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和H_2O_2在IBA诱导万寿菊不定根形成中的作用---郁继华
- 格式:pdf
- 大小:826.97 KB
- 文档页数:8
不同浓度的NAA对月季和扶桑插条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
1、NAA是一种广谱性植物生长调理剂,能迅速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不定根的发生,具有调节生长、促进生根、抽芽、开花、防止落花落果、形成无核果实、促进早熟、增产等作用,同时也可增强植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盐碱、抗干热风的能力。
2、植物体内的每一个体细胞也都具有和受精卵完全一样的DNA序链和相同的细胞质环境。
当这些细胞在植物体内的时候,由于受到所在器官和组织环境的束缚,仅仅表现一定的形态和局部的功能。
在一定的营养条件和植物激素的诱导下,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就表现出来了。
3、NAA在植物组织离体条件下,能刺激月季和扶桑插条不定根的发生。
4、本实验我们采用快沾法进行插条不定根处理。
二、实验材料
材料:月季和扶桑茎上部
仪器:剪刀、烧杯、矿泉水瓶
溶液:NAA母液
三、实验步骤
不同浓度的NAA对月季和扶桑插条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1、取材:选择插条:以一年生的月季和扶桑茎上部为最佳,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
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塔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每一插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芽数尽量一样多。
2、配置不同浓度的NAA溶液,溶液浓度分别为:0mg/L、500mg/L、750mg/L、
1000mg/L
3、处理插条:处理以上已选择好的枝条,处理时间三个周
4、观察植物生根情况:每隔一个周对其进行记一次数(平均根长、平均生根数、最长根长)
四、预期结果:
不同浓度的NAA对月季和扶桑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NO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综述1110514004陈义勇NO作为一种温室效应气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广泛的影响,与其它活性氧一样,曾被看做是生物体内的毒性分子。
自从发现NO可以作为植物抗病反应的信号分子后,人们对NO的生理学效应有了崭新的认识。
植物内源NO主要通过NO合酶(NOS)、硝酸还原酶(NR)催化、其它酶促反应(包括亚硝酸盐NO还原酶和黄嘌呤氧化酶)和非酶促反应完成的。
植物体内NO以NO`、NO+和NO-等3种形式存在,除了NO`具有生物活性外,NO+和NO-也具有生物学效应。
NO在植物光形系生长、衰老等过程和对环境胁迫等的响应中有重要作用。
1 NO对植物生理过程的调控作用NO主要通过引起植物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逆境生理、生理过程、调节气孔运动和与激素的协同作用等五个方面对植物生理活动进行调节.与其它活性物质如H2O2一样,NO参与对植物生理活动调控的过程也是其对植物实现伤害的过程,但是这种作用表现明确的剂量效应,即低浓度保护,高浓度伤害.1.1 NO对植物HR的调控在动物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与NO协同作用诱导寄主细胞凋亡并杀死入侵的病原体,其机理主要是通过超氧阴离子(O-·2)和NO反应形成具有杀死病原体活性的过氧化亚硝酸(ONOO-).在植物中,NO通过直接或间接两种方式对植物的抗病反应起作用,一方面NO主要通过阻止病原体从接种部位的传播来参与介导植物过敏性抗病反应,植物细胞对病原体侵入的反应之一是氧爆,即产生大量的ROS,伴随氧爆的发生NO也会迅速产生,NO可以直接杀灭病菌.一些研究表明NO在植物体内的杀菌作用可能也是通过NO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进行的,但是这种作用仍有待证实.另一方面,NO也可以间接作用的方式诱导植物的HR,这种作用主要是以信号转导的方式来诱导抗病基因的表达.在烟草上的试验证实了NO作为信号分子和ROS协同作用激活植物防卫基因的表达和过敏性反应,病毒感染烟草植株可诱导NO的增加,同时cGMP升高,延长抗性蛋白基因(如PR-l)的表达,利用外源NO供体(SNP)处理烟草植株亦观察到同样的结果。
菊花的抗氧化活性实验原理菊花中的抗氧化活性是指菊花中存在的化学成分对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抗氧化活性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物质的抗氧化性质和能力。
其原理主要包括自由基的产生、自由基清除和测定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产生是实验的第一步。
自由基是具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原子,具有很强的活性。
在生物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密切相关。
例如,代谢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环境因素(如辐射、污染)引起的氧化反应等都会产生自由基。
实验中,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模拟生物体内产生的有机自由基。
自由基清除是实验的第二步。
抗氧化活性的本质是物质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常用的自由基清除方法包括DPPH (1,1-二苯基-2-苦基肼)法和ABTS(2,2'-联氨基双(3-乙酸叔丁酯酯)法。
DPPH法是通过自由基与清除剂反应,使DPPH自由基从紫红色转变为黄色,从而反映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ABTS法是通过自由基与清除剂反应,使ABTS自由基降解生成蓝绿色产物,从而反映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这两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自由基的颜色变化或吸光度变化来测定清除剂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测定抗氧化活性是实验的最后一步。
