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568.00 KB
- 文档页数:57
3 工作流程以油田钻井资料、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井点地层精细对比、井断点的落实及地震精细解释,建立三维构造精细模型;通过储层精细划分、井点夹层描述、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及取心井资料研究,建立三维储层精细模型(包括沉积相模型);开展模型合理粗化方法研究,把精细地质模型不失真的输入到数值模拟软件,并通过快速历史拟合,对模型进行验证,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完善地质模型。
最终实现油藏的高精度拟合,并把数值模拟成果输出,进行各种剩余油指标的定量计算、统计分析,寻找剩余油潜力,结合油田开发状况分析及开发效果评价,制定合理、高效的油田开发调整及挖潜方案。
同时实现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的资源共享,初步建立“数字油藏”。
油藏描述工作流程见图1:图1 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流程4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4.1 基础地质资料4.1.1 地震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
4.1.2 钻井资料:工区内所有的探井、开发井、取心井,包括井别、井位坐标、补心高、补心海拔、完钻井深、完钻层位、靶点坐标等信息。
4.1.3 测井资料:用于地层对比划分的常规测井曲线及相应的测井曲线数字带,特殊测井(核磁测井、成像测井等)曲线及数字带。
4.1.4 井斜资料:包括斜井、侧钻井、水平井的数字化井轨迹数据。
4.2 开发动态资料4.2.1 开发数据:油田、开发单元及单井的开发数据,包括油水井月数据、油田开发月综合数据;井史资料(射孔、封堵、措施等数据)。
4.2.2 动态监测资料:包括动静液面、压力、试井、产液、吸水剖面,C/O测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等监测资料。
4.3 开发实验资料4.3.1 取心井资料:常规岩心分析、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粘土矿物分析、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润湿性、敏感性、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曲线等资料。
4.3.2 高压物性资料:包括油、气、水的高压物性数据(溶解油气比、地下原油密度、粘度、原油体积系数、压缩系数、天然气组份、体积系数等)。
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与发展摘要:这些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其中石油工业尤其发展迅猛。
伴随着我国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油气开发的重要性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如何精确的定位油藏中剩余油分布逐渐成为了研究人员所关注的要点。
笔者经过较为详尽的现场研究,同时结合大量文献材料,对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通过论事此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为精细油藏的全面描述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技术发展;1 关于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解释1.1 油藏描述的基本含义油藏描述的定义指在当一个油藏得以发现时,对整个油藏进行全面的地质综合分析与解释的技术。
尤其是精细油藏描述,精细油藏描述指当油田投入全面开发之后,可以伴随着油田的开发进度和静态资料的整理情况对地层中的剩余油进行描述,并且根据进度不断地对地质模型与地层构造变化进行分析。
1.2 油藏描述技术的发展浅析油藏描述的技术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并且在最近几十年逐渐的发展壮大,油藏描述技术是以测井技术为主,通过各个单井位的处理比较,通过大量的演算形成的一套完善的多层次系统。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油藏描述技术得以蓬勃发展。
在我国“七五”建设时期,正值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石油工业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国家石油部成立了专门的油藏描述科研项目,而在新世纪之后,油藏描述技术应国家需要,研究人员展开了更为详细的探索,这项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了国际上热点的研究话题。
2 精细油藏描述中存在的相关问题2.1 对储层的精细化分类与比较精细油藏描述里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当属精细地层分类与地层解释,这也是我国油田研究人员所涉猎的重点问题之一。
尤其是当油田开发到后期的时候,生产层位中的注水层位、储油层位的分析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地层的精细化分层要求不断提高,高分辨率油藏描述技术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得以体现。
2.2 储层沉积的成因与构型分析储层的性质在油藏描述技术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油藏勘探中的应用1 地质概况垦东34井区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中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平原组。
垦东34块位于垦东凸起北部斜坡带上,垦东10北断层下降盘,为受2条小断层控制的断鼻构造,该断鼻是垦东4~垦东10断鼻构造的一部分,地层倾角3°~5°。
