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同步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宋词四首》之《水调歌头》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集中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苏轼( )遥问天上宫阙( ),何事长( )向别时圆?在月光低照绮( )户之间无眠,chánjuān( ) ( )有意,必定起舞弄( )人间清影。
2.解释加点的词。
把酒问青天(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事长向别时圆( )3.苏轼,字,号,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及父亲同为“”,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主题文意细斟酌1.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2.《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的句子。
3.有人就此词的上阕上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我的下联:三、句段拓展善推敲[甲]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江城子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甲乙两词都极富想象力,甲词以“天上宫阙”喻指,乙词以“芙蕖”喻指。
《水调歌头》同步练习一一、基础积累1、填空。
(1)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说的“子由”是作者的_________,其名为_________,他和苏轼及_________并称文坛“三苏”。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宫阙()琼()楼朱阁()绮()户婵()娟不胜()寒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把酒:________________(2)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3)归去:________________(4)不胜:________________(5)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___(6)何似:________________(7)何事:________________(8)别时圆:________________(9)此事:________________(10)婵娟:________________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
(1)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________________。
(3)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借明月对远隔千里的胞弟表达思念和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以及达标训练【原文】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翻译一]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我)只愿人能平安健康,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点字词】(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宫殿。
(3)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
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
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
指想象中的宫殿。
(6)不胜:经受不住。
(7)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8)何似:哪里比得上。
(9)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10)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1)照无眠: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12)何事:为什么。
(13)长向别时圆:长几位总是,向是在的意思(14)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与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
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甚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讨论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颜色;(5)言语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以下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自始至终弥漫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怀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仇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圆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真假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世美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本来是自然的规律。
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爱好。
《水调歌头》复习题及答案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人。
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________,下阕问________,归根结底,是问__ ______。
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2.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答:3.“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3分)答:5.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水调歌头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北宋天明月人生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遗憾。
“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4.月亮(1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2分)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6.婵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顾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与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
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页 1 第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水调歌头》练习一、给加点字注音。
宫阙.( ) 长.向( ) 低绮.户( ) 婵.娟()二、解释加点的词。
把酒..问青天( )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 何事..长向别时圆( )三、苏轼,字( ) ,号( ) ,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及父亲同为“( ) ”,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 。
四、选择。
1、主题文意细斟酌1.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我欲乘风归去。
五、简答。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14《水调歌头》作业(含解析)水调歌头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知天上宫阙(què)B.千里共婵娟(juān)C.又恐琼(qióng)楼玉宇D.低绮(yǐ)户,照无眠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清酒四顾茫然黄河B.长风苍海扬州病树C.精神大醉宫阙朱阁D.人间无眠圆缺离合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行路难》(其一)——李白——唐代B.乐天——刘禹锡——唐代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D.子由——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5.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
D.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6.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7.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
”(2)任何事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写:“_____________,"。
(只写三句中的前两句)二、课内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各题。
苏轼《水调歌头》练习题(附答案)苏轼《水调歌头》练习题(附答案)苏轼《水调歌头》练习题(附答案)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析]:这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
那时,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五年了。
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全篇上阕写景(望月),下阕议论、抒情(怀人),天上人间虚实并述,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1.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
(4分)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
(2分)(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分)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参考答案:(1)又恐何似(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3分)(1)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原句(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水调歌头》同步练习◆基础达标练习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人。
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________,下阕问________,归根结底,是问________。
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2.默写。
