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的种类及应用(终审稿)
- 格式:docx
- 大小:61.23 KB
- 文档页数:11
一、化学消毒剂的分类1、根据有效成分分类目前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按照其成分可以分为含氯消毒剂、醇类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含碘类消毒剂、环氧乙烷、胍类消毒剂以及季铵盐类消毒剂9类。
2、根据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分类根据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化学消毒剂主要可以分为低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以及高效消毒剂3类。
低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高效消毒剂均需要达到消毒剂的消毒要求。
其中,低效消毒剂指可以杀灭细菌繁殖体以及亲脂病毒的消毒剂,如胍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与低效消毒剂相比,杀灭范围更广,除细菌繁殖体外,还可杀灭真菌、病毒、分枝杆菌等微生物,主要有含碘类消毒剂、乙醇;高效消毒剂可以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孢子等微生物,甚至对芽孢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主要有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等。
3、根据用途分类根据使用途径,化学消毒剂主要可以分为一般物体表面消毒剂、空气消毒剂、水消毒剂、器具消毒剂、皮肤消毒剂等。
二、化学消毒剂的应用1、醇类消毒剂的应用醇类消毒剂主要应用于手部消毒、皮肤消毒和器具表面消毒。
在日常生活中,含乙醇的消毒液或湿巾常被用于手部或普通物体表面的消毒处理;在医疗机构,乙醇常被用于皮肤消毒的脱碘处理、体温计的浸泡消毒、物表的擦拭消毒等。
近年来,醇类消毒剂已逐渐开始作为其他消毒溶液的助溶剂或增效剂被使用。
2、季铵盐类消毒剂的应用季铵盐类消毒剂为低效消毒剂,因其无刺激性、稳定性强、对环境友好、杀菌能力弱而抑菌能力强、持久性好等特点,在工业、农业、医疗、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医疗行业中,常用于器具的物表消毒、伤口的冲洗消毒、皮肤的消毒处理等;在食品行业,用于食品加工用具的消毒处理;在日常生活中,用于手、物表的消毒处理等。
3、含氯消毒剂的应用含氯消毒剂应用广泛,在医疗行业中,用于医院环境的消毒、伤口的处理、医疗废物的处理,在上海甲肝、SARS、新冠疫情等防控期间的消毒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食品加工领域,主要用于餐饮具、食品包装、食品加工工具和设备的消毒处理,以及水果、饮料、食品的保鲜和防腐处理;在水领域方面,应用于饮用水、生活污水的消毒处理,以及水源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消毒剂的种类及应用一、化学消毒剂的基本分类按用途分类:环境消毒剂与带畜(禽)体表消毒剂(包括饮水、器械等)按杀菌能力分类:⑴高效(水平)消毒剂:即能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各种微生物。
⑵中效(水平)消毒剂:即能杀灭除细菌芽胞在外的各种微生物。
⑶低效(水平)消毒剂:即只能杀灭抵抗力比较弱的微生物,不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与结核杆菌,也不能杀灭如肝炎病毒等抗力强的病毒与抗力强的细菌繁殖体的。
按物品性状:固体、液体、气体按化学性质分类(一)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指能产生具有杀菌能力的活性氧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臭氧、二氧化氯等杜邦子公司Antec的“Virkon”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剂等。
缺陷及危害: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不稳定、刺激性强,长期使用对人与动物眼睛、呼吸道黏膜、环境有强力的破坏过氧化物消毒剂性能对照表有机含氯消毒剂性能对照表非离子型:元素碘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形成的络合物:例如聚维酮碘(PVP-I)、聚醇醚碘(NP-I)、聚乙烯醇碘(PVA-I)、聚乙二醇碘(PEG-I。