一般使用荧光法和UV-Vis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抗氧化活性。
荧光法是通过测量样品在激发光照射下发射的荧光强度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活性越强,发射的荧光强度越低。
UV-Vis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吸光度的变化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活性越强,吸光度的变化越小。
菊花中的抗氧化活性实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评估,一是测定总抗氧化活性,二是测定具体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
测定总抗氧化活性用于评估样品中所有抗氧化成分综合起来的抗氧化能力,而测定具体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则是通过分离和测定样品中特定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来评估。
总的来说,菊花的抗氧化活性实验原理主要包括自由基的产生、自由基的清除和测定抗氧化活性。
实验方法可以通过DPPH法、ABTS法、荧光法和UV-Vis分光光度法来评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植物中的NO信号通路与生理功能研究植物中的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逆境应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植物中NO信号通路的复杂性以及其在多种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本文将对植物中的NO信号通路与生理功能进行探讨。
一、植物中NO的产生与清除机制1. NO的产生机制NO在植物细胞中主要由亚硝酸还原酶(NIR)、一氧化氮合酶(NOS)以及亚硝酸羟化酶(NiR)等酶类催化产生。
其中,NIR催化亚硝酸的还原反应生成NO,而NOS则专门负责在一氧化氮信号通路中产生NO。
2. NO的清除机制植物中NO的清除主要通过二氧化氮酶(NOD)和亚硝酸还原酶进行。
NOD可以将NO氧化为无害的亚硝酸,而亚硝酸还原酶则能够将亚硝酸还原为氮气,从而进一步降低NO对植物的负面影响。
二、植物中NO信号传递通路1. 受体介导的NO信号传递植物细胞膜上存在多种NO感受器,包括膜联蛋白、离子通道和受体蛋白等。
这些NO感受器能够与NO发生结合,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信号传递过程,并影响下游的生理功能。
例如,NO可以通过活化离子通道,改变细胞内离子浓度,从而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
2. NO作为信号分子调控蛋白质磷酸化NO可以通过与一些蛋白质发生反应,引发蛋白质磷酸化信号传递过程。
这些磷酸化事件能够调节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理过程,如细胞分裂、凋亡和逆境应答等。
三、植物中NO的生理功能1. 生长发育调控NO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NO对植物的种子萌发、根系生长以及膨大生长等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例如,NO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并在侧根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光合作用调控NO在植物光合作用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NO可以调节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速率,并影响植物中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
此外,NO还能够调节植物中光合酶的活性,从而调节光合作用的效率。
3. 逆境胁迫响应NO在植物的逆境胁迫响应中具有调控作用。
外源一氧化氮对百合鲜切花的生理效应第39卷第1期东北林业大学学报V o.l 39N o .12011年1月J OURNAL OF NORTH EAST FORES TRY UN I V ERSITY Jan .20111)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CDB087)。
第一作者简介:曾长立,男,1972年8月生,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0年7月1日。
责任编辑:任俐。
外源一氧化氮对百合鲜切花的生理效应1)曾长立陈禅友(江汉大学,武汉,430056)摘要以硝普钠(S N P )为NO (一氧化氮)供体、亚甲基蓝(M B-1)为NO 清除剂,重点研究NO 对百合切花寿命与生理效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0.1mmo l #L -1S N P 释放的NO 可显著延长百合切花的瓶插寿命,增大最大花茎,延长达到最大花茎所需时间,增加切花花枝鲜质量,缓解切花中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速度,显著提高花瓣中抗氧化酶SOD 与POD 活性,延缓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与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升高。
而M B -1作为NO 清除剂,能部分或完全逆转NO 的这些生理效应。
