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人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对《空心人》的整体阐释《空心人》是托马斯·艾略特在1925年创作的作品,被认为是他描写现代人精神状态的代表作,其对现代人无聊、空虚、焦虑的精神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
《空心人》集中表现了西方人面对现代文明濒临崩溃、希望颇为渺茫的困境,以及精神极为空虚的生存状态。
《空心人》中绝望的情绪十分明显:人是空心人,头脑里塞满了稻草,人的声音“完全没有意义,像风吹在干草上”,而整个世界将在“嘘”的一声中结束。
空心人是失去灵魂的现代人的象征。
创作背景:《空心人》开头的引子中引入了两个典故,一个来自文学作品,一个来自英国历史。
“库尔兹先生——他死了”这一句中的库尔兹是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中的主人公,他样貌出众、体格健壮,然而却是一个试图用精神控制一切的暴君。
作为殖民者和西方文明的代表,他进入非洲丛林,进行黑暗的象牙掠夺和交易,成果辉煌,但精神与人格却彻底堕落。
“给老盖伊一便士吧”中,老盖这个名字来自英国历史上有名的议会纵火案的主谋盖·福克斯(Guy Fawkes)。
1605年盖·福克斯因不满政府对天主教徒的政策,试图用火药炸英国议会,推翻国王和政府,但是由于计划暴露自己被捕。
后来英国形成风俗,每年11月5日为盖·福克斯日,做他的模拟肖像然后烧掉。
儿童们会像过万圣节一样持着“老盖”的肖像挨家挨户向邻居讨钱游戏。
诗中的“老盖”应该指的是这种玩偶,“给老盖伊一便士吧”可能是孩子们的游戏用语。
这是两个迥异的形象,库尔兹在其他殖民者眼中是个传奇般的人物,更被当地土著奉为神明,然而刚果河上的殖民生涯让他丧失灵魂,最终在内心难以抑制的惊恐与骚动中大叫着“The horror!The horror!”死去。
而历史中的盖·福克斯则是个激进的宗教人物、失败的革命者,诗中出现的老盖则是孩子手中的玩偶,没有了任何思想与行动能力。
二者的共同点就在于他们同“空心人”的联系。
空心人范文空心人,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将人物的轮廓线条去除,只保留人物的内部填充,从而形成一种空心的效果。
空心人范文,是指在空心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一种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空心人的起源、特点以及空心人范文的创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空心人的起源空心人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剪纸艺术。
在剪纸中,人物的轮廓线条被剪去,只留下内部的填充,形成一种空心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空心人逐渐演化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领域,如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
空心人的特点空心人的最大特点就是空心。
它将人物的轮廓线条去除,只保留人物的内部填充,从而形成一种空心的效果。
这种效果不仅能够让人物更加简洁明了,而且还能够让人物更加具有神秘感和想象力。
此外,空心人还具有一种抽象的美感,能够让人们更加关注人物的内在,而非外在。
空心人范文的创作方法空心人范文的创作方法,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首先,需要确定好主题和情感基调。
其次,需要选择好合适的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
最后,需要注意空心人的特点,将人物的轮廓线条去除,只保留内部填充,从而形成一种空心的效果。
以下是一篇空心人范文的创作示例:``` 我是一只空心的鸟,没有翅膀,也没有羽毛。
我不会飞翔,只能在地面上蹦跶着前进。
但是,我有一颗自由的心,可以随意飞翔在天空中。
我曾经羡慕过那些有翅膀的鸟儿,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看遍天下美景。
但是,我也知道,它们的自由是有限的。
它们必须遵守自然规律,不能随意飞翔到危险的地方。
而我,虽然没有翅膀,但是我有一颗自由的心。
我可以随意飞翔在天空中,看遍天下美景。
我可以飞到最高的山峰,也可以飞到最深的海底。
我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感受到世界上最真实的情感。
我是一只空心的鸟,没有翅膀,也没有羽毛。
但是,我有一颗自由的心,可以随意飞翔在天空中。
```这篇空心人范文,通过一个空心的鸟儿来表达自由的主题。
它将鸟儿的轮廓线条去除,只保留内部填充,从而形成一种空心的效果。
歌词空心人薇薇
空心人空了剑心剑身
剑起沧澜慰平生
空余恨空留微烫红尘
大梦千寻千盏灯
空了城空了碎月花冷
好梦如昨绕年轮
空心坟空留满腔爱恨
问完天地问浮生
人去楼空酒尚温
枕上一书泪落痕
奈何桥边的红药
年年知晓为谁生
飞絮忆三年
多是梦里人相认
花本无言缘何秋风厌
终是难禁难生恨
不愿来世只顾着今朝
苦短情长相思烧一寸
隔岸观火误入凡尘却又惹痴嗔
