纳百川,气象万千,内容的丰富性,思维的发散性,彰显较大容量。
在表达方法上,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明理不囿常规;熔叙事、抒情、说理于一炉,极具文学色彩与文化底蕴,有情又有理且有趣。
因此,这类作文常让阅卷老师心生敬意,最宜拿到高分,因而在高考作文中,所占比例较高。
运用议论性散文写作高考作文应善于驾驭各种修辞,尤其长于赋的手法(铺陈、排比),提倡对古代优秀散文的继承。
华丽也好,朴素也罢,关键是语言风格要与全文的氛围、旨趣保持一致。
散文大家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便奠定了全文的语言风格与感情基调,为通篇铺下语言底色。
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朴实凝重的语言风格,奠基了全文深沉忧郁的感情基调。
季羡林《八十述怀》开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
岂非咄咄怪事!”语言揶揄中透露快乐,全文就是这个感情调子。
张爱玲《论写作》开头“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先生向我们说:‘做文章,开头一定要好,起头起得好,方才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结尾一定也要好,收得好,方才有回昧。
’我们大家点头领会。
她继续说道:‘中间一定也要好——’还未说出所以然来,我们早巳哄堂大笑。
”语言诙谐、朴实且隽永,与全文深入浅出的说理风格高度一致。
议论性散文的结构技法很多,易于操作的有绾结法和一唱三叹法。
绾结法。
绾结就是在紧要处打结,绾结法就相当于一般性议论文的总—分(或分—总)结构法。
或总起概括要旨,领起下文;或在简要叙事后直抒胸臆,总结要点。
例如《成功,是坚持开出的花朵》(山东考生)片段:
是坚持,给了人生绚丽的色彩,是坚持给了人生甘甜的滋味。
人生道路,离不开成功,更离不开不懈的坚持。
(总起段,亮出观点:坚持成就人生。
)
国父孙中山,生逢乱世,不忍孰视家国受难,为救中华万千民众,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
此间遍尝挫折,屡遭苦难,在劫难重重、军阀混战中,他没有放弃。
他在等待,他在坚持,为还中国一个郎朗天地而坚持,终于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传来。
哦,国父的坚持是坎坷的……(此处提升材料意义,绾结一。
)
汨罗江畔,江水是否依旧涛涛。
江水奔涌间,是否已遮蔽了《楚辞》的歌声。
江水依旧在,只是屈夫子已随时间的长河远去。
《离骚》《天问》写出你对民生的关注,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与渔夫的问答,你坚持了自己的性情。
你就是一朵白莲花,纯洁,宁静。
风来时,荷花宁折不弯如你品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诗,仿若你一生的写照。
为了心中的净土,为了眼前的百姓,屈夫子,你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哦,屈夫子的坚持是高尚的……(此处再升材料意义,绾结二。
)
就算坐在轮椅上,但他限制不了你心的自由。
就算病入膏肓,也阻挡不了你思想的奔腾。
你用人生书写奇迹,你用坚持铸造人生。
你—就是霍金。
当你全身几乎不能活动之时,你没有放弃。
当你基本丧失语言能力时,你没有放弃。
《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一部部著作在你的坚持下完成。
哦,霍金的坚持是辛酸的……(此处三升材料意义,绾结三。
)
一唱三叹法。
在确立了文章的主旨或感情基调后,就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把它解构成表述略有不同、但内涵却大体相同的多个分支,让它们各自独立成段,在此基础上,反复咏叹,或逐步深入,或再三强调。
这种构思的好处是,思路清晰,文脉一贯,主旨鲜明,气势充沛,易于引起读者共鸣。
例如优秀作文《愿生命如夏花般灿烂》(福建考生),作者提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后,分别以“保罗·罗金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爱护生我养我的土地。
”,“沃森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罗凤枝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为了完成一件事”,三句话各领一段,紧紧围绕生命的意义,反复吟唱。
文章布局周密,文意贯通,气势逼人,很有感染力。
《对话刘伟》(湖南考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假如你听到这样的语句:“双手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理想,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欢乐……”你会流泪吗?(注意这里为什么写“双手”的“伸出”“摊开”“张大”“捧起”四个动作。
)
你不会流泪!你会用自信的告诉世界:没有双手,你用微笑给予世界温暖的服务;没有双手,你用毅力摊开放飞的理想;没有双手,你用乐观张大创造的力量;没有双手,你用心捧起收获的欢乐……(紧承第一节,两节设问+排比,共同开启全文。
既蕴足文势又启人思考,第二人称“你”,易于激发感情、加强互动,但两节中的“你”指代不一。
)
没有微笑,你的世界不会如此温暖。
当你站在舞台上,所有人震撼了。
当大家在同情“如此一个帅小伙怎么这么不幸”的时候,你用微笑拒绝了别人的同情,你用微笑拒绝了弱者的称呼,你用微笑告知世界:没有双手,人生一样精彩。
(照应上文“温暖的服务”。
)
没有双手,你却到处有放飞的梦想。
你用脚写字,用脚弹钢琴,你用旋转的身躯与双腿跳出最眩目的街舞。
这精彩的背后,藏着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辛酸与痛苦。
正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但是这泪泉,这血雨浸染了你的梦,它不再碎薄,而是一种沉甸甸的收获。
(照应上文“放飞的理想”。
)
没有双手,你的乐观与自信创造生命的奇迹。
你说过,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好好地活下去。
你选择了后者,因为跨越生死界限的人能爆发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能到达一种超现实的生存状态与生存境界,加上你的乐观与自信,没有什么能阻挡你一路向前。
生命在自信与乐观面前变得如此美好与丰富。
上帝在你的自信与乐观面前变得如此慷慨。
(照应上文“创造的力量”。
)
没有双手,你用心捧起收获的欢乐。
在星光大道上,你站在了冠军的宝位上;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你鞠躬向全场起立鼓掌的观众致谢;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中国最优秀的学者们为你送上最真挚的表彰。
黑白琴键上有泪水,也有鲜花;坎坷的人生路上,有同情,也有赞赏。
你的生命这般顽强,叫世界怎不为你欢呼,为你鼓掌?你的眼角噙满泪水,却坚定遥望远方,不会停驻,你依然相信未来——一个断臂青年的未来。
(照应上文“收获的欢乐”,连续四节开头均用“没有双手”,一唱三叹也。
)
没有双手,你却依旧相信未来;没有双手,你依然活出生命的精彩;没有双手,你仍会创造更多的奇迹,因为有你的微笑,你的坚持与毅力,乐观与自信,还有那颗淳朴的心!(总结全文。
标题《对话刘伟》似有不妥,因为文中几乎直抒对刘伟的感情,没有对话的成分,建议改为《致刘伟》更合适。
)
这是一篇标杆式的议论性散文,整体结构是总—分—总,主体部分四段平行并列,每段均用“没有双手”领起,然后对人物事迹做分类概要归纳。
全文一唱三叹,反复强调以彰显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