关键词百合鲜切花;一氧化氮;瓶插寿命;生理机制分类号Q945.48;Q 949.71+8.23E ffects of E xogenous N itric Ox i de on Physi o l ogical Indexe s of Cut L ily Flo w ers/Zeng Chang li ,Chen Chanyou (School of L ife Sc iences ,Ji anghan U niversit y,W uhan 430056,P .R.China)//Journal of N ortheastF orestry U niversity .-2011,39(1).-46~48An experi m 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 he effect o fexogenous nitr ic ox i de (NO )on the vase life and physiolog i ca l i n -dexes o f cu t lily flo w ers usi ng sod i u m n itroprussi de (SNP )as NO donor and M e t hy l ene bl ue (M B -1)as NO scavenger .R esults show ed t hat NO released by 0.1mm ol #L -1SNP cou l d s i gnificantl y extend the vase life and i ncrease t he m ax i m u m flo w er dia m eter o f cut lil y flo w ers ,pro l ong t he ti m e the fl ow ers reach t he m ax i m um fl ow er dia m ete r ,and i ncrease the fresh w e i ght o f fl ow er stems .M oreove r ,S N P could reduce t he degradati on rate o f so l ub le pro te i n ,m arkedly enhance activities of SOD and POD i n t he pe tals ,and i nh i b i t the i ncrease o fM DA and free pro li ne contents .H owever ,as a scavenger of NO,M B -1cou l d partiall y o r entirely reverse the acti ve e ffects of NO on the physio l og ica l i ndexes o f cut lily flo w ers .K ey word s F resh cut lily flo w ers ;N i tric ox i de ;V ase lif e ;P hysio l og ica lm echanis m 百合(L iliu m spp .)由于具有花姿优美、花色娇艳等特点而成为国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切花之一。
H2O2和Ca2+-CaM参与干旱条件下NO诱导黄瓜不定根的形成近期探究表明,一氧化氮(NO)在植物生长和逆境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之前的探究表明,在一些植物中,NO能够增进干旱逆境下植物形成不定根。
然而,目前对于NO在黄瓜干旱逆境响应中的作用机制了解甚少。
本探究旨在探究H2O2和Ca2+/CaM在干旱条件下NO诱导黄瓜不定根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探究结果显示,在干旱条件下,黄瓜幼苗根部的H2O2含量显著增加,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时间依靠性。
此外,Ca2+和CaM活性也随着干旱的持续时间而增加。
进一步的探究发现,外源施加H2O2和Ca2+/CaM激活剂能够显著增加NO在干旱条件下的合成。
而施加H2O2和Ca2+/CaM抑止剂则明显缩减了NO的合成。
进一步的试验表明,干旱和NO处理均能够增进黄瓜幼苗形成大量不定根。
而当施加H2O2和Ca2+/CaM抑止剂时,干旱和NO诱导的不定根形成明显受到抑止。
这表明H2O2和Ca2+/CaM在干旱条件下NO增进黄瓜不定根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整作用。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H2O2和Ca2+/CaM通过调整NO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了干旱条件下NO诱导不定根形成的调整。
详尽来说,H2O2和Ca2+/CaM的作用能够上调NO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NO的合成。
这进一步增进了干旱条件下黄瓜不定根的形成。
综上所述,本探究揭示了H2O2和Ca2+/CaM参与干旱条件下NO诱导黄瓜不定根形成的调控机制。
这一探究为进一步揭示植物干旱逆境响应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同时,这也为实践中调控黄瓜干旱逆境响应以增强其耐旱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试验证明,干旱条件下,Ca2+和CaM活性增加,并且外源施加H2O2和Ca2+/CaM激活剂能够增加NO的合成。
进一步探究发现,干旱和NO处理能增进黄瓜幼苗形成大量的不定根。
然而,施加H2O2和Ca2+/CaM抑止剂则明显缩减了不定根的形成。
2018年山西省临汾市井上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基因探针才能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这里的基因探针是指()A.用于检测疾病的医疗器械B.合成苯丙氨酸羟化酶的DNA片段C.合成β-珠蛋白的DNAD.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参考答案:D略2. 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母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HIV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A.水、蛋白质、脱氧核苷酸 B.水、蛋白质、核糖核苷酸C.蛋白质、水、脱氧核苷酸 D.蛋白质、水、核糖核苷酸参考答案:B3. 一位同学在探究NaHS溶液对柳条不定根发生及其生长的影响时,得到如下结果图。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0.1~1 mmol/L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均有促进作用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柳条的对照组C.NaHS溶液促进柳条不定根生长的最适浓度一定是0.2 mmol/LD.不同浓度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和根的生长的促进作用可能相同参考答案:D4. 大肠杆菌和人骨骼肌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A.有无遗传物质 B.有无细胞膜 C.有无核膜 D.有无细胞质参考答案:C5. 