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与涡轮增压器的匹配
- 格式:ppt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42
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参数1.引言1.1 概述自从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出现,它已成为内燃机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涡轮增压器的引入为汽车引擎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在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
通过提高发动机进气压力,涡轮增压器能够增加燃烧室的氧气供应量,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涡轮机和压气机的相互作用。
涡轮机利用废气流动的动能驱动涡轮转子旋转,而压气机则将空气压缩并送入汽缸。
这种压缩空气的供应方式为汽油或柴油燃料提供了更多的氧气,从而实现更加充分和高效的燃烧。
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参数主要包括压比、增压效率和响应时间等。
压比是指进气边与出气边的绝对压力比,它决定了涡轮增压器提供给发动机的进气压力增幅大小。
较高的压比意味着更高的进气压力和更大的氧气供应量,从而提供更强的动力输出。
增压效率是衡量涡轮增压器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压气机转子转动时对气体的增压能力。
增压效率的提高可以减少废气能量的损失,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一般而言,增压器的增压效率越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也会相应增加。
响应时间是指涡轮增压器从负载变化时恢复到稳定工作状态所需的时间。
较短的响应时间可以更快地满足发动机对动力输出的需求,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和操控性。
综上所述,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参数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表现。
压比、增压效率和响应时间等参数的合理设置能够实现更高的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加卓越的驾驶体验和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围绕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参数展开研究,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通过概述来介绍汽车涡轮增压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该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同时,指出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引导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布局和思路。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对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通过对其结构和工作过程的详细描述,揭示涡轮增压器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作用。
发动机的流量特性与涡轮匹配一、背景在现代动力系统中,涡轮增压发动机因其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特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涡轮增压器中的涡轮与发动机的进气流量特性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本文将详细解析发动机的流量特性以及涡轮的匹配问题二、发动机流量特性流量特性的定义发动机流量特性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进气道中空气流动的规律和特性流量特性包括流量系数、流量阻力和流动损失等参数流量系数流量系数是指实际流量与理论流量之比,反映了进气道流动效率流量系数越高,进气效率越高,发动机的性能越好流量阻力流量阻力是指进气道中空气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流量阻力越小,进气道中的空气流动越顺畅,发动机的性能越好流动损失流动损失是指进气道中空气流动时由于摩擦和湍流等原因而产生的能量损失流动损失越小,发动机的效率越高三、涡轮匹配涡轮匹配的重要性涡轮匹配是指涡轮增压器中涡轮的转速与发动机工作转速之间的匹配关系合适的涡轮匹配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和性能,降低排放涡轮转速匹配涡轮转速匹配是指涡轮的转速与发动机进气歧管中的空气流速相匹配当涡轮转速与空气流速匹配时,可以获得最佳的增压效果涡轮负荷匹配涡轮负荷匹配是指涡轮的负荷与发动机负荷之间的匹配关系合适的涡轮负荷匹配可以保证涡轮增压器在工作时处于最佳状态,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四、结论发动机的流量特性和涡轮匹配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了解并优化发动机的流量特性,以及合理匹配涡轮,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和性能,降低排放五、流量特性的测试与分析测试方法为了准确地了解发动机的流量特性,通常需要进行流量测试流量测试可以通过稳态测试和瞬态测试两种方法进行稳态测试是在稳定的工况下进行的,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