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教学,要向学生介绍身体在不同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探究上肢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调运动的。
从而让学生知道骨骼与肌肉共同作用于运动的功能及它们之间在肢体运动上的协作,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有联络的对待事物的方法,并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学情分析】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
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可以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
而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局部器官功能的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点之后,又将会感受到人体那种精细、和谐之美。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通过插入细铁丝解决“橡皮泥蛇的直立〞问题引出本节课的第一局部学习内容“骨骼〞。
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探究教学理念。
由“骨骼〞自然过渡到对“肌肉〞的认识的过程中,同样以发现探究为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找到答案。
最后,通过实际的体验比拟,认识“关节〞的作用,感知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的重要性。
【教学目的】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构造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1、可以在观察的根底上,做出上肢构造形态的观察记录;2、查阅资料,理解有关上肢构造的知识,可以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构造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可以在独立考虑的根底上,与别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2、可以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擅长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难点:用观察体验的方式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不同身体运动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大容量的可乐瓶或矿泉水瓶老师准备:橡皮泥、人体骨骼模型、手臂屈伸图、较硬的小板块、皮筋、便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骨骼、关节、肌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骨骼、关节和肌肉》系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4单元的第2课内容。
本单元第1课为《身体的结构》,旨在引导学生系统的眼光看待人体结构组成、认识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互相协调联系的结果。
本课既知道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互协调参与运动,又要知道它们各自的功能,为后续运动、呼吸、消化等方面的研究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本课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神秘又有趣。
因人体内部活动和变化不可见,学生们虽然能感受,却没办法直接观察。
通过设计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骨骼、关节、肌肉协调运动的精妙。
但四年级学生的肌肉并不发达,通过教师现场演示、自制教具、动画模拟的三重体验,让学生有更直观、深刻的感受。
【设计说明】:手指操激趣导入,以新鲜的载体激发学生探究欲;出示人体骨骼模型,初步建构“骨骼、关节、肌肉协调运动”的认识;通过戴纸筒、塑料戒指,引导学生认知关节作用;最后,通过“握拳曲臂、伸直”、“举起哑铃、放下哑铃”反复体验,引导学生认知三者的协调关系并细致到“肌肉与肌肉协调”的层面。
从而,循序渐进、多层次地引导探究骨骼、关节、肌肉协调运动的奥秘。
通过寻找教室、生活中运用“骨骼、关节、肌肉”原理的物体,进行巩固、延伸;结合“你想让你的骨骼更粗壮、关节更灵活、肌肉更发达吗?”,对学生进行锻炼、营养、保护的三维指导。
【教学目标】:1、通过手指、手臂、腿部的体验活动,知道一些骨骼、关节、肌肉的位置和作用;2、通过观察手臂运动,用图画的形式描述肌肉的变化,感受骨骼、关节、肌肉的协调运动;3、联系生活,找出与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相类似的物体;乐于与同学交流观察结果,懂得一些运动与骨骼、关节、肌肉保健的常识。
【教学重难点】:1、知道骨骼、关节、肌肉协调工作完成运动是重点。
2、举哑铃时,观察和描述手臂的骨骼、关节、肌肉运动状态是难点。
【教学准备】:哑铃、记录表、课件、模拟肌肉、纸筒、塑料戒指、人体骨骼模型、自制教具【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播放“手指操”视频,请学生跟老师一起做“手指操”。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课方案【教材剖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第二节的教课内容。
经过本课教课,要向学生介绍身体在不一样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让学生亲自体验并研究上肢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协调运动的。
进而让学生知道骨骼与肌肉共同作用于运动的功能及它们之间在肢体运动上的协作,以帮助学生成立系统的、有联系的对待事物的方法,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优秀的基础。
【学情剖析】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风趣而神奇的单元。
身体内部的各样活动和变化关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觉到,但不可以直接察看。
而当学生经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色以后,又将会感觉到人体那种精细、和睦之美。
【设计理念】本课教课经过插入细铁丝解决“橡皮泥蛇的直立” 问题引出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学习内容“骨骼” 。
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按照了以人为本的研究教课理念。
由“骨骼”自然过渡到对“肌肉”的认识的过程中,相同以发现研究为手段,让学生经过察看、体验找到答案。
最后,经过实质的体验比较,认识“关节”的作用,感知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分配合的重要性。
【教课目的】科学观点: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达成,不一样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构造也会有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察看的基础上,做出上肢构造形态的察看记录;2、查阅资料,认识相关上肢构造的知识,能够比较资料完美并纠正自己对人体构造的认识。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独立思虑的基础上,与别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沟通;2、能够正确对待察看、研究中不完美的结果,擅长在频频察看、研究中完美认识。
【教课重难点】要点:认识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一样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点:用察体的方式认识骨骼、关和肌肉在不一样身体运程中的化。
【教课准】学生准:大容量的可瓶或泉水瓶教准:橡皮泥、人体骨骼模型、手臂屈伸、硬的小板、皮筋、便【教课程】一、情境,入。
教科版科学四上4.2《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明白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骨骼和关节。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插图和简单易懂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人体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可能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内部结构及其作用还不够清楚。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感到困惑,如“骨骼肌”、“关节囊”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理解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培养学生探究人体运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健康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2.难点:骨骼肌的结构特点,关节的构成及功能。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人体模型、骨骼模型、关节模型、肌肉模型。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观察卡片。
3.课件: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让学生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骨骼、关节和肌肉来完成运动?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课件,介绍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
展示各种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结构。
同时,解释一些专业术语,如“骨骼肌”、“关节囊”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模型,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2《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一. 教材分析《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三者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构成,以及它们相互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于人体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骨骼、关节和肌肉三者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运动中的作用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构成。