下列有关科学家的实验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测交是提出假说的基础②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③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④萨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必然是正确的⑤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斯对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行了分离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参考答案:D6. 下列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无关的是()A、组织培养B、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C、电刺激D、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参考答案:B7.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原因不可能是()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参考答案:A8.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参考答案:C9.A.a不动,b右移 B.a左移,b不动 C.a左移,b右移 D.a右移,b左移参考答案:D10. 关于胡萝卜素的提取与鉴定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 萃取胡萝卜素的水不溶性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B. 鉴定胡萝卜素时的层析液所用的试剂为石油醚和丙酮的混合液C. 萃取过程中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管,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D. 浓缩的过程是为了把萃取剂与β-胡萝卜素分开参考答案:B【分析】1、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园艺学报 2011,38(5):939–946 http: // www. ahs. ac. cn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E-mail: yuanyixuebao@NO和H2O2在IBA诱导万寿菊不定根形成中的作用廖伟彪1,2,黄高宝1,郁继华1,*,张美玲3(1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 730070;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 730020;3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兰州 730070)摘 要:研究了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在吲哚丁酸(IBA)诱导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外植体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外源IBA与NO、H2O2一样对万寿菊外植体不定根形成有促进作用,且IBA与NO,IBA与H2O2协同增效。
NO清除剂cPTIO和H2O2清除剂CAT均能抑制IBA对不定根形成的促进作用。
同样,cPTIO和CAT亦能抵消IBA对NPA抑制不定根形成的逆转作用。
可见,NO和H2O2是IBA诱导万寿菊不定根形成的必要条件。
IBA处理提高了外植体内源NO和H2O2的含量,说明IBA是通过增加内源NO和H2O2水平实现对不定根形成的促进作用。
cPTIO和L-NAME抑制了IBA对H2O2含量的促进作用,而CAT和DPI却不能抑制IBA对NO含量的促进作用。
可见,NO和H2O2是IBA诱导万寿菊不定根形成的两个下游信号分子,且NO可能位于H2O2的上游。
关键词: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一氧化氮;过氧化氢;吲哚丁酸;不定根中图分类号:S 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3-353X(2011)05-0939-08Nitric Oxide and Hydrogen Peroxide are Involved in Indole-3-butyric Acid-induced Adventitious Root Formation of MarigoldLIAO Wei-biao1,2,HUANG Gao-bao1,YU Ji-hua1,*,and ZHANG Mei-ling3(1Gansu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 Germplasm Enhancement,College of Agronomy,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2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20,China;3College of Science,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Abstract:The roles of NO and H2O2 in indole-3-butyric acid(IBA)-induced adventitious root formation in marigold plants(Tagetes erecta L.)and the order of action of these molecules within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were investigated. IBA treatment was able to induce de novo root organogenesis in marigold explants mimicking the effects of NO and H2O2. Treatment of IBA plus NO or H2O2 promoted adventitious root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explants treated with NO,H2O2 or IBA alone. The IBA-mediated effect was differently reversed by NO scavenger cPTIO and H2O2 scavenger CAT. IBA was