使用最广泛的就是PVP-I与NP-I。
阳离子型:元素碘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形成的络合物:例如:季铵盐碘阴离子型:元素碘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形成的络合物:例如:烷基磺酸盐碘(3)其她复合型:碘酸溶液(百菌消:碘、硫酸、磷酸、表面活性剂)等碘制剂性能对照表(四)醛类:能产生自由醛基再适当条件下与微生物的蛋白质及某些其她成分发生反应。
甲醛、戊二醛、聚甲醛等,目前最新的器械醛消毒剂就是邻苯二甲醛OPA。
危害:甲醛、聚甲醛具有高度刺激性、高致癌。
醛类消毒剂性能对照表缺陷与危害:苯酚、甲酚、二甲苯酚与双酚类、复合酚等(氯甲酚除外)具有强致癌及蓄积毒性,酚臭味重。
酚类消毒剂性能对照表就是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主要有:氯己定(洗必泰)等二胍类消毒剂,苯扎溴铵(又称新洁尔灭或溴苄烷铵,即十二烷基二甲基苯甲基溴化铵)、度米芬(又称消毒宁,即十二烷基二甲基乙苯氧乙基溴化铵)双链季铵盐消毒剂:百毒杀(50%双癸基二甲基溴化铵)、新洁灵消毒液(溴化双(十二烷基二甲基)乙撑二铵)、四烷基铵盐(拜洁)消毒剂性能对照表高锰酸钾、高铁酸钾、固体氧化电位次氯酸钠消毒剂等等(十)酸碱类:醋酸、烧碱(火碱/氢氧化钠)、石灰等(仅作为一次性空舍消毒)消毒剂性能对照表防止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全面杀灭原微生物(a)避免消毒谱不广,(b)避免环境的干扰。
消毒剂的分类及应用消毒剂的分类根据消毒剂的作用水平相同,分为高、中、低三类。
高效消毒剂这类消毒剂能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产卵体、细菌芽孢、真菌、结核杆菌、囊膜病毒和非囊膜病毒等,这类药剂也称灭菌剂。
常用的高效消毒剂有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甲醛、戊二醛、漂白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三氯异氰尿酸及有机汞类。
中效消毒剂这类麻醉剂除不能杀死细菌芽孢细菌外,可杀死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真菌和病毒等其他微生物,如醇类、酚类、碘制剂等。
低效消毒剂这类消毒剂可漂白剂杀死部分细菌幼体体、真菌和囊膜病毒,不能杀灭结核杆菌、细菌芽孢和非囊凝胶病毒,如季胺盐类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和氯己定(洗泌泰)等双胍类消毒剂。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要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不同的消毒产品对由消毒的微生物特点,例如要杀灭细菌芽孢或非囊膜病毒,则必须选用高效药剂(过氧乙酸、甲醛、含氯类消毒剂),而不能选择季胺盐类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针对消毒的对象,巢蛛消毒是指对动物体表的消毒。
多采用无腐蚀、无刺激、无毒性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
比较好的消毒药是季铵盐类消毒药和一些氯制剂。
环境消毒多采用有机含氯消毒剂、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等高效消毒剂。
器械消毒多采用紫外线照射和高温高压灭菌法。
注意消毒剂的浓度选择通常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与其浓度成正比,不低于有效浓度或适当增加浓度;走出盲目不断增加浓度的误区,过高的普伊隆密度往往对消毒对象不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经济损失。