2.让学生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三者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构成。
2.骨骼、关节和肌肉三者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模型或图片3.相关的生活案例或视频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运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
提问:“你们知道骨骼、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有什么作用吗?”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详细介绍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构成,以及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可以结合模型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一些运动,观察和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配合。
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巩固(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再次回顾和巩固。
5.拓展(5分钟)分享一些关于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有趣知识,如不同运动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锻炼保护骨骼、关节和肌肉等。
6.小结(5分钟)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发现和收获。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10篇《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1一、教学目标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做好观察记录,在交流的过程中能不断完善认识,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修改和补充。
2、知道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3、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4、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并体验与人分享研究结果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1、哑铃12个、记录表12份、骨骼模型、录音机、合叶、挖土机、起重机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刚才同学们能这么轻松自如地站起来又坐下去,你觉得这可能与我们身体的哪些组织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人体中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秘密。
(随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 (二)、了解身体中骨骼的作用1、请同学找一找自己身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2、试试看关节有什么作用?3、肌肉把骨骼包住了,你想不想看看我们人体中骨骼长得怎么样呢?4、这是我们人体的骨骼模型,看了之后,你想说些什么?5、你觉得骨骼会起到什么作用呢?6、有了骨骼,我们就能运动吗?还需要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三)、观察上肢运动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相互协调,一起运动的呢?1、请同学们看老师演示动作:右手拿起放在桌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反复三次。
2、学生观察后讨论:如果请你来做这一运动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3、我们应该怎样观察这一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4、除了同学们所说的,老师也有几点建议:⑴、把袖子卷起来,人人参与,反复做几次。
⑵、先观察运动前上肢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⑶、再仔细观察和用手摸一摸运动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
教科版科学四上《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四上第四单元第二课《骨骼、关节和肌肉》
二、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课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躯体》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教学,要向学生介绍躯体在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让学生亲躯体验并探究上肢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样和谐动作的。
从而让学生明白骨骼与肌肉共同作用于运动的功能及它们之间在肢体运动上的协作,以关心学生建立系统的、有联系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并为后续内容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背景:
关于我们的躯体,四年级的学生差不多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明白我们的躯体里面有骨骼、有骨肉,关节可能相对生疏些。
但学生不能准确、系统地势容或描述在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共同作用而产生动作的,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有联系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本课的教学,要先让学生感受到三者的存在,通过体验活动,感知三者的运动和变化。
同时通过观看生活中机械、工具等物体某部位工作的原理与过程,与骨骼、关节、肌肉三者的功能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骨骼、关节和肌肉各自的作用与协作过程。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和学生相互问好1、师:刚才同学们这么轻松地站起来又做下去,你知道身体的哪些组织参与完成的吗?(大腿、骨骼、肌肉……)2、PPT揭示课题:骨骼、关节和肌肉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一)认识骨骼。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骨骼,请大家摸一摸自己的身体哪里有骨骼?2、学生回答,同时老师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出示学生所指部位。
3、(出示人体骨骼图片)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4、师:那你觉得骨骼对于我们身体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运动)(二)认识关节。
1、师:是什么将一块块骨头连结在一起的?(关节)2、师:大家找一找我们人体哪有自由活动的关节?3、如果我们人体没有关节会怎样?(通过模拟膝关节消失的情况下走路活动来感受关节使骨骼能够灵活运动,有了关节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出示人体肘关节、膝关节结构(三)认识肌肉。
1、师:有了骨骼和关节,人体就能运动了吗?(还需要一个动力源——肌肉)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动手捏捏,它是怎样的?3、(带领做曲臂运动)提问:你观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吗?这个过程中还有那些部位的组织也参与了?出示人体肌肉分布图片三、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1、师:那这些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让前臂一伸一屈运动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借助哑铃(重物)来研究。
我们就以(教师示范)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上肢的运动来进行观察。
课件出示:(1)小组内轮流做,反复做几次。
(2)分别观察和用手摸摸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
(3活动后请将观察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事实在小组内交流。
(4学生可以用文字或者图形来描述伸臂与屈臂。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观察结果,适时补充:在举起哑铃时,我们发现肌肉变硬鼓起(也就是肌肉收缩)牵引着附在它上面的骨骼绕着关节运动。
4、出示屈肘伸肘动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教科版科学四上《骨骼关节和肌肉》标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成、功能和相互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认识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理知识,对骨骼、关节和肌肉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理解和运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成、功能和相互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成、功能和相互关系,能正确识别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生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成、功能和相互关系。
2.难点: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学习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
2.直观演示法:利用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成和功能。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2.准备相关教学视频或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完成各种运动的?运动的背后有哪些奥秘?”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骨骼关节和肌肉》。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组成和特点。