able to recover adventitious root development in auxin-depleted explants by NPA,whereas收稿日期:2010–09–01;修回日期:2011–03–21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00470887);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11182);甘肃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计划(1002NKDA038);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10RJZA211);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yujihua@)940 园艺学报38卷c-PTIO and CAT prevented this effect. Thus,NO and H2O2 were the prerequisite of adventitious root development induced by IBA. IBA treatments enhanced endogenous NO and H2O2 levels in hypocotyls. Therefore,the enhancing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adventitious root of IBA was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NO and H2O2 formation. cPTIO inhibited IBA-triggered H2O2 generation. However,CAT failed to depress the NO content induced by IBA. Thus,H2O2 and NO may be the two downstream signal molecules of auxin signaling cascade,and NO may be an upstream signal molecule before H2O2.Key words:marigold;Tagetes erecta L.;NO;H2O2;IBA;adventitious root植物生长素调节众多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生、侧根发育、维管组织分化、器官发生、顶端优势、向性生长、花发育及根和茎的建成等(Davies,1995)。
研究已证明植物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根系形成的作用,是诱导植物侧根和不定根形成的主要激素(Zimmerman & Fordham,1985)。
遗传学方法已经揭示了有关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信号转导和响应等方面的机制,然而关于其在植物新生根分裂组织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却仍处于起步阶段(Berleth & Sachs,2001)。
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信号功能。
作为信号分子,NO和H2O2参与植物抗病防御反应(Chen et al.,1993;Delledonne et al.,1998)、细胞程序性死亡(Delledonne et al.,2001;Fath et al.,2001)、光形态建成与生长发育(Pagnussat et al.,2002;Li et al.,2007)、脱落酸(ABA)和光/暗诱导气孔关闭(Pei et al.,2000;Desikan et al.,2002;Bright et al.,2006)以及对各种胁迫的响应(Orozco-Cardenas & Ryan,1999;Neill et al.,2008)。
关于NO和H2O2在植物根系统形成中作用的研究刚刚起步(高华君等,2008;廖伟彪等,2009;Liao et al.,2009;孙娜等,2010),尤其关于两者在植物生长素诱导不定根形成中的信号作用鲜见文献报道。
作者以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为试材,研究了NO和H2O2在吲哚丁酸(IBA)诱导植物不定根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旨在探索生长素诱导不定根形成的信号过程,为揭示不定根形成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外植体的处理试验于2009年8月在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人工气候室进行。
万寿菊种子购买于美国泛美公司,品种为‘奇迹’。
种子经5%次氯酸钠表面消毒和双蒸水反复冲洗后,在放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萌发7 d。
萌发期间培养箱温度为(25 ± 1)℃,每天光照14 h,光照强度为200 μmol · s-1 · m-2。
培养7 d的幼苗,从下胚轴基部切掉初生根,即为外植体。
万寿菊外植体培养在加蒸馏水和不同培养液(处理液)的培养皿中。
各种处理如下:200 μmol · L-1 H2O2、50 μmol · L-1 NO供体硝普钠(SNP,Sigma,USA)、10 μmol · L-1 IBA、IBA + SNP、IBA + H2O2、IBA + 200 μmol · L-1 2,4–羧基苯–4,4,5,5–四甲基咪唑–1–氧–3–氧化物(c-PTIO,Sigma,USA)、IBA + 100 μmol · L-1过氧化氢酶(CAT,Sigma,USA)、IBA + 1 μmol · L-1二苯基碘(DPI)、IBA + 25 μmol · L-1 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Sigma,USA)、10 μmol · L-1 1–萘氨甲酰苯甲酸(NPA)、NPA + SNP、NPA + H2O2、NPA + IBA、NPA + IBA + c-PTIO、NPA + IBA + CAT。
除注明外,所用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AR级)试剂。
相关试剂的浓度是参照前一个试验(Liao et al.,2009)和预备试验确定。
将外植体分别正插于加有蒸馏水或不同处理液的培养皿中,置光照培养箱中继续培养7 d,培养条件同上。
5期 廖伟彪等:NO 和H 2O 2在IBA 诱导万寿菊不定根形成中的作用 9411.2 植物生根指标和内源H 2O 2与NO 含量测定外植体培养7 d 后,进行生根指标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