流量系数、流量阻力和流动损失等参数瞬态测试则是在变化的工况下进行的,可以得到发动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流量特性测试设备进行流量测试需要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如流量计、压力计和温度计等这些设备可以测量进气道中的空气流量、压力和温度,从而计算出流量系数、流量阻力和流动损失等参数数据分析流量测试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通常可以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等软件对进气道流动进行模拟,从而更准确地了解流量特性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进气道中的流动损失和流量阻力等问题,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六、涡轮匹配的设计与优化设计方法涡轮匹配的设计与优化是通过对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以及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等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来实现的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涡轮的转速、负荷以及与发动机的匹配关系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涡轮匹配效果涡轮匹配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调整涡轮的直径、叶轮叶片的设计以及提高涡轮的制造精度等通过这些优化措施,可以提高涡轮的转速和负荷匹配,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和性能设计实例以某款发动机的涡轮匹配设计为例,设计师通过使用CAD软件绘制了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并使用CFD软件模拟了进气道中的空气流动通过多次调整涡轮的直径和叶轮叶片的设计,最终实现了与发动机的最佳匹配,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七、流量特性与涡轮匹配的应用案例案例一:某款汽油发动机的流量特性与涡轮匹配该款汽油发动机采用了小口径高效率的涡轮增压器,通过精确的流量测试和数据分析,优化了进气道的设计,提高了流量系数,降低了流量阻力同时,设计师通过对涡轮的转速和负荷进行精确匹配,使得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都能保持高效的进气效率案例二:某款柴油发动机的流量特性与涡轮匹配该款柴油发动机采用了大口径高扭矩的涡轮增压器,通过流量测试和数据分析,发现了进气道中的流动损失问题,并优化了进气道的形状和尺寸同时,设计师通过对涡轮的直径和叶轮叶片进行优化,提高了涡轮的负荷匹配,使得发动机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发动机的流量特性和涡轮匹配是影响发动机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精确的流量测试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进气道中的流动损失和流量阻力等问题,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合理匹配涡轮的转速和负荷,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和性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可以看出,流量特性与涡轮匹配在提高发动机性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九、流量特性与涡轮匹配的未来发展趋势电动增压技术的应用随着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电动增压技术逐渐受到关注电动增压器可以通过电能驱动,提供额外的进气压力,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供更高的增压效果,还可以实现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低的能耗高性能材料的应用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高性能材料在涡轮增压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采用陶瓷材料制造的涡轮,可以承受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此外,采用复合材料制造的叶轮叶片,可以减轻重量,提高涡轮的效率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在涡轮匹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算法,可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并调整涡轮的转速和负荷,以实现最佳的涡轮匹配效果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减少排放,并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十、结论发动机的流量特性和涡轮匹配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精确的流量测试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进气道中的流动损失和流量阻力等问题,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合理匹配涡轮的转速和负荷,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和性能在未来,随着电动增压技术、高性能材料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流量特性与涡轮匹配将会更加高效和智能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减少排放,并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流量特性与涡轮匹配是发动机设计和优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高发动机性能和降低排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流量特性的深入研究和涡轮匹配的优化,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进气效率,提升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第30卷增刊 