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通史复习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5.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目标解读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4.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5.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走向胜利的。
△6.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重大史实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非战公约》、绥靖政策、斯大林格勒战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日本投降。
1.第一次世界大战(选修3)(1)原因①根本原因: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②主要原因: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加剧,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③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导火线)(2)各主要国家参战目的①德国:夺取世界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②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
③英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其殖民地。
④法国:收复阿尔萨斯—洛林,夺取德国的萨尔区,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⑤俄国:摧毁奥匈帝国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的统治。
(3)过程阶段时间主要战役或事件影响开始1914年7月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施里芬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一战;中国对同盟国集团宣战同盟国成员相继投降,一战结束【问题思索】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交战双方最初都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
近代世界通史专题复习(1840——1945)一、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4C—18C中)1、阶段特征:欧洲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展(1)政治:(封资,隔绝联系,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过渡;资产阶级开展反教会专制主义斗争;资本主义代议制出现。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
(3)思想领域: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使人文主义精神复兴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出现。
2、重大历史事件①资本主义萌芽(14C意大利)②文艺复兴(14C—16C、人文主义)③新航路开辟(15C—16C)④欧洲宗教改革(16C—17C)⑤欧洲列强殖民扩张(英荷16C—18C)⑥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⑦欧洲启蒙运动(17C---18C)知识点:1、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祥地和中心的根本原因是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2、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
3、文艺复兴的实质是14至16世纪欧洲新兴一场反封建的解放运动。
4、马丁·路德等人宗教改革的导火索是。
5、新航路开辟的①经济根源:西欧国家____________发展,出现了_______________。
②社会根源:人们对__________的渴求。
③商业危机:东西方贸易的商路___________。
④宗教动力:传播。
6、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发现新大陆的是。
7、新航路的开辟最主要的影响是: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__________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出现以西欧为中心的__________雏形。
8、17世纪具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是。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9、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10、1689年颁布的,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的权力,保证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标志着英国确立起来。
11、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是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担任并由任命,掌握国家大权。
世界古代史通史专题复习资料古代世界(远古——16C)古代希腊、罗马阶段特征:1、政治:古希腊罗马文明被奉为西方文明之源,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保证了公民一定程度的自由。
在统治和扩张过程中发展出罗马法律,为人类文明留下宝贵遗产。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
3、思想文化:古代希腊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成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重大历史事件:①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基础。
②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③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黄金时代”④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智者运动⑥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 ⑦罗马帝国:前27~395年⑧东罗马帝国:395~1453年知识点:1、古代希腊城邦特征是,民主政治的特征是,实质是。
2、公元前5世纪在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
3、是罗马法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所以被称为。
4、罗马帝国在扩张后,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5、在6世纪时期,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罗马法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
6、智者学派代表人物:;主张:7、苏格拉底(1)思想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已有的美德。
(2)意义: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的学问。
8、亚里士多德:被称为。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自然界中,是最高级的。
答案古代希腊、罗马1、小国寡民、独立自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奴隶主贵族的民主2、伯里克利、黄金时期3、《十二铜表法》、公民法4、万民法5、《查士丁尼民法大全》6、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7、人8、人。
世界通史专题复习——二战以来的世界(1945—现在)1、阶段特征:(1)政治:两种制度从冷战相持到和平竞争、借鉴、发展;从两极格局建立到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局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2)经济:战后建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日本、西欧崛起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系列改革;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趋势是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快;信息时代到来。
(3)文化: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文学呈现多元化,现代主义成主流。
2、重大历史事件:政治:①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表现、标志)②苏联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③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20C70S初)、加强(20C80S 末90S初)经济: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②经济区域集团化(三大集团)③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过程、实质、影响)④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苏联、战后西方国家加强度低经济干预、实质)⑤知识经济产生、发展文化: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1946、网络技术1969、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1957)②现代主义文学兴起贝克特《等待戈多》知识点1、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质是。
2、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以1 947年出台开始为标志。
1948年提出,1949年建立组织,对苏冷战。
苏联的应对措施:成立经互会,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格局形成。
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两大国开展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3、欧洲走向联合的直接原因:的和解,带来的影响包括:经济上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对世界格局而言增强西欧与美苏抗衡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朝着方向发展;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世界古代史的复习(一)世界上古史的范围世界上古史的范围,就时间而论,始于人类的产生(大约300多万年前),终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76年),中间以公元前四千年代后期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奴隶制国家)的产生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分界点。
•就地域而言,原始社会史运用世界各地的典型资料,综合说明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奴隶社会史则主要叙述埃及、西亚、印度、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中心地区的历史。
大河文明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地理特征:濒临大河流域经济特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组织特征:相对封闭的村社政治特征: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一、古代两河流域:1、地理位置: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2、地理特点和文明特征:1)两河定期泛滥带来充沛的水源-----灌溉农业发达2)地势平坦容易受到外族入侵----王国更替频繁,民族融合趋势加强3、文明成就:苏美尔人作为两河流域的文明奠基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文字:楔形文字2)文学艺术:《吉尔伽美什》3)法律:《汉莫拉比法典》二、古代埃及:1、地理位置:东北非,尼罗河流域2、地理特点和文明特征:1)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充沛水源----适宜农业发展2)狭长河谷地带----提供相对安定发展环境,有利于保持统一3、政治制度:法老神权专制统治4、文明成就:1)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法老专制特征、来时信仰产物)2)文字:象形文字(文字特点:与具体事务形态相像;书写复杂难懂,随古埃及国家的衰亡而逐渐消亡)三、古代印度:1、地理位置:南亚,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2、种姓制度:1)形成:雅利安人对印度居民的征服,用种姓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
雅利安人的征服对印度历史的发展起了重大转折,同时对雅利安人社会自身也产生了反作用。
使得雅利安人生产方式从游牧转变为农业,雅利安人内部的氏族社会解体,引发内部出现等级划分,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四个种姓。