①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
②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应有恨,________?④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________。
3.判断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正误,在括号内用“√”或“×”表示。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我欲乘风归去。
5.划横线字注音。
(1)栖息()(2)咽下()(3)婵娟()(4)宫阙()(5)绮户()(6)琼楼()6.解释加横线的字。
(1)把酒问青天()(2)低绮户()(3)乘风归去()(4)弄清影()(5)何似在人间()(6)千里共婵娟()阅读理解。
(一)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意,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的诗句:2、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
高二语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分钟)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本文作者认为这是什么原因?你是否有不同看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所能传诵千古,在作者看来原因有三:由于它高旷的胸襟、丰富的想像和奇妙的艺术构思,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二. 关于这首词的内容,作者概括为“对月饮酒”和“对月怀人”,词评家夏承焘则认为是“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和“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你更倾向于哪一种概括?为什么?本题是承接上题对这首词的主题作进一步的探讨,这道题不求答案的标准性和惟一性,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 课文中,作者指出了苏轼这首词许多诗句的出处,请摘抄下来,看看诗人是怎样巧妙化用并翻出新意的。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一句是化用李白《对月饮酒》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一句。
但李语舒缓,苏语峭拔;李白微醺憨问,苏轼破空而来。
2.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化用唐韦瓘所撰小说《周秦行纪》中的诗句“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
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经过改组,与前面两句紧密结合,而“大罗天”化用为“天上宫阙”。
3.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前句出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二:“翟乾于江岸玩月。
或问:‘此中何有?’翟笑曰:‘可随我观之。
’已而月现中天,琼楼金阙满焉。
”后句出自郑处诲《明皇杂录》记载的方士叶静能邀唐玄宗游月宫,玄宗到了那里,非常寒冷,禁受不住的传说。
4.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源自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化用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2022-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水调歌头》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鉴赏《水调歌头》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二.写作背景三.古诗原文和译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快乐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忧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后巩固练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1文学常识:苏轼,字,号,(朝代)文学家、书画家。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巨大,与同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并称“”。
2字词释义(1)把酒..欲:归去:..问青天把酒:(2)我欲.乘风归去(3)高处不胜..在人间何似:..寒不胜:(4)何似(5)何事..婵娟:..长向别时圆何事:(6)千里共婵娟二、理解性默写1.《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2.3.《水调歌头》中,写诗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的句子4.《水调歌头》中,词人以理遣情,希望重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在兄弟友爱中得到补偿的句子是:,。
5.,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句6两句写他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7.《水调歌头》中,开头抒写了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接着以“” 两句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8.两句写月宫高寒难耐,不可久居。
9.《水调歌头》中,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这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三、简答题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又恐琼楼玉宇”中“恐”字妙在何处。
答:2这首词是苏轼的一首赏月怀人之作,表达了词人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四、阅读理解选择题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水调歌头》同步练习一、填空。
1、词中“此事古难全” 里的“此事” 是指:2、词中表达出普天下离别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3、这首诗的小序使我们了解到什么?4、词的下阙,从的自然变化,联系 的世事迁移,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名句是:9、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有关“酒”的古诗句也很常见。
苏轼 中秋夜举杯邀月, 浅唱: , ;可谓万般惆怅;淹思家忧国,低吟: 10、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 的作品原句。
二、综合题。
11、谈谈对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名句的理解。
1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想感情)? 13、本词中一共有几问?问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写出句子)5、 表现作者希求远离现实而终究舍不得,热爱人间生活的语6、 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的极妙,妙在何处? 简要赏析)7、词中表达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美句是: 8、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 弃疾酒酣梦忆,高歌:真是雄豪壮美; 范仲 感慨发白泪垂。
14、有人说这首中秋怀人之作,终篇浸透着离愁。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说说理由。
15、词中的“婵娟”指月亮,请再写出两个月亮的别称。
并举例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的意义。
16 、词的上阙抒写了词人的迷茫和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抒写,“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表达1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句富有哲理,请谈谈你的认识。
1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情感上都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1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0、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下列各项,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春蚕吐丝,蜡烛自煎,生命耗尽,但是爱心不变,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住在“琼楼玉宇”里的仙人们在天上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就好像在人间的人们一样。
C.《无题》表达相思之苦;《水调歌头》在表达思念的同时,还表达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D.《水调歌头》中,以“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劝慰“悲欢离合”的人们,表现了作者旷达与乐观。
2.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甲】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①空,弟兄羁旅②各西东。
田园寥落③干戈④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⑤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
②羁旅:漂泊。
③寥落:荒芜零落。
④干戈:本指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
⑤九秋:秋天。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乙】都通过诗文前小序介绍了写作的原因和背景。
B.【甲】词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寓哲理于抒情中,是这篇词的一个显著特点。
C.【乙】诗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
D.【甲】【乙】尾句都是巧借明月寄托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挂念,都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各题。
【甲】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水调歌头练习题(打印版)# 水调歌头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其作者是______。
2. 《水调歌头》是一首______(填词牌名)。
3.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表达了他对______的感慨。
4.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提到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一词原意指的是______。