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温度、酸碱度(pH值)对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都有很大影响,应根据不同环境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品。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消毒现场到场通常会遇到各种有机物,如分泌物、脓液、奶制品残渣及粪便等,这些有机物的存在不仅能阻碍消毒药直接与病原体微生物接触,还能中和并吸附部分药物,使消毒作用减弱,因此在消毒疫苗使用前,应或进行充分的机械性清扫,清除消毒拔除物品表面的有机物,使消毒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化学消毒剂的分类1、局部消毒剂:本类消毒剂多用于消毒局部皮肤粘膜,以及局部外科手术,例如手外科手术前的消毒、器械和物品消毒,如宫颈切除术后的消毒、烧伤病口消毒等。
如茶水,酒精,氯化钠等。
2、洗头剂:除其本身作用于发育维持头发健康外,洗头剂还具有微量的消毒作用,适用于全身清洁,以排斥寄生虫、细菌等。
洗头剂的主要成分是植物提取物,以及含有活性氧的化学物质,如多氯联苯,氨基萘芐,偶氮并苯,黄原螨及其他有机物质。
3、洗涤剂/浴剂:主要用于全身清洁及消毒,常用于新生儿全身消毒,外科手术时的手消毒及外科接触面消毒,及住院病历时的清洁及乳液消毒等。
由于洗涤剂/浴剂具有一定的清洁程度,其成分一般包括有机合成成分、有机碱及浴剂活性剂。
4、精洗剂:主要用于消毒缝纫针,医疗用器械,仪器及医用器械器具表面的消毒,也可用于棉签及医疗容器的消毒,以及对感染性废气的消毒即空气消毒,如消毒无菌室空气的用碱性物质消毒,如纯净水,苛性钠及氯化钠等。
5、消毒酊剂:消毒酊剂不易溶解于水,常与乙醇混合使用,用于消毒器械表面,实验室常用器具表面,乙醇不能消毒的地面及一般物品表面的消毒,由于其易挥发和毒性,常由专人管理,常用物质有染料类、氯化汞,氯甲酸等。
6、光消毒剂:指用紫外线曝光消毒的消毒剂,紫外线消毒的波长为254nm,医用消毒器具及器械表面,及消毒室及无菌室的大气空气,用这种消毒方法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杀灭一切有害微生物。
7、消毒气体:指用有毒物质与空气结合而成的气体,如氯气,二氧化氯,氟化氢,溴化气体等,用于消毒无菌室内的空气,以及大型仪器,仪器配件,空调系统,电气系统等的消毒作用,这类消毒剂由于有毒性较大,操作需要谨慎。
各类消毒剂的特性及使用方法介绍高柳滨供稿)陈桦(江晓波针对目前存在的使用消毒剂不当造成的呼吸系统过敏反应、皮肤烧伤、爆炸等安全问题,我们通过对大量资料调研,对在抗击SARS中使用的主要消毒剂抗击SARS 中主要使用的消毒剂有以下几种:通常浓度的丙酮、的甲醛、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次氯酸钠、酒精和苯酚混合液、含碘消毒液的特点、消毒效能、使用范围、危害性、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归纳,对这些消毒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以便更好的了解消毒剂的性能,安全、有效地用好消毒剂。
1、乙醇(Alcohol)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但对肝炎病毒及芽胞无效。
特性:属中效消毒剂。
具有中效、速效、无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易挥发、不稳定等特点。
其含量为95%(V/V)。
危害性小,多用于消毒皮肤,不宜用于粘膜及创面的消毒。
注意事项: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并定期调整其浓度,低于70%浓度则消毒作用差。
因有刺激性,不宜用于粘膜及创面的消毒。
使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等。
以70%-75%溶液作为消毒剂,多用于消毒皮肤。
95%溶液可用于燃烧灭菌。
使用方法:消毒液配制:根据有效含量按稀释定律用灭菌蒸馏水将乙醇稀释成所需浓度。
具体步骤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法和擦拭法。
①浸泡沫:将待消毒的物品放人装有乙醇溶液的容器中,加盖。
对细菌繁殖体污染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10min以上;对外科洗手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5min。
②擦拭法:对皮肤的消毒。
用75%乙醇棉球擦拭。
消毒用乙醇(约80%)人体使用毒性较少,适合于手指的消毒。
但是必须注意如果不用密封的容器来保存,乙醇会蒸发,浓度减少也意味着降低效果。
具有脱脂的效应,会使皮肤粗糙,因此保护皮肤很重要。
有粘膜面的物品不能使用。
作为酒精系的消毒液异丙醇(70%)可以使用,但和酒精相比对病毒的效果方面较为逊色。