空心人空了剑心剑身
剑起沧澜慰平生
空余恨空留滚烫红尘
一梦千寻千盏灯
空了城空了碎月花冷
好梦如昨绕年轮
空心坟空有一腔爱恨
问完天地问浮生
人去楼空酒尚温
枕上一书泪落痕
奈何桥边的红药
年年知晓为谁生
飞絮忆三年
多是梦里人相认
花本无言缘何秋风厌
终是难禁难生恨
不愿来世只顾着今朝
苦短情长相思烧一寸
隔岸观火误入凡尘却又惹痴嗔空心人空了剑心剑身
剑起沧澜慰平生
空余恨空留滚烫红尘
一梦千寻千盏灯
空了城空了碎月花冷
好梦如昨绕年轮
空心坟空有一腔爱恨
问完天地问浮生注:模版仅供学习交流参考。
《空心人》是托马斯.艾略特在1925年创作的作品,诗歌集中表现了西方人面对现代文明濒临崩溃、希望颇为渺茫的困境,以及精神极为空虚的生存状态。
《空心人》中绝望的情绪十分明显:人是空心人,头脑里塞满了稻草,人的声音“完全没有意义,像风吹在干草上”,而整个世界将在“嘘”的一声中结束。
空心人是失去灵魂的现代人的象征。
The hollow men 空心人原文及翻译The Hollow MenMistah Kurtz-he dead.A penny for the Old Guy库尔兹先生——他死了给老盖一个便士吧。
<I>We are the hollow menWe are the stuffed menLeaning togetherHeadpiece filled with straw. Alas!Our dried voices, whenWe whisper togetherAre quiet and meaninglessAs wind in dry grassOr rats' feet over broken glassIn our dry cellar我们是空心人我们是填塞起来的人彼此倚靠着头颅装满了稻草。
可叹啊!我们干枯的嗓音,在我们说悄悄话时寂静而无意义像干草地中的风或碎玻璃堆上的老鼠脚在我们那干燥的地窖里Shape without form, shade without colour,Paralysed force, gesture without motion;有态而无形,有影而无色麻木了的力度,没有动作的手势;Those who have crossedWith direct eyes, to death's other KingdomRemember us -- if at all -- not as lostViolent souls, but onlyAs the hollow menThe stuffed men.那些已经亲眼目睹跨进了死亡这另一个国度时只要记得我们——不是丢魂失魄的野人,而只是空心人填塞起来的人。
空心人作文在这繁华喧嚣的世界里,我常常觉得自己像个空心人。
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真正在追求什么。
心好像被挖空了一块,怎么也填不满。
前阵子,我经历了这样一件事,让我对“空心人”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感受。
那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我决定出门去附近的公园逛逛,想给自己的心灵找点慰藉。
公园里人来人往,有遛娃的家长,有甜蜜的情侣,还有悠闲散步的老人。
我找了个长椅坐下,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却依旧空落落的。
这时,一个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大概五六岁的样子,手里拿着一个风筝,兴冲冲地跑向草坪。
他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的身后跟着一位年轻的父亲,手里提着一个小背包,目光始终追随着孩子。
小男孩试着放飞风筝,可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他的小脸涨得通红,额头上也冒出了汗珠,但他没有放弃。
终于,在一阵风吹来的时候,风筝飞起来了一点点,可很快又落了下来。
小男孩急得直跺脚,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那位父亲走过去,蹲下身子,轻轻地擦去孩子脸上的泪水,说:“宝贝,别着急,咱们再试试。
”他耐心地给孩子讲解放风筝的技巧,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放线、如何掌控方向。
在父亲的鼓励下,小男孩再次尝试。
这一次,风筝终于晃晃悠悠地飞了起来。
小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大声喊着:“爸爸,快看,风筝飞起来啦!”那一刻,他的脸上绽放出了无比灿烂的笑容,那笑容仿佛能驱散所有的阴霾。
我看着他们,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这个小男孩为了让风筝飞起来,那么努力,那么执着,哪怕一次次失败,也不气馁。
而我呢?每天浑浑噩噩,对生活没有热情,没有目标,就像一个空心人,任由自己的灵魂在这茫茫人海中飘荡。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
我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吃饭、睡觉,却很少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我忽略了春天的花朵绽放,夏天的蝉鸣鸟叫,秋天的枫叶飘落,冬天的雪花纷飞。