油层发育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构造高部位为气层或油层,构造低部位虽有砂体发育,为干层或水层。
同时,砂体受河流相沉积的影响,横向变化快。
2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主要指精细层位及储层的描述,进行砂体标定与追踪。
随着勘探难度的增大,地震储层描述技术的应用是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
2.1 储层识别与标定技术储层的地震反射同相轴是由储层与其上、下围岩的波阻抗差而形成的。
储层标定就是根据钻井资料将地质目标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来,以区别于其它反射轴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储层标定技术有VSP测井、声波合成地震记录和经验速度尺。
2.2 属性提取分析技术储层与围岩波阻抗差值的存在是应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的前提,两者相差越大,预测效果越好。
经研究发现本区泥岩呈高速,砂岩呈低速,两者相差很少,而且地层纵向上为砂、泥岩薄互层沉积、砂层厚度与泥岩隔层厚度比较接近,且储层与围岩速度比较接近的地层中,储层预测难度很大。
本区储层和围岩质地较纯,岩性单一,不存在灰质成分,因此,地震剖面上的岩性界面常代表砂岩和围岩的分界面。
“三瞬”属性最常用,其中瞬时振幅和瞬时频率用于岩性解释,瞬时相位用于检测地层的接触关系。
由这三种基本属性可以导出其它许多相关的属性。
近几年来,由于储层描述的需要和全三维数据体解释的发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急剧发展,已成为储层预测、储层特征参数描述、储层动态监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2.3 相干体分析垦东北部地区由于处在孤东潜山与垦东凸起之间,构造应力较为集中,发育了一系列北东方向的雁行式断层,并被东西向断层复杂化。
技术与检测Һ㊀精细油藏描述关键技术及在开发中的应用探讨贾琨锋摘㊀要:分析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技术措施,结合油田开发的生产实际,优化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措施,对关键技术进行优选,重视精细油藏描述的程序,为获得最佳的地质模型,创造有利的条件㊂油田经过长期的开发后,实施精细油藏的描述,重新认识油藏,为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创造有利的条件㊂对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结合现代化的油藏管理实际,结合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准度,使其更好地为油藏开发提供依据㊂关键词:精细油藏描述;定量分析;高效开发油藏;预测模型一㊁油藏描述概述精细油藏描述是在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将定性的分析转变为定量分析的方式,准确地揭示地质体的本来面目,建立精细的油藏地质模型,为高效开发油藏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㊂对油藏的描述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如单一河道的油藏描述关键的技术是河道边界的准确识别㊂在确定成因砂体的类型和精细解剖单砂体的空间配置结构的基础上,确定单一河道的识别标志㊂废弃河道的沉积物类型,河道砂体的中断情况,河道砂体顶面层位的差异分析,河道规模的差异性,同一个河道的砂体厚度不同,显示的沉积状态也不同㊂河道砂体的规律性变化的,不应该出现突变的特征㊂在平面上具有曲流的现象,具有突出的油藏的规律性,通过这些识别标志的分析,为油藏描述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㊂确认河流的边界,建立河道砂体的变化图示,获得河道砂体的变化规律㊂二㊁精细油藏描述关键技术措施(一)多学科一体化的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措施应用地震开发技术预测识别滚动的目标,寻找大的发现,为勘探开发大的油气藏提供基础㊂提高三维地震资料采集的效率,保持资料的精准度,提高获取资料的分辨率,为油藏精细地质类型的确定,提供高清晰度的资料㊂应用叠前处理技术措施,提高资料的品质,为油藏的精细描述提供可靠的信息㊂比较叠前和叠后的地震勘探资料,利用叠前资料具有突出的优越性㊂实施深入的地质调查研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㊂利用三维的可视化技术措施,有利于地质体的精细刻画,确定含油砂体的宽度和厚度,选择有利的方位布井,提高油藏的开发效率㊂(二)储集层的层系分析和构成研究技术措施油藏的描述重点是解剖油砂体的内部构造,研究油层内部的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依靠井网资料显示的沉积特征和界面的不同,结合层次分析的方法,预测描述内部的构筑物㊂确定单砂体的沉积模式,依据测井曲线上的特点显示出来㊂在复合砂体内部识别单一河道,在单一的河道内部识别点垻,然后解剖点垻的内部构造,获得油藏精细描述的结论㊂对储层的流体的物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为油藏的精细描述提供最直接的信息资料,促进储集层的层系划分的进步,保持合理的储集层的小层划分,为合理注水开发提供最佳的帮助㊂(三)地层细分对比技术措施的应用为了更好地进行地层的细分对比,建立地层的对比框架,设计油田开发的地层的对比项目,为合理划分地层提供基础㊂坚持细分开发单元的基本原则,归纳更多的技术措施,为合理划分油层提供依据㊂以现代的河湖沉积理论为基础,将单砂层沉积巡回明显,易于划分的油层进行精细的油层划分,重新部署注采井网,为合理注水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持㊂细分生产单元,与目前的采油工艺的现状和油田生产的经济性结合起来㊂地层细分对比的方法比较多,主要包括岩石学的方法㊁古生物学的方法㊁地震物理方法等,为合理划分生产层系提供最佳的保障措施㊂(四)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技术的应用储层流动性能的研究,应用沉积学的方式,对地层的沉类型进行分析,细分沉积微相,为细分油层提供