2007年12月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RNAL OF HEF EI UNIV ERSI TY O F TECHNOLO GYVol.30Sup Dec.2007 收稿日期22;修改日期223作者简介胡必谦(8),男,浙江兰溪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的匹配研究胡必谦(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合肥 230022)摘 要:文章设计了一款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来满足公司的需求;根据开发目标首先确定开发方案,使用电解法进行详细计算;根据目标扭矩、功率、燃油消耗率和高原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确定K 03增压器在低端扭矩、效率和高原适应性等方面均较优。
关键词:汽油机;增压;匹配中图分类号:U464.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060(2007)(Sup )20100204The r eser ch of maching technology f or a tur bo ga sonl ine engineHU Bi 2qia n(Powert rain academy ,Anhui J ianghuai Auto m o bil e Co.,Lt d ,Hefei 230022,China)Abstract :A s t he risi ng of f uel price and t he applicat ion of a utomotive exci se ,a t ur bo ga soline engine is desi gned t o meet t he requirement.In order t o reach t he de si gning t arget ,we must confi rm t he way of desi gni ng fi rst ,t hen caculat e t he dat a by any fomul as.Beca use of t he causes ,such a s t he torque ,t hepower and t he goi ng at t he al tit ude of 3000m ,we shoul d analyse in detail ,t hen sel ect t he K 03t ur bo 2charge r which has a bet ter torque and efficiecy at low speed and sui tabilit y at t ableland.K ey w or ds :gasoline engi ne ;boost ;matchi ng 随着燃油价格的上涨,同时国家推出了新的汽车燃油消费税政策,使低排放、低能耗的小发动机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涡轮增压器原理涡轮增压原理探讨NA动力提升方法一般的NA(自然进气)发动机的做法,逃不开加大节气门口径,或换多喉直喷等,使高转速时可以在同油门深度下,获得更多的空气量。
但这种方法在某一转数后,作用就有限了。
毕竟NA 发动机的空气是靠真空吸入的。
在汽缸容积固定不变的情况下,真空吸入空气有一个相对的限度。
有的NA 发动机改用高角度凸轮轴(Hi Cam,借此增加进排气门重叠角度),可以在高转速下获得高动力,但缺点是低转的扭矩较差,而且如果角度过大,会有发动机怠速不稳的现象。
所以现在不少的新车都用上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再配合可变凸轮轴等技术(如VVTL-i、i-VTEC、MIVEC)……以期在低转扭矩和高转马力之间取得很好的平衡。
但即便是用尽以上方法,发动机的进气效率顶多提高60%。
NA 发动机始终无法避免其宿命——空气是被动地被吸入汽缸内的。
也就是说,引擎所需的空气完全依靠活塞下行时产生的负压而进入,即便汽缸吸满了空气,缸中气压也就小于或等于一个大气压。
所以NA 发动机的升功率始终远不如能将空气与燃油强制送入的汽缸中,可轻松获得一倍以上马力的增压发动机。
涡轮增压系统原理解构涡轮系统是增压发动机中最常见的增压系统之一。
如果在相同的单位时间里,能够把更多的空气及燃油的混合气强制挤入汽缸(燃烧室)进行压缩燃爆动作(小排气量的引擎能“吸入”和大排气量相同的空气,提高容积效率),便能在相同的转速下产生较自然进气发动机更大的动力输出。
涡轮增压利用废气驱动,基本没有额外的能量损耗(对发动机没有额外的负担),便能轻易地创造出大马力,是非常聪明的设计。
情形就像你拿一台电风扇向汽缸内吹,硬是把风往里面灌,使里面的空气量增多,以得到较大的马力,只是这个扇子不是用电动马达,而是用引擎排出的废气来驱动。
一般而言,引擎在配合这样的一个“强制进气”的动作后,起码都能提升30%-40% 的额外动力,如此惊人的效果就是涡轮增压器令人爱不释手的原因。
- 55 -工 业 技 术0 引言涡轮增压器技术是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废气排放的有效手段。
增压发动机在减小排量的情况下通过提升进气压力能够使相同排量的发动机动力性能提升,同时增压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与自然吸气的发动机相比有所提升。
根据整车车型动力性、经济性的目标要求,该文设计开发了节能高效的涡轮增压发动机。