我忘记了和家人朋友真心地交流,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和追求。
我想起小时候,我也像那个小男孩一样,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空心人诗歌鉴赏
《空心人》是当代诗人顾城的代表作之一,诗歌以空心人为主题,表达了现代人内心的空虚和迷失的状态,具有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以下是对《空心人》的诗歌鉴赏:
诗歌以一个“我”作为叙述者,描述了一个“我”内心的空虚与孤独。
诗中的“我”正是那个空心人,他内心没有情感的波动,没有真正的关怀和爱,仿佛失去了人性的温情。
整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如“生命有点虚无/只有时间长又长”“有个人喜欢我/我却不知何故地/喜欢这个人”。
同时,诗中的“我”也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迷失和逃避。
他对于人际关系的疏远和无法了解对方的内心感到迷茫,“我在别人面前/好像更孤独”。
诗歌以一种压抑的氛围展示了现代人的迷茫和无奈。
诗歌的语言简洁却富有力度,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比如“你能听到我心跳/我有个心却听不见”。
同时,诗歌的形象描写生动而富有想象力,“我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他们一定不懂的地方/我是这里的一个奇怪的居民”。
《空心人》通过对现代人内心空虚和迷失状态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现实的迷茫和对于心灵的渴望。
诗人通过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孤独,将这种抒发情感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让人深感共鸣,并引发对于人生的深度思考。
总之,《空心人》以其独特的主题和深刻的情感描写,在当代诗歌中独树一帜。
无论是痛苦还是失落,诗歌都是诗人的呐喊和诉求,也是读者分享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
通过鉴赏和理解《空心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人的焦虑和迷失,引发对于自我和社会的思考。
关于空心人的发言稿大家好!我是来自地球上的一位空心人,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发表演讲。
首先,我要感谢组织者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够与大家一起探讨空心人的概念、特点和潜在的影响。
空心人,顾名思义,就是心灵空虚、缺乏内在世界的人。
他们可能外表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内心却空虚无物。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我们可以在各个领域都看到空心人的踪影。
他们存在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个人价值信仰的缺失,对自己的无知和对他人关爱的匮乏等等。
首先,空心人常常缺乏对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样性让人们容易迷失自我。
很多人只是盲目地追逐物质和名利,而忽视了内心的成长和价值的探索。
他们对自己的潜力和兴趣没有深入的了解,缺乏对自己真正需求的把握。
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变得空洞而没有方向感。
其次,空心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常常十分薄弱。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
然而,这种表面化的交流并不能满足人们内心深处的需求。
空心人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技巧,导致他们与他人的关系变得肤浅和失真。
而且,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会使他们与周围的人疏远,使自己变得更加孤立。
空心人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空心人的增多使社会的道德观念变得混乱。
他们可能会追求短暂的快乐,而不顾道德和伦理的底线。
这会导致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扭曲和削弱。
其次,空心人的存在会给予社会更多负面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陷入消极的境地,无意义地浪费时间和精力,甚至追寻不良的生活方式。
这样一来,社会的整体幸福指数和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空心人的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培养个人的内在世界。