依据㊂建立岩石相与沉积单元和储油物性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开采剩余油提供基础㊂也可以应用流动带分析法㊁油层孔隙的几何现状分析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法,对已经开发的油藏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水驱的开发效率㊂挖潜剩余油的存在形式,研究和应用高效的开采工艺技术措施,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益㊂(五)建立储层预测模型的技术措施通过对油藏精细的地质研究,建立科学的油藏的地质模型,为促进油藏的健康发展,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持㊂设计概念模型㊁开发模型及分析模型,为油田的继续开发提供最直接的设计措施㊂通过地质模型的建立,预测油藏的开发状态,并经过室内试验的研究,提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措施,为保证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依据㊂储层井间生产运行参数的模拟,提高模型的应用效果㊂分析其中的不确定因素,采取最佳的规避措施,为实际的油藏开发提供模型㊂储层的地质资料库和原始的储层的地质模型必须匹配,预测储层的三维特征,选择和应用最佳的开采技术措施,提高储层的动用程度,为保证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地质基础㊂(六)裂缝的识别和预测的技术措施对油层的天然裂缝进行识别,对岩石及裂缝的露头观测与描述,明确油藏渗透能力,对油层中存在的天然裂缝的状态进行分析,是否满足油藏开发的需要㊂油流在天然裂缝中的流动阻力是否大,如何通过合理的技术措施,降低油流在油层中的渗流阻力,是油层高效开发的基础㊂三㊁结语通过对精细油藏描述关键技术措施的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措施,挖潜剩余油分布的规律,为提高油层的动用程度,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资料㊂不断改善油田生产开发方案,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达到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标㊂建立完善的地质模型,为合理开采油流,提供直接的信息㊂优化油田地质信息的采集方式,发挥油田生产的优势,降低油田生产好的成本㊂使油藏的精细描述技术发挥自身的优势,为提高油田的生产能力,提供可靠的技术标准,促使油藏增产,实施高效开发的作用状态㊂参考文献:[1]邓亚梅,葛雪.简述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石油石化,2016(z1).[2]毛贵源.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化工贸易,2017(7).作者简介:贾琨锋,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辛一管理区采油1站㊂941。
广北区精细油藏描述的做法及效果分析广北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油田区域,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精细油藏资源。
精细油藏是指储量较小、分布不规则、难以开采的油藏,其开发及利用对于油田资源的综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广北区精细油藏描述的做法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现有工作1.地质勘探对于精细油藏的描述工作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探,通过地震勘探、钻井实验等手段对地下层岩石构造、油气分布等进行详细调查,以建立油藏模型,确定精细油藏的位置、储量及分布规律。
2.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描述精细油藏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油藏中各种参数在不同压力、温度、流体性质等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以推断精细油藏的开采可行性及效果,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开采工艺在开发精细油藏的过程中,需要制定适合的开采工艺,包括注水、注气、水平井开采等,以提高油井产能、延长油藏寿命,确保精细油藏的充分开发。
二、存在问题尽管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描述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描述不准确由于精细油藏的复杂性,目前对于地下岩石结构、流体分布等方面的描述仍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地质勘探技术水平,增加勘探手段的多样性,以提高描述精细油藏的准确性。
2.结果预测不确定数值模拟对于精细油藏的描述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而且结果预测的不确定性较大,尚未能够完全满足实际开采的需要。
需要加大对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投入,提高预测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目前对于精细油藏开采工艺的研究相对滞后,很多开采工艺并不适用于精细油藏,无法实现精细油藏的充分开发,因此需要加强对于开采工艺的研究和探索,制定适合精细油藏的开采方案。
三、改进措施1.新型勘探技术加强对于地震勘探、测井分析等勘探技术的研究,引入新型勘探手段,如电磁探测、地球物理勘探等,提高对于地下油气分布的准确性和精细度。
2.模拟方法改进通过引入多尺度模拟方法、流体动力学模拟等新技术手段,对数值模拟进行改进,提高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更好地为实际开采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