同时,结合相关教学视频或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2《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知道骨骼、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骨骼、关节和肌肉,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人体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此外,学生对于运动的原理和骨骼、关节、肌肉的关系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知道它们在运动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结构,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名称和功能。
2.骨骼、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的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通过思考和讨论,让学生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模型或图片,用于观察和操作。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如人体的结构、骨骼的名称等。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功能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骨骼、关节或肌肉进行观察和操作。
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功能,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骨骼、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科学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标准教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标准教案教科版骨骼、关节和肌肉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解释肌肉变化引起的运动,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想法。
2.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难点:对肌肉变化引起运动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 1、2 号纸每人一份三、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提出问题) (一)探究、体验骨骼的作用 T:我们平时吃鱼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卡到,你知道卡在我们喉咙中的是鱼的什么吗? ------鱼的骨头在鱼的身体里面我们能够找到骨头,那么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有骨头吗?------有你知道骨头的哪些知识?或者你想了解骨头的哪些方面?你知道我们人的身体里面总共有多少块骨头吗?------206 块 (当这些骨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组成了骨骼。
) T: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 _ 光片来看见骨骼(出示人体骨骼图)。
T: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发现骨骼还有什么特点?” S: 交流讨论。
------骨骼是一节一节的。
------骨骼有的地方是空的。
------骨头很硬。
T:同学们想想看,假如我们人类没有骨头会是怎么样呢? S:人就会变成一摊肉团,也就没有身高了。
T:说明我们的骨头有什么作用?------支撑 T:没有骨头还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具体讲人的头骨、胸腔) A、同学们这是头骨,想想我们的头骨里有什么?(大脑)大脑是一种很嫩、很软的物质,跟我们食用过的豆腐脑很相似。
骨骼、关节和肌肉一、聚焦问题:1、这是什么?(哑铃)干什么用?谁来示范一下?2、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身体的哪一部分在运动?(手臂)3、手臂里有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运动呢?(骨头、肌肉、关节)其实在我们人体有运动、呼吸、消化、生殖等等功能,直接参与的部位都是不同的。
在运动中直接参与的主要是骨头、肌肉和关节。
二、初步认识骨骼、肌肉、关节(用概念图的形式来板书)1、关于骨头、关节和肌肉你们都有哪些了解?(1)骨骼:出示骨骼模型,介绍骨骼说说骨骼的分布,数量,作用等,出示骨骼图片说明其作用。
把骨头转换成骨骼让学生看着模型摸摸身体上的骨骼(肋骨、头骨),想一想骨骼有什么作用?假如人体没有骨骼支撑会怎样?(模拟:气球、筷子)(成人一般有206块骨骼,小孩会多几块;骨骼一般是长长的、中间是空心的;骨头中有骨髓;骨骼能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PPT:骨骼图(2)关节:骨与骨之间由关节相连,使我们能做出各种动作。
假如没有关节会怎样呢?(指套模拟)(3)肌肉:肌肉和骨头、关节之间有关系吗?(A出示全身的肌肉图,了解肌肉一般在附在骨骼外面。
B出示手臂肌肉图片,问看看肌肉怎么连在骨骼上的。
)三、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1、在一个动作中,这三者又是怎样参与运动的呢?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就以抬哑铃为例,小组讨论。
2、下面我们就来做实验看看。
要求:(1)每个同学都要进行抬“哑铃”,用左手拿起桌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体会在这动作的全过程中,左上肢是怎样运动的?(2)反复做这个动作,用右手触摸手臂的不同位置,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
(3)以手臂伸直为参照,在图上画出手臂弯曲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情况。
3、反馈分析:出示图片,说说你们的感受。
(1)当弯曲手臂的时候,里面的肌肉鼓起来了,其实也是缩短了。
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肌肉的收缩。
(简单的说,弯曲手臂时,上侧的肌肉收缩了)(2)当弯曲手臂的时候,下侧的肌肉伸长了,肌肉舒展开去了,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肌肉的舒张。
教科版科学四上4.2《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一. 教材分析《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一节内容是小学科学四年级教科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认识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配合关系。
教材以生动的插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人体运动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运动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内在联系以及其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的认识尚不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人体运动的科学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认识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配合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人体运动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对人体运动的关注,提高健康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人体运动中的相互配合关系。
2.难点:骨骼、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器材,如骨骼模型、关节模型等。
3.准备PPT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生动的运动员比赛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体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运动员是如何取得好成绩的吗?他们身上的哪些部位发挥了重要作用?”2.呈现(10分钟)呈现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配合关系。
使用PPT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并结合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和功能。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2《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骨骼和关节的基本组成,以及肌肉如何通过收缩和舒张来产生运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详细功能和工作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工作原理。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人体生理结构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难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模型或图片,加深对它们结构的理解。
3.实验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工作原理。
4.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模型或图片,实验器材。
2.材料:学生实验手册,小组讨论记录表。
3.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他们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思考。
例如:“你们知道人体是如何运动的吗?”,“骨骼、关节和肌肉之间有什么关系?”等。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动的图片或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可以使用模型或图片,以及相关的动画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骨骼、关节和肌肉
一、聚焦问题:
1、这是什么?(哑铃)干什么用?谁来示范一下?