我们应该通过深入思考、阅读书籍和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
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理解自己的激情和目标,以建立一个积极、有意义的内心世界。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真实的沟通和人际关系。
虽然社交媒体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我们不能用它来取代真实的社交。
拒绝做空心人作文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周围好像有不少“空心人”呢?就像那种外表看着像个正常人,可心里头空荡荡的,没什么实在的东西。
咱可不能成为这样的人,今天就来唠唠为啥要拒绝做空心人。
空心人啊,就像是个漂亮的气球,表面五彩斑斓的,一戳就破。
为啥这么说呢?你看啊,他们没有自己真正的想法。
比如说选专业、找工作,全是听别人的。
别人说这个专业好就业,就选这个;别人说那份工作赚钱多,行吧,就去干那个。
根本没问问自己的内心,到底喜欢啥,擅长啥。
就像我有个同学,他本来对画画特别感兴趣,画得也挺好的。
结果他爸妈说学画画以后不好找工作,让他去学金融。
他就乖乖听话了,可学的时候那叫一个痛苦啊,就像把一棵长在花园里的花硬塞到沙漠里,能活得好吗?这就是空心人的做法,没有主见,随波逐流。
空心人还特别容易被外界的东西影响。
今天流行这个,就赶紧跟着去做;明天流行那个,又忙不迭地换方向。
你看那些整天刷短视频,看啥火就跟着模仿啥的人,一会儿学这个网红跳舞,跳得四不像;一会儿又学那个网红说话,自己都不知道啥意思就瞎咧咧。
他们的生活就像是被风吹着跑的树叶,没有自己的方向。
他们不懂得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只知道跟着潮流跑,结果跑得气喘吁吁,还啥都没得到。
那咱可不能这样啊。
咱们得做个有“心”的人,这颗心得装满梦想、热情和知识。
比如说,要有自己的梦想。
你想成为一名厨师,那你就去研究菜谱,尝试各种食材的搭配,参加烹饪课程,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哪怕别人说厨师累,厨房油烟大,你也不会动摇,因为这是你的梦想啊。
这就像给你的心找到了一个坚固的锚,不管外面的风浪多大,都能稳稳地停在那儿。
还要充满热情。
对生活有热情的人,那眼睛里都是闪着光的。
就像那些热爱旅行的人,他们不怕路途遥远,不怕风餐露宿。
他们会为了看到一次日出,在山顶等上好几个小时;会为了品尝当地的美食,走街串巷。
他们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每一次经历都像在心上刻下一道痕迹,让这颗心变得更加丰富。
拒绝做空心人作文你有没有想过,这世界上有一种人就像空心的玩偶一样,外表看着像模像样,可内里却是空的呢?我可不想成为这样的“空心人”,今天就来唠唠为啥要拒绝做空心人。
空心人啊,他们没有自己真正的想法。
就像随风倒的小草,别人说啥就是啥。
比如说,流行穿啥衣服,他们就跟着穿,也不管合不合适自己的风格。
人家说这个明星好,他们就跟着喊好,连这个明星到底有啥作品都不清楚。
这就像一群没有方向的小蚂蚁,只知道跟着大部队走,可大部队要是走错了呢?他们也就跟着掉坑里了。
我可不想这样,我得有自己的主见。
就像我选鞋子,我才不管现在流行啥超级高的高跟鞋或者超级大的运动鞋,我只选我穿着舒服、又能让我蹦跶起来的鞋子。
空心人还没有热情。
对啥都提不起劲,生活就像一潭死水。
他们每天机械地做着事情,上班就等着下班,上学就盼着放假。
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们眼睛放光。
我可不要这样,我有好多热爱的事儿呢。
我爱美食,每次吃到一块美味的蛋糕或者一碗香喷喷的拉面,我都感觉自己像个快乐的小神仙。
我也爱运动,在球场上奔跑的时候,风在耳边呼呼吹过,那感觉就像我能飞起来一样。
要是做个空心人,这些快乐就都没了,那多可惜呀。
而且空心人缺乏深度。
他们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去探究事物背后的东西。
就像看一本书,他们只看个表面,从来不想想作者为啥要这么写,这本书有啥深层的意义。
我有个朋友,看历史剧就光看帅哥美女,我问他这剧里讲的朝代有啥特点,他就一脸懵。
我可不想这样,我想要像个小探险家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深挖。
读一本好书,我就想把作者的心思都琢磨透;看一部电影,我要体会到导演想传达的情感。
咱可不能做空心人,得把自己的内心填满。
怎么填呢?首先就得有自己的思考。
遇到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别别人说东就是东。
就像买东西,别光听推销员的忽悠,自己得好好想想这东西到底值不值。
然后就是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不管是画画、唱歌还是写代码,只要热爱,就一头扎进去。
这样生活就有了色彩。
还有就是要不断学习,让自己的脑袋里装满知识。
◎译介艾略特的〈空心人〉
◎空心人
给老盖一分钱
◎一
我们是空心人
我们是稻草人
靠成一堆
脑袋里塞满了稻草。
天哪!