1 发动机匹配目标的确定影响增压发动机性能的设计开发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的标定、进气歧管总成及排气歧管总成的走向、整车进气系统压降和排气系统背压等,但是涡轮增压器的匹配是否优良是最为关键的[1]。
涡轮增压器的匹配结果直接影响燃油经济性和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功率、扭矩)。
增压器的匹配内容主要包括方案匹配和性能匹配。
1.1 发动机设计目标1.1.1 发动机设计目标参数确定根据整车目标的确定,要求发动机有很好的低速扭矩和中速中负荷的燃油经济性[2]。
具体设计开发的技术目标参数见表1。
1.1.2 确定压缩比该款发动机为汽油发动机,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器匹配的关键主要避免爆震的产生,所以要控制好发动机排气温度、进气压力、增压器转速范围。
由于增压后排温易升高,所以增压发动机的压缩比要比自然吸气发动机的低,保证燃烧稳定性。
通过对比研究最后确定为压缩比为9∶1。
1.1.3 确定中冷技术由于增加发动机提升了进气的压力,导致进气温度的升高,为了保证燃烧的稳定性,必须采用冷却系统将进气温度降下来,同时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均有提高,经过研究确定采用空对空中冷器冷却增压后的空气温度。
1.1.4 确定涡轮机的叶片大小涡轮机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整车的使用性能,影响发动机随油门提升扭矩的 响应速度,由于小涡轮质量轻,低速响应性较好,但这可能要损失高速段的动力性。
通过对于匹配目标的研究确定选择小涡轮增压器进行匹配。
2 涡轮增压器匹配方案确定2.1 涡轮增压器匹配方案选择为了保证涡轮增压器匹配的合理性,确定了3款涡轮增压器进行匹配选择,并统一进行编号,具体方案见表2。
10.16638/ki.1671-7988.2020.17.034某汽油机增压器性能匹配分析与验证程剑峰,张盼,房凯,黄伟(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601)摘要:基于A VL-BOOST仿真软件,搭建某汽油机增压器仿真计算模型,文章介绍了一种汽油发动机增压器性能匹配分析的过程,最后试验结果表明,仿真计算数据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确定增压器性能满足设计需求。
关键词:汽油机;增压器;仿真计算中图分类号:U464.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20)17-105-02The performance matching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for Turbochargerof a Gasoline engineCheng Jianfeng, Zhang Pan, Fang Kai, Huang Wei( Technical Cen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Anhui Hefei 230601 )Abstract: Based on the A VL-BOOST simulation software, a gasoline engine turbocharger simulation calculation model is built, and a process of matching analysis of the engine turbocharger performance is introduced. The final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ion calculation data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results, and the turbocharger performance meet the design needs.Keywords: Gasoline engine; Turbocharger; Simulation calculationCLC NO.: U464.135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17-105-02引言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节能低耗、动力强劲的发动机进入研究范围,而增压技术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课题。
图1涡轮增压器的布置简图R表示涡轮轴承中心到压气机出气口(或者是涡轮进气口)横截面中心点的距离。
对压气机来说,压气机的A/R 值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很小,增压器硬件匹配时基本是固定下来的。
A/R值越大表示具有高流量的倾向。
对涡轮壳来说,一般大A/R比值的涡壳可以扩大流量范围而应用于优化低增压的性能。
小A/R比值的涡壳则应用于高增压。
A/R比值越小,则废气进入涡轮的流速越快,增加了发动机低速时的涡轮功,导致增压压力上升较快,减小涡轮增压的迟滞效应。
但是小A/R比使得废气流入涡轮时,切向角度更大,涡轮叶轮的最终流量将下降,增大背压,导致发动机高速时吸气能力下降,影响了发动机最大功率。
若注重发动机低速扭矩特性和瞬态响应,则应选择小A/R比的涡壳;若更注重发动机高速段的动力输出,则应选择大A/R比的涡壳。
因而需要根据发动机的设计目标来进行选择合理的A/R比。
图2压气机/涡轮的Trim示意图1.2.2压气机/涡轮的Trim对于涡轮来说,Trim是表示压气机/涡轮叶轮的流通能力的关键参数(见图2),其定义如式2所示。
其中inducer为压气机/涡壳叶轮进口外径,压缩机/涡轮叶轮出口直径。
当其他参数相同时,的压气机Trim在50~60之间,Trim在70~80之间。
(3)2涡轮增压器的匹配2.1匹配流程图3所示的是涡轮增压器的匹配流程,从开始到机械强度校核共分为4各阶段5个步骤进行。
搜集好发动机设图3涡轮增压器的匹配流程图要包括中冷温降、压前压力、压前温度、空气流量、压前密度、体积流量、进气歧管压力、压后压力、压后温度、空气流量、压后密度、进气歧管密度、压气机出口温度、压气机作功功率等,如表2所示。
最终根据匹配要求算出压气机对应外特性线上的发动机转速的增压器体积流量、质量流量、压比、压气机效率与压气机的转速等,并在压气机的Map图上画出该发动机外特性工况的效率曲线。
