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春季周历表
- 格式:xls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2021年春季学期校历表(含农历、节假日)2021年春季学期校历表(含农历、节假日)时间农历日程安排2021年3月1日正月十七开学典礼2021年4月2日二月廿一清明节假期开始2021年4月4日二月廿三清明节2021年4月5日二月廿四清明节假期结束2021年5月3日三月二十九劳动节放假开始2021年5月5日四月初一端午节放假开始2021年5月8日四月初四劳动节放假结束2021年5月15日四月十一端午节2021年6月5日五月廿四端午节放假结束2021年6月24日六月十四学期结束以上为2021年春季学期校历表,共包含了校园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日期,包括开学典礼、清明节、劳动节和端午节等节假日。
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将校历中包含农历日期,方便校内外的同学、教职工和家长更好地安排日程。
开学典礼是校园生活的重要节点,孕育着新的希望和发展。
校历中将开学典礼定在了3月1日,也是正月十七,这一天正是立春后的第一天,春天的气息四溢。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为了纪念已故的亲人和祖先,人们会扫墓祭祀。
校历中规定了4月2日到4月5日为清明节假期,节日期间全校暂停上课,让同学们安心回家扫墓,缅怀先人。
劳动节是庆祝劳动人民和劳动者的节日,也是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纪念的节日。
校历中规定了5月3日到5月8日为劳动节放假期间,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假期休息、放松、旅游或者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增强自己的体质和心情。
端午节是古老而神秘的民俗节日,也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节日。
校历中规定了5月5日到5月8日为端午节和劳动节假期,同学们可以在这个节日中感受浓浓的文化气息,品尝传统的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也可以开展一些趣味性和寓教于乐的话题。
总之,校历是同学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历形式,它规定了重要节假日和校园活动的日期,使同学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日程,缩短学习与生活的距离,让校园生活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除了校历中规定的重要日期外,春季学期还会有一系列的校园活动和大型赛事等,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
月份周次一一三四五六日备注2019/1/1初三2345678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白露9101112131415十一教师节十三十四中秋节十六十七16171819202122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23242526272829秋分廿六廿七廿八廿九三十上班3010/123456初二国庆节初四初五初六初七老人节78910111213重阳节寒露十一十二十三上班十五14151617181920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21222324252627廿三廿四廿五霜降廿七廿八廿九2829303111月1日23十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45678910初八初九初十十一立冬十三十四11121314151617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18192021222324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小雪廿七廿八25262728293012、1廿九十一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2345678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大雪十三9101112131415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16171819202122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冬至23242526272829廿八平安夜圣诞节腊月初二初三初四303112345初五初六元旦节腊八节初九初十十一6789101112小赛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13141516172425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小年除夕春节第20周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在校学习时间表第1周开学第2周中秋节第3周第9周第10周第5周国庆节第6周第11周第12周第13周第18周元旦节第19周第14周第15周第16周 9月10月 11月 12月1月准备周第17周第8周第7周第4周。
原标题:常州市2018-2019学年中小学学期周历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起始年级德与法治、语文学科使用统编、修订教材。
本学期起一至六年级均开设科学课。
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七、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使用统编教材。
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说明道德与法治、语文一、二年级统一使用统编教材。
其他年级使用原选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换版本。
2017 年,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
一、二年级学生使用审定通过的增编教材,三至六年级使用现行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一年级起开设,一、二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三、四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五、六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3课时。
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课时。
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三年级起开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安排课时。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每学年至少35课时,总量不得少于140课时(包括基础模块100课时,拓展模块40课时);劳动技术教育每学年至少35课时,总量不得少于140课时,可以集中安排,以主题教育的方式开展。
外语课程从三年级起开设。
有条件的学校,如需在一至二年级开设外语课程,必须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开设。
在1-2年级进行英语课程实验的学校,每周不少于2课时,在“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安排课时,不得挤占其他学科的课时。
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小学英语每周可安排4课时。
小学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国防、安全等专题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
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类课程,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由学校统筹安排,整合实施,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在“地方与校本课程”中安排,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