我们干嗄的声音,当
我们在一起耳语
寂静而无意义
如风掠过干草
或老鼠的脚踩过碎玻璃
在我们的干地窖
形而无式,影而无色,
瘫痪的力,没有动作的表情;
那些走过
以直接的眼睛,到死亡的另一王国记著我们──若可能──非迷失的
狂乱的鬼魂,而只是些
空心人
稻草人。
◎二
我不敢在梦里相遇的眼睛
在死亡的梦的王国
这些不再出现:
那里,眼睛是
断柱上的阳光
那里,是树的晃荡
而声音
在风的歌唱里
比一颗将逝的星
更遥远也更庄严。
让我别更接近
在死亡的梦的王国
让我也披起
那些故意的伪装
鼠衣、鸦皮、交叉的枝梗
在田野上
随风起伏
别更接近──
非那最后的会晤
在朦胧的王国
◎三
这是死亡的土地
这是仙人掌的土地
这里石像
升起,这里它们接受
一个死人的手的祈愿
在将逝的星的闪烁里。
是否就如此般
在死亡的另一王国
独自醒著
在那时辰当我们
为柔情而震颤
嘴唇吻触
从祈祷到断石。
◎四
眼睛不在这里
没有眼睛在这里
在这濒死的星谷
在这空谷
这我们失落的王国的断颚
在这最后的会晤地
我们在一起摸索
且避免谈话
聚集在这鼓涨的河的岸上
视而不见,除非
眼睛重现
如永恒的星星
死亡的朦胧王国里
多瓣的玫瑰
空虚的人
仅有的希望。
五
我们绕著多刺的梨树走
多刺的梨树多刺的梨树
我们绕著多刺的梨树走
在清晨五点钟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在提案
与决议之间
阴影降下
因你即那王国
在构想
与创作之间
在激情
与感应之间
阴影降下
生命无限悠长
在肉欲
与痉挛之间
在能力
与生存之间
在本体
与延续之间
阴影降下
因你即那王国
因你即
生命即
因你即那
就这样世界终结
就这样世界终结
就这样世界终结
不发轰然巨响而只呜咽。
艾略特的〈空心人〉The Hollow Men作于一九二五年。
小标题里的老盖指英俗盖·福克斯(GUY FAWKES) 的扎像。
一六零五年十一月五日,盖·福克斯因怀恨政府对天主徒施行之罚法,以火药图炸英王未遂被捕。
后人乃定是日为盖·福克斯日,扎其像游行后焚毁。
儿童们更持其扎像讨钱买烟火以为戏。
诗中之游戏仪典暗示:正如儿童们以盖·福克斯为戏,我们则以宗教为戏。
(一)
第一行使大小标题密相联系。
像老盖一样,我们是塞满了稻草的扎像。
可以看出,本诗首尾两节乃一种宗教仪典的描述。
本节的动作是仪式的说明:“靠成一堆…在一起耳语”,声音“寂静而无意义”当仪式单调地进行。
接著矛盾出现,一词否定他词,将这些扎像抽象化,连他们空洞的外表亦予以剥夺,甚至在这领域里自
相矛盾。
旧日崇拜者消逝在模糊的形、影与表情里,不为现实所依附。
然后是定向,指往“死亡的另一王国”。
注意盖·福克斯乃迷失的狂乱的鬼魂,非“空心人”,而其扎像则反是。
广义地说起来,我们是在死亡的某一王国里。
本诗中死亡的王国不止一个。
那些同上帝或宗教有关的,原诗概以大写字母表之。
译文中则以粗体字代表。
又,死亡的真正王国在“梦的”或“朦胧的”王国里找到其与生活的相类。
(二)
第二节点明空心人同那些“以直接的眼睛”所遇到的现实之间的关系。
而“直接”一词建立了对比。
