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1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是该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对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作了区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理论基础的含义,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
标签:理论基础;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一、学科的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理论基础,这是建立学科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它关系着整个学科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而基础理论是学科自身的基本理论,是以理论基础为指导来研究本学科的成果,基础理论的形成是学科确立的标志和继续发展的条件,但终究是在理论基础奠定的基石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理论基础是基础理论的基础,“理论基础”又属于“基础理论”之一,不能简单地将它们等同观之。
整个的理论体系中,其中处于基础或基本地位的理论就是“基础理论”或称“基本理论”。
而这个“基础理论”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不同层次的理论。
属于第一层次的基础理论,也就是最基本的理论,或称普遍性的基础理论即为“理论基础”的范畴。
因而,“基础理论”有多个,除了最基本或普遍性的基础理论之外,还有反映产生和发展、内容和形式、地位和功能等某一方面基本现象的理论,可统称为“一般性的基础理论”。
而“理论基础”则只能为一个,否则就无所谓“基础”的理论。
而且,其他一般性的基础理论都是建筑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整个理论体系的“大厦”也应是建构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
因此,二者的区分在于:理论基础是指导方法;基础理论则是在方法指导下得出的结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一)理论基础的含义理论基础一般说应是本学科之内的,但又与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本学科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前提、理论基石,为学科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确证,为学科建立提供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
中国各门社会科学的建设,大多数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因此,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没有问题,但如果只是单纯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就有一定局限性,即过于宏观,这与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完全同化,思想政治教育学则并没有与本学科的具体研究对象、目的任务等方面相联系起来。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五)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理论(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借鉴: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3.思想是指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
既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性认识,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4.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说的思想:一是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
它通常是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等。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
5.思想的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3)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4)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6.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工具性形式和内容性形式。
7.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行动等外在表现。
8.行为的特征有起因性、自主性、目的性、可塑性。
9.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是:a思想支配行为。
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b行为反映思想。
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
因此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c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思想与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第一,思想正确,行为正确;第二,思想正确,行为不正确;(好心办坏事)第三,思想不正确,行为正确;(歪打正着、虚假行为)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
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人们行为的思想动机与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0.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条件(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外因)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先前行为的效果(二)内部条件(内因)思想观念的内化程度、非理性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11.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化★注重培养学生的非理性因素★创设、优化社会环境12.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的过程。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一、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还必须完整准确地领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对马克思主义采取科学的态度。
二、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学科建设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根据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共产党宣言》通过分析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历史地位,进而指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她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埋葬者,而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
她要最终消灭一切私有制;只有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自己最后才能得到解放。
这一理论从总体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的、任务、内容和效果。
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意识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但它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它的发展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平衡的;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中政治思想对其他意识形态影响最大,处于社会意识的核心地位,往往成为经济条件与其他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中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它或者促进社会进步,或者阻碍社会发展。
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叶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
”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以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揭示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以往科学和哲学思想发展的光辉结晶,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切科学研究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
恩格斯说:“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
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的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3页)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人的思想和行为变化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一规律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门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在人的问题上,最根本的问题是世界观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所阐述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具体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理所当然也应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指南和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毛泽东说过:“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39页)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点,就在于人是有意识的,人们是通过自己的意识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就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
不承认或低估意识的反作用和能动作用,是错误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强调意识的反作用,与唯心主义史观夸大意识的作用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一、关键词1.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狭义上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坚持的理论基础与指导,具体包括: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建设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借鉴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借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相关学科知识理论及其方法的借鉴,具体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知识和现代管理科学知识。
二、复习思考题1.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应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答: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十分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这一理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倾向,坚持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
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必须首先回答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
(1)坚持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坚持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和总结经验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1.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
(1)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
(2)人的思想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3)人的思想发展依赖于社会存在;2.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1)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2)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从广度和深度来说,①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②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③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3)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作用。
①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科学实施教育活动;②激发人的身心潜能,开发创造力,促使人的个性充分发展;③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关于“灌输”的理论。
(1)列宁关于“灌输”原理的基本思想。
①工人阶级的实际运动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而只能自发地经济主义和工联主义;②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的确立必须靠灌输;③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激烈斗争;④无产阶级政党要重视理论和理论斗争,善于把革命理论和群众实践相结合。