2、过氧乙酸 Peracetic Acid (P.A.A.) 能产生新生态氧,将菌体蛋白质氧化,使细菌死亡,能杀灭细菌、真菌、芽胞、病菌。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用法和用途
重金属盐类升汞
红汞
硫柳汞
硝酸银
0.05%~0.1%
2%水溶液
0.01%
0.1%
1%
非金属器皿消毒
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
生物制品防腐
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
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
氧化剂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
过氧乙酸
0.1%
3%
0.2%~0.5%
皮肤、尿道消毒,蔬菜水果消毒
外耳道、口腔粘膜消毒
塑料、玻璃、人造纤维消毒,皮肤消毒
(洗手)
类
别
名称用法用途附注
醛
类
甲醛
戊二醛10%
先以0.3%NaHCO3调整pH
至7.5~8.5,再配成2%溶液
①浸泡、物品表面消毒
②房间空气消毒:10%溶液加等量
水,加温蒸发,密闭房间6~24h;
或加半量高锰酸钾,产生烟雾,消
毒效果更好
用于不能用热力灭菌的物品,如精密仪
器
烷基化合物环氧乙烷塑料袋消毒法:用药量为
1.5ml/L(0.001335g/L,作用
24h(>15℃)
用于手术器械、敷料及手术用品等的消
毒,亦可用于食具、皮毛等的消毒
有毒,使用时要
注意防护;易
爆,严禁与烟火
接触
染
料
龙胆紫2%~4%水溶液表浅创伤消毒。
消毒剂的种类及应用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化学消毒剂的基本分类
按用途分类:
环境消毒剂和带畜(禽)体表消毒剂(包括饮水、器械等)
按杀菌能力分类:
⑴高效(水平)消毒剂:即能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各种微生物。
⑵中效(水平)消毒剂:即能杀灭除细菌芽胞在外的各种微生物。
⑶低效(水平)消毒剂:即只能杀灭抵抗力比较弱的微生物,不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和结核杆
菌,也不能杀灭如肝炎病毒等抗力强的病毒和抗力强的细菌繁殖体
的。
按物品性状:
固体、液体、气体
按化学性质分类
(一)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指能产生具有杀菌能力的活性氧的消毒剂
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臭氧、二氧化氯等杜邦子公司Antec的
“Virkon”
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剂等。
缺陷及危害: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不稳定、刺激性强,长期使用对人和动物眼睛、呼吸道黏膜、环境有强力的破坏
过氧化物消毒剂性能对照表
(二)含氯消毒剂:指在水中能产生具有杀菌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
(1)有机含氯消毒剂: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二(三)氯异氰尿酸、氯胺-T 、二氯二甲基海
因、四氯甘脲氯脲等的消毒剂
(2)无机含氯消毒剂:漂白粉(CaOCl 2)、漂(白)粉精(高效次氯酸钙Ca(ClO)22H 2O)、次氯酸
钠(NaClO.5H 2O )、氯化磷酸三钠(Na 3PO 4. 1/4NaOCl . 12H 2O)等。
缺陷及危害:代谢物:三氯甲烷高致癌、绝大多数刺激性强,无表 面活性作用
有机含氯消毒剂性能对照表
无机含氯消毒剂性能对照表
(三)碘类消毒剂:是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制成的各种制剂。
一般来说可分为:
(1)传统的碘制剂:碘水溶液、碘酊(俗称碘酒)和碘甘油。
(2)碘伏(Iodophor):是碘与表面活性剂(载体)及增溶剂等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有非离子型、阳离子型及阴离子型三大类;其中非离子型碘伏是使用最广泛、最安全的碘伏,主要有聚维酮碘(PVP-I)和聚醇醚碘(NP-I);尤其聚维酮碘(PVP-I),我国及世界各国药典都已收入在内。
非离子型:元素碘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形成的络合物:例如聚维酮碘(PVP-I)、聚醇醚碘(NP-I)、聚乙烯醇碘(PVA-I)、聚乙二醇碘(PEG-I。