图4是根据某款1.5L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参数特性输入进行匹配得出的压气机MAP图。
第五章柴油机与涡轮增压器的匹配山东大学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第五章柴油机与涡轮增压器的匹配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1.增压特性匹配及联合运行线的调节2.增压柴油机的热负荷及解决途径3.增压柴油机的机械负荷及解决途径4.改善增压柴油机低工况及瞬态特性的途径第五章柴油机与涡轮增压器的匹配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比较系统地掌握:增压特性匹配及联合运行线的调节;增压柴油机的热负荷及解决途径;增压柴油机的机械负荷及解决途径;改善增压柴油机低工况及瞬态特性的途径。
5.1 增压特性匹配及联合运行线的调节在压气机特性曲线上,将该工况下以增压比和空气流量表征的增压器和柴油机联合运 5.1.1 联合运行线行点确定下来,柴油机按某一特性运行时的所有工况点都可在压气机特性曲线上确定下来,形成增压器和柴油机联合工作后的联合运行线。
5.1 增压特性匹配及联合运行线的调节5.1.2 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配合运行的基本要求5.1 增压特性匹配及联合运行线的调节5.1 增压特性匹配及联合运行线的调节5.1 增压特性匹配及联合运行线的调节5.1 增压特性匹配及联合运行线的调节5.1.3 联合运行线的调节5.1.3.1 涡轮喷嘴环出口通流面积的调整改变涡轮喷嘴环出口通流面积的方法是用改变运行线的方法适应压气机特性5.1 增压特性匹配及联合运行线的调节最佳喷嘴环出口流通面积寻找方法5.1 增压特性匹配及联合运行线的调节5.1.3.2 改变压气机扩压器的进口角改变压气机特性线的方法的方法适应运行线5.2 增压柴油机的热负荷及解决途径5.2.1 增压柴油机的热负荷问题5.2.2 热负荷的一种表达式5.2增压柴油机的热负荷及解决途径5.2 增压柴油机的热负荷及解决途径5.2.3 影响热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分析5.2.4 降低热负荷的主要措施5.2 增压柴油机的热负荷及解决途径5.2.4.1 适当增大进、排气门叠开角5.2 增压柴油机的热负荷及解决途径5.2.4.2 增大叠开期内的进、排气管压力差5.2 增压柴油机的热负荷及解决途径5.2 增压柴油机的热负荷及解决途径5.2.4.3 增大进、排气门的时间-截面5.2 增压柴油机的热负荷及解决途径5.2 增压柴油机的热负荷及解决途径5.2.4.4 增压中冷5.2 增压柴油机的热负荷及解决途径5.2.4.5 强化冷却系统5.2 增压柴油机的热负荷及解决途径5.2.4.6 改善供油系统及燃烧系统5.2 增压柴油机的热负荷及解决途径5.3 增压柴油机的机械负荷及解决途径5.3.1 增压柴油机的机械负荷问题5.3 增压柴油机的机械负荷及解决途径5.3.2 降低机械负荷的途径5.3.2.1 适当降低柴油机的压缩比5.3 增压柴油机的机械负荷及解决途径5.3.2.2 适当减小供油提前角5.3 增压柴油机的机械负荷及解决途径5.3.2.3 调整涡轮增压器5.3 增压柴油机的机械负荷及解决途径5.3.2.4 优化供油系统5.3 增压柴油机的机械负荷及解决途径5.4 改善增压柴油机低工况及瞬态特性的途径5.4.1增压柴油机低工况性能分析5.4 改善增压柴油机低工况及瞬态特性的途径5.4.1增压柴油机低工况性能分析5.4 改善增压柴油机低工况及瞬态特性的途径5.4 改善增压柴油机低工况及瞬态特性的途径5.4 改善增压柴油机低工况及瞬态特性的途径5.4 改善增压柴油机低工况及瞬态特性的途径5.4.2 改善增压柴油机低工况性能的措施5.4 改善增压柴油机低工况及瞬态特性的途径5.4.2.2 采用高工况放气对车用发动机来说,为解决低工况的性能问题,较多采用如图所示的高工况放气系统。
涡轮增压器对于发动机的性能影响及特性分析专业机电09-11-(4)班作者姓名张东昕指导教师李昕定稿日期:2022年04月26日目录摘要 (1)引言一、何为涡轮增压器二、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及其结构.2.1涡轮增压器的简介2.2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图及装置的组成2.3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2.4涡轮增压器的优缺点三、涡轮增压系统及发动机的种类3.1涡轮增压系统的种类3.2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种类四、涡轮增压对发动机影响4.1加装涡轮增压对汽车利弊影响有哪些4.2驾驶技术对涡轮增压发动机油耗的影响分析4.3自然进气,废气涡轮进气,惯性涡轮进气对发动机功率的影响五、增压技术在汽车发动机领域的应用结束语 (25)参考文献 (25)摘要:涡轮增压发动机是依靠涡轮增压器来加大发动机进气量的一种发动机,它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作为动力来推动位于排气道内的涡轮,涡轮转动的同时带动位于进气道内同轴的叶轮,叶轮压缩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新鲜空气,再送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加快,动力输出就更高。
涡轮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新鲜空气增压端、另一部分为废气驱动端,两端各有一个叶轮,在同一轴上的两边涡轮之间还有一个泄压触发器设在废气涡轮那边,当压缩涡轮压力过大,压力便会推动触发器将废气涡轮的阀门打开,降低气压,以防止增压过度涡轮轮轴的支承为轴套轴套里边的轴承设计可以分为滚珠轴承和浮动轴承。
涡轮增压器叶轮的旋转动力来自于废气。
废气带动涡轮,在涡轮的另一边,叶片压缩空气。
涡轮增压器壳体为镍、铬和硅合金材料,轴为铬和钼合金材料。
更重要的是,涡轮增压器是在高温、高速条件下工作的,为保证其正常工作,在涡轮增压器中通入了机油和冷却液,以保证有效的润滑和冷却,改善工作条件发动机排出的具有高温和一定的压力的废气进入增压器中,推动轴的叶轮以每分钟高达数万甚至几十万转的高速度旋转,怠速时,叶轮转速为12000转/分,当全负荷时,叶轮转速可超过135000转/分,普通的轴承是无法承受如此高速而产生的高温和磨损的,所以在涡轮增压系统里边机油的润滑和冷却作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