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线虫一线虫的形态见图多数线虫雌
- 格式:ppt
- 大小:198.50 KB
- 文档页数:8
植物病害测试题(4、5节内容)一判断题1积年流行病害又称多循环病害()2影响潜育期的关键气候因素是湿度()3引起单元流行病害的病原物越冬越夏后的存活率高()4植物病原细菌可直接侵入寄生()5再侵染是特指不同种病原物同时侵入一种植物的现象()6子囊壳子囊果的一种类型,在囊菌中,有的不形成子囊果子囊裸生()7所有真菌都是植物病原菌()8真菌是只具有正细胞核,能产生子孢子,无叶绿素,以吸收为营养方式的有机体()9真菌典型地营养体是菌丝体,菌丝的每一部分均有潜在的生长能长力()10菌核是一种菌丝体的变态类型,其上可直产生孢子()11真菌的有性繁殖是指经过两个性细胞感性器官的结合而进行生殖的一种方式()12所以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13任何一种病害的发生都是由由关病原物、寄生植物和环境条件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14病害的侵染循环实际上就是病原物的侵染过程()15细菌的染色反应是为了观察和鉴别形态()16对于多循环病害是防治策略,消灭初始菌愿一般不是方向()17对于多年流行的病害,可是一年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病害的流行()18植物检度的目的在于防止危险性病原物的传播()19垂直抗性的最大优点是抗病性稳定和持久,不易丧失()20嫁接传播染是传染病毒的一种十分有效方法,所以自然界嫁接传染是一种比较普通的传染方式()21两种病毒侵染同一植株,它们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干扰作用()22对于所有流行性病害,只要其初始菌量大,次年病害发生也必然严重()23病害的普遍率越高,其病情指数愈大()24植物寄生线虫都有口针()25所有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统称病原物()26植物发生病害都能引起病害()27真菌的个体发育分为营养阶段和繁殖阶段()28真菌的有性孢子一般再生长季节末期形成,往往一个生长季节只产生一次()29细菌有细胞膜,细胞壁,属于真核生物()30掌握各种病害的经症状,是诊断病害的基础()31对于单病程病害,少年病害流行程度主要决定子病原物群体最初的数量()32单年流行病害往往是防治的重点,多年流行的病害是防治的难点()33在植物抗病性机制中,抗接触就是植物真正的抗病()34合理的轮作可阻止病原物的积累,因而有效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35病原物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主动传播()36水平抗性不易因病原小种变化而在短期内导致抗病性丧失,抗病性较为稳定持久,但在生产上易受栽培管理水平,营养条件的影响()37植物只要收到外界不良环境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都会产生病害()38侵染性病害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这类病害也称为传染性病害()39症状是识别病害的重要依据()40萎蔫是指植物维管理组织受害后,枝叶因缺水而表现的萎蔫状态,萎蔫一般是不能恢复的()41畸形是指病害引起的植物器官各种形态的常变化,畸形在病毒病中较为常规()42一般讲,病状较易出现,病症往往只在病害发生的某一阶段才能形成()43菌丝是真菌营养体的基本结构,典型的真菌营养体都是纤细的丝状体()44孢子是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45真菌的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46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木耳、银耳、蘑菇等都是子囊菌的子囊果()47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菌()48在植物病原细菌中,除了欧氏杆菌外,其余均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胞()49细菌以裂殖的方式繁殖,繁殖后的子细胞扔能保持原来的形状()50在适宜的条件下植物细菌性病害发生蔓延很快,特别在暴风雨过后,容易引起病害流行,所以植物细菌性病害又有“瘟病”之称()51溢脓是植物细菌性病害所表现的特有病症()52植物病害病的症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只有病状而无病症()53在田间,非侵染性病害的病状表现为花叶(斑驳)或黄花(斑驳)等类型()54不论是全寄生还是半寄生的寄生性种子植物,与寄生植物均有显著的形态区别()55柯赫氏法则同样也适用于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56所有病毒害和原生动物病害,在植物表面无病症,但扔有明显症状特点()57诊断真菌病害较为可靠的方法是选择新鲜病斑保湿培养,待新鲜病斑上长出病原物再制片镜检()58切片镜检有无喷菌现象时最简单易行又最可靠的细菌诊断技术()59用血清学诊断技术可快速的对病毒病害做出正确的诊断()60切片镜检有无喷菌现象是鉴别细菌病害最简单易行又最可靠的诊断技术()一、判断题(病害)1.植物病害是逐渐加深和持续发展的过程。
植物线虫的基本介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线虫的基本介绍(1)植物病原线虫的发现和线虫学的发展(2)植物线虫病害概况(3)植物线虫的形态与结构(4)植物线虫的分类(1)植物病原线虫的发现和线虫学的发展1743年:Needham从病瘪的小麦粒里发现了小麦粒线虫(Anguina tritici),是第一次在植物上发现的寄生线虫。
(1)植物病原线虫的发现和线虫学的发展1855年:Berkeley在黄瓜上发现了根结线虫(Meloidogyne)是世界危害最大的一类线虫。
分布广, 寄主范围广泛。
1859年:Schacht发现甜菜胞囊线虫是欧洲当时最重要的有害生物。
(1)植物病原线虫的发现和线虫学的发展1865年,Bastian 出版了第一本关于线虫的专著, 是植物线虫学诞生的标志, 与上述三项发现并称早期线虫学发展史上的四个里程碑。
19世纪末发现水稻干尖线虫病, 腐烂茎线虫病, 50年代穿孔线虫造成柑桔速衰病,椰子红环腐线虫病, 马铃薯金线虫病是欧洲另一类毁灭性病害。
70年代松村萎蔫线虫病在日本、美国、加拿大发生危害。
日本黑松几乎被毁灭。
20世纪初,美、加、英、荷、苏相继成立专门的线虫学实验室。
1943年,Carter发明D-D熏蒸性杀线虫混剂。
1953年:欧洲线虫学家学会成立,出版线虫学期刊,61年美国线虫学家学会成立,69年出版专刊,此后,法、日、印度也成立相应学会和专业刊物。
我国1916年报道了小麦粒线虫,1940年朱风美研制出小麦粒线虫虫瘿汰选机。
1946年证明是小麦蜜穗病介体。
70年代以来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
◆因植物线虫①体积小(0.2~2 x 0.01~0.05 mm); ②造成与其它植物病原物相似的症状。
故传统上将线虫及其危害归植物病理学范畴。
◆15-20%的植物病害;◆全球每年粮食和纤维作物造成的损失高达800亿美元(11%-14%),美国估计损失80亿美元。
与其它病原物协同为害或作为传播载体,或寄生植物不造成特异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