(2)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灌输理论。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思想。
①分清人民与敌人的概念;②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③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④提出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经济的主要任务。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5.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③培育“四有”社会主义公民。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a )A、党性B、实践性C、综合性D、普遍性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bc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B、教育学基本理论C、伦理学基本理论D、政治学基本理论3、确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a d)A、人的本质的学说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C、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D、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4、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ac )A、德育至上B、以修身为本C、“正人必先正己”D、“学在官府”5、资本主义国家在思想道德教育目的上,强调个性发展与(f e)A、人道主义B、人的全面发展C、集体意识教育D、年龄特征6、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现代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是(ac )A、夸美纽斯B、卢梭C、裴斯塔洛齐D、柯尔伯格7、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创者是(bd )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8、苏联把思想政治教育统称为(a )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社会主义教育D、共产主义教育9、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标志是(b c)A、《古田会议决议》B、《论持久战》C、《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D、党的“七大”10、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伟大纲领性文件是毛泽东于1957年2月发表的(a ef)重要讲话A、《改造我们的学习》B、《反对党八股》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bc )A、思想道德建设B、民主政治C、依法治国D、科学文化建设12、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是(ad )A、情感B、意志C、思想D、行为13、处于思想品德结构最高层次的是(f be)A、人生观B、道德观C、政治观D、世界观14、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方法属于(e bf)A、教育主体B、教育客体C、教育介体D、教育环体1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 ef)A、确定目标,制定计划B、实施影响,促成转化C、信息反馈D、评估控制16、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e bf)A、儿童B、少年C、青年D、领导干部17、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是(c a)A、儿童B、少年C、青年D、领导干部18、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A、培育“四有”新人B、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C、维护社会秩序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9、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b )A、人生观B、世界观C、政治观D、法制观20、共产主义人生观以实现(c )为最高理想A、人的全面发展B、无产阶级专政C、人类解放D、共产主义21、共产主义人生观与剥削阶级人生观的根本区别在于(a)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结局D、人生意义22、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是人生(b )问题A、理想B、目的C、价值D、态度23、政治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是(d )A、基本国情教育B、党的基本路线教育C、形势政策教育D、爱国主义教育2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c efA、个人主义B、利己主义C、集体主义D、泛爱主义25、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根本原则是(d)A、方向原则B、求实原则C、民主原则D、渗透原则26、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系统性的一个表现是()A、科学性B、应用性C、针对性D、层次性27、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是(c )A、理论教育法B、实践锻炼法C、榜样教育法D、自我教育法28、集体讨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属于(b)A、理论教育法B、实践锻炼法C、榜样教育法D、自我教育法29、社会考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属于(d )A、理论教育法B、实践锻炼法C、榜样教育法D、自我教育法30、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二是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efA、实效B、时效C、透明度D、民主作风31、在思想政治教育诸载体中,有利于更好地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的是(ef )A、文化载体B、管理载体C、活动载体D、大众传媒载体32、在下列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中,属于微观环境的是(d )A、经济制度B、政治制度C、社会文化D、学校环境33、同辈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有(c d)特点A、权威性B、计划性C、全面性D、自由性34、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根本原则是(def )A、党性原则B、客观原则C、全面性原则D、历史性原则35、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d)A、提高课堂教学质量B、加强学校对学生工作的管理C、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D、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领导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答案1、A2、A3、C4、A5、A6、D7、A8、D9、C 10、D 11、A 12、C 13、D14、C 15、B 16、C 17、D 18、A 19、B 20、A 21、A 22、B 23、B 24、C 25、A 26、D 27、D 28、D 29、B 30、B 31、B 32、D 33、D 34、A 35、D36、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形成是在(g )A、1982年B、1984年C、1989年D、1990年37、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知道地位得到确立的标志是(g )A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B十四届六中全会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38、生命线论断的科学含义不包括(g )A决定作用B引导作用C服务作用D保证作用39、对灌输论贡献最大的是(g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德萨米40、直到(g )以来,我党基本上只使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提法A11届3中全会B11届6中全会C12届3中全会D12届6中全会41、1986年9月,党的12届6中全会通过了(g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D《关于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42、孔子的理想人格是(g )A有道德B有智慧C有勇气D也就是智仁勇“三达德”43、1944年,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主持下,由(g )同志写成《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问题》的报告。
第一章导论一、关键词1.思想政治教育答: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工作答:思想政治工作是指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主要运用于工厂、农村、党政机关等领域。
3.思想政治教育学答: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研究客体,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4.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它以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为特殊研究领域,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根据。
5.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答: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指一个由起点范畴、中心范畴、中介范畴、结果范畴和终点范畴所构成的范畴体系,是对本学科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普遍本质联系的反映和概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反过来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6.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指导下,借鉴相关学科建设经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和日趋完善,加强学科建设,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深化理论成果。
二、复习思考题1.简要说明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并加以辨析。
答:(1)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①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引导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等。
第一专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对高校师生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科学。
其重点是研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
从这个角度讲,研讨班便重点研修大学德育学。
所谓理论基础,是指学科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石、理论依据和根本指导思想。
所以,理论基础,也可称之为指导理论。
本专题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不论是其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组成部分,还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其中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具有更加直接的指导作用。
主要讲以下五点:1、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第一、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两对矛盾和三层次社会结构)第二、阶级斗争学说。
(马克思致魏德迈的信)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四、“五种社会形态”理论。
第五、社会主义道路的两种设想(人们对中年马克思知道多一些,而对晚年马克思知之不多)。
第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这些都关系到理想信念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
2、马克思主义人学:第一、人的本质和人性关怀。
第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含毛泽东的发展)。
第三、人的主体性理论。
3、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和灌输理论。
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5、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中国共产党人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有着共同的精髓、共同的主题、主线,都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发展创新,都是新世纪党和国家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七大将之整合统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昨天己讲。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借鉴本章重点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十大理论)本章难点内容: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2、列宁的灌输理论与中国古代儒家的灌输理论的异同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马克思主义这一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正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所以,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实际上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内涵:一、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学科建设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因此,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就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唯一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武器,当然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那么,请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