幸好,那些连在梦里都不敢遇到的眼睛并不曾在“死亡的梦的王国”里出现。
那里它们只是些反射的,间接的及断折的光;风反映在树的晃荡里;声音是风的另一幻相;所有这些都被间接地感受,而不失其美。
他也不更接近,但照样穿起故意的伪装──像赶鸟的稻草人。
如树般随风动静。
在这朦胧的王国,他不更接近,不更直接。
他惧怕那最后的景象。
(三)
第三节解释这死亡的王国同空心人崇拜之间的关系。
一块同它的居民一般死寂枯干的士地上升起被死人祈愿的美的石像。
而将逝的星再度建立起同现实离隔的遥远意味。
接著而来的受挫的爱的形相是悬于两个死亡王国之间的苦闷说明。
“独自醒著──不全在梦的国度之外──在一个幸运的时刻,该颂赞祷告的唇却去吻一个残像,因冲动巳凝冻。
“断石”联系起“石像”及屈折阳光的“断柱”。
(四)
第四节探索这冲动同此刻如死亡之谷的阴影般暗淡下来的土地之间的关连。
现在连类似眼睛的东西都没有了,而“将逝的”变成了“濒死的”星。
“空谷”的土地幻映著人类衰亡的外貌。
归结于旧约圣经里被逐者残破而模糊的形相。
与这衰微俱来的是一种对那在美中发现的间接的会晤,必然导致那一直在规避著的直接会晤的觉醒,因这乃最后的会晤地。
同第一节的凝滞成对比,空心人此刻“在一起摸索且避免谈话”,聚集在到死亡的另一王国所必经的鼓涨的河的岸上。
没有眼睛他们根本看不见东西,除非“眼睛”归返如“永恒的”、非“将逝的”或“濒死的”星星;如这王国里“多瓣的玫瑰”。
但对空心人这只不过一个希望罢了。
正如星星变成玫瑰,玫瑰变成了教堂里的玫瑰窗。
玫瑰于是成了教堂的象喻。
(五)
但第五节建立起空心人的真实,不是希望;仙人掌,而非玫瑰。
而它以仙人掌地上多刺的梨树仪典开始。
这儿童的游戏嘲弄著空心人的希望。
他们想“绕著”梨树走,但为“多刺”所阻。
在这里我们可以回想“那时辰当我们为柔情而震颤”,因诗
中此刻建立起冲动的受挫。
在各阶层,在生活的各方面,在冲动与它的实现之间,降下了恐惧的阻断的阴影,这地上最基本的阴影。
而这阴影不仅仅是恐惧;它凝聚阴影的山谷为可怖的形体,几乎是它反面性格的现身。
穿插在不同过程中的是形容这阻断的阴影的元素。
在第一过程之后的是那来自“主的祷词”的一句。
将阴影与宗教相连,略带讥讽的意味。
在第二过程之后,对生命的悠长感觉把它同生活中的重担相连;而在第三过程之后,主的祷词再度把它同那无情的王国相连。
这重复乃由那产生生活本身的成串的阻难而来。
这是对他们受挫生命的嘲笑。
然后这些阻断的元素同阴影之间的暧味关系明朗化。
把这些反应,减去它们的述语补词,变成主调,结果是每一完整犹豫于它先前的补词及阴影之间,同时它的割舍暗示著最后的阻断。
在重复的儿歌之后,最后一行表明空心人的结局,非盖·福克斯日或“迷失的狂乱的鬼魂”的轰然巨响,只是恐惧的呜咽。
发表于《现代文学》季刊第27期,台北,1966年
( 简析译自乔治·威廉森著《艾略特作品导读》(1966年)
George Williamson: A Reader's Guide to T.S. Eliot, 2d ed. (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