使用最广泛的是PVP-I
和NP-I。
阳离子型:元素碘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形成的络合物:例如:季铵盐碘
阴离子型:元素碘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形成的络合物:例如:烷基磺酸盐碘
(3)其他复合型:碘酸溶液(百菌消:碘、硫酸、磷酸、表面活性剂)等
碘制剂性能对照表
(四)醛类:能产生自由醛基再适当条件下与微生物的蛋白质及某些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甲醛、戊二醛、聚甲醛等,目前最新的器械醛消毒剂是邻苯二甲醛OPA。
危害:甲醛、聚甲醛具有高度刺激性、高致癌。
醛类消毒剂性能对照表
(五)酚类消毒剂:
苯酚是酚类化合物中最古老的消毒剂,上世纪70年代以前广泛用于医学和卫生防疫消毒由于其杀菌效力低,加上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目前已不主张大量使用;已被更有效环、毒性低的酚类衍生物所取代。
如卤化酚(氯甲酚)、甲酚(煤酚皂液又称来苏儿)、二甲苯酚和双酚类、复合酚等。
缺陷与危害:苯酚、甲酚、二甲苯酚和双酚类、复合酚等(氯甲酚除外)具有强致癌及蓄积毒性,酚臭味重。
酚类消毒剂性能对照表
(六)醇类消毒剂:
杀菌效果属于中等水平,主要用于皮肤消毒;常用的有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
(七)杂环类消毒剂:
主要有:环氧乙烷、氧丙、乙型丙内脂等
(八)双胍类及季铵盐类消毒剂:(绝大多数是低效消毒剂,存在有机污染物时消毒效果很差)
是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主要有:氯己定(洗必泰)等二胍类消毒剂,苯扎溴铵(又称新洁尔灭或溴苄烷铵,即十二烷基二甲基苯甲基溴化铵)、度米芬(又称消毒宁,即十二烷基二甲基乙苯氧乙基溴化铵)双链季铵盐消毒剂:百毒杀(50%双癸基二甲基溴化
铵)、新洁灵消毒液(溴化双(十二烷基二甲基)乙撑二铵)、四烷基铵盐(拜洁)
消毒剂性能对照表
(九)其他类型消毒剂:
高锰酸钾、高铁酸钾、固体氧化电位次氯酸钠消毒剂等等
(十)酸碱类:
醋酸、烧碱(火碱/氢氧化钠)、石灰等(仅作为一次性空舍消毒)消毒剂性能对照表
(十一)复方化学消毒剂:复方化学消毒剂配伍类型主要有二大类(配伍原则):
消毒剂与消毒剂: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剂复配,例如季铵盐类与碘的复配、戊二醛与过氧
化氢的复配其杀菌效果达到协同和增效,即1+1>2。
消毒剂与辅助剂:一种消毒剂加入适当的稳定剂和缓冲剂、増效剂,以改善消毒剂的综合
性能,如稳定性、腐蚀性、杀菌效果等,即1+0>1。
二、如何正确选择消毒剂及如何轮换使用
1、如何正确选择消毒剂?
应根据不同类型消毒剂的特点,加以适当的选择。
根据不同消毒场所(室内、室外、大门消毒池等)、不同要求(空栏舍、带畜禽、饮水等),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不同的消毒方法(喷洒、浸泡、熏蒸等),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环境卫生、有机物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为什么要轮换使用消毒剂?
防止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全面杀灭原微生物(a)避免消毒谱不广,(b)避免环境的干扰。
3、消毒前的必要条件
(1)消毒前,环境必须彻底清除环境中存在的有机物,如粪便、饲料残渣、畜禽分泌物、体表脱落物,以及鼠粪、污水或其它污物。
这些有机物中藏匿有大量病原微生物;这会消耗或中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严重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
为了保证消毒的有效性,所以必须彻底清除污染物。
(2)消毒主管应根据动物疫情、健康状况、气候条件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合适的消毒方法或增加用药量。
(3)消毒剂稀释前,应认真检查复核所用消毒剂是否和领料单一致。
(4)消毒剂稀释前后,应认真检查复核稀释是否准确。
(5)消毒前,应认真检查消毒设备是否运行正常。
(6)《消毒记录》是否挂在指定的地方。
4、如何轮换使用消毒剂?
原则上前后不同消毒剂应不产生拮抗,最理想是增效。
一般可按下列轮换:碘制剂、醛制剂、氯制剂、过氧化物、酚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