5. 《水调歌头》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感。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水调歌头》的作者是以下哪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2. “水调歌头”是以下哪种文学形式?A. 诗B. 词C. 赋D. 曲3. 下面哪一项不是《水调歌头》中所表达的情感?A. 思乡B. 悲欢C. 离别D. 愤怒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是指?A. 月亮B. 星星C. 太阳D. 云彩5. 《水调歌头》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下一句是?A.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
2. 请解释《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含义。
3. 《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 请谈谈你对《水调歌头》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诗的理解。
##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水调歌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2. 以《水调歌头》为例,分析苏轼的词风特点。
## 五、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翻译成英文。
2. 请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翻译成英文。
## 六、附加题(10分)1. 请根据《水调歌头》的意境,创作一首现代诗歌,不少于20行。
《水调歌头》同步练习题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苏轼,字_____ ,号 ______ , _____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之一,与其弟—、其父____________ 合成“三苏”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 《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2)这首词中,诗人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题材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之情。
(3)这首词中诗人的情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词的上阕描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阙对月抒怀,表达了_________ 的情怀。
(5)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 , 一个是、一个是。
2•赏析“又恐琼楼玉宇” 一句中“恐”字的表达效果。
3•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弄”和“清影”的表达效果。
4•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动词的表达效果。
5.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6•“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7•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9•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0.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1.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2理解性默写。
(1)化用“隔千里兮共明月”的两句诗是,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诗中以乐观旷达的祝愿表达情意深厚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也表达了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水调歌头》同步练习
一、填空。
1、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2、词中表达出普天下离别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3、这首诗的小序使我们了解到什么?
4、词的下阙,从的自然变化,联系的世事迁移,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
5、表现作者希求远离现实而终究舍不得,热爱人间生活的语是,,,,?
6、“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的极妙,妙在何处?(简要赏析)
7、词中表达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美句是:,
,。
8、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9、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有关“酒”的古诗句也很常见。
苏轼中秋夜举杯邀月,浅唱:,;可谓万般惆怅;弃疾酒酣梦忆,高歌:,真是雄豪壮美;范仲淹思家忧国,低吟:,感慨发白泪垂。
10、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
,?
二、综合题。
11、谈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名句的理解。
1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想感情)?
13、本词中一共有几问?问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写出句子)
14、有人说这首中秋怀人之作,终篇浸透着离愁。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15、词中的“婵娟”指月亮,请再写出两个月亮的别称。
并举例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的意义。
16、词的上阙抒写了词人的迷茫和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抒写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表达
1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句富有哲理,请谈谈你的认识。
1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情感上都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1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 词的上阕刻画出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 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D. 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21、有人就此词上阕内容写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下联:
22、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23、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了思念亲人思想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4、词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是:,。
25、词的上片意写,下片写。
词中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26、全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7、简要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28、月常常入诗。
诗人词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
参考答案
一、课内阅读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点明词的主旨,兼怀子由
4、月光人
5、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6、“弄”字的意思是“做出”,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像到舞
姿底美妙。
更写出了词人在月光下尽情起舞瞻顾自己的身影陶醉其
中的情形。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浊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0、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二、诗词鉴赏
11、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如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规律。
12、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或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或表现了作者旷达超脱的胸襟和亲人的怀念之情,天时也流露出焦虑、烦恼、苦闷和无可奈何的矛盾情绪。
)
13、两问;问天:“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问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4、不同意;诗中写离愁,并非全篇浸透着离愁。
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可以看出作者释却了离愁。
15、银钩、玉钩。
玉弓、弓月。
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广寒宫、清虚宫。
望舒。
嫦娥。
婵娟。
弯镰、银镰、素魄、凝霜、冰镜、明镜、冰轮、夜光、素娥等等许多别称。
“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常有
思乡怀人的意义,如“床前明月光”“我寄愁心与明月”等。
16、不甘无为,渴望重新回到广阔的政治舞台担忧谗言和迫害之情。
17、这句词借自然现象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万事难全,我们应该有豁达的心胸等待,不能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
18、本句运用“转”“低”“照”等动词写出了月光的游转和时间的推移,表现了词人彻夜无眠思念亲人的形象,凝练传神,情感丰富。
19、C 20、 C 21、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22、这两句诗是说,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其意在说,当此中秋月圆,我祝愿人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年年平安,幸福长久,相隔千里也能共同分享这美好的月光。
23、A
2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5、欢宴时的想像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6、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27、此句富有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一样,难以圆满。
2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