2、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身体的哪一部分在运动?(手臂)
3、手臂里有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运动呢?(骨头、肌肉、关节)
其实在我们人体有运动、呼吸、消化、生殖等等功能,直接参与的部位都是不同的。
在运动中直接参与的主要是骨头、肌肉和关节。
二、初步认识骨骼、肌肉、关节(用概念图的形式来板书)
1、关于骨头、关节和肌肉你们都有哪些了解?
(1)骨骼:出示骨骼模型,介绍骨骼说说骨骼的分布,数量,作用等,出示骨骼图片说明其作用。
把骨头转换成骨骼
让学生看着模型摸摸身体上的骨骼(肋骨、头骨),想一想骨骼有什么作用?
假如人体没有骨骼支撑会怎样?(模拟:气球、筷子)
(成人一般有206块骨骼,小孩会多几块;骨骼一般是长长的、中间是空心的;骨头中有骨髓;骨骼能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
PPT:骨骼图
(2)关节:骨与骨之间由关节相连,使我们能做出各种动作。
假如没有关节会怎样呢?(指套模拟)
(3)肌肉:肌肉和骨头、关节之间有关系吗?(A出示全身的肌肉图,了解肌肉一般在附在骨骼外面。
B出示手臂肌肉图片,问看看肌肉怎么连在骨骼上的。
)
三、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1、在一个动作中,这三者又是怎样参与运动的呢?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就以抬哑铃为例,小组讨论。
2、下面我们就来做实验看看。
要求:
(1)每个同学都要进行抬“哑铃”,用左手拿起桌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体会在这动作的全过程中,左上肢是怎样运动的?
(2)反复做这个动作,用右手触摸手臂的不同位置,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
(3)以手臂伸直为参照,在图上画出手臂弯曲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情况。
3、反馈分析:出示图片,说说你们的感受。
(1)当弯曲手臂的时候,里面的肌肉鼓起来了,其实也是缩短了。
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肌肉的收缩。
(简单的说,弯曲手臂时,上侧的肌肉收缩了)
(2)当弯曲手臂的时候,下侧的肌肉伸长了,肌肉舒展开去了,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肌肉的舒张。
(简单的说,弯曲手臂时,下侧的肌肉舒张了)
(3)当手臂弯曲时,肌肉有什么变化?
(4)骨骼和关节的变化呢?(上面的骨头基本不动,下面的骨头绕关节转动。
)
(5)看PPT:你能说说骨骼、关节和肌肉之间的联系吗?
骨骼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骼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骨骼的运动要靠肌肉的牵引,关节的转动。
(6)假如骨骼、关节和肌肉中有一个受到损伤,请问运动会怎样?
(7)由此可见,在平时校园里要注意什么呢?(在体育课或课间活动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和同学的安全。
不要拉伤了肌肉,不要撞伤了关节!)
四、巩固应用
1、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根据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制作了很多高科技产品,你能根
据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释吗?
先看这个挖土机,你看红色框里的部分相当于什么?起什么作用?
(挖机的臂像骨骼、圆圈处像关节、椭圆处像肌肉)
(万向节天线像关节、台灯的支杆像骨骼肌肉、合页像关节、铁塔像骨骼)
2、我们人体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肌肉,那你觉得怎么样的骨骼、关节、肌肉能给予我
们更好地运动的呢?你现在达到这个要求了吗?那我们该怎么去做?(加强锻炼)
3、总结:你觉得对骨骼、关节、肌肉的认